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之一,收录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短篇小说《西蒙的爸爸》、《羊脂球》、《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两个朋友》、《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不同的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春天》等篇里,为打破单调生活,醉心于时髦的寻欢作乐的巴黎小市民、小职员、小老板……

内容推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将短篇小说的趣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短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面十分广阔。在他笔下,各种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变、普选等,都得到了如实的表现;各个阶层的生活,如上层人士的奢侈浮华,中产阶级的节俭,农村民众的纯朴自然,都得到形象的描绘;对各种各样的人物都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各种场景,如豪华的晚会、精致的沙龙、荒蛮的原野、喧哗的集镇、森严的官府、热闹的街道,都得到生动的写照。可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一幅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风俗画,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目录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

春天

舆论

一家子

一次野餐

两个朋友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归来

嫁妆

火星人

魔椅

试读章节

西蒙的爸爸

晌午的钟声刚刚敲过,小学校的大门就打开了。孩子们蜂拥冲向校门,你推我搡,都要争先挤出去。不过,他们并不像平日那样马上走散,各自回家吃饭,而是走出几步就站住了,聚成几堆,开始窃窃议论。

原来,这天早晨,白朗绍特大姐的儿子西蒙入学了。

这些孩子在家里都听大人谈过白朗绍特大姐。在公开场合,大家虽然很敬重她,可是在私下里,他们的母亲提起她,怜惜中总有几分轻蔑。他们受到这种态度的感染,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西蒙呢,他从不出门,也没有在街上或者河边上同他们一道玩过。因此,他们不认识他,也谈不上喜欢他,只是听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一句话,又惊又喜、立刻就传开了。

“要知道……西蒙……哼,他没有爸爸。”

那个大孩子讲这句话时挤眉弄眼,一副狡黠的神情,表明他知道老底儿。

白朗绍特大姐的儿子,也走到校门口了。

他有七八岁,脸色略显苍白,穿戴挺整洁,样子腼腆,几乎有点拘谨。

那几堆同学还一直交头接耳,用狡狯而残忍的目光盯着西蒙,正像要搞恶作剧的孩子那样,就在他走出校门要回家的当儿,他们慢慢地围上来,终于把他团团围住。西蒙站在圈子中央,又惊讶又惶惑,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那个散布消息的大孩子一看得逞了,就十分得意,问西蒙:

“喂,你叫什么?”

“西蒙。”他答道。

“西蒙什么呀?”对方又追问。

这孩子给问得懵头转向,又说了一遍:“西蒙。”

大孩子冲他嚷道:“名叫西蒙,还得有点什么……西蒙,这不是姓……”

孩子眼泪都要流下来,他第三次回答:

“我就是叫西蒙。”

那些淘气鬼哄堂大笑,那个大孩子更是得意忘形,提高嗓门说:

“大家都瞧见了吧,他没有爸爸。”

一时鸦雀无声。孩子们都惊呆了,小孩子居然没有爸爸,这件事真离奇,太怪了,简直不可能。他们把他视为怪物,视为违反天理的人,同时他们也感到,自己母亲对白朗绍特大姐的那种始终无法理解的轻蔑,在他们心里增加了。

西蒙则靠到一棵树上,以免瘫倒,他呆立在那里,仿佛被一场无法弥补的灾难打懵了。他想辩解,但又无言以对,驳不倒他没有爸爸这样可怕的事实。他面无血色,最后索性冲他们嚷道:“不对,我有爸爸。”

“他在哪儿?”大孩子问道。

西蒙没话说了,他的确不知道。孩子们兴高采烈,哈哈笑起来。这帮乡下孩子近乎禽兽。这时产生一种残忍的欲望,就像同窝母鸡中,一旦有哪只受了伤,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掐死。西蒙忽然瞧见邻家寡妇的一个孩子。而且他一直看着那孩子同自己一样,也是孤儿寡母过日子。

“你也一样,没有爸爸。”西蒙说了一句。

“胡说,我有爸爸。”那孩子回答。

“他在哪儿?”西蒙反驳道。

“他死了,”那孩子不无骄傲地高声说,“我爸爸,他在墓地里。”

P1-3

序言

我们处于一个文学畸形的时代,处于最需要短篇小说,而又盛产长篇小说的时代。

细想想,这种状态也由来已久。单拿外国文学为例,我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名著,当数以百计;而以短篇小说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家,数来数去,还是那么几个。无非是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茨威格等,再尽量往上加,也达不到两位数。

一个明显的事实:写长篇小说的大家,在文学发达的国家,总是人才辈出的,而创作短篇小说的圣手,无论在哪里都难得一见。

以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为例,大师级长篇小说家,至少能列举出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福楼拜、左拉。然而,短篇小说家大师级人物,也只有“短篇之王”莫泊桑一个人而已。

多不容易,一个世纪才出一个,还是在文学达到鼎盛的十九世纪法国。

到了小说成为文学创作主流的二十世纪,这种状况并没有改观。在法国,小说越写越长,称长河小说,卓有成就者有普鲁斯特、罗曼·罗兰、杜·伽尔、杜阿梅尔、特洛亚等;但是,真正意义的短篇小说圣手,也只有我称为“短篇怪圣”的马塞尔·埃梅了。

