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五史快读/朗朗书房历史新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史之妙,存乎一心。用心去读,用心去品,都会收获一份历史的馈赠。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历史知识的人文价值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审视自身、面对生活、摆脱困境、展望明天的一个重要标尺。“二十五史”是中国古籍中最具系统性的经典巨著,“列传”是其中最生动、最具观赏性,也最生活化的篇章。本着“以人物读历史”、“以生活读历史”的阅读旨趣,本书“快读”的重点在于以人系事、以人论世,对“二十五史”不求“遍观”,但求“要览”。所选篇目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政治精英到文化名流,从士农工商到佛道方僧,以“列传”为主,兼顾其他。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古今对话的窗口、一个心灵交流的窗口。

内容推荐

“二十五史”是中国古籍中最具系统性的经典巨著,“列传”是其中最生动、最具观赏性,也最生活化的篇章。本着“以人物读历史”、“以生活读历史”的阅读旨趣,本书“快读”的重点在于以人系事、以人论世,对“二十五史”不求“遍观”,但求“要览”。所选篇目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政治精英到文化名流,从士农工商到佛道方僧,以“列传”为主,兼顾其他。作者以不同的风貌展现了历史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意在建构一幅鲜活的历史图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古今对话的窗口、一个心灵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找寻历史长河中的经验与智慧,收获一份生活的感悟与人格的升华。

目录

第一章 《史记》:从洪荒远古到海内一统

 导读

 从五帝说起

 迈向文明的历程

 采薇之歌

 五霸之首——齐桓公

 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东方智慧的代表——老聃

 不得其时的圣人——孔夫子

 战国时代的改革家——商鞅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诗人屈原

 合纵与连横

 兵家两孙子

 千古一帝秦始皇

 易水悲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的陈胜

 英雄的悲剧

 平民皇帝,无赖英雄

第二章 《汉书》、《后汉书》:盛大的两汉皇朝

 导读

 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雄才大略数汉武

 边境不宁,无以家为

 封建社会秩序的设计大师——董仲舒

 沟通中外文明的使节——张骞

 苦涩人生铸成的名山事业——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

 忠奸自有公论

 汉族匈奴本一家

 九州漫话

 风雅皇帝

 万里封侯

 无神论者

 博学多能的通才——张衡

 文明古邦话礼仪

第三章 《三国志》、《晋书》:由动乱到统一

 导读

 英雄本色

 能臣诸葛亮

 叱咤风云五虎将

 建安七子

 神医华佗

 司马篡魏

 三分归一统

 “永嘉南渡”

 淝水之战

 “王与马共天下”

 “良史”陈寿

 三位玄学家

 隐逸陶潜

第四章 《南史》、《北史》(附南北八书):黄河、长江流域的变迁

 导读

 侯景之乱

 鲜卑族的来历

 少数民族的伟大改革家——北魏孝文帝

 皇族中的学者——昭明太子

第五章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华文明的空前繁荣时期

 导读

 隋炀帝

 青年李世民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

 一代名相——魏徵.

 怪才王勃

 武则天其人其事

 安禄山为何能大乱天下

 固本安邦的良将——郭子仪

 理财能臣刘晏

 刘禹锡其人

 韩愈辟佛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第六章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附《旧五代史》):中国文明的持续发展

 导读

 从农民军将领到封建军阀的朱温

 历事五朝长乐老——冯道

 黄袍加身逼宫禅位的赵匡胤

 “古来征战几人还”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政悖王荆公,学比太史公

 名列八大家,政标苏公堤

 八千里路云和月

 王彦的太行八字军

 横戈跃马赋新词

 诗人陆游

 一片丹心照汗青

 浴血襄阳城

 “典章文物,有所称述”

 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

 席卷欧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元初的杰出政治家——耶律楚材

 元代行省

第七章 《明史》:中国封建文明的盛极而衰

 导读

 君臣布衣逐胡虏

 叔侄双争位——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权倾朝野、老死墓舍的严嵩

 刚直不阿“海青天”

 临危忧国,不惜性命

 荡平海波不封侯

 戏剧大家汤显祖

 赫赫刑余九千岁——魏忠贤

 封疆蒙冤

 威武不屈史可法

 闯王来了不纳粮

 明代内阁

 明代科举

第八章 《清史稿》:夕阳下的封建大帝国

 导读

 将军慷慨来度辽

 绝顶河山感霸才——康熙大帝

 岛民欢呼“国姓爷”

 儒林遗闲王船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库全书》主编纪昀

 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

 定海总兵葛云飞

 主宰一个时代的皇太后——慈禧

 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

 出将入相李鸿章

 左宗棠收复新疆

 戊戌六君子

 清代兵制——八旗、绿营、防军

试读章节

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越王勾践的先祖是夏禹的后代,会稽(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西部)是他的封地。他和他的子孙就在会稽一代接一代地祭祀夏禹。

