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与曾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曾山同志的妻子,她回忆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如何与曾山同志相识、相知,曾山同志生前的事迹以及他们携手干革命的往事等。再现了前辈们走过的革命道路,有助于年青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有助于年青人更加坚定地保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优良传统。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了纪念曾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本书作者是曾山同志的妻子,她回忆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如何与曾山同志相识、相知,曾山同志生前的事迹以及他们携手干革命的往事等。还收录了许多照片,使回忆材料更加丰富。再现了前辈们走过的革命道路,让后代们知道他们的先辈是从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并且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目录

一 从童养媳到红军女战士

 1 苦难童年

 2 “朱毛”来了,我成了村里第一个“红军通”

 3 剪辫子,闹革命

 4 喝鸡血酒,宣誓入党

 5 扩红,“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

二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

 1 参加长征,女同志体检中我第一个合格

 2 长征中的特殊连队

 3 “马克思保佑我们”

 4 “一定要赶上部队”

 5 朱总司令带我们采野菜

 6 过雪山、草地

 7 女战友们

 8 长征女战士的特殊苦难

三 延水河畔识曾山

 1 任职妇女部

 2 《妇女同志到生产战线上来》

 3 延水河畔识曾山

 4 西安结婚

四 战斗在祖国东南

 1 参与组建新四军

 2 “三姐”

 3 妇女参加抗日救亡

 4 皖南岁月

 5 初回吉安

五 革命一家人

 1 毛主席称赞的革命家庭

 2 急流勇进干革命

 3 组织官田暴动,“公开革命”

 4 “二七会议”,毛主席支持他的意见

 5 半面旗,一生志

六 曾山在东南局、华中局

 1 组织部——干部之家

 2 “文化村”与文化人

 3 搞好财经,支援前线

七 干革命与带孩子

 1 上海“治病”,甩掉特务

 2 反“扫荡”,打埋伏

 3 寄养孩子,我要工作、学习

 4 过封锁线

 5 银屏山突围

 6 “我自己找工作”

八 全国胜利前夕

 1 “最坚决的土改路线”

 2 转战山东,“把好一点的野菜留给农民采”

 3 海上早产

 4 饿肚子的“接管大员”

 5 “清清白白地接管城市”

 6 全力支前,决胜华东

 7 组建华东保育院

九 华东财经战场上的“淮海战役”

 1 “一定要照顾好烈士的子女”

 2 “银元大战”

 3 “两白一黑”之战

 4 治理淮河

十 “我们还是红色的”

 1 我们全家团圆了

 2 坚持回乡务农的婆婆

 3 “女儿,劳动光荣啊!”

 4 晕倒的副市长

十一 北岁月

 1 计划不要过细过死,发挥市场作用

 2 阿克塞的界石,哈萨克族的安居

 3 “要把关心用在灾区群众身上”

 4 永远和老区人民心连心

 5 外事活动

十二 在“文化大革命”中

 1 抵制“左”的错误

 2 婆婆病逝

 3 疏散湖南

 4 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

 5 曾山去世

十三 难忘的平凡家事

 1 一网兜“遗产”

 2 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3 “艰苦奋斗是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

 4 “学习、工作都要靠自己”

十四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五 革命一家人

在曾山家的那一段,我听到了许多曾山家里的事情。以后,曾山对我讲过他家里和他自己的事情,也听别的了解情况的同志讲过,我对他们全家都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曾受到毛主席赞誉的革命家庭。

1、毛主席称赞的革命家庭

1930年11月18日,红军撤离占领45天的吉安城,分路向东固山、永丰龙岗进发。19日,曾山陪同毛主席由吉安经永和到了白沙锦原村曾山家里。毛主席慰问了曾山妈妈,热情地赞扬曾山家是“革命的家庭,光荣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曾山的哥哥曾延生,在上海上过大学。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并参加过上海杨树浦区日商纱厂工人举行的“二月罢工”。1925年受党委派回到家乡闹革命,担任过中共九江地委书记,参加了南昌起义,领导过万安暴动。1927年底,曾延生受党组织委派任赣南特委书记,不幸于1928年2月23日在特委机关被捕,4月4日与妻子蒋竞英一起被敌人杀害于赣州城。

曾山的弟弟曾炳生,1926年和曾山一起在家乡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来党派他去九江从事地下秘密工作,1927年8月惨遭敌人杀害。

曾山的父亲曾采芹,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在本村及邻村设馆教书。老父亲性格耿直,思想开明,看不惯旧社会的黑暗腐朽,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以教书为掩护,担任中共吉安县委地下交通站的秘密联络工作,在白色恐怖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党传递情报。父亲先后三次被捕,每次都受尽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最后被敌人活活打死在牢里。

婆婆康春玉,在苏埃维时期就是县苏的代表,吉安开会,也请她去参加。她和善、慈祥、坚定。她思想开通、进步,脑子也很清楚,很关心国家大事,对红军、抗日、新四军、八路军都有些了解,在村子里也有名。她对人特别热情,团结乡邻,要是乡邻生活困难了,她会把家里所剩不多的粮食送些去。过年过节,要是家里做了点好吃的,也要分点给乡邻。要是有同志到家里来了,她照顾得更是周全。婆婆就是这样,对待乡亲、同志像亲人一样。

