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陪你食尽人间烟火
内容
试读章节

“街头小巷子,开个幺店子;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洞里生炉子,炉上摆锅子;锅里熬汤子,食客动筷子;或烫肉片子,或烫菜叶子;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很早,他就知道郭沫若写的这首打油诗,这寥寥几句,把川式火锅的精髓写活了。也因此,他也成了一个川式火锅的拥护者,熟悉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但凡他说起要吃火锅,指的一定是红汤沸腾、麻辣鲜香的川式火锅。

火锅吃得多了,他也成了此中的行家,一锅红汪油亮的锅底端上桌来,还未完全沸腾,他抽鼻子嗅嗅,再拿筷子在锅中搅几下,筷子头放嘴里咂巴咂巴,就能评判这家店的火锅是否地道,以及地道程度又能打到几分,他甚至还知道如何炒出一锅香辣可口的火锅底料:“首要是原材料要地道,豆辦一定要用郫县的辣豆辦、豆豉得是永川的,牛油要甘孜的,花椒必须是汉源的……”还未等他说完,朋友们的嬉闹便盖过了他的“点评”:“就是个嘴炮党,有本事哪天自己炒一锅让我们尝尝?”

当然,他对这样的揶揄并不在意,也不会针锋相对地抬杠,只是淡淡一笑,便加人疯狂抢食的队列之中,更何况,他的舌头也没灵敏到自己所夸耀的那个地步。他只是平素对饮馔之道颇感兴趣,自个儿买了不少相关的书来看,饭桌之上也多些谈资——他本是各方面都极其平凡的男子,朋党聚会常常是被忽略的角色——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显出他的价值来,菜品点评专业而独到,不时还祭出一些闻所未闻的历史典故来,也因此,朋友们都爱与他一起饭醉。当然,他也极其享受这样的状态,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下子变成众人瞩目的焦点,那种虚荣心的满足任是如何矜持的人也难以拒绝的。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的饭局之中多了个她。起初,他对她的到来并没太放在心上,铁打的饭局流水的客,江湖儿女不拘俗礼,见缝插针地聚众饭醉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他仍如往常一样在饭局上高谈他的饮食经验,也不管身旁友朋是否对此感冒,就像急于在父母面前邀功的孩童一样。

慢慢地,他发现,坐对面的她似乎对他的夸夸其谈颇感兴趣,不但频频点头,还会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来问他,“好为人师”的他当然乐得——解答,还不忘夸几句,这个时代,像她这样对烹饪感兴趣的女孩子可不多了。

往后的故事发展跟所有俗套的言情故事一样,他和她从那个嘈杂的饭局中抽身而出,有了更多的独处空间。饮食男女,饮食男女,他本是口拙舌笨之人,只有在餐桌之上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话题,所谓的独处也不过换个地方继续饭醉而已。

出乎他的意料,她也是火锅爱好者,只不过相比于他的重口味,她更偏好口味清淡的粤式边炉——清汤锅底,涮菜后蘸蘸料而食——他也表示理解,麻辣鲜香的川式火锅江湖味太浓,朋党欢聚时能很好地带动气氛,若是男女约会则有些不太协调,更何况,像她那样恬静素雅的女子,筷子伸向锅里搅动黄喉、毛肚、鳝鱼诸般物事又成何体统?

好在这城中口味清淡的火锅店也不少,他和她也不缺独处的空间,往往坐定之后点好菜肴,便是他一人的表演时间,从菜品构成到锅底如何熬制,再到与所点菜品相关的一些掌故,都从他嘴里娓娓道来,对面的她也频频颔首以示认同。这让他很有成就感,活了小三十年,他似乎头一回有了这样忠实的听众。

他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时光能一直延续下去,而后水到渠成地与她步人婚姻的殿堂。他甚至不止一次地在臆想中盘算两人的一日三餐:她爱吃清汤火锅,味道好坏多取决于熬制的锅底是否鲜浓,这个他拿手,他知道如何用最简便的食材熬出一锅浓郁的高汤;涮菜也不成问题,各式菜蔬,只要新鲜,均可下到锅中烫熟而食;至于她最爱的鱼丸,他也知道如何做,一般选刚宰杀的草鱼,片出鱼肉——头尾可熬汤,加点白豆腐,很清爽的一道菜——细剁成,加鸡蛋清,生粉些许,姜汁蒜蓉随意,揉搓成团,味道保管比火锅店里售卖的死面疙瘩强太多……只是,他从未想过,他只有在面对食材时才会夸夸其谈,其他的,他不会说,也不敢说。