越王勾践元年,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在■(zui醉)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迎击吴军。结果大败吴军。吴王阖间一只脚的大趾边受了伤,带领残兵败将连退七里才稳住阵脚。不久,吴王因脚伤发作而死。临死前,吴王命太子夫差侍立床前,对他说:“你敢忘记勾践杀死你父亲这件事吗?”夫差回答:“孩儿不敢。”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将要兴兵报仇了。他便想先发制人,乘吴军还未动手就击败他们。范蠡劝告说:“不能这么干。”勾践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挥师出发。吴王夫差所到这消息后,派出全部精兵迎击越军,结果在夫椒(山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把越军打得大败,勾践仓皇撤退,带着剩下的五千人退守会稽山。夫差指挥吴军继续追击,将会稽山团团围住。

勾践对范蠡说:“就是因为没听您的话,才落到如此地步,再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我们现在只有低声下气地送厚礼求和,如果夫差还不肯答应我们的请求,就只好君臣一起去做人质,当夫差的随从。”勾践所从范蠡的意见,派大夫种到夫差那里去求和。

大夫种来到吴王帐下,跪行叩首说:“君王您的败将派小臣种敬禀左右,勾践请您允许他和他的妻子做您的奴隶。”夫差正要答应文种的求和请求,伍子胥对吴王说:“现在是老天爷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能违背天意。千万不要答应勾践的求和请求。”大夫种回会稽山后,如实向勾践作了汇报。勾践见求和不成,就准备杀死妻子儿女,焚毁珍宝,带兵下山决一死战。大夫种劝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豁(pi痞)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我们用重利引诱他在吴王面前帮我们说话,请让我秘密地去和他谈一谈。”于是勾践就派大夫种给豁送去许多美女和珍宝,豁高兴地收下礼物后就引种去见吴王。

大夫种行跪拜礼后说:“希望大王赦免勾践的罪过,勾践准备把越国的珍宝全部都献给您,万一您不肯赦免,越王就杀死妻子儿女,焚毁珍宝,带领剩下的五千人与吴军决一死战,虽然是必败无疑,但吴国也将有相当的损失。”豁也同时对吴王说:“越国俯首称臣,如果赦免他们,对我国是有利的。”

吴王将要答应时,伍子胥劝告说:“现在不灭亡越国,以后肯定会后悔的,勾践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文种、范蠡又是两个有才能的大臣,如果放他们回国将来一定会给吴国带来灾难。”吴王听不进伍子胥的话,最终还是班师回朝了。

越王勾践回国后,改变过去养尊处优的习惯,有意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中,苦苦思索振兴越国的办法,他把一个苦胆悬挂在座位上方,不论是坐还是睡,他都要尝一下苦胆,就是吃饭、喝水时,也不忘尝胆,尝胆后还要自言自语地说:“我忘了会稽之围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田种地,他的夫人也亲自纺线织布。勾践的饮食衣着也十分俭朴,他吃饭只用一个菜,穿衣也只穿单色调的,生怕浪费了国家的钱财。他还放下架子,礼贤下士,以优厚的待遇接待宾客。他还能深人民间,赈济贫穷百姓,慰问死伤家属,与百姓们一起劳动。

吴王要率领军队讨伐齐国。伍子胥劝告说:“不要去打齐国,而应注意越国的动向。我听说勾践吃饭只用一个菜,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这人不死,必定为我国带来灾难,越对吴来说,好比心腹大患。齐对吴来说,只不过是疥疮小病,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齐国而要灭掉越国。”吴王拒不听从。伍子胥又说:“大王不听劝告,三年之后,吴国可能会变成废墟!”太宰嚭听说后,多次与伍子胥争论越国是否对吴国有害的问题。他在吴王那里诬陷伍子胥说:“伍员表面上看起来忠心耿耿,其实是个残忍的人,他连父亲、亲哥的死都不考虑,还能真心考虑大王的事?大王如果不提防伍子胥,他必定会造乱子。”吴王开始并不相信豁的诬陷,还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后来听说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时,才大发雷霆说:“伍员果真欺骗我!”伍子胥一回国,便赐给他属镂剑,要他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使者说:“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军攻进城来。”此后吴国便由嚭执掌大权。

三年之后,勾践对范蠡说:“吴王已经杀了伍子胥,他周围只是一些会拍马屁的人,我们可以进攻吴国了吧?”范蠡回答说:“还不行,还要等机会。”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北上中原,与诸侯在黄池聚会。吴国的精兵都随吴王北上,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兵弱卒和留守在家的太子。勾践又问范蠡,范蠡说:“可以攻打吴国了。”于是越军大举进攻吴国。吴军大败,吴国太子也阵亡了。吴王得到消息后,派人送来厚礼求和。越王勾践估计现在还不能灭掉吴国,就与吴国签订了和约。P24-26

