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在万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内容
编辑推荐

1955年,新中国诞生刚刚六年。为推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代表团,面对西方和台湾蒋帮的阻挠和破坏,在广大爱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以坚定的决心和惊人的胆略,赴万隆出席会议。

这部纪实小说记录和描述了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为会议由濒临分歧而走向成功作出重大贡献的曲折过程。与会各国代表一致公认周恩来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作者姚力曾担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

内容推荐

“目前世界的形势的确很紧张,但是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在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发出的震撼世界的最强音。这部纪实小说记录和描述了周恩来出席这次会议并为会议由濒临分歧无结果而走向成功作出重大贡献的曲折过程,与会各国代表一致公认周恩来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目录

第一章 险象环生无所惧

第二章 仰光天空多晴朗

第三章 亚非巨舸破惊涛

第四章 万隆精神光万丈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章 亚非巨舸破惊涛

4月17日上午9时30分。

晴空万里。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乘坐的那架印尼飞机,从雅加达玛腰兰机场起飞,往东南方向的万隆飞去。

周恩来向机窗外看了几眼爪哇岛的景色后,脑子里自然而然地盘旋起万隆这座城市来。

他没有到过万隆,但对一个没有到过的地方,不等于一无了解。他记得听好友胡志明讲过,万隆古称“勃良安”,因为城市被群山环抱,地势较高,所以尽管它挨在赤道线附近,倒也凉爽宜人,被人称为避暑胜地。

昨晚,黄镇告诉他,万隆现有人口八十多万,华侨华人占的比重要比印尼一般城市多,这些人的祖籍闽粤居多。有的人已经不会说中国话,只会说道道地地的印尼话。

黄镇说,万隆景色非常迷人。市内繁花似锦,四季如春,被誉为印尼最美丽的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市内街道整洁,别墅区多,建筑一般为荷兰式,很美观。

黄镇还告诉他,如果说万隆在世界所有名城中独具特色的话,那就是附近有著名的覆舟火山和力隆温泉。覆舟火山属休眠火山,火山口可见到冒烟,不失是一大景观。

周恩来觉得,苏加诺和阿里把亚非会议放在万隆召开,很有点意思。一是万隆这个城市名字象征一种良好的祝愿,希望亚非两大洲的所有国家都能摆脱殖民主义的羁绊,走上独立道路后,都能兴隆发达起来。二是让万隆的迷人风景,尤其是覆舟火山,吸引与会的各国代表,使他们对万隆有所向往。

周恩来心中暗忖,但愿这次会议能开得像万隆这座城市一样美好。

已进入万隆空域的飞机在降低高度。

成元功、李福坤都把脸凑向舷窗,鸟瞰万隆市容。

周恩来从成元功拎的那个皮包中取出了老花眼镜和在深夜里起草的那个讲话稿,装到自己穿的中山装的口袋里。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

飞机着陆后,停稳在停机坪上。

舱门打开了。

陈毅、叶季壮等都从座位上站起来,等总理走在前头。

当周恩来走出舱门时,停机坪上的欢迎人群响起了一片掌声。

周恩来在舷梯上站立了十几秒钟,举着右手,向欢迎人群致意。然后才稳健地一步一步走下舷梯。

被特许进入停机坪的许多国家的新闻记者,你拥我挤地抢拍这个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镜头。因为阳光强烈,没有一架照相机闪亮镁光。

和周恩来第一个握手的是,先期抵达万隆的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接着握手的是亚非会议人民委员会主席阿末。

这时,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走上来,向周恩来爷爷献花。

周恩来向来喜欢儿童。他接过花,俯下身,亲了亲两个孩子。

“你叫什么名字?”问男孩。

“我叫梁思谋。”男孩很激动,说的是中国话。

“你呢?”总理问女孩。

“我叫谢彩月。”女孩同样很激动,说的同样是中国话。

“都是华侨?”

“嗯。”

“都是中学生?“  “我在清华中学读初二。”男孩说。

“我在华侨中学读初中。”女孩说。

总理抚抚他们的头,叮嘱说:“好好读书。”

接着,周恩来把鲜花交给成元功拿着。自己边走边和列队欢迎的万隆各界代表逐一握手。当走到面相长得像老工人的一个中年人面前时,周恩来停下脚步和他握手,这个中年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万隆中华总会洪载德。”

洪载德指指靠后站着的房延凌、林仁木、杨朝春、林国勋等人,向总理介绍说:“他们都是万隆中华总会的。”

周恩来和这些侨领亲切握手,并不时地说:“谢谢各位,谢谢。”

等周恩来总理和列队欢迎的人们握完手,主持欢迎仪式的万隆市市长向人们做了个靠拢的手势,待大家站定后,对着麦克风宣布说:“现在请亚非会议人民委员会阿末主席致词。”

阿末主席热情洋溢地说:“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阁下,尊敬的中国代表团各位成员!在万隆最美好的季节——4月,我们在热切期盼中迎来了我们印尼人民所尊敬的周恩来总理。我谨代表一百二十个团体,对周恩来总理阁下和尊敬的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说到这里,转身向周恩来鞠了一躬。

周恩来摆手还礼。

阿末主席致词完毕后,主持人请周恩来总理讲话。

周恩来站到麦克风前,戴上老花眼镜,展开讲话稿,以洪亮的嗓音说:“尊敬的阿里·沙斯特罗阿米约总理阁下,尊敬的万隆市市长阁下,尊敬的万隆市各界朋友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抱着对于和平和友好的愿望,前来参加即将召开的亚非会议。我们第一次踏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美丽的国土的时候,请允许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热烈地致意!”