终于,他们的联系日渐稀少,他又回了那个喧闹的饭局。只是饭局不再仅仅局限于川式麻辣火锅,清淡的粤式边炉也时不时地成为他们饭醉的备选方案之一。

听到她的婚讯时,他正和一帮朋友在他与她常去的一家店里大快朵颐,他愣了一会儿神,想起很多往事,千言万语积攒在嘴边,却只冲在座的朋友说了句“抱歉,单位临时有事”便披衣出门。

这之后,他再也不吃清淡的粤式边炉了。

P6-9

目录

Part 1 唯食光与爱不可辜负

 003 最好吃的菜

 006 两个人的火锅

 010 温暖的饺子

 014 在漓江,吃鱼

 017 炒肝与鹅肝

 019 熏腊江湖

 022 冬天的烧烤

 025 猪头岁月

 028 深夜一碗粥

Part 2 飘散在时光深处的烟尘

 033 鱼云

 036 回到唐朝吃脚鱼

 039 最爱小炒肉

 042 鱼肉湘里

 045 前尘旧事红烧肉

 048 大块吃肉

Part 3 陪你食尽人间烟火

 053 热腾腾的白米饭

 056 煲一锅好汤

 059 “蒸”不容易

 063 红烧一切

 066 卤味人生

 069 起死回生的蘸水

 072 作为主角的辣椒

Part 4 一个人的餐桌也很美

 077 无非一碗凉拌面

 080 远去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083 生如豆芽

 086 蛋炒饭往事

Part 5 把时间浪费在美味上

 091 鲜美的骨头

 094 霸气的猪腿

 096 舌尖上的舌尖

 099 肺而不费

 102 过年吃点儿啥

Part 6 春夏秋冬里的食光

 113 春天的椿

 116 早春食荠须趁时

 119 春初早韭正当时

 122 “90后”的毛豆

 125 空心菜,年年知为谁生

 129 吃蚕豆不吐蚕豆皮

 132 秋日菱角入菜来

 135 冬天,吃羊肉

 139 芹献之美—从水芹说开去

Part 7 记忆中的味道

 145 20世纪90年代的茄子

 148 油头粉面里的乡愁

 151 大油

 155 肉味

 158 甲鱼引发的回忆

 161 正考鲊辣椒

Part 8 在乡间找寻至味

 167 食有驴

 170 至味在乡野

 173 尾大不掉

 175 有个性的肥肠

 178 “血淋淋”的吃货人生

 181 龟虽寿

Part 9 美食背后的忧伤

 187 关于韩国汤饭的N个猜想

 190 就怕饭店有文化

 192 大小问题

 195 吮指之欢

 197 给快餐食品点个赞

 200 替味精正名

 203 鱼翅&鱼刺

Part 10 那些用爱温暖的美味

 209 1分58秒,赵蛮强的麻辣子鸡

 221 不会炒小龙虾的琴行老板不是个好主唱

 226 黄焖羊肉,是生计,也是爱

 230 无关天分的芥末花螺

 235 清明螺,赛只鹅

 239 砂锅粥,熬出来的人生

 243 娭毑的鸡蛋炒肉

 249 一碗肉丁面,母子情意长

 254 鱼子鱼泡里的江湖往事

 258 黄焖草鱼块里的乡愁

 263 有传承的软酥鲫鱼

序言

2010年,结束近一年的流浪生涯之后,我重新在这小城寻了份工作安定下来。

许是为了补偿我过去一年缺衣少食的现实窘境,新工作的一个部分便是替有意向在我所供职的媒体上投放广告的大小饭店撰写软文——一般是广告部的业务人员先行谈妥,我则以记者身份前去采访写稿,“白吃白喝”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也不是全无收获,起码,在无以计数的“白吃白喝”中,跟厨行中人混了个脸熟,我又好打听些厨行里的掌故,兼以常跟大厨讨论某道菜肴的烹饪讲究——这个有家学渊源,我爸一度也是乡间办席的厨子一员——心里便有了些倾吐的欲望,想把这些东西写下来;与此同时,那刊载各大小饭店软文的版面也愈显面目可憎起来,尽皆自吹自擂的店家宣传,连我这个“始作俑者”也觉得有些难为情——没错,这些店家宣传都出自我的手笔——于是,我向当时的领导建议,能否将版面压缩一下,辟出一小块儿“自留地”,刊载一些与广告宣传无涉的饮食文章,一是为版面之可看性,二嘛,我也有个动力将脑子里存的那些与饮食相关的七七八八写下来……然后,便有了“快牙笔记”这个专栏的诞生。

