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杭州评话(共10册)/文化杭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杭州评话与杭曲、杭州滩簧、杭州评词合称为“杭州四大曲种”,是中国著名的曲艺曲种之一,也是杭州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南宋年间,盛行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为了修复杭州弥足珍贵的人文生态,抢救日渐流失的宝贵资料,保护杭州评话这一杭州独有的艺术形式,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编辑了这辑236万字、由10部经典话本组成的《杭州评话》。旨在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杭州评话这一充满诱人艺术魅力并洋溢着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内容推荐

杭州评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采用杭州地方方言表演,评说历史、讲述故事,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富有浓郁的杭州地方特色,是杭州世风民俗的最好摹本之一。它讲究口、眼、身、法、步、神结合,只用一人、一桌、一扇、一醒木即可,虽然表演形式十分简单,但描述入微,渲染有方,紧扣观众心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

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组织杭州评话艺人和有关专家,对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评话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并编辑出版了这套由10部经典评话组成的《杭州评话》,具体包括:韩信传奇、宋江、岳飞传、众安桥、刘伯温出山、双雄奇案录、太平门纪事、乾隆下江南、莫问奴归处、淞沪游击队。

目录

韩信传奇

宋江

岳飞传

众安桥

刘伯温出山

双雄奇案录

太平门纪事

乾隆下江南

莫问奴归处

淞沪游击队

试读章节

第十六回 恶解差行凶荒村 宋公明逼上梁山

却说张顺在水中活捉了黄文炳,郑天寿、燕顺、王英、阮小二、阮小五、白胜、石勇、薛永押了孟康,也来到无为军水口。阮氏兄弟泅水来到船上,结果了黄文炳随从的性命,便带着侯健,载了众人一同回到白龙太子庙。

晁盖见到侯健,特地给他排了位置。众人坐定,晁盖喝道:“把黄文炳、孟康带上来!”喽罗将二人推至殿上。

孟康不肯下跪,骂道:“强徒!你们诡计多端,火烧黄家庄,此乃伤天害理之事。我孟康中了暗算,被你等拿获,要斩就斩,要剁就剁,毋须多言!”

宋江听了,“呵呵”一笑道:“倒是条好汉,可惜投主不明,你且站在一旁。”此时黄文炳已吓得像老鼠见了猫一般索索发抖,喊道:“众位好汉,饶我一命,日后不会亏待各位的!”

晁盖喝道:“嘟!黄文炳,你抬起头来,看一看上坐的是何人?”

黄文炳不敢抬头,只将脸一侧,斜眼瞄了瞄,见到宋江、戴宗坐在堂上,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他明白自己已难免一死了,于是道:“宋先生,戴先生,事到如今,只求开个天地之恩,赏我一个全尸吧!”

宋江淡淡一笑道:“要想全尸不难,只是你说个明白:到底是我宋江题的反诗,还是你黄文炳改的反诗?是你黄文炳伤天害理,还是我宋江伤天害理?”

黄文炳只得老老实实将他公报私仇,篡改宋江诗句,陷害宋江的经过,一一交代出来。众弟兄听到黄文炳如此丧心病狂地迫害宋江,个个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剁成肉酱!

宋江又转身对孟康道:“孟老爷,这回你可明白了?我念你有忠义之心,不如归顺梁山,求晁大寨主赐把交椅,如何?”

孟康心想:黄文炳待别人狠毒,对我孟康无差。俗话说得好:“受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烂小人。”我还得为主人求上一求!于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宋先生,众位好汉,只要饶了我的主人,我孟康就上梁山!”

晁盖一听,连连摇头道:“黄文炳恶贯满盈,岂能轻饶!你若归顺梁山,我便赏他一个全尸,还可给他备棺安葬。”

孟康听晁盖如此说,便道:“我孟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愿意归顺梁山,听候各位差遣!”