家里没有男人劳动,小脚的婆婆就带着小脚的媳妇和孙女下田干活,插秧苗、除草、施肥、收割,什么活都干,还养了鸡鸭,劳动得非常辛苦,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婆婆在家里很受媳妇、孙女的尊重。

嫂子也做过妇女工作,思想比较开明,以前是县里苏维埃的代表,经常背着包,做宣传工作。嫂子自己裹过小脚,所以她最恨裹脚。

弟媳教过一段书,在学校里也是思想进步,宣传学生,追求进步。

2、急流勇进干革命

这次回吉安,家里人、乡亲们也给我讲了许多曾山的事,还有一些情况是我以后陆陆续续了解到的。

曾山生于1899年。他原名叫曾如柏,曾山是他参加革命后,根据隐蔽斗争的需要改的名字。曾山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是个刻板正直的教书先生,看不惯腐朽没落、歪门邪道的东西。他从小就要求曾山,不管做什么,都要“光明正大做人,堂堂正正生活”。曾山对此印象很深。他小时候跟随父亲断断续续地念过几年书,但大部分时间帮助父母种田,做劳动。

17岁那年,因为家里穷,曾山就到赣州当学徒,学做丝线手艺。当时的学徒生活是非常苦的,所谓“三年徒弟,三年奴隶”。他去的时候,名义上是学徒,实际上是帮老板干杂活。1921年,曾山回到家乡吉安。为了维持生活,他一面在家种田,一面借了二三十块钱做小本,开了一个不到5平米的小号卖肉和小杂货。地痞流氓和土豪恶棍经常闹事,敲诈勒索,曾山受了很多气,小店最后还是被土豪劣绅给搞垮了,血本无归。曾山气愤得很,看到周围的农民们也和他一样受到土豪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苦恼得很,穷人的出路在哪里呢?  这时候,哥哥曾延生回来了。他在上海上的大学,五卅运动时,由上海返南昌、吉安,组织学生运动,秘密发展组织,搞农民运动。他那时已经是共产党员,但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哥哥给曾山讲了许多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曾山听得入迷,彻夜听哥哥讲。俄国十月革命,马列主义,共产党主张什么,穷人为什么受穷,怎样解放,为什么要打倒军阀和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的前途……曾山听后,豁然开朗,就毫不犹豫地立即参加了“觉群社”闹革命。

1926年夏季,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进入了高潮。曾山积极地参加农民协会的各种活动,率领贫苦农民,斗争罪大恶极的地主豪绅。经过斗争的考验,曾山于1926年10月在白沙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年底,曾山领导吉安三区农民清算公堂帐目,焚烧契约,抗缴地租和解放私婢公娼,实行婚姻自由,开办夜校,禁烟禁赌,斗争搞得很热烈。

1927年1月,吉安县农民协会成立,曾山被选为县农协执行委员。2月,吉安县农民协会在吉安郊区召开了一次审判土豪劣绅的群众大会。曾山发动三区农民,严厉打击一贯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反对和破坏农协组织的土豪劣绅。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不少人看到那么多革命者被抄家、被抓进监狱、被杀头,就害怕了,脱离了革命。曾山这个人不是这样,他是愈挫愈奋,激流勇进。当时,曾山也遭到敌人通缉捉拿。开始他跑回本村隐蔽,后来,他听说广州还有革命部队,就跑到广东投奔革命。进了党团员比较多的广州市四标营政治教导团当兵。12月11日,曾山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暴动,拿着枪,在最前面冲锋。P59-62

后记

今年12月12日,是曾山诞辰一百周年。

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惦记着这个日子,总想写点东西,表示纪念。可是我已88岁高龄,文化又低,写作成文比较困难。几位热心的研究人员知道后,主动来帮助我。我口述回忆,他们录音记录,整理成文。本来是讲我知道的曾山,后来又难免讲到我自己。开始文字并不多,只想写篇纪念文章。但他们几个年青人,觉得我讲的曾山和我自己的历史,他们听了也很受教育,对年青人还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希望结集出版一本书。他们又用了很大的精力调查采访,还又收集了许多照片,使回忆材料越来越丰富。我本来是不同意专门出书的,但考虑到我们走过的革命道路,也有助于年青人从一个侧面了解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有助于年青人更加坚定地保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优良传统,我就同意以这种形式出版这本书了。如果能在这些方面起到一点教育作用,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口述、他们编辑整理形成的这本书。

我感谢帮助我记录、整理、编辑的楚序平、江英等同志,感谢原冬平、李德伟、曾林等同志在写作中的支持,感谢新华出版社、中央档案馆、江西省委党史办、江西革命博物馆、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上杭县委党史办、中国照片档案馆等单位的支持,感谢一切为本书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

我年岁大了,过去的事我有些也记忆不清,肯定有不准确或叙述不当的地方,请广大读者给以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后代们知道他们的先辈是从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并且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这不仅是我,也是曾山同志的心愿。

——邓六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与曾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六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47052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1999-12-01
首版时间 1999-12-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