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端访问(7关注和谐中国的15双眼)
内容
试读章节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了一个500多字、内容简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政治纲领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至消灭阶级区分。“一大没有制定党的章程,不过党纲兼有党章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是在一年以后即1922年召开的二大上制定出来的。1921年党刚成立时,我们对中国的国情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但一年之后,我们认识到了在中国要直接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实际的。因此对党的纲领作了重大修改,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是推翻封建制度,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最高纲领就是为将来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叶笃初说,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后完成。从此。这个年轻的政党有了自己的立党之本和最高的政治行为准则。

同时,叶笃初透露:中共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党纲现仅有第三国际保存的俄文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保存的英文版。两种外文本均缺第11条。两个版本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成中文。

采访中。记者问及毛泽东思想的最早提出者究竟是谁。叶笃初用肯定的语气作答:“现有材料证明是理论工作者张如心,他早在1941年首次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同时,叶笃初补充说。但真正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毛泽东思想”是1943年7月5日,为了纪念党成立22周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第一次科学地、准确地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945年七大召开的时候,我们党已经走过了24年艰苦卓绝的历程。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政党。并且已经熟练掌握了领导革命战争艺术的政党,是在经过“整风”之后,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和一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6部党章。其中到六大止制定的5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完成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完全成熟。”叶笃初强调:“七大党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好的一部党章。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长达67万余字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科学内涵作了全面阐述。修改后的党章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历史的进程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七大闭幕后仅仅4年多一点的时间,新中国便宣告成立。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新党章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曰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叶笃初说,遗憾的是,八大的党章从1957年“反右派”之后就未能完全执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十一大通过的新党章虽然对十大通过的党章作了许多修改,但并未从根本上否定九大、十大党章中的“左倾”错误。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最终确立了三个“转变”,这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叶笃初说,正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时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召开。在邓小平指导下修订的十二大党章。在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同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作了新的探索,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992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主要的成果之一是对党章作了若干重要修改。一处是在党章中载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指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另一处修改是提出要改变中国的经济体制,放弃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处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成为时代先锋的特性;而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党章所作的修改。不但对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意义都是巨大的。

十四大之后5年,也就是1997年。发生了两件事关中国发展方向的大事。年初,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因病逝世了。中国未来如何发展。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这年秋天,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十五大对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又做了修改,其中最主要的修改是在十四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此后5年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的认识和总结。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赋予这一理论以崇高的地位。

说到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叶笃初回忆说:“到199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被正式写入十四大党章。当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称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写进党章时并未出现‘邓小平同志’几个字,但一般人都知道这个理论主要反映的就是他的思想、观点。到十五大召开前。可以说人人皆知这个理论是邓小平主倡的,于是在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党章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13次修改时,最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尽管这次修改只有7处,共计160个字,却引起了党内外的高度关注。”

中共十五大召开之后的一年多。1999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建议。同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被载入宪法。宪法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化为国家意志。邓小平理论随之成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P55-57

目录

李培林:畅谈和谐社会构建方略

 叙说和谐社会从“一句话”到“一篇大文章”

 解读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调整

 与中央领导交流和谐社会构建方略

 做学问要耐得住枯燥与寂寞

 深入实际蹲点调研了解国情

 从洞察生活变迁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问

 久违的文学梦与难了的经邦济世情

龚育之:个人心迹贴近伟人足迹

 党史权威详说开国的历史细节

 “和尚部长”的儿子面对面地聆听毛泽东纵谈哲学

 往事并不如烟的乡情

 从清华园到中南海

 难忘参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的点点滴滴

 在编辑《毛选》与《邓选》中感受伟人思想

 筒析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

 爱较真的自由撰稿人告别“爬格子”

 “爱情像春天一样美丽”

叶笃初:关注时政的“党章研究第一人”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诞生、和谐社会概念的问世…党章修改见证党的发展,

党章修改彰显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党章学泰斗追述党章里的党史风云

 党的十六大作出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随后在5种类型的19个单位先行试点,

整个教育活动分3个批次、3个阶段逐步推进。

党建专家细述先进性教育决策的台前幕后及活动的来龙去脉

 定性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述职”开启党内民主先河,

解读四中全会通过的“执政”决定的三大成果,坦言五中全会将使科学发展观和

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的最新决策从理念层面跃进于运筹层面

 强调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与党章新提法相扣,一小步走了十几年,

解析中央加速制订新政绩考核体系,增加行政成本内容;

评说中组部从“幕后”走向“台前”、走向公开与透明的“风向标”意义

 开拓中共党章专门史研究领域,创立全国党校系统的党章学课程,

倡导开展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研究,首创对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党章的比较研究,

涉笔成趣的时评高手努力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现实党和国家的建设服务

李君如:中共智库里的理论高参

 视人民政协的一员是崇高荣誉更是历史使命

 凭借个人的勤奋和智慧在理论界纵横捭阖

 细述毛泽东思想给新时期的理论难题提供新思路之原委

 析疑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与“讨伐GDP”的是是非非

 从说文解字到条分缕析和谐中国的构建

 自社会结构性变动谈到增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意识

吴敬琏:用智慧与良知拨开迷雾

 “小时候,母亲及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顾准,是我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老师和朋友”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我成为政府经济学家”

 “把我叫做‘吴市场’,其实当时是一种贬义”

 “‘函授’中,我们互相鼓气而共度难关”

 “我难得忙里偷闲,听听音乐”

 “社会良知,是我作为经济学人的立身之本”

