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雅(闲话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风月诗文8个方面,对唐宋人物行状录进行描摹加工,对逸闻趣事渲染叙说,主要以塑人为主,力争使人物形象丰腴乃至立体化,以期让读者从中品咂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含量,以及人文精神。

风雅中国,不啻是一曲历史的乡愁,也是一曲灵魂的乡愁。因为这里饱含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更隐含着一个平民作者满腔的风雅情怀。

内容推荐

风雅是唐宋文化的精粹,是唐宋文人士大夫优雅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唐宋盛世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为,它的背后永远矗立着几千年的中国古文化的积淀。

“风雅中国”系列共分三卷,皆为图文并茂,其中唐宋两卷,元明清一卷。体例形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但又不拘泥于此,力求推陈出新,新颖有趣,雅俗共赏。内容大致为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诗文、琴棋、书画、风月、趣称、奇异、玄机、箴言、为学、政事、游赏、颐养,共18个方面。

本书为第一卷。

目录

壹·丰神

 一 太白风神帝忘尊

 二 颜真卿的“休咎”

 三 少年李德裕敏辩

 四 裴度自赞

 五 神仙中人之死

 六 壮水牛游仙

 七 异相黑王公

 八 误会钱穆父

 九 北宋女人的“粉丝”

 一○ “达舍”一伊川

 一一 莫如学苏庠

 一二 渊子太狂生

贰·文采

 一 王勃打腹稿

 二 檄文风流骆宾王

 三 花间鼻祖温八叉

 四 诗答二妙藉风流

 五 子瞻想当然

 六 苏辙一病延试期

 七 闺阁才名响

 八 一个词人的激越

叁·品藻

 一 穆氏兄弟媲美味

 二 如此国舅爷

 三 相女嫁妆肇祸端

 四 莲品濂溪先生

 五 包拯唾溅帝面

 六 韩琦帘前有远见

 七 吕申公茶罗子待客

 八 大名府许将“全国体”

 九 可怜独树不成林

肆·德行

 一 贤明的“长城”

 二 皇亲李勉还金

 三 李景让德望所归

 四 朱温寡德

 五 范公千钱得“泰山”

 六 王随报一饭恩

 七 薛太守效“欧公柳”

 八 真御史张界

 九 苏轼巧用三典劝人

 一○ 黄庭坚孝友先行

 一一 忠宣公的布被客

 一二 张孝纯的吉女缘

 一三 杨氏家风传清廉

伍·真率

 一 孟襄阳诵诗不合君意

 二 韩熙载荒诞避祸

 三 赋雪诗后起轻慢

 四 滕元发效平安书记

 五 雅号“迂叟”以外

 六 “拗相公”不事修饰

 七 曾巩倨傲过分

 八 狂直一坡翁

 九 米芾率性而癫

 一○ 悲情秦观

陆·雅谑

 一 欧阳率更似猕猴

 二 三郎郎当

 三 贺监戏语张相公

 四 穷士子张林的底线

 五 假“隐迷”真罗隐

 六 不如降黄巢

 七 柳婢讥刺史

 八 丁谓与金龟祥异

 九 消遣陈季常

 一○ 王观戏词沦“逐客”

 一一 蔡卞悉听妻言

 一二 请吃晶饭、毳饭

 一三 沈括死矣

 一四 改姓茅广汉

 一五 艾灸歪诗人

 一六 “鸡肘博士”以外

 一七 优伶焦德祸从口出

 一八 秦桧十客

 一九 尤、杨互谑十余载

柒·诗词

 一 李杜各领风骚

 二 孤独莫如杜少陵

 三 顾况戏诗

 四 唐时杨柳心依依

 五 韩昌黎以文人诗

 六 郊寒岛瘦

 七 风雅无罪

 八 新蝉第一声

 九 几多忧愁凭君说

 一○ 风流词人的悲哀

 一一 “露花倒影”说柳词

 一二 凭栏心事芸叟诗

 一三 李方叔和猫笋诗

 一四 梦里梨花

 一五 戏和贫乐诗

捌·风月

 一 一曲怨诗遭武祸

 二 韩愈弃柳宠桃

 三 白乐天狎妓风流

 四 杜牧订聘亦多情

 五 风流张先解东风

 六 茶娇病刘郎

 七 少游真情遣朝华

 八 无奈水仙落民家

 九 澹庵钟情“梨涡”