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年,其间将部分文章“搬运”至各大社交网站,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反响,亦有他处的媒体联系刊载事宜。大概是2014年吧,有出版社的编辑通过社交网站联系上我,说要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问我是否愿意。我当然愿意,只是事与愿违。我清理了下已经成稿的篇章,堪堪五十余篇,字数远远凑不满一本书,那专栏又是跟着广告走的,且我生性散漫,没有截稿期的压力,写字的心思就更淡漠了,而且,当时那家出版社给的版税也不高,一来二去的,这事儿便搁置了下来。

2015年9月,我和一帮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餐饮狼虎会”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合一帮优秀的餐饮相关从业人员来互帮互助地解决从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平台运行大半年以来,发展势头不错,江湖上也略有些薄名。因着这份渊源,我跟更多的餐饮从业人员结下了交情,对菜品的典故和厨行的一些讲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在这期间,我工作岗位有所变动,不用每天晚间都守在办公室盯版,相对来说拥有了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然后又开始捡起丢了近两年的饮食类文章的写作,慢慢地,竞也凑够了一本书的体量……

早阵子,跟出版人刘一寒闲聊,无意中说起我手头有这么一部书稿,一寒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即就让我发了几篇样章过去,书稿很快被列入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出版计划之中——我跟一寒是老朋友了,十多年前在长沙混的时候就有过工作和生活上的交集,这之后我辗转各地谋食,什么样的营生都干过,委实吃了不少苦头;他则北上京城,在出版圈儿里稳下脚跟,也闯出了些名头——也不知是出于敏锐的出版市场嗅觉,还是照顾我这个落魄多年的老友……

恰如书中所言,饮食这行当,学问深了去了,所谓的“一代会住,三代会穿,五代才会吃”即是此论,历来论饮食诸书,简易版菜谱除外,多是食尽山珍海味之饕餮客所撰,远如唐鲁孙、聂凤乔等先贤,近则如蔡澜、沈宏非等前辈方家,哪一个笔下的锦绣文章不是无穷尽的大宴小酌换回来的?余生也晚,未能躬逢其盛,最为重要的是,囿于所处阶层和地域之限,大宴小酌虽吋时有之,然席上多为寻常所见之鸡鸭鱼肉,未有前辈先贤之口福,能食遍世间之珍馐美馔,故笔下之饮食文章也从寻常生活出发,所记亦多为你我皆司空见惯之食物。

好在寻常食物也有寻常食物的好处,让人不必故作高深地渲染食材有多难得,烹饪过程有多么神乎其神,只需要老老实实地记下跟这道食物有关的故事和情感即可。这点是我的强项,我与厨行中人接触日久,耳濡目染不少厨行传承和传奇故事,更兼以过去的三十余年走得不是那么顺当,很是受过些坎壞离乱的苦头,这些故事和情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在这本书里——与其说是谈论饮食,不如说是以饮食为皮相,对我过去的人生做一个小结。

哦,对了,书名《陪你食尽人间烟火》是集体智慧的结品,不敢专美(感谢婉哥的灵光一现)。虽然离真实境况相去太远——这人间烟火我还远未食尽,暂时我也还没找到那个陪我同食的人——但我喜欢这个书名,它隐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是那个陪我食尽人间烟火的人吗?

内容推荐

茅道著的《陪你食尽人间烟火》一书共收录饮食文章70篇,是作者茅道担任美食记者五年来的饮食随笔精华合集。部分在《四川烹饪》、《长沙晚报》、红餐网等媒体作为专栏刊载。与一般的饮食类随笔纯写美食不同,作者在写美食的同时,更多地带入了自己的情感,既有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苦乐,又有身边亲友的温馨瞬间,更有美食制作人传奇的人生故事以添阅读快感,部分文章还附有所写美食的详细操作步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文字则上接民国小品文——美食典故娓娓道来不突兀——下驳时下网络轻阅读之随意文风。故事,典故,妙语信手拈来。

编辑推荐

以食物为载体,融合各种生活情感体悟。茅道著的《陪你食尽人间烟火》是一部饮食随笔文集。不仅写美食,也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从美食的缘起、传承和发展,到美食制作人的传奇故事。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美食所带来的味觉感受,更是带领读者体验人生百味:感伤、孤独、欲望、挣扎、幸福。

文字简约精致,既有民国小品文之特色,也有网络轻阅读时代之文艺文风。作者文字简约而不简单,极富深情。一篇篇文章读来,真切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与境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陪你食尽人间烟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11053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620672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