阿里总理热烈鼓掌。

在场的所有人都热烈鼓掌。

周恩来继续说:“亚非会议的召开,是同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分不开的。在这次会议上,亚非会议的代表们将会获得历史上的第一次机会,在这里一起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个事实就说明了这次会议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我不能不指出有些人是不喜欢我们这个会议的,他们正在力图破坏我们的会议。但我相信,正义是在亚非人民一边,我们的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并对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对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最后周恩来讲:“祝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谊日益发展。祝亚非会议成功。”

仪式完毕。众多新闻记者围住周恩来,多少个录音话筒伸向周恩来。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要军警们把记者们挡住,他自己送周恩来挤出人群后才握别。

成元功和李福坤卫护着周总理,一步一步往前挪。

姚力挤到前边来,把周总理引领到一辆崭新的由国内运来的警卫专用轿车边,拉开车门,请总理上车。

成元功和李福坤也上了这辆车。

陈毅和中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分别坐进了若干辆轿车。姚力和毛欣禹坐进车队最前的那辆蓝灰色普通轿车。

中国代表团的车队开动了。

车队前面和两旁都有印尼警车(摩托车)开道。

今日的万隆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林荫大道两侧悬挂着印尼国旗和各种彩旗,从高大的建筑物上垂下各种文字的欢迎标语,最让人注目的是这样的巨幅宣传画:两只大手相握及两个大英文字母“AA”,象征亚非两大洲人民的团结。

有着反对荷兰殖民主义者、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光荣传统的万隆人民,和雅加达人民一样,极其热烈地欢迎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到来。

林荫大道两旁,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群情沸腾,欢呼着,跳跃着。

坐在车内的周恩来,持续不停地挥动着手,向欢迎的人群致意。

有几处道路狭窄,许多群众挡住车,高声欢呼:“周总理,周总理!”印尼军警好不容易把群众挡回道路两旁,让中国代表团的车队得以较快开进……

P191-197

后记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万隆会议隆重召开52周年。1955年4月历时七天的万隆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二十九个与会国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立了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万隆十项原则》。几十年来,海内外的史学家们把这一历史性成果颂称为“万隆精神”,具体表述虽有不同,有说是“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的万隆十项原则的基本精神”,有说是“团结、平等、和平、合作”,有说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有说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但这些不同表述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认为,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为《南洋画报》的一幅题词“亚非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而奋斗”的精髓是“和平、民族独立、团结友好合作”,这可作为概括“万隆精神”的一个重要依据。在2005年香港侨界隆重纪念“亚非会议”召开50周年大会论坛上,与会人士发出了“万隆精神,永放光芒”、“万隆精神不朽,独立自由万岁”、“万隆精神垂青史,和平发展创未来”的强烈的共同心声。当年担任中国代表团秘书的姚力,应邀参加了这一“论坛”活动,抚今思昔,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的,万隆会议的历史功绩永远不会磨灭。它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极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特别是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瓦解。它的胜利召开,表明亚非国家开始独立自主地商讨和处理自己的事务和问题,西方国家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历史舞台。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亚非各国相互尊重和了解,消除了彼此间的疑虑和对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955年,新中国诞生刚刚六年。为推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代表团,面对西方和台湾蒋帮的阻挠和破坏,在广大爱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以坚定的决心和惊人的胆略,赴万隆出席会议。在会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通过广泛开展与会各方的接触与交流,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同和接受。在中国等代表团的推动下,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周恩来总理自始自终以高超的外交艺术,本着新中国“团结维护和平的势力,争取大多数主张维护现状的中间势力,彻底孤立极少数好战势力”这一和平外交方针,将中国国内斗争中的统一战线经验炉火纯青地施展在国际大舞台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引导大会一步步走向全体的胜利。因此,周恩来被誉为亚非会议上的“明星人物”。

时光流逝,五十多年过去了。

2006年春,姚力想到2008年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应当写一本关于万隆会议的书,以纪念周恩来。鉴于近些年已有多位作家写了反映万隆会议的纪实作品,这次再写可以尝试写成纪实小说。为此,姚力看望了一起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的老友成元功、朱毅等同志,向他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成元功当场翻找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有关史料送给姚力。

姚力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得请一位稍年轻一点的同志参加,于是邀请了江苏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龚德(枫亚)来写初稿。

在以后几个月里,姚力从各方面搜集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和有关周总理生平的史料交给龚德,一次又一次向龚德介绍自己参加万隆会议的见闻和体会,并和龚德仔细研究了这部书的写法。

龚德以八个月时间把初稿写出。姚力除了自己仔细推敲初稿,还将初稿复印本送给成元功、朱毅、陈浩、金冲及、苏中模等老同志征求意见。老同志们不顾年高体弱,都仔细阅读,并热情地提出了具体意见。姚力和龚德认真研究和尽量吸收这些意见,两人对初稿作了认真修改,最终成稿。

此书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熊华源、陈敦德、唐灏、熊向辉等同志的有关著述,参考了朱霖、陈叔亮、王倬如、浦寿昌、申健、李慎之、张彦等同志有关万隆会议的回忆录或座谈会发言记录,参考了“旅港万隆校友会”的众多回忆文章,以及拜访了原万隆侨校副校长吴秀德先生和原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任传毅同志等。在此,我们谨向这些老同志、作家、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书中选用的照片,多数摄影者姓名不详,我们也对这些照片的摄影者表示衷心感谢。我们还要衷心感谢上海的陆季明同志和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对出版此书给予的大力支持。行笔至此,姚力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人华侨同胞对中国代表团的盛情欢迎和热情支持的情景,心里仍很感动,不得不在此再说一声谢谢。

限于作者的写作水平,书中存在不足乃至错误在所难免,恳望方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姚力 龚德

2007年4月于杭州庆丰新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在万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力//枫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8349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