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尊玉、崇玉、爱玉、敬玉,视玉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视玉为一种美的参照。面对一件一件中国玉,我们往往能读出中华民族先民们的宗教、政治、道德、文化状态;读出先民们的宗室变更、民族迁徙情况甚至读出先民们当时的生命思维……
图书 | 慧眼识玉/赏玉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人尊玉、崇玉、爱玉、敬玉,视玉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视玉为一种美的参照。面对一件一件中国玉,我们往往能读出中华民族先民们的宗教、政治、道德、文化状态;读出先民们的宗室变更、民族迁徙情况甚至读出先民们当时的生命思维…… 内容推荐 与中华文明几乎等长的历代玉器,已不仅仅是珍贵稀少的物质,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是一种美的参照。识玉、藏玉的关键也在于此。 这是一册玉器收栈者写给玉器爱好者的通俗读物,结构上有新路子、内容上有新见解、图录上有新面孔。作者以十多位海内外玉学家的论玉精粹,阐述对自己识玉的启示和十多年来自己读玉的体会,并以200幅选自中国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多家博物馆和拍卖行的顶级藏玉、典型拍品以及作者自己的藏玉,成系列地对中国玉文化做出精粹解读。 目录 上篇 走马看玉 第一章 一、从顶礼膜拜到王德崇尚 二、红山玉、良渚玉之点滴谈 第二章 一、从财富流向到帝王符命 二、商、周玉器工艺试析 第三章 一、从玉石之路到门西交流 二、浅议汉玉特征 第四章 一、从艺术张扬到八生追求 二、琢磨宋玉与感悟元玉 第五章 一、明代玉器体现“还原” 二、清代玉器的创新与完美 下篇 慧眼识玉 第六章 一、玉是美好的代表 二、玉器纹饰功能与历代纹饰览要 第七章 一、玉是权位的象征 二、漫话玉块 第八章 一、玉是道德的准则 二、纵横螭纹 第九章 一、玉是永恒的财富 二、生花妙“璧” 第十章 一、玉是护身的神灵 二、压胜玉器种种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慧眼识玉/赏玉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永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9333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4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8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