 一○ 爱如陆游忆唐琬

试读章节

壮水牛游仙

唐进士曹唐游仙诗,才情缥缈,岳阳李远员外每吟起诗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曹生仪质充伟,李戏之曰:“昔者未睹标仪,将谓可乘鸾鹤。此际拜见,安知壮水牛亦恐不胜其载。”时人闻而笑之。

——五代孙光宪撰《北梦琐言》

很多人都相信一种说法,“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这种“如其人”或“如其文”的说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二是人物个性。单说唐代就可以列举许多:画如其人,如吴道子;字如其人,如颜真卿;文如其人,如刘禹锡;诗如其人,如李白、杜甫。这种说法不管有多大的可能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与他自身的个性、气质都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晚唐时期,桂州有一个诗人,名字叫曹唐,字尧宾。其人生卒年不详。常年遨游名山大川,寻仙访道。后来屡考进士不第,穷途末路。唐懿宗咸通年间,经人举荐,做过几年使府从事,就是所谓的幕僚。

曹唐位卑官微,在诗人辈出的大唐,尚能以诗名闻世,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原来曹唐以诗擅名,则是另辟蹊径,做的就是游仙诗。

何谓游仙诗?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多为十句、十二句、十六句不等。游仙诗多以超越世俗社会为愿望;以想像丰富奇特、修辞运用精妙为圭臬;再佐以道家神仙典故于其中,使其更具浪漫色调为终极。游仙诗一般有三种类型:或从诗人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或以诗人之坎坷经历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示认同神仙共游为古体,诗人不在其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游仙诗起源于楚辞,发展于秦汉,魏晋时期蔚然成风。到后来,“诗仙”李白、“诗鬼”李贺的浪漫主义诗风,皆有游仙诗之遗韵。不妨先看看曹唐的一首游仙诗《刘晨阮肇游天台》: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曹唐这首游仙诗取材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的一个故事。大意是东汉时剡县刘晨、阮肇共人天台山采觳皮入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溪边遇见二位“姿质妙”的女子,直呼两人之姓,偕人洞府,酒甘作乐,刘、阮二人“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半年后,两人思乡心切,求归不已,二女子相送出溪口。返家一问,方知已历七世。想不到刘、阮二人这半年的山中艳遇,人间已过了三百多年了。斗胆断言,与笔者的名只差一字的刘义庆编造的这个故事,其实还是作者“桃源情结”的一次意淫。这一说,1500多年前“性简素,寡嗜欲”的临川康王会不会跳出来掴我几耳光?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忽然就怀恋起那段在山中闭关的日子。在那个阒无人迹的荒僻所在,日中一餐,但坐不卧,为什么心里就没有浮生饥荒和困意,反而多的是身心快乐与安适?或谓时间愈久,清净心思,感觉人住神仙妙境也未可知。

曹唐诗中“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两句,几欲道尽前世今生后世。只是结句中的一个“问”字,似乎曹唐游仙,心事未了。由此可见,曹唐的游仙诗,虽才情缥缈,格调高亢,但隐约可见他对仕途功名还是有一定的想往与追求的。只是天不遂人愿,只好寄寓游仙诗情,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据说曹唐身材魁伟,生得仪表堂堂,可谓壮汉一个。这可能也奠定了他常年云游四方的身体基础。但在当时来说,只读过曹唐的诗,没见过他本人的读者何其多也。岳阳李远员外就是其中一个。据说李远每次读到曹唐的诗,就想像曹唐这个人该是如何如何仙风道骨的样子。

