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笔记(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康拉德1898-1920年所写的文章,是他谈论文学与人生的札记的合集,真实地反映了康拉德的文学观和政治态度,以及康拉德的有争议的观点等。康拉德的文字厚重迂回,善用精巧叙述框架,分割、萦绕的时间观及复杂的意象与象征。“人不过是暴风雨中的一线微光,但它不会熄灭,它就是一切”,这句话无疑是对康拉德为人为文最为贴切的哲学概括。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康拉德1898年至1920年所写的文章,是他谈论文学与人生的札记的合集,真实地反映了康拉德的文学观和政治态度,以及康拉德的有争议的观点等。康拉德的文字厚重迂回,善用精巧叙述框架,分割、萦绕的时间观及复杂的意象与象征。康拉德是个认真执著、浪漫内敛,又极其敏锐复杂的人,他的生如同其作品一般充满了无限的战斗性。“人不过是暴风雨中的一线微光,但它不会熄灭,它就是一切”,这句话无疑是对康拉德为人为文最为贴切的哲学概括。

目录

序言/3

第一部分 文学/3

书(1905年)/3

对亨利·詹姆斯的赞美之辞(1905年)/17

阿尔丰斯·都德(1898年)/33

居伊·德·莫泊桑(1904年)/43

阿纳托尔·法朗士(1904年)/59

屠格涅夫(1917年)/87

斯蒂芬·克兰——一则没有日期的笔记(1919年)/95

海的故事(1898年)/103

马来亚的观察家(1898年)/113

快乐的漫游者(1910年)/121

生活的超脱者(1910年)/131

超越的努力(1910年)/141

剧本审查员礼赞(1907年)/151

第二部分 人生/161

独裁和战争(1905年)/161

瓜分的罪行(1919年)/219

波兰问题札记(1916年)/253

再访波兰(1915年)/267

第一条消息(1918年)/337

做得好(1918年)/347  

传统(1918年)/381

自信(1919年)/397

一次空中飞行(1917年)/411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思(1912年)/419

令人钦佩的关于“泰坦尼克号”

沉船事件调查的某些方面(1912年)/453

远洋客轮的防护(1914年)/497

一个友好的地方/521

译后记/525

试读章节

我们要怀着仰慕的心情去谈论曾经在世的有涵养的艺术家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必须遗憾地承认,这些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即使是后世人也很难再次超越,好像如此显赫的成就只能存在于前世一般。先辈遗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或大或小,都可以给当代的人们以生存的支撑与动力;它使我们坚信仁慈、博爱、创新这些品质对于当代人是多么的必要。但是受学识和阅历的限制,先辈作品中的许多更深刻的寓意和创造,我们还不能在很好的挖掘和体会之后,使之呈现于世人面前。这也即是我们在他们面前怀着崇敬的心情,不免保持缄默的原因所在。他们美好的心灵、慷慨的激情以及显赫的声誉都在我们身边口耳相传。25年前,这些艺术大师的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心灵,即使是他们的个人好恶也曾经成为年轻人极力推崇和希求的模仿对象。

都德先生则是他们这些逝去者中最慷慨的。都德好像先天就具有慷慨的品质,大方得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把自己所有的品质习性乃至不完美的个性瑕疵都毫无保留地含蕴于他的作品中展示在读者面前。

虽然他的个性或者缺点都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不管怎么样,都德总有办法把它们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让人感觉到他的存在。在他的作品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作品中劳动者的公正。虽然具备了超越同时代人许多的聪明才智,但是都德一向都秉有谦虚的气质,从不刻意张扬;他对人平和,从不以自我的显赫声名作为强加于别人信仰的资本。他从不把自己定位为科学家或者是一个预言家,特别是预言家。在他的作品中,从来看不到什么具体理论的运用,或者是在什么深奥理论指导下的写作,他的写作从来都是随意为之,没有什么雕饰的成分。他在创作实践中,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粹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

在我们看来,都德好像天生具有与世无争的个性气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被动地接受一切。他皈依上帝的虔诚心意已经成为了他作品中不可抹杀的显著烙印,如此的风格总让我们误解为是他忧郁的气质在作怪。都德从不对任何理论作无聊的解释和说明,不管它是过时的理论还是时尚的模式。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他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艺术家;但是他就是阿尔丰斯·都德,固守着一片明朗、清新、自由、真诚的自由家园,与天地共鸣。夕阳落日下,余晖下的葡萄藤架,暮霭中的南瓜分外朦胧美丽;撑一把阳伞,看日出日落,霞映澄塘。人生真谛,莫过于此!