究其原因。还不是创作长篇容易短篇难,而在于长篇凭其篇幅能无限延长,图新求变就有巨大的空间;反之,短篇小说囿于篇幅短小。求变也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三变两变,往往变成中篇甚至长篇,丢了芝麻得了西瓜,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越写越长、长篇小说家越来越多,时而聚拢渐成声势,终成流派。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读口味的变化,长篇小说也逐渐取代诗歌,引领文学的潮流了。相比之下,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是长篇小说大家的余墨。

这也就是为什么,短篇小说形成不了独自的流派,短篇小说家只有个人风格,而短篇小说圣手或者大师,只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了。

说来也很有趣,“王”者,孤家寡人也。冠以“王”者,唯莫泊桑一人而已。他虽然也有《一生》、《漂亮朋友》等六部长篇,但只能冠以“短篇小说之王”:设使去掉“短篇”冠以“小说之王”,肯定早就被推翻了。世界文学史上那些长篇小说大师,个个都有王者风范,但是谁也不敢称王,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有什么办法,怪只怪短篇小说苑中无老虎。

短篇小说,西文conte,本义就是短小的故事。莫泊桑写了三百多篇故事,无可争议地成为“故事大王”。

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

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文何文?正是市民百姓喜读乐看之文;其人何人?也正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个人。

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不仅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位作家,还是市民生活方式过得最滋润的一个人。要知道,莫泊桑的父亲曾是银行职员,他本人也在海军当职员多年;父亲因婚外恋而夫妇离异,儿子干脆终身不娶,当了一辈子帅哥儿……他的作品许多场景,正是他的生活场景。

莫泊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或者巴黎及其郊区。诺曼底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乡,而巴黎则是他供职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写这两个地区的风土世情和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应手。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不同的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春天》等篇里,为打破单调生活,醉心于时髦的寻欢作乐的巴黎小市民、小职员、小老板……

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世俗社会的万象。这种万象的光怪陆离、色彩纷呈,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都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展现得如此充分。他不但擅长讲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臆构一些怪异的故事,以满足市民阶层的猎奇心理。总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三百篇故事中,几乎没有莫泊桑的笔触及不到的地方。不知是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进入了空前的世俗社会,还是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莫泊桑的笔下得到了空前的描绘。

莫泊桑一开始写作,似乎就给自己定了基调,并且一直遵循:每篇作品都要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写成纯而又纯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等名家,讲故事就是讲故事,既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借题发挥,长篇大论。他总是带着市民意识和平常心,每次写作都保持这种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创作生涯中(仅仅十年:1880至1890年1,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创作风格,都应是变化最小的作家。他就好比一位技艺纯熟的工匠,制造出“众生相”的一个个精品。

以三百篇故事而称王,可见这些故事的分量。许多篇目,如《羊脂球》、《西蒙的爸爸》、《项链》、《两个朋友》等,都已成为世界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自自然然讲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经典殿堂的典范。

这里不得不重复多少评家盛赞莫泊桑的话。

盛赞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每部作品完全围绕着所讲的故事而剪裁,精心追求故事本身的喜剧性或悲剧性效果。但是他故事的主旋律,不是大悲大喜,而是小悲小喜,即日常生活小场景的喜与悲。小悲小喜,也许正是人生的本色。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讲故事,就是在讲人生。有些故事似乎没有主题,其实脱离不开人生这个大主题。《我的叔叔于勒》读来令人心酸,行文起伏跌宕,忽喜忽悲,家人对于勒的态度也忽爱忽憎;其喜尤显其悲,其爱更增其恨。亲情已如此,人生冷暖便不言而喻。《归来》更是纯粹的人生命运的故事,作者手法之高妙,喜剧性和悲剧性完全融为一体,直到故事戛然而止,读者也难断言其喜其悲。《火星人》和《魔椅》两篇,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故事,在以写实主义为主旋律的莫泊桑短篇小说中,这两篇该算是另类:然而超现实也可能像周期性的彗星,成为封闭的弧线,总要周期性回到现实这个点上。

盛赞他具有双重视觉,观察人情世态细致而深刻,能从日常小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出人生哲理和事物的法则。莫泊桑叙事语气生动风趣,善于烘托气氛、制造戏剧效果,放得那么开,正因为有人生哲理和事物法则的底蕴,而这种底蕴,总是到故事的最后才揭示或暗示出来,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作者的高超艺术。《春天》自然是爱情的季节,海军部一名职员在郊游中遇见一名女工,在明媚的春天里觉得她很美;两人很快结婚,也很快回到现实生活,在争吵中打发日子。有趣的是,这名职员第二年春天又独自去郊游,出面阻止一名青年去接近一个娇小的女人,坏了人家的好事,还说:“这回,我可帮了您一个大忙。”同样,《伊韦特》中的女主人公伊韦特年轻貌美,有不少“求婚者”,她正想通过婚姻跻身上流社会,却发现母亲身世的秘密,也发现命运给她的底牌:做一个稍微体面一点的高级妓女。

还盛赞他是法兰西语言大师: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堪称法语的典范。借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话说:“他(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就连最看重创新的安德烈·纪德,也难得给莫泊桑以这样的定位:“不失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一生短暂,却留下大量至今还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品。三百篇故事,在世界短篇小说名苑中,更是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在生活节奏加快、最需要短篇的今天,我们越发感到,莫泊桑是无可替代的。

李玉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53485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8.0625
印次 2
出版地 浙江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