吴天魁:建立和谐社会机制至少需要20年

 矛盾的解决,需要“和谐”的引领。和谐社会问题研究专家坦言,

社会学的春天来了,并推测建立和谐社会机制至少需要20年

 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大问题正当其时,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专家建言,

应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形成一套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

 “和谐”与“好奇”早已成为这位社科院“黄埔一期”研究生学术骨子里的“基因”,

在命运与时代的起落中寻思和谐的人生之旅

 劳动起点论、社会认识系统、时空压缩、整体协调与和谐的发展观……

一个个理论和概念兼容与贯通着这位社会学家一辈子的学术研究

黄宏:理论战线打主动仗的铁骨将军

 “三个代表”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撰文在“中国第一报”重磅推出。引起社会关注。

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50多年的风云岁月,汇聚了一部

社会主义运动探索前进的历史,党建研究专家简述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与理论创新之精髓

 尽管因为战争而放弃研究生的入学教育,但是在战场上他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不仅冲锋在前,镇定指挥,而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每一个前沿阵地和猫儿洞。

在理想教育中运用榜样的力量。使空泛的理论带上了感情色彩,让战时心理训练和政治工作落在实处

 一次次抗洪感奋在纸上化成一行行文字,激情揭批“法轮功”的反动本质,

血淋淋的北约空袭使他以笔为枪。“写活”非典精神锤炼民族文化……他在我们

党战胜历次风险中发挥战斗作用,组织了一篇接一篇的重头文章,发出了坚定而鲜明的声音

 科学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现象,评说“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人口问题历史观,

探究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价值。他下工夫研究和回答全党全军最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高扬主旋律,坚守舆论阵地,打好主动仗

 视职业为事业,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靠前指挥,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作为肩负起时代使命的理论工作者,他一次次旗帜鲜明地回答、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中央或有关方面决策出谋献策;生活中的他情趣多多,对收藏和古典音乐几十年痴心不改

卫兴华:《资本论》给了我研究“资本”

 有一位不曾谋面的伟大导师对自己影响最大

 进步书刊中找到革命道路

 独立思考中求真求实

 在争鸣中探索与创新

厉以宁:绰号“厉股份”的背后

 不希望经济学说是象牙塔里的经术

 认定混合所有制是中国经济发展主趋势

 爱好文学的学子兴趣却转向到科学

 做化学家梦的人闯进了经济学殿堂

 在磨难中潜心修炼的不只是知识

 劳燕分飞十三年是泪更是情

 是经济学巨腕也是情满韵足的诗词家

林毅夫:关注三农的经济谋士

 台湾明星军官当年特有的北大情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关门弟子意在为强国富民献心智

 在“比较优势”中把握中国经济的社会脉搏

 农业问题专家纵论“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的战略眼光

牛玉儒:“当代焦裕禄”的真情世界

 激情:当一个人面对绝症时,往往会产生悲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在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

他面对癌症的折磨始终不吭一声,只是忘命的工作,以致把病房当作办公室

 绝情:“六亲不认”的“大官”让老百姓也难以理解,不过最理解自己的人是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父亲。然而,就是在自己身后,家人也不敢将噩耗真实告知老人

 温情: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是这位“平民书记”的座右铭。

他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张全景:注重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有效开展的研究

 古稀之年在“道听途说”中发现“绿色丰碑”,一篇文章使沉寂多年的名字被

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先后有7位中央领导为文稿作出批示

 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建研究,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诠释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注重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有效开展的研究

 “学习为主,调研为辅,适度锻炼,继续贡献。”面对理论和实践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力气加强调查研究,离休之后最想的是学习

马洪:为中国国情开“良方”

 陈云给“不吱声的小调皮”“赐名”,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开国之时的

《共同纲领》采用了他曾提过的经济成分划分

 他曾较早“为市场经济正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等许多党的文献,都有他的主张或建议被采纳

 晚年步入“第二学术黄金期”,进一步探索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路径,

开我国咨询研究机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试点之先河

李崇淮:给小平同志“递条子”的同舟诤友

 给小平同志“递条子的代表”曾是“漏网右派”

 踏入经济学门槛之前也曾有过五彩人生梦

 “议案专家”的宪法情结

 教育世家薪火相传爱国情

 以“挨打”为代价换来一生美满姻缘

周叔莲:洞开工业经济理论的天窗

 “闯关东”攻略大剖析

 对弟弟所做的牺牲心存歉疚

 与北大的“无缘”与“有缘”

 还工资和奖金一个“清白”

 与中央高层结下一段文缘

 首倡“优先发展轻工业”

 独到的看法透视经济改革

 与国企改革共同走过“三个阶段”

 本色学者的大家风范

内容推荐

该书是央视品牌栏目《高端访问》的书面表现形式。由长期从事名人采访的青年作家余玮、吴志菲撰写,在这里,它采访了我国15位关注和谐社会中国的理论家、经济学人、社会建设者……通过本书,你将知道15位共同探究和谐中国的真谛的文化民人的人生际遇、生活情趣。

编辑推荐

“和”字可分解为“禾”和“口”,意为人人要有饭吃。“谐”字可分解为“言”和“皆”。意为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和階社会就是指自由民主的社会,和谐中国就是指国富民强的中国。

龚育之、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李培林、叶笃初……他们有的是卓越的理论家,有的是关注民生的经济学人,有的是勇于探索与实践的建设者,尽管他们所在的岗位不同、工作性质各异,但共同拥有一个心愿:为了中国的小康、世界的和谐而一起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端访问(7关注和谐中国的15双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7076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