宋江听了十分高兴,忙上前去扶他起来,并松了绑。接着,晁盖便命喽罗将黄文炳推出庙门,用白绫绞死。随后,再行放了庙里众多和尚,赔偿了损坏的桌椅,并赠与白银五百两。智能法师和众和尚惊吓之余,齐呼“阿弥陀佛”,千恩万谢。于是大队人马便离开白龙太子庙而去。

一日,宋江随晁盖一行来到通往郓城县的岔路口,不觉动了思乡之心,便跳下马来,对晁盖道:“大哥,宋江服罪离家,为时已久,家中音息全无,我得回去看看。”

晁盖道:“这何须贤弟亲自前往,等你上了梁山,派几个弟兄带了喽罗去将老伯全家接来就是了。”

宋江道:“大哥有所不知,我老爹爹的脾性与众不同,他哪里肯轻上梁山!非公明亲自前往不可。”

晁盖道:“你现在还是朝廷要犯,如此独自回去,我等岂能放心得下!还是派个弟兄保护为宜。”

宋江道:“多谢大哥及众位贤弟的感情,这样反而不便,还是让我一个人回去好!”

晁盖听之任之,一肚子不高兴。在旁的李逵插嘴道:“宋兄长,我看还是有人保护的好,不要到了要紧关头,无人搭救你!还是我跟你去吧!”

宋江笑笑道:“呆货,又在取笑我了,说话也不图个吉利!我不用你伴送。”

李逵道:“不要我送拉倒!当心,‘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一席话,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

有人问道:“李逵老弟,谁是老人?”李逵也觉得把话说错,躲到一旁不响了。这时吴用出来打圆场道:“晁大哥,既然宋兄长主意已定,就让他去吧。强扭的瓜不甜!”晁盖也无可奈何地对宋江道:“既然如此,你一路小心了!我就扎营在此,等候你回来。你一日不到,就等你一日;二日不到,就等你二日。一直等到你回来!”

宋江想:晁盖等上两天没有等着,就会自己离去,也不去理会,便告辞众人走了。

列位,宋江是否愿意即刻就上梁山入伙呢?不是的。他虽然吃了那么多的苦,但他上山的决心不强。一则,宋江是个孝子。他不愿意离开年迈的老父,也不愿意离开妻儿和胞弟。三则,宋江是个押司。他恪守忠、孝、仁、义的封建礼教。在他看来,上山入伙,不是正道;公开撑旗,对抗朝廷,更是越轨之举。因此,能不上山,就不上山。但他与梁山义士有兄弟之情义,梁山好汉对他又有救命之恩。思想很是矛盾。这种心思,就是他以后投奔梁山,又被朝廷招安,攻打方腊的思想契机。

再说宋江走后不久,吴用就对晁盖道:“大哥,宋兄长此去,实是令人不安。他不让我等派人明保,我们可以派人暗护,如何?”晁盖点头称是。问吴用道:“你说派何人前往?”吴用道:“白胜行迹隐蔽。让他去吧!”

晁盖即命白胜前去暗护宋江。白胜行路如风,宋江步履缓慢,一会儿工夫,白胜就远远看到宋江,便在后面暗暗跟随。走着走着,白胜心想:如此慢慢腾腾,真是憋煞我了!前面有一座桥,过了桥就是通往郓城县的笔直大道。我不妨先去桥头吃点东西,饱饱肚子再说。于是就抄小路绕过宋江,来到桥头,见有一爿小酒店,便进内择了一个靠窗口的位置坐下,一边饮酒,一边两只眼睛不停地望着桥头,等待宋江。

且说宋江独自一人走着,看看郓城县快要到了,心里便在盘算回家之后如何向老父禀告,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岔道,错走到还道村去了。等到宋江觉着有疑,停下步来,已经走出好远了。

他见田道上有两个农夫走来,便想上前去问路。谁知这两个脓夫非是别人,正是押送宋江到江州去的两个解差:赵得、赵能!二人正在田头发牢骚,赵得道:“种田真苦,想想前番吃衙门饭,真是舒心!”赵能道:“那当然。吃了衙门饭,快活如神仙;现在来种田,好比苦黄连!”赵得道:“都怪那个该死的宋江!要不是他在信背后写上‘敲诈勒索’四个字,梁山晁盖就会给我们一万两白银,我们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有朝一日要再碰上宋江,我们一定结果了他,也好消消气”(《宋江》P209-212)

