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连海品读康乾名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正说康乾名臣,主要介绍了康乾时代鳌拜、明珠,索额图、吴三桂,施琅,李光地、张廷玉、刘统勋、傅恒、阿桂、纪昀、和坤、刘墉等名臣的主要事迹,力图通过历史上上述诸位的奇闻逸事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考究严谨,通俗易懂,适合大众读者品位历史。

内容推荐

大清朝前后共计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在这期间,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一百三十五年最负盛名,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盛世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问涌现了哪些著名的大臣,他们为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功名与罪孽、良心与邪恶,忠诚与背叛、荣华与沉沦,在他们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本书主要介绍了康乾时代鳌拜、明珠,索额图、吴三桂,施琅,李光地、张廷玉、刘统勋、傅恒、阿桂、纪昀、和坤、刘墉等名臣的主要事迹,力图通过历史上上述诸位的奇闻逸事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

目录

1.鳌 拜

2.明 珠

3.索额图

4.吴三桂

5.施 琅

6.李光地

7.张廷玉

8.刘统勋

9.傅 恒

10.阿桂

11.纪 昀

12.和 坤

13.刘 墉

试读章节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逐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

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是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满洲镶黄旗人。历事大清王朝三代帝王(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可谓是功高盖主!他的前半生军功赫赫,大多在疆场上驰骋拼杀,后半生则操握权柄,成为影响清初特别是康熙初年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使我们想起了形容君臣情谊的一句话——共患难易、共享乐难!换一句话说,就是:共创业易、共成功难!再换一句话说,就是:共苦容易、同甘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般来说,打江山阶段的开国元勋最后的结局无外乎有以下四种:功成身退;继续做奴仆;另立山头;取而代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前两个结局发生的很少,而后两个结局发生的却很多。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一山不能容二虎。

但是,鳌拜既没有什么另立山头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念头,更没有选择功成身退!其结果,却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结局——被康熙智擒!落得个如此凄惨的结局,还成为若干年后的人们谈话的笑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有些时候,假如越出了自己的范围,即使是出于好意,也可能引起别人的不满。要是故意越俎代庖,为自己谋取利益,那就可能引发更大的争端。

鳌拜,便是在这个方面犯错误的典型代表!

回味这样一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忠心事主、却如此结局悲惨的人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一、战神的诞生——皇太极在位

时期的鳌拜

1.鳌拜的出生时间考证

鳌拜,姓瓜尔佳氏,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生年不详,但是大致应该在1610年左右。

我的证据有以下两点:

第一、索尼的年纪。

索尼与鳌拜同为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索尼出生于1600年,而历史上记载说,“索尼老病,鳌拜多专政”!我们注意这个“老”字!索尼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有病,这给了鳌拜专权的机会!我据此推断,鳌拜应该比索尼小很多岁,至少应该相差十岁左右!

第二、鳌拜的崛起时间。

根据《清史列传》上记载,鳌拜的伯父费英东在1588年随其父索尔果投奔努尔哈赤,英勇善战,曾被努尔哈赤誉为“万人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位列开国五大元勋之一。鳌拜的父亲伟齐,系费英东的九弟!鳌拜是伟齐的第三个儿子。

在费英东和伟齐兄弟二人的后代中,鳌拜和他的叔伯兄弟费英东之子图赖两人,日后对于清朝爱新觉罗·福临能够继承皇帝之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是顺治皇帝能够登基的最大功臣!

鳌拜的童年时代,正是努尔哈赤开始统一女真各部、并逐渐走向抗明立国的道路的时代!

我们查阅了《清太祖实录》,没有找到关于鳌拜的任何记载!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鳌拜尚未崭露头角!而鳌拜这个名字在官修史书当中首次出现,是在官修的《清太宗实录》中的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在这一年的《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着鳌拜等人“自明界捉生还。获蒙古人五、汉人三十、牲畜三十二。上命即以所获赏之”的内容。

我们查阅了一下清朝初年其他日后成名的人士首次被记录在案的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因此,我据此推断,鳌拜的出生时间应该在1610年左右!这个年龄的人,直到1632年才立下一点点功劳,在清朝初年的大臣中间,已经属于比较晚的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了1

2.第二次出征朝鲜之役——鳌拜的崛起

1634年,鳌拜成为皇太极所领镶黄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

皇太极称帝的1636年当年,皇太极命令八旗军队第二次出征朝鲜!

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在攻下朝鲜京城之后,皇太极派硕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军攻打皮岛。

皮岛(今朝鲜椴岛)在鸭绿江口外,距朝鲜本土及中国大陆都很近,是一个战略要地!天启年问,辽东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由于硕话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根据《清史列传·卷6·鳌拜传》记载,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然后举火为号,引来了后续部队。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

3.战神的诞生

皇太极对鳌拜的表现十分高兴,提升他为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加世袭六次,准再袭十二次。此后,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尽管皇太极发现了鳌拜有独断专横、蛮不讲理的缺点,还是信任有加!

