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在杨尚昆同志的家乡潼南县的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共8集,从各集的名称《风雨征程》、《华北抗战》、《东进北平》、《建设年代》、《春涌南粤》、《协力治军》、《国务重任》、《桑榆情深》,就能反映出杨尚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私奉献、光辉战斗的一生。

内容推荐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在杨尚昆同志的家乡潼南县的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部片子很有吸引力,它形象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使大家加深了对杨尚昆同志的了解和崇敬之情,更加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潼南奋进”的决心。  本书记录了杨尚昆生前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十余个省、直辖市和他的家乡——重庆潼南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和拍摄,不仅在国内有关部门查阅了一批有关杨尚昆的重要电报、文件、书信和手稿,还首次在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发现了杨尚昆上世纪20年代在莫斯科求学时的珍贵照片和有关资料。主创人员还先后采访了280多位曾经与杨尚昆共同战斗、工作和生活的亲历者、见证人,他们当中,有中共中央和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有老红军战士,有台港澳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当事人,还有杨尚昆生前好友及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

目录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创作人员名单

鸣谢单位

第一集 风雨征程

第二集 华北抗战

第三集 东进北平

第四集 建设年代

第五集 春涌南粤

第六集 协力治军

第七集 国务重任

第八集 桑榆情深

附录

 部分受采访人为《杨尚昆》电视片剧组的题词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工作照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创作体会

 探索历史性、政论性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创作体会

 用影像为人物立传——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创作谈

 在纪念宣传中深化人物研究

试读章节

【画面】杨府旧居对联和杨尚昆卧室里的牌匾

【解说】

作为杨家祖训的两块匾额,至今依然高挂堂上。“退后一步天宽地阔,心留半亩子种孙耕。”这是杨氏祖先留给后人的处世之道。

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正是一位清白开明、本分守成的封建士绅。

杨淮清老人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曾把双江镇的关帝庙改做抗日将士阵亡祠。并变卖了家里的地产,支援前方抗战。

【采访】唐明 时任潼南县杨闰闇公旧居管理所所长

杨尚昆和杨闇公两兄弟,(当年)就住在这个床上,这床是非常地简陋。杨阁闇公是杨尚昆的四哥。小时候(他)就是在四哥的关心、帮助、爱护下成长的。

【画面】全家福照

【解说】

这是杨淮清一家的全家福照片。杨尚昆幼年时分,他的那些哥哥姐姐们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就已经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画面】有关历史资料

【解说】

杨尚昆晚年回忆说:“我们家在共产党处于地下状态时就有六个共产党员,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从外部环境来说,当历史进入20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正陷于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家极度衰弱,备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濒临灭亡的边缘,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四川,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的四川保路运动是在我四岁那年爆发的;蔡锷率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军第一军在四川同北洋军队苦战是在我九岁那年发生的。四川有革命的空气。从家庭内部来说,同我四哥杨闰闇公直接有关。”

【画面】杨闇公照片

【解说】

杨闇公是杨尚昆的同父异母兄长,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中共早期四川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我们党武装斗争的最早领导人之一。由他和朱德、刘伯承组成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在北伐时策动了顺庆和泸州起义。杨尚昆在比自己大九岁的四哥杨问闇公那里,受到了最早的革命启蒙。

【采访】李畅培 时任重庆市博物馆历史部工作人员

1978年的12月份,我们为出版杨闇公日记,和出版一本回忆杨闇公事迹的书,去访问了杨尚昆同志。当时尚昆同志住在中组部招待所。1978年12月,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会,他心情十分开朗,动作也很敏捷,那个样子一点也不像一个72岁的人。他跟我们讲了他的四哥杨闇公对他的影响。尚昆同志本来是在重庆读小学,杨闇公就是他的四哥就动员他,把他带到成都去读当时是叫做成都高等师范的学校。

【画面】成都资料

【解说】

1922年,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是吴玉章。这一年,杨闇公和吴玉章相识了。相识的还有成都高师的学生、后来杨尚昆入党介绍人之一的童庸生。他们在一起开始商量成立进步组织。

1924年1月12日,他们在成都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杨尚昆参与了这个组织的革命活动,初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穿过岁月的风尘,今天,从这张当年留下的照片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这些热血青年的救国情怀。

【采访】李畅培 时任重庆市博物馆历史部工作人员

到了1925年的夏天,杨尚昆同志就在高师毕业了。高师毕业以后,他也到了重庆,就跟他四哥住在一起,就是重庆的二府衙。

【画面】重庆二府衙

【解说】

重庆二府衙即是杨家件所,从1926年初起也是杨闇公任书记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所在地。

在杨问闇公的引导下,杨尚昆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画面】杨尚昆自述,同期声

所以真正我觉得思想进一步,还是在重庆这一段。那四哥有时候跟我们讲讲,我也看他们的文件,白皮文件都看,这二府衙我们家,就实际上成了一个收发处。每天这个邮政局,有一大麻袋东西来我家里头,就是二府衙家里头开会。我就听,听以后,他们看家里头也没人做个记录,说:“哎你来,老五你来你来做个记录。”完了就给他们做点记录,以后呢发个传单,要个人写字,然后刻那个蜡版,刻了以后要印嘛,印传单,那就叫我,你你你来做点这个事。我那个时候等着去上海读书,没有事住在家里头。那么另外呢就是吴老,吴玉章同刘伯承那边,有时候要跟四哥联络什么事情,就叫我去送个信跑一跑,跑腿。

【采访】李畅培 时任重庆市博物馆历史部工作人员

当时,杨尚昆同志的父亲和他的二哥都主张他学工,走工业救国(道路)。但是他的四哥杨闇公不同意,觉得工业救国是种幻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工业不可能救国,你哪里搞得起啊?就主张他到上海去读上海大学。

【画面】重庆朝天门码头

【解说】

这是重庆长江码头——被誉为“古渝雄关”的朝天门。

古老的巴蜀大地通向大干世界的这个出口,近代以来,走出了许多志士仁人。

1926年5月,杨闰闇公送杨尚昆到朝天门码头。他们沿着长长的石阶下行,登上一只小木船,驶到江心。踏上长江江轮的甲板,兄弟俩依依惜别。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江轮驶向远方。

这一别,山高路远;这一别,竞成永诀!

【画面】重庆三三一惨案

【解说】

杨尚昆走后不到一年,风云突变,四川军阀刘湘在重庆制造了三三一惨案,公开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杨尚昆晚年曾不止一次地对与他有近三十载交往的廖伯康讲起这段难忘的往事。

【采访】廖伯康时任四川省政协主席

八十三岁

1927年3月30日,就跟1927年蒋介石叛变只差几个月(半个月),这个实际上是全国对共产党大屠杀的前奏。这一次,是首先向地下共产党开刀的先声。闇公当时很想尽快向党中央报告这个事情。

【解说】

军阀刘湘的部队赶上了他乘坐的木船。杨闇公被捕了。

【采访】廖伯康 时任四川省政协主席八十三岁

杨闇公被捆绑在椅子上面,那个是要惩罚他。闇公就大骂:“军阀,土匪。”P5-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央电视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7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5.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