序言

题记:回望过往,鉴照今生

读史的妙处,自来就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先民们就把历史故事的讲唱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发现读史的妙用更多,从教化、资治直到通变,过往的经验成为人们安身立命、行为举措的主要参照,历史文献因而也就成了无所不包的智慧宝典。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沉醉于科学技术的“功力”,对历史的经验开始有所疏远。不过,这种疏远为时并不长,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历史知识的人文价值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审视自身、面对生活、摆脱困境、展望明天的一个重要标尺。于是古已有之的读史之风重新盛行起来,乃至成为一种风尚,也就不足为奇了。

仔细观察,时下的读史之风较诸以往似乎有许多的不同,刻意的教化少了,而多了许多娱情怡性的轻松;政治的灰色调也渐渐被人性的绚丽所取代。更有趣的是,历史知识已从专家的象牙塔走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变化说明,历史知识几经流转沉浮,又返归到它的本真了。毕竟它源自于生活,终归要回馈于生活。

说白了,今天人们读历史,为的是活得透彻、活得轻松、活得精彩,因为历史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智慧,历史知识涵盖了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

找寻过往的经验与生活的智慧,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人生的借鉴,这便是我们编辑《二十五史快读》的初衷。在我们看来,读史首先要有好的读本,而“二十五史”应当是首选。其所以如此,源于它的权威性、连贯性与全面性。说它权威,因为从《史记》到《清史稿》,二十五部史书皆为“正史”,也就是国家法定的“国史”。说到连贯,它载录了中华文明史上各个前后相继的朝代,从先秦到两汉直至元明清,一以贯之。再说它的全面,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二十四史皆为断代史,每一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地理等等内容悉数囊括。更让人心动的是,这二十五部史书犹如二十五台剧目,分开独立成章,可以展现一朝一代的兴亡始末,合拢则构成一部连续而完整的历史巨剧,中华文明发展的洋洋大观尽在其中。试想,有哪一个历史读本在知识的连贯性与权威性上能超过它!这样的巨著当然是我们读史的首选,不过要真正读懂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单从篇幅上看,就令人望而生畏,三千七百六十五卷、五千万言,如此浩繁的卷帙,没有毕生的工夫,孰能穷之!

这样说来,我们就只能面对“二十五史”而徒呼奈何?当然不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二十五史”究竟如何阅读:通读?显然不可能,也无必要;只有“快读”。“快读”者,不是一目十行,草草阅过;而是摘要而读,有所读,有所不读;有所取,也有所舍。如此这般,才能去繁就简,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就会简化为若干精彩而连续的篇章,以至可以一册在手,随时把读了。

对“二十五史”作一番“快读”,从《史记》、《汉书》到《明史》、《清史稿》,不求“遍观”,但求“要览”。即每部著作的精要篇章我们都能一睹风采,好比是一次漫长的历史之旅,我们不是流连于沿途的每一道景致,而是乘着游览车迅速穿过岁月时空,一般的风景不作停留,急驰而过,而当经过著名的景点时,则驻足观赏,如此穿行游览一遍,虽不能巨细无遗,却可以一睹其间的精彩,不也是快意十足的吗?

或许有人会说,“二十五史”都是不朽的著作,字字玑珠,篇篇精彩,哪些该读?哪些不该读?如何取舍?诚然,要作这样的取舍确实很难。不过,本着“以人物读历史”、“以生活读历史”的阅读旨趣,取舍之间自然就会有所依凭了。“二十五史”中“本纪”大多与帝王有关,冗长而乏味;“志”与“表”太过专门,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很难有所收获。因而在《二十五史快读》的篇目结构中,有关“本纪”与“志”、“表”的内容大多被舍弃。“列传”以人系事、以人论世,是“二十五史”中最生动、最具观赏性、也最生活化的篇章,自然就成为我们“快读”的重点。《二十五史快读》所选篇目,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政治精英到文化名流,从士农工商到佛道方僧,全以“列传”为中心组成。编者意在建构一幅鲜活的历史图景,通过阅读生动的人物故事领略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以人物的视野展现中华文明发展的万千景致,感受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气质,进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品位人生的百态,体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一路读来,昨天与今天、传统与现代、社会与人生就自然融通在一起了。

读史之妙,存乎一心。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人生际遇各异,读史的感悟自然会千差万别。然而只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品,都会收获一份历史的馈赠。它或许是一番生活的感悟,或许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或许是一段精神的升华。我们希望《二十五史快读》能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窗口,一个古今对话的窗口,一个心灵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大家都能收获一份生活的感悟与人格的升华。

2007.7.6.初稿

2007.7.7.修改

周德钧写于汉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五史快读/朗朗书房历史新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德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83278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1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