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个半岛叫欧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长年旅居欧洲所作。主要介绍了欧洲的一些情况,不少还是将欧美放在一起讨论的。但是,许多人认为欧洲美国,是同一个“西方世界”,其实是大有不同,本书就为你讲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内容包括破碎的欧洲、单轴时代的牢骚、少见则怪、时间的两岸四辑。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长年旅居欧洲所作。因为近距离观察,亲身经历,直接感触,交流即时,所以能出入事件与问题之中,贯穿当今与历史之间。见的是过路的观察者所未能见,识的是书斋学者所未能识,文字却灵动飘逸,笔底带着感情。作者强调:欧洲与美国虽然共称西方却大有不同,与中国远隔万里却在同一大陆。世界多元,理解欧洲才能理解世界。

目录

自序

辑一:破碎的欧洲

 欧洲:破碎之美

 橄榄肚人士DIY

 慢食美味大赛

 书店书城书山水

 一个不久前尚犯忌的题目——中国人与戴王妃之死

 婆母学媳妇

 是分,还是合,这(不)是个问题——从英国的“权力下放”说起

 爱因斯坦“隐私”大战

 缺点成就真英雄

 逃兵的名誉

 模仿死亡

 撒谎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辑二:单轴时代的牢骚

 鸡汤谁先喝?

 猫王为什么值得崇拜

 王子说:往上爬要不得

 村子大了,就需要名人

 为何富人爱玩命?神圣的无聊

 谁是肚脐眼?

 历史的鼻子

 “反贺岁片”

 领养与亲养

 未知死,焉知生——关于“协助自杀的讨论”

 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生死关头您先请

 未刊本图书馆——一个尚非后现代的建议

 哪儿有中国的嬉皮士一代?

 中国人不需要图书馆?

辑三:少见则怪

 结婚是问号?死亡是惊叹号!

 把希特勒写成一个人?

 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战争与和平上球场

 文科时髦

 英雄难过子女关

 我们时代的孩子

 追踪英国情人

 歧视中国人的“风情译名”

 对抗议的抗议

 地铁诗——对“中会诗歌帝国”的一点启示

辑四:时间的两岸

 误入德累斯顿

 伦敦南郊:全球化时代的绿色小市民

 生活在布鲁姆斯伯里

 如何打倒英语帝国主义

 单轴时代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百年树刊:所谓《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我我不休”的时代

 额尔金伯爵的“忏悔”

 彩虹示威——新反对运动再次出现?

试读章节

橄榄肚人士DIY

标题有意令人迷惑。

先解释洋文DIY:我刚到英国时,看见许多巨大的店铺,招牌上大书D1Y。问过路人,路人哈哈笑,说我肯定是在美国学的英文,说美国人成天在DIY,却不知道什么是DIY。这一笑倒使我恍然大悟,这是Do It Yoursell(自己动手),美式英文不用此缩写而已。

看一下这种店铺,果然如此:门前都是大车场,里面的东西类似中国到处可见的“装修城”,只是陈列了许多工具,刨锉锯削五金工具陈列,仅电锯就有几十种;另一种D1Y店是园艺店铺,除了花树苗种,大多是肥料、农具、锨锹之类的农耕用品;再有一种到处可见的是汽车用品,轮胎、电池之类,但仍是工具居多。

立春时分,大忙在即。这种店里人头拥簇,比任何店的生意都好。顾客的汽车打开后盖,安上顶架,大件大件往上装。乍一看,几乎觉得时光倒流,地点错位,又到了中国“文革”中上山下乡、进厂下矿、学农学工的时节。

整个欧美世界,除了极富极穷者,都在DIY。极富者,不用说,无须自己动手;最穷的,却也少做DIY——房子是公家的不能动,多半不带花园无法种,哪怕有汽车,也旧到无须维修。

“橄榄形社会”,就是说极富与极穷的都是少数。据说这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许多热烈讨论中的好事,由此就会有社会基础。大家都等待橄榄社会,我也不例外。

但是橄榄社会有个很实际的难处。

橄榄社会的巨大中间部分,也就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直到现在,都被称做“中产阶级”。这个词,与大半个世纪前便通用的“布尔乔亚”(市民)一样,已经沾上太多的贬义——社会上最谨小慎微的,最灰调没劲的,最道学虚伪的,钱不少却抠门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既无百万富翁的魅力,又无一文不名者的洒脱,总之,最让人瞧不起。

在橄榄形社会,他们就是大多数,从“小康以上”的欧洲社会来看,实际上就是绝大部分拿工资或做小型买卖的人。为了避免再用“中产阶级”与“布尔乔亚”这两个争议不断的老称呼,我称之为“橄榄肚人士”。

橄榄肚人士,组成了理想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中段,其中,钱拿得最多的,收入可以比大老板收入高,加入橄榄尖,不在此列;工资最低的,却不会落到橄榄另一端,因为有立法最低工资线。美国联邦法定最低工资每小时5.15美元,但各州最低工资不同,例如加州是6美元。欧洲的最低工资线要高得多,例如英国是每小时5.3英镑,约10美元。这个工资,衣食住行可以对付,略可享受。