鳌拜对皇太极则更是忠心耿耿,对于自己护军首领的职责也是勤勉有加。1637年,皇太极的侄子、代善的儿子岳托为了拍皇太极的马屁,在自己得到几匹好马的时候,马上派人连夜送往皇太极的驻地进献马匹,结果被鳌拜以“此暮夜就寝时,非献马时”、“上已安寝,欲令惊动,秉烛观马耶?”为理由挡驾。皇太极听说此事之后,颇为高兴,将献马一事作为“违法妄行”,“命法司分别议罪”。

1641年初,皇太极命令八旗军队攻打锦州。在这次攻打锦州的战役中,鳌拜先后率护军击败明朝杏山、松山援军,并徒步攻克明军的步军营,因而从三等梅勒章京升为一等梅勒章京,准再袭十次。1641年8月,松山明军突围,被鳌拜率部击退。接着,鳌拜又追击吴三桂、唐通、白广恩等明军各部,获得大胜。

皇太极取得松锦大捷后,又派阿巴泰率兵人关,经河北直趋山东,杀掉明鲁王,掳获大批人口牲畜。鳌拜也随军作战,他曾在北京和山东三败明军,攻克四城,在密云附近大败范志完和吴三桂的军队。他以此次战功,再次被提升为三等昂邦章京。  1642年6月,鳌拜又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P1-5

序言

关于历史

(代 序)

商务国际约我给我的书《纪连海品读康乾名臣》写个序。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本人的“历史观”,或许会对读者有所启发。(一)关于“历史”和“历史的”

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好像很容易回答似的。其实说起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一般来说,已经过去的、不可复原的才是历史。

话说到这里,就会有下面几个问题出现:

历史,既然是已经过去的、不可复原的东西,那么我们现在学到的被人们通常称为“历史”的东西,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到底是客观的呢?还是主观的呢?

其实,严格说起来,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是我们后人依据一定的材料(文字的、实物的、口碑的等等)对于上述内容的整理、归纳、判断、比较、分析和评价等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而应该是一个新的东西——“历史的,’是——所谓的“历史”!

因此,这些所谓的“历史”,就一定会有我们后人的主观性在里面,就一定会有我们所谓的历史研究者各自不同的思想渗透其间。

也就是说,没有研究者自己烙印的所谓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其实就是研究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自己的“历史的”!

我的书也不例外!(二)关于“历史”和“历史的眼光”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说了,那,依据您的说法,你们的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价值么?有!有很大的价值!

因为,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用的是“历史的眼光”。

所谓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出来的成果,一定要遵循如下的一些原则:

一、推断一定要合理

比如我们所说的吴三桂降清事件,这里,就有如下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如实分析:

第一、是否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

第二、如果的确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当时的吴三桂是怎么想的?

第三、如果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事,吴三桂为什么要降清?

这里,我提醒我的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不是要为吴三桂翻案!

再说一个关于洪承畴的话题。

前些天我看了一篇报道,说去年11月,福建省泉州市隆重召开纪念洪承畴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很多专家学者。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洪承畴“审时度势、安邦济民”这一主题,依据史实,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对洪承畴在清初的历史作用,进行交流和探讨。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

洪承畴在以清代明的封建王朝更替中,在中华民族的统一,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减少战争损失,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曾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位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杰出历史人物,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专家们表示,应给洪承畴一个公正的评价!他们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前朝的臣民到后朝当官是很多的,但明朝的官员“降清”后被称为“贰臣”、被认定是“气节”问题,这是不公平的。这主要是一个民族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将满族当成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来看待。

他们认为,对洪承畴这样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站在一个王朝的立场上,而是要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平等对待明和清两个王朝;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平等地对待满族和汉族;既不能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也不能以纯道德的立场评价历史人物,而应以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评判历史人物。

他们认为,要让史学界和普通民众对洪承畴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更深的了解,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术界要更进一步研究洪承畴的历史;二是要进一步宣传洪承畴的事迹。

专家学者还对进一步加强洪承畴的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如将洪承畴的事迹编人乡土教材,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成才之路”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等。

看了这篇报道,我真是无言以对!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当今中国的进步呢?还是当今中国的悲哀?

二、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

比如我很尊重的前辈、某著名学者的一句话,就很有问题。他说,“纪晓岚是清朝的御用文人,他所编修的《四库全书》极大地破坏了文化”。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这个学者不是历史研究者,他是按照今天的逻辑来思考过去的问题。

当我看到他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着下面的问题,我十分愿意就下面的问题请教这个学者:

第一、文人在纪晓岚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何以为生的?

第二、哪朝哪代的文人不是“御用文人”?有的朋友会说,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御用文人”!问题在于,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国”,鲁迅先生是那个所谓的“民国”装点“民主”门面的产物。当时的政府杀掉他,是不是很容易——如果不是为了装点“民主”门面的话?

第三、哪朝哪代的政府官修的著作没有破坏“文化”?

第四、不是御用文人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出现?——乱世!

第五、不是御用文人的人怎么生活?流亡海外?

我上面的意思是说,说话要留有余地。对现实生活着的人如此,对于已经作古的人更加应该如此!

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宗!

三、真实可信——电视剧与历史可能不一样

比如电视剧中的纪晓岚、刘墉就与历史上的纪晓岚、刘墉完全不同。

电视剧,可以依据历史素材进行创造;历史,只能依据历史素材进行解剖!

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三)关于“历史”和“历史教科书”

我1986年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这20多年的中学教师的生涯。在这20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师生涯中,我教得最多的课程当属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了。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学生非常喜欢历史;一方面,学生非常不喜欢历史课。

看我们当今的历史教科书,都是一个个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之类,让我们的学生去背诵。而具体到对某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面的。别人尚且不说,就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领袖的事迹,介绍的也是不够全面的,让我们的学生们闹不明白,更何况历史上已经作古几百几千年的人物了!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更加强化了我的上述想法。

所以,我要感谢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司马迁给我们留下来的史书的人物纪传体体例的热爱,是电视这个当代最红的大众媒体,是这个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繁荣的时代。  是为序。

纪连海

2006年9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连海品读康乾名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连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34830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