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内容推荐

十六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决心来到喀山。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到码头上劳碌奔波;废弃的地窖是他栖身之处;面包作坊、码头、货栈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大学”;小偷、流浪汉、工人、大学生、农民、巡警则成了他“大学”的“同学”和“老师”。在民粹派的影响下,他参加秘密学习小组,用学到的理论去“教育”人民,而事与愿违,他对这些理论产生了怀疑……但又看不到出路,苦闷中甚至开枪自杀。最后他决心到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去漫游。

目录

俄国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高尔基成长的故事

主要人物表

名家评论

高尔基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就这样,不管怎么说,我到喀山大学④学习去了,仅此而已。

上大学的念头,是从一个叫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②的中学生那里来的。他是一个很可爱的小伙子,长得很帅,有一双女人般亲切温柔的眼睛。他和我同住在一幢房子的阁楼上,因常见我手里拿本书,觉得很好奇,于是我们便认识了。不久,叶夫列伊诺夫就开始劝我,说我有“非凡的科学才能”。

“你生来就是为科学服务的。”他说,一面很潇洒地甩动着他那马鬃似的长发。

当时我还不知道兔子也能为科学服务,而叶夫列伊诺夫却信誓旦旦地向我证明说:像我这样的小伙子,大学里正好非常需要。不用说,我们也谈到了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④的事例。叶夫列伊诺夫说,到喀山后,我可以先住在他那里,利用秋冬两季把中学的课程修完,“几门”考试一通过——他就是这样说的:“几门”考试——大学就会给我发放政府助学金,五年后,我就会成为一名“学者”。一切都非常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当时才十九岁,为人淳朴善良,古道热肠。

考完试后,他就走了。两个礼拜后,我也跟着他去了。

外婆送我走的时候,劝我说:

“你呀,别老对别人发脾气,总是气鼓鼓的,成天板着个脸,对谁都不服气!你这都是从外公那里学来的,可是他——你外公——又怎么样呢?活了大半辈子,临了变成了一个傻瓜——苦命的老头子。你呀,有一点,你一定要记住:上帝从不对人们严加惩处,只有魔鬼才喜欢伤害无辜!再见了,喏……”

这时,她从肌肉松弛、颜色灰暗的脸上擦掉仅有的几滴泪水,对我说:

“以后我们再也见不着面了,你这一走,行踪无定,距离又远,而我——又是个快要死的人了……”

最近一段时期,我不在亲爱的外婆身边,甚至很少见到她,可是现在,此时此刻,我突然痛切地感到,以后我再也看不到这个和我休戚与共、至亲至爱的人了。

我站在轮船的尾部,看着她站在码头上,她一只手在胸前画着十字,另一只手——用旧头巾的一角——在擦拭自己的脸,在擦她那双对人们充满挚爱光辉的乌黑的眼睛。

就这样,我来到了这个有一半的居民是鞑靼人的城市,住在一座平房的一个狭小的房间里。④这座房子不大,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在一条狭窄而贫穷的街道尽头,房子有一面墙冲着一片火灾留下的废墟,废墟上杂草丛生,密密麻麻,有苦艾、牛蒡和团酸模。接骨木树丛里有一大堆坍塌的瓦砾,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窖,里面有许多无家可归的野狗,它们生在这里,也死在这里。这个地窖给我的印象很深,它是我所上过的大学中的一个。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人——母亲和两个儿子——靠微薄的抚恤金生活。开头几天,我常看见这个愁眉苦脸、头发花白的瘦小寡妇从市场回来后,把买来的东西往厨房的桌子上一放,便开始考虑解决这样一个难题:怎样用这几小块劣质的肉做成一顿饭,让三个身体健壮的小伙子——不算她自己——吃饱喝足呢?

她很少说话。她那双灰色的眼睛凝聚着一种绝望的、与人无忤的执著劲头儿,就像一匹精力耗尽了的马还在拼命地将车往山上拉——明知拉不上去,可是还在一个劲儿地往上拉!

我来到这里的第四天,一大早,两个孩子还在睡觉,我在厨房里帮她洗菜,她非常谨慎地小声问我:

“您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来学习,上大学。”

只见她的眉毛和额头的黄皮肤往上一皱,原来是刀子划破了她的一个手指,她赶紧用嘴吸吮流出的鲜血,一面在椅子上坐下来,但她立刻又站了起来,说:

“噢,真是见鬼……”

她用手绢包好划破了的手指,称赞我说:

“你挺会削土豆的。”

“唉,哪能不会呢!”于是我对她讲了我在轮船上干过帮厨的事儿。她问我:

“您以为——这样就可以上大学了吗?”

那时候我不懂得幽默。我把她的问话当真了,于是,我给她讲了我的行动计划,说科学殿堂的大门最后一定会对我敞开的。

她叹了口气,说:

“哎呀,尼古拉,尼古拉……”

正好这时候尼古拉到厨房洗脸来了,他刚刚睡醒,头发乱蓬蓬的,像往常一样,脸上乐呵呵的。

“妈妈,咱们包饺子吃吧!”

“那好吧。”母亲同意说。

为了显示自己对烹饪艺术的了解,我说:“这肉包饺子不好,而且也太少。”

瓦尔瓦拉‘伊万诺夫娜听后很不高兴,马上冲我说了些很难听的话,弄得我面红耳赤,很下不了台。她把几个胡萝卜往桌子上一扔,离开了厨房。尼古拉则冲我使了个眼色,对他妈的行为解释说:

“她心情不好……”

他坐在凳子上,对我说:“一般说来,女人比男人更神经质一些,这是她们的天性。有一位很著名的学者,好像是瑞士人,对此作了无可争辩的论证。英国人约翰·斯图尔特·穆勒①对这个问题也曾有过论i术。”

P1-3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马克西姆·高尔基只是一位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人的作家,那世界就不会如此隆重地为他庆祝六十岁生日。精神贫乏的艺术对我们的时代未必会有助益。但高尔基在精神上是一位积极向上的人,他属于欧洲社会智力超群者之列;这些人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因志同道合才结合在一起,为反对共同的敌人——虚假——而仗义执言,共同发声。

——【德】托马斯·曼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高尔基赋予文学武器以新的形式,他刻画了新的阶级和新的人类典型。

——【德】阿茨韦格

……高尔基的憎,是伟大的恨;这句话是确实的。不能只说爱是伟大的,憎也是伟大的。对敌人的憎,对阶级敌人的憎,像高尔基似的……

——冯雪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郭家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3586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