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反游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如逆旅,此身原是客,既是客,就该客气、有礼,游记是不客气的文体,正如照相机是不客气的机器,它们都不信这山河这人世自有不可犯的隐私,它们自负地把逢场作戏当成了隐私——套用一句流行的格言,旅游就是观看“光明磊落的隐私”,而写游记和拍照片则是想着对方,自己乱动。

所以,作者不写游记,只写“反游记”。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作者沿着黄河,从甘肃、宁夏、内蒙走到陕西的感官体验与精神震撼,跳出自然的“现场”而着意去反思“现场”背后真实的无助与无奈。本书给了传统游记一个全新的视角。

目录

厚土红城

从渡口到渡口

合作的夜晚

在草原,在大夏河边

蝴蝶与花儿之浪

寻常萧关道

海原狼至雨

城堡

天翻地覆时

同心路上

百灵地

瓷盅下的榆林

米脂街头的堂·吉诃德

梦一场及红花遍地

兰州记

我一无所知

煤有了,根安在?

与西双版纳共舞

两封信,自昆明

大地上的标记

这个晚上的歌声

中和之大美

 ——茅台酒及其早期史

两个世界,相互遥望

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

深渊中的火

李敬泽著作简目

试读章节

早晨,去青白石。原打算一早就赶往刘家峡,那儿有刘家峡水库,还有炳灵寺石窟。不过去刘家峡并不是为了看水库或石窟,我觉得要是为那其实不用去,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我想看的是“祁家”,黄河上一个老渡口。

“那何不先去青白石?也是一个老渡口呀。”小李说。小李是一位记者。

青白石。我想我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在这黄土大地上,有个地方叫青白石,青、白、石,给人一种坚脆、阴凉的感觉。

好吧,就去青白石。

从地图上看,青白石和刘家峡分处兰州东西,黄河九曲十八弯,弯过兰州就是青白石。在很多年前,如果我从长安出发,走宝鸡、天水、定西,那么我一定会在青白石渡过黄河,然后,就是那条河西走廊,西出阳关,还有春风不度的玉门。

确定了青白石的伟大意义后我就消停了,我和小李在车上聊天。话题始于渡口,后来就谈到了桥,原来青白石现在是有桥的,建桥的人中有一位名叫苏珏。

苏珏是修路的。小李说,他是个公路工程师,几十年里,他走遍甘肃,修建公路,在路上,他由一个青年变成老人。

但苏珏也修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认为一个会修路的工程师当然也能修桥,于是苏珏必须去设计桥梁。

他看着一座桥按照他的图纸被建造,桥墩立起,桥面合龙。他满怀恐惧。

“我经常从梦中惊醒,一个人跑到河边去看桥。天很黑,下着大雨,什么也看不见,那时真是绝对的无助,我觉得桥肯定塌了……”

——当然,桥没塌,苏珏当年设计的桥有几座现在依然坚固,但雨夜中,那个无助的修桥者站在河边寻找他的桥,这场面令人难以忘怀。

路上驶过一辆又一辆卡车,满载石料,地如其名,青白石是采石场。我们沿着黄河驶去,此时的黄河河面宽阔,流淌于平野。

青白石还产葫芦——

我们进了村庄,向几个农妇问路:“渡口在哪儿?”

“你们是买葫芦的吗?”农妇反问。

葫芦,为什么是买葫芦?按照农妇的指点我们继续向前,我想,大概青白石的葫芦熟了吧。

后来,我们就不断地问:“渡口在哪儿?”“渡口在哪儿?”这一带的河边是巨大的工地,车子穿行在砂堆、土堆、石堆、推土机、吊车之间,这个工地到底要弄出点什么来现在还见不出端倪,据说是高速公路。

总算离开了工地,似乎已经绕了很大的弯子,现在车子开上了狭窄的乡间土路,两边是菜地,种着许多到了餐桌上我才认识的蔬菜,我希望看到葫芦,努力看了一会儿,没有什么迹象。

“渡口在哪儿?”我们边问边走。

P17-19

序言

这本书名为《反游记》。

本来是叫《山河态度》的,但它太大太重,我恐这本小书承受不起,虽然就内容来说可能《山河态度》更为贴切。

它写“山河”——主要是河,黄河。

第一部分收录了二○○○年黄河之行中写下的一组文章,曾于次年结集为《河边的日子》。此次增补了《兰州记》和《煤有了,根安在》,后者谈到了我的家乡——黄河边、风陵渡。

第二部分向南去,写云南。

第三部分,有关大地上的村庄和村庄里的歌声。

第四部分,写一条河及酒。

这本书也写“态度”,山与河的态度,人的态度,我对吾土吾民的态度。第五部分纯为“态度”之思。

这本书是“反游记”。我一向认为写游记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无聊而可疑的事。在这个时代,无数人飞来飞去,旅游已成大规模工业,驾着汽车的先生小姐们探遍穷乡僻壤,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世界的每一个羞处打开。“游记”的生活前提和文化前提几乎不复成立。

所有的“游记”都在说一件事:“我”在“现场”。游记作者秉持恺撒式的气概:我来、我看、我写。

而我想加上一条:我疑。我怀疑我的眼睛和头脑,我认为我们大惊小怪地宣称看到并写出的,通常都是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所谓“现场”、所谓“风景”,不过是境由心生,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戏。

尽力穿越幻觉,对“我”、对“现场”保持警觉,在“我”和“现场”之间留下“客气”的余地,这即是我所谓的“反游记”——如果一定要写的话。

人生如逆旅,此身原是客,既是客,就该客气、有礼,游记是不客气的文体,正如照相机是不客气的机器,它们都不信这山河这人世自有不可犯的隐私,它们自负地把逢场作戏当成了隐私——套用一句流行的格言,旅游就是观看“光明磊落的隐私”,而写游记和拍照片则是想着对方,自己乱动。

所以,我不写游记,我写“反游记”。

但是,我仍然喜“游”,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现在的理想是:

写一本畅销书,赚一笔大钱,买一只质地上好的皮箱(LV的),装上书和衣服,然后,到很多地方去,住在饭店里,在陌生人中,做陌生的客人,一直如此,到死。

当然,据我所知,这件事难度甚大,只有纳博科夫做到了。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反游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敬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7170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