序言

杭州评话与杭曲、杭州滩簧、杭州评词合称为“杭州四大曲种”,是中国著名的曲艺曲种之一,也是杭州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南宋年间,盛行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乾道、淳熙年间,临安瓦舍勾栏中专业的评话艺人有23人,经常演说的书目有《汉书》、《三国志》、《五代史》等。清朝光绪年间,杭州评话盛极一时,评话艺人多达200余人,并成立了杭州评话社,组织开展评话艺术交流学习活动。当时,杭州评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一度占领了杭州书场、茶楼等演出场地。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评话艺人开始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评话作品。

作为一种广为流传、深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杭州评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采用杭州地方方言表演,评说历史、讲述故事,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富有浓郁的杭州地方特色,是杭州世风民俗的最好摹本之一。它讲究口、眼、身、法、步、神结合,只用一人、一桌、一扇、一醒木即可,虽然表演形式十分简单,但描述入微,渲染有方,紧扣观众心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它与明清风行中国的章回小说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铸就了明清通俗文化的突起高峰。

杭州评话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一样,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与“魂”,是传承杭州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保护杭州评话,就是保护杭州的“根”与“魂”,就是保护杭州的历史文脉。虽然杭州评话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挖掘、传承和弘扬杭州评话的任务依然艰巨。去年以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组织杭州评话艺人和有关专家,对历代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评话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并编辑出版了这套由10部经典评话组成的《杭州评话》。这对于人们了解杭州评话、当好“薪火传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多样文化需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杭州评话爱好者和杭州评话艺术从业者积极加入保护和复兴杭州评话的行列,使这一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艺术形式世代相传、重焕生机。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国平

2007年5月28日

后记

杭州评话(俗称“杭州大书”)是流传至今的杭州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源于南宋年间的都城临安(杭州),盛行于清代中叶并一直绵延至今。历史上几经盛衰的杭州评话有着800余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杭州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杭州深厚文化底蕴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殊为可惜的是,由于历史以来杭州评话多以评话艺人师徒相袭、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因而给杭州评话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推广工作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困难。为了修复杭州弥足珍贵的人文生态,抢救日渐流失的宝贵资料,保护杭州评话这一杭州独有的艺术形式,我局组织编辑了这辑236万字、由10部经典话本组成的《杭州评话》。旨在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杭州评话这一充满诱人艺术魅力并洋溢着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本辑丛书能够得以顺利地编辑出版,我们首先要感谢那些毅然放弃门户成见、无私奉献了凝结着他们毕生心血的评话书稿的众多评话艺术家以及他们的家人和传人。我们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一部部评话佳作的时候,能够记住以下这些评话大家的名字,他们是:陈俊芳、鲍瀛洲、蒋有霖、李伟清、王超堂、王锦堂、周兰荪、蒋少楼、安忠文。当然,我们还应该记住为了这一部部评话佳作的诞生和不断的精益求精而殚精竭虑的一代代评话艺人。其次,我们要感谢本辑丛书的整理者徐永华先生。徐先生曾悉心研究过杭州评话的发展历史,熟知历代话本源远流长的传承脉络,历经20余年坚持不懈的搜集、整理和发掘,在这一颗颗闪光明珠将被湮灭之前,终于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在此,我们同样要感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杭州市曲艺家协会、杭州市评话研究会等对本辑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全力支持和评话艺人李自新、朱剑萍、张祖春、陈步洲、王宝善、徐天鹄、陈鹤鸣、陈一昌、筱云龙、吴耀祥、沈月明等的热情配合以及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这套《杭州评话》恐怕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顺利地与广大的读者与听众见面。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辑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不仅对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作了重要的批示,而且还欣然为本辑丛书作序,并题写了书名;杭州市委宣传部积极组织协调,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保证了本辑丛书的顺利面世。

当然,由于杭州评话的搜集整理工作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料的散失情况十分严重,多种评话版本的去芜存真工作也非常繁重,加之编者的水平和学识所限,难免出现和存在许多疏漏及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喜欢和热爱杭州评话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听众和读者能够不吝赐教。

《文化杭州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7年5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杭州评话(共10册)/文化杭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1599
开本 32开
页数 30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9.8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0
2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