都德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尼姆小城,作为一个南方人,他从来都对人真诚,对自己的信仰直言不讳。与此同时,也难免会受信仰中那部分已经没有存在价值的古板教条的束缚。只有极少数人不赞赏他的写作风格,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首肯他,并且认为他绝对无愧于大师的称号!他的作品一向以素淡静雅著称于世,这是都德个性中敏感忧郁气质的表露。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地位,在他死后很多年,其作品都作为经典留存于世。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向着文学艺术的巅峰努力攀登,提升自我文学修养,倾注心力关注下层人的真实生活,体现他们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还有那平凡、充实而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这些都是以艺术的名义进行的,而这正是我们所信奉的。如果我们从此想开去,那么就会发现他那相当坦率的人生观。

在读都德作品的时候,总会感觉到他的小心谨慎和欲言又止的缄默,我们不禁发问:他是不是太过谨慎保守了?性格怎么如此纤弱7,然而,事实上,我们误解了都德。他之所以被称道,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所景仰,他那尊贵、高尚的品质和纯粹的人格魅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真诚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行为更是到了别人无可指摘的程度一切都那么完美,那么纯粹,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了。都德通过对不幸的明晰洞察,有着对信仰的深刻体悟,并且这种体悟以不可抗拒的魅力深入民心。他告诫人类在遭受饥饿、欲望与暴行的时候不要盲目行动,而应该时刻以最为美好的道德信仰为心灵归属。这也正是艺术所要极力达到的超越目标。面对着这充满了人类愚蠢行为的迷乱世界,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竟然还会有人用自己最真切的诚挚之心去激扬人们的斗志,让人们不要沉溺于凡尘的琐事、功名的可怕深渊而不能自拔。

都德对于真实描写的追求到了一种吹毛求疵的地步,因为他认为没有比准确表现真实更好、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但是他又从不做表面真实的文章,总是深挖到底,力透纸背。他的性格是绝对真诚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作假,如何伪装自己——这也许就是人生中可贵的大智若愚的智慧吧。他总有办法把日常生活中凡俗而又琐碎的现象拉伸成为生活信仰的一部分,并且还不是一半虚构,一半真实地写作;而是使整个现象界都代表着最为真实和本质的存在,从而可以离天堂更近一些。通往天堂、皈依信仰的伟大之路,并不仅仅只有科学和艺术一虽然科学和艺术自身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虽然都德的作品可以从众多烦琐、模糊的现象中提取出科学规律和人生真谛,在众声喧哗之中给予伟大的指引,就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但是一切皆无,万般虚空,对于生存于苦难之中,在血泪中挣扎的人们而言,缄默也许是对人生的最好回答。对于人生旅途中若干不知名姓的普通人而言,细细体味自我的人生,舔舐自我的心灵创伤,默默忍受生命的无奈,闭上嘴巴,保持缄默,不多说而奋勇向前,这才是最为可敬可佩的吧。

P33-37

序言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置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他们称谓的“家庭读物”。在中国,所谓的家庭常备读物似乎固有所指,通常为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但西方的家庭常备读物却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不是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少有开卷,仅供观瞻,而是放在床头、茶几、阳台甚至卫生间,触手可及,可以随时翻阅。出门旅行前也可以顺便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间隙捧而读之,既打发时间,又时时受益。这样的书,父母看过可以传给孩子,孩子看完再传给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文化的传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静悄悄地进行,伟大的文明就这样绵延于世。

令人遗憾的是,以文明悠久著称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缺少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地位相对应的普通家庭常备读物。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的氛围,却很少能看到一个书架,一个承载人类文明积淀的书架;乘飞机或火车出行,多见旅人们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地等候、聊天、打牌,亦多见时尚杂志或街头小报人手一份,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艺术作品在喧嚣的环境中静静阅读。承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在现时代表现出的对精神生活的漠视,让人生出一种巨大的遗憾和忧伤……