还别说,曹唐也真经不住念叨。某一天,曹唐南行,路过岳阳,亲自登门拜访李远员外。李远惊喜过望,来不及穿好鞋子,竟然倒鞭着鞋,出门热情迎客。双方请茶坐定,彼此寒暄间,李远这才细细端详自己仰慕已久的大诗人。不看则已,一看不觉愣怔了好一阵,半天才回过神来,开玩笑说: “往日没看见先生的威仪,想像可能是那种仙风道骨的柔弱样,起码可以乘仙鹤自由来去的样子。今日有幸一睹真容,才知道强壮得如同一头水牛,恐怕仙鹤是无力承载了。”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时人闻听了这段趣闻,也知道了诗文有时候不一定如其人的说法是存在的,起码曹唐算一个典例。这就如同笔者初读丰子恺的文章,看丰子恺的漫画,想像其人是一个充满童稚气的文弱书生,起码像他老师李叔同那样的闲云野鹤样,其实不然,恰是一个孔武有力的大汉。

曹唐做游仙诗,仙境、梦境、现实不能自辨,恍惚颠倒,似乎心中的仙道情怀始终不能弭散。尤其是巧借刘晨、阮肇游天台的传说故事,写了十几首游仙诗。不仅如此,曹唐还索性千里迢迢去天台仙子洞住了—宿。只是洞里空荡荡的,根本没遇到什么美丽的仙女,只好口吟“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灰心丧气地离开了仙子洞。到了江陵寺—井边歇息时,曹唐看着盈盈井水,忽然顿生灵感,将诗句改成“水底有天春漠漠,人间无路月茫茫”。抬头间,恍见两女子,风姿绰约,素裳徐步,口中正吟诵他的这两诗。曹唐连忙起身与之招呼,迎上数十步,便不见了两女子的身影。几日后,曹唐郁郁而终。

一个活在梦中的诗人,最终死于梦中。曹唐游仙一世,成仙与否,概不知晓。只是笔者想知道的是,曹唐生前歌咏了那么多神仙或类似神仙般的人物,在他灵魂飞升的那一刻,出于感激或道义,那些“仙人”是否都来迎接他了呢?

P18-20

序言

历史的乡愁

(代序)

自拙作《中国格调》在读书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后,我一直在想,关于写作传统文化的阵地能否坚守?想归想,囿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想法几经动摇,我还是转向了其他领域的写作。经过几年的左冲右突后,蓦然回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钟爱痴迷的古文化阵地,早已显得很闹热非凡了。我扪心自问:彦庆,你还能再次上路吗?其实,这就要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选题的视角与方向,看自己怎样推陈出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两本古代史料笔记,立刻被里面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住了。如文人行状、士夫命运、奇闻怪谈、逸闻趣事、诗酒风流等等,有正史内容的详细拓展,又有野史内容的去芜存菁,还有撰主的道听途说,乃至一厢情愿的排揎演义……总之不管何样内容,皆是一样的静谧优雅,令人回味无穷,远非今日附庸风雅者搔首弄姿的浮躁所为。

不妨随便举个例子,如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些条目:如“秦桧十客”,杜鹃谓“谢豹”、妓女称“录事”,什么“新蝉第一声”,张继的“夜半钟声”考,李后主的诗谶,等等。随便翻阅读过几则,爱不释手,不妨撷录一则:

唐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李长吉云:“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白乐天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杜子美云:“不放香醪如蜜甜。”陆鲁望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初读这一段文字,顿然,一股清凉甘甜醇香遍溢全身。那是怎样一种通泰畅快,又是怎样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向往?我就想,诚如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陆游等人,设若不是爱酒嗜酒,怎能品出酒的妍姿美态?吟出诗酒的琥珀醇香呢?

读过一本这样的史料笔记,就还想读第二本,于是便到处搜罗,陆陆续续便发现了一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欣喜之余,自然悉数买来,一一品读。

一度时间,我整日沉浸在竖排繁体的古籍本中,思维似乎也回到了撰主记载的那朝那年那月、那事那人那物,不由自主地与撰主共同品咂那一段段文字诞生的来龙去脉,感受其中的深沉蕴藉与无穷韵味。那一刻,仿佛撰主就在我的身边,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努力摒住的鼻息。读到一则兴奋事,一块儿弹指击节;遇到悲伤事,一样唉声叹气;读到儿女情长,艳羡之情流溢在啧啧声中;遇到沽酒论诗、吟风弄月的场面,又一样豪情迈满怀、激情勃发……总之浸淫其中,不能自拔,似乎那一块块方块字具有无穷的魔力,蕴含着无量的信息,令人敬畏,令人怡然,甚至流连忘返。