要量出橄榄肚尺寸,恐怕更适用的数据是“相对最低工资”,即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别。在欧洲“福利社会”,大抵在一半,例如法国为60%;在美国,低到40%。也就是说,欧洲橄榄比较短圆,美国橄榄比较细长,用明白的话来说,就是欧洲的工资差距比美国小。

收入低于最低工资的,就是橄榄的另一端:那就是不拿工资的领救济的失业者、残疾人士、单身母亲,等等。

橄榄社会的两端都不可能大,极富者人数不会太多(占有财富却很多),原因过于复杂,此地不谈。极贫一端也不会太大,原因倒很明白:社会养不起。

我这篇文字,不谈社会财富分配切蛋糕这样的大题目。我想说的是“自己动手”这个当代中西文化的大差异:由于橄榄形,大部分西方人干活比中国“中产阶级”多得多。橄榄肚人士,除了理论家们说的诸种现代社会角色之外,不得不比中国的所谓白领、小资、小康、“知本家”、资本家勤劳得多,日常生活也麻烦得多:他们必须挽起袖子做大部分在中国可以请人做的事。

最低工资限定,迫使橄榄肚人士成为DIY人士,从室内装修,油漆刷墙,瓷砖地板,到保养汽车,种花栽树,剪花剪草;从通马桶,到通下水道;从接线装电话,到接线带调电脑,统统得自己动手。

实在不行了,例如我家的进水总闸松了,朝地板滴水,我不敢自己修理,怕一旦扳错方向引发室内大水灾。请水管工来,要提前两天预约。来了之后,只用了五分钟,拧一下就弄好了,但是依然要按一个小时上门服务计算:45英镑,700元人民币。

这就是一旦不能DIY时要付的代价,亏得一年没有几次。请来的人也不自称“工匠”,叫“专家”。所以各位读者可以想像,我家里的扳头铁锤之类工具很全,我的动手能力、开车能力、电脑能力,恐怕也比大部分中国读者高一些。P11-13

序言

我在美国住了近十年,在欧洲住了近二十年,之前住在中国,之后又住在中国。在三个地方住的时间都够长的,可以让我自称有资格谈谈三个地方文化之异同。

如果我有意语出惊人,我可以大而化之地说:美国比欧洲“后现代”,而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这话说起来很绕口,想起来很费解,实际意思却并不复杂:美国与欧洲,可以说是“后现代转型”的两种不同模式,而中国正在这两种模式之间依违,正在设法寻找中国式的前行道路。这是大好事,因为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尽适合中国。

要寻找道路,条件是我们对现成的两种模式都很熟悉。至今说说美国文化的书已经很多,仔细说说欧洲的书却太少。美国是行动的,欧洲是沉思的;美国是数量的,欧洲是质量的;美国是功能的,欧洲是符号的;美国是实践的,欧洲是文化的;美国逐利为先,欧洲福利为主;美国是一门心思的,欧洲是临事多虑的;美国事事一味求新,欧洲在传统中创新——所有这些说法都失之于简单化,实际上欧美都是混合经济,多元文化,上面说的,无非是主导因素。我的这些文字,不少还是欧美一起谈。但是,许多国人认为欧洲美国,是同一个“西方世界”,却失之于粗疏。

本书这些文字,是细细观察欧洲的记录,大都是我在欧洲的最后几年写成的,那时我已经在准备回中国居住,虽然还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心境在写,心里却已经有一点紧迫感:已经在准备对欧洲说再见,正要又才漂流生活来个收结。因此,写这些文字,心境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感慨系之,却又时时看到我将要回归的中国。

同时,这又是应国内一批报刊约稿而写的——《万象》、《中华读书报》、《21世纪报道》、《南都周刊》、《外滩画报》、《新京报》,等等。这些报刊编辑的众口一词,要求篇幅短小,风格佻达,题目轻松,文字有趣。可能《书城》、《收获》是例外,他们要求用比较实足的篇幅,写一批比较有深度的题目,这就是本书第四辑一些较长的“大散文”。我个人敝帚自珍,觉得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说了,总算写出了自己,不是一味迁就。

不过短文趣文,自有其好处。虽然有可能把沉重的思想弄得轻浮浅薄,但是也能把严肃的题目变得轻松俏皮。这不是一个容易接受与否的问题,这是对思想的一个基本态度:思想本身包含着对自己的反思,对自己的嘲弄。这也是对文字的一个基本态度:不讲趣味的文字,是没有品格的文字。

须知,学术论文无非是强词夺理,创作无非是强词夺情,散文无非是强词夺趣一不患夺理情趣,只患无强词,我自己不得不三副笔墨轮流用。而且经常要用英文写,就要六副笔墨“抛球”,马戏团的千活。

这三者,夺情容易,夺理也不难,夺趣最难。如果读者诸君能嘻嘻品味,看出一点趣味,我感谢你们。

我写这篇序言时,已经离开欧洲回到中国。重读校样上的一行行字,我又梦见了你,欧罗巴,我的情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个半岛叫欧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毅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438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