正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正是这样的遗憾和失落,正是这样一种久违了的文明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们起意策划出版这样一套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家庭书架”。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世界和集体文明无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人人皆可阅读但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读物。

这套“家庭书架”,凝聚着人类文明中最美妙的智慧和最敏锐的灵感,一群最善于思考最长于想象的伟大作者,将神奇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进行到底,凝结成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体。

这些作品是思想的圣坛,回响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在文明深处徜徉徘徊时细微而悠远的脚步声;这些作品是人类语言的丰碑,文字垃圾在这里被无情地埋葬,快餐文化在这里灰飞烟灭。

这套大型汉英双语版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作者们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他们或为文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政治家,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难测的美学著作,如佩特的《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也因作者优美的散文笔法而让人亲近。其他如奥威尔的《政治与英语》、吉卜林的《谈谈我自己》、康拉德的《生活笔记》、罗斯金的《艺术十讲》、杰罗姆的《小说笔记》、兰姆的《兰姆书信精粹》、卢卡斯的《佛罗伦萨的漫游者》、萨克雷的《巴黎速写》、鲍斯韦尔的《伦敦日志(1762—1763)》等,皆出名家之手。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着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因其文辞隽美,还可以作为美文来欣赏、诵读。执一册在手,当是畅快的精神旅行。

众所周知,译事沉疴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草率、随性、误译、漏译、跳译、畏难等等随处可见。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当年傅雷先生之于《约翰·克里斯朵夫》及王道乾先生之于《情人》的译事之工了。在今天的译著中,我们看不到修辞,看不到信达雅,看不到前人遗风,我们看到的是急功近利,看到的是用电脑翻译工具草译出来的种种无厘头。这是翻译者的悲哀,是出版人的悲哀,是读者的悲哀,是文化的悲哀。

在这种恶劣的翻译环境和悲哀的心境中,我们开始了充满挑战的组译议程。组织会聚了许多大师著作的“家庭书架”的翻译出版,于我们而言,与其说是建立出版功业,毋宁说是进入了布满陷阱的出版丛林。我们规避陷阱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阅读文本。

我们深知,大师著作的翻译是艰难的,用汉语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缺憾,甚至我们都怀疑这些思想是根本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的。这时候“迁就阅读”就必须成为我们出版人唯一的选择。尽管译者和我们都想“用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尽管译者和我们都努力地走在通往理想之塔的道路上,但在这些图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的内心仍然深感惶恐。我们深知,为读者奉献的译文仍然存在着有待克服的种种问题。

但是我们有勇气,有足够的勇气用这种英汉对照的方式将这些文本呈现给我们的读者。一则希望读者可以在英语与汉语的比照下更深地体察语言的精微和文本的精致;一则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出我们的不足,使这套丛书在今后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日臻完备。

译事惟艰,出版惟艰。冀希读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翻译事业和出版事业。丛书如存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们宽容并谅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后记

《生活笔记》系康拉德晚年回忆性作品,包括《文学》与《人生》两部分。《文学》篇中评介了当时诸多颇有声望的英美作家,中肯的态度、贴切的语言,流露出康拉德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杰出文学写作者的强烈敬慕之情。他敬重大师巨匠,鄙夷学究和废话连篇的人,在《文学》中,康拉德的人生观及其创作理想贯穿其中,使各位文学大师的风貌具有了“康拉德式”的印记。《人生》篇是康拉德着重书写的部分,这与其苦难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人生》篇可以看做康拉德终其一生的现实缩影:童年饱受艰辛与磨难,他孤独、忧郁,对俄国的殖民统治深恶痛绝;少年时学习航海,开始世界漂泊,对海洋和水手怀有深厚感情。这一切都对康拉德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其成为“海洋小说大师”和“最伟大的小说家”(美国著名文学家亨利·路易斯·门肯语)奠定了基础。康拉德曾经写道,阅读他作品的人会认识到他深刻的信念,这个非永恒的世界是建立在几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之上的,它们简单到如此地步,必然自古已然;而这些概念在《人生》篇中都已展露无遗,它们就是:忠诚、执著、坚忍与热爱!

译者伴随着这种热爱一路走来,力图把一个完整的约瑟夫·康拉德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尽管作了努力,但译文肯定会有不少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译者

2005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笔记(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傅松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4968
开本 16开
页数 5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2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4
丛书名
印张 3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1
15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