曾几何时,我梦回唐朝,回到了天子士庶曾经走过的长安通衢,看到了那些抱着酒瓮挥毫的诗人,看到了那些丰硕仕女的笑靥

曾几何时,我梦回汴梁,看到了京都的繁华,看到清明时节的上河,看到了一个个词人的激越与哀伤……

曾几何时,我的思维回到了元明清的某一个朝代,流连在元代士子的文人画中,品味着明人的心情小品,领略着清人诲淫诲盗的虚幻世界……

曾几何时,我仿佛目睹了那个朝代的奇花虫草,听到了那个时代的鸟儿鸣啭,嗅到了那些士子们向往的春天的气息……

梦是清凉的,但梦终有醒来的一天。梦中醒来面对的依然是充满铜臭和压力的现实人生,一点儿也不好玩。于是便想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方憩息的所在,哪怕暂时放松一会儿,沉浸在过往的一方世界里,一任思维自由自在地游弋,一任好风如扇,一任坐看云起,一任风花雪夜,一任山高水长……

闲话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之“风雅中国”系列,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诞生的。  “风雅中国”系列,是我构思的一个大制作,共分三卷,皆为图文并茂,也就是说需要三册才能装载其全部内容。其中唐宋两卷,元明清一卷。体例形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但又不拘泥于此,力求推陈出新,新颖有趣,雅俗共赏。内容大致为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诗文、琴棋、书画、风月、趣称、奇异、玄机、箴言、为学、政事、游赏、颐养,共18个方面。

在第一卷《风雅——闲话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中,我主要从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风月诗文8个方面,对唐宋人物行状录进行描摹加工,对逸闻趣事渲染叙说,主要以塑人为主,力争使人物形象丰腴乃至立体化,以期让读者从中品咂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含量,以及人文精神。

人间风月曾到处,唐宋风流五百年。从古人的诗句中,信手拈来几个方块字,皆成文章。或许,透过这一个个方块字,将一桩对于凡俗人等看来的平常物事,赋予诗情画意的生命力。陡然,这些物事便具有了几分优雅情调,有了几分不同寻常的魅力。这些有着深深烙印的方块字所要表达的内涵,折射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穿透力,她能使我们不费多少周折便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恣意随行,回到我们所向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回到那些满载着文化符号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里,静静地展读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欢和喜悦,品味他们的心灵吟唱,思索他们的沉淀与情思,同他们一道消遣风趣雅致的生活。

诗文入怀,君慕风雅。千百年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则则有趣的故事,一首诗一阕词,一句句精言妙语,蕴藉深沉,意味隽永。

人常说,食髓知味,在《风雅》这部书中,我只需信手拈来,那些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便一一活跃在眼前。其实何止是文人士大夫?那些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也一一浮上水面,如史料笔记的撰主、皇帝贵胄、中官宫嫔、妓女优伶等等都活跃在他们制造的感伤而又无奈的浮华世界里,这些都构成了唐宋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故意忽略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这也构成了本书以外的另一亮色。

风雅是唐宋文化的精粹,是唐宋文人士大夫优雅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唐宋盛世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为它的背后永远矗立着几千年的中国古文化积淀。

好在,关注入文精神,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努力想做的事。在当下一刻,对于我说,是快活的!因为,此刻我的情思融进了古代文化的瀚翰烟海中,心灵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里徜徉。或许是因缘现起吧,在《风雅》中所志的几十个人物中,屡屡有人物出现在我的梦境。这当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最最主要的是,我深深地喜欢,并且向往那一分逝去的风雅情怀,心灵日趋宁静与清凉……

艺术是历史的乡愁,历史是灵魂的乡愁。文化呢?梦里的风雅,一旦追诉,又是何样的乡愁?

风雅中国,不啻是一曲历史的乡愁,也是一曲灵魂的乡愁。因为这里饱含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更隐含着一个平民作者满腔的风雅情怀。

刘彦庆

丁亥年微月 于京华髯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雅(闲话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彦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0265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