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口述淞沪抗战(1)
内容
编辑推荐

《口述淞沪抗战》把人们的视线带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让人们看到了老兵们记忆里的淞沪抗战。他们是两次英勇悲壮、气壮山河的淞沪之战的亲历者、亲闻者和见证人。从他们的忆述中,人们可以更为具体、更为生动、更为直接地观察和体认这场战争的诸多惊心动魄的情景,感受到淞沪战场上战局脉搏的跳动,了解这些士兵当时的心态和情感……

内容推荐

本书是淞沪抗战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与一般记叙淞沪抗战的正史不同,也与著名人物的口述历史的史书有所不同,本书的主角并非是声名显赫的党政要人,也不是运筹帷幄的高级将领,而是一些在国民政府抗日部队中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从他们的忆述中,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地观察和体认这场战争的诸多惊心动魄的情景,了解这些士兵当时的心态和情感。

目录

前言

采访历史 关爱老兵——《口述淞沪抗战》序说

永远的老兵

“八百壮士”周福其的回忆

百岁老人的抗战生涯

一个南侨机工的抗战生涯

挥不去的痛

八·一三淞沪杭战亲历记

上校团长张永龄

坚强的老兵 慈祥的老人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武干卿

一个老机枪手的抗战岁月

历经战火的抗战老人

火线上的年轻军医

三闯生死关

弃学从军 抗战到底

老兵不老

伍杏初的抗战生涯

老兵曾昭度的抗战回忆

替兄参军 抗战八年

严开运的抗战回忆

试读章节

永远的老兵

名人杨养正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天,笔者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重庆的《时代信报》在当地发现了一位参加过八·一三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名叫杨养正。而且朋友还说,消息绝对准确,“的确是八百壮士的幸存者”。笔者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竞愣住了好长时间,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

“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正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人!

我们寻找“八百壮士”健在者的过程,其实是寻找抗战历史的过程,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抗战胜利已60年了。岁月无情,许多当年风华正茂的抗战将士都离我们远去。随他们而去的,不仅是他们的躯体,还有那个时代英雄们浴血奋战,和敌人血战到底的极具珍贵的历史资料,寻找到还健在的“八百壮士”,抢救历史材料,留给我们的后人,对社会非常重要。

当年,“八百壮士”给上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他们以一挡百,顽强地死守着上海的阵地,掩护数万大军安全撤退。四行仓库楼顶上那面迎风飘扬的中国国旗和他们的壮举,都曾给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勇气和希望。

在1995年开始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时候,笔者还发现一些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他们生活在上海、浙江和湖北等地,但已经是为数不多了。在浙江的兰溪,笔者曾采访了其中的两位老兵,并获得了“四行仓库纪念章”、“谢晋元纪念章”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但是,10年过去了,那些老兵都一一作古,线索也一一中断。如今,事过境迁,寻找仍健在的“八百壮士”已经变得异常的困难。

那么这个杨养正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老人?

四月的重庆,笔者和上海东方卫视、解放日报的记者_同走进了重庆南岸区弹子石老街杨养正老人的家。

那天,杨老的家里有不少国内各大媒体的记者,这样的采访场面笔者是没有预料到的。

“八百壮士”之一杨养正的抗日故事,最先在重庆《时代信报》刊发,并以大篇幅报道了杨养正老人生平,在互联网上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文章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网民们纷纷跟帖留言,表达对抗日老英雄的敬重之情,甚至有网民赶到杨养正家看望这位过着清苦晚年生活的老兵,结果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杨养正,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

英雄排长

“杨爷爷,我们从上海过来看你啦,能听见吗?”一进门笔者紧紧握住他的双手。

听到“上海”两个字,杨老微微一颤,口中进出几句并不地道的上海话:“能听见,阿拉上海人,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任88师第524团第2营1连l排少尉排长的杨养正参加了淞沪抗战。10月26日,淞沪抗战已到了最后阶段,要地大场失守,中国军队全线西撤,上级命令第88师524团守卫四行仓库,牵制敌人,掩护大军西撤。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东与公共租界相邻,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这里原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北四行”在上海的堆栈,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该团1营,留守原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抱定必死的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谢团长命令我们排守紧挨仓库的一栋三层砖瓦房。这房很容易被炸垮。我安排两挺轻机枪守一楼、三楼,重机枪守二楼,我是排长守在一楼。谢团长不断巡视,我们不能让日本人把仓库攻下来!战友们个个都说,死也不愿做亡国奴!”

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血性,“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数万日军,激战4昼夜,毙敌200余,伤敌无数。

四行仓库硝烟弥漫,租界里中国百姓揪心观战:从早到晚“翘首企足而观者如堵”;见敌军偷袭,对岸观众便大声喊叫和用大黑板写字、画图,报告我军防备;上海各界发起了捐赠,“馈赐慰劳品,多至不可计数”,由仓库东边的租界送入。当守军缺乏食品的消息传出,一天之内,20万个烧饼就送进了仓库。当时,“八百壮士”每打死1个日本鬼子,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就会大声欢呼!“八百壮士”的意义,不在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而在于唤醒了中国人的自信: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从10月26日晚到10月31日撤退,战斗持续了4天5夜,日军丢下200多具尸体,始终不能近四行仓库一步。

“我们其实只有400多人,为迷惑敌人才佯称800人。”说到这里杨养正老先生露出会心的微笑。

日军久攻不下,扬言“如果48小时内四行孤军不撤离战场,日海军陆军便要冲进租界,采取一切手段”。

为了自身利益,租界当局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上海各界从爱护“八百壮士”出发,也呼吁撤退。中华妇女运动同盟致电宋美龄说:“闸北孤军死守不退,义勇之气动人心魄。请代表我妇女界,转恳委座速即下令撤退,以保全此八百将士之生命,俾为长期抗战之用。”

10月30日晚上12点,杨养正奉命撤退。但是日本人的坦克封锁了出路,他们退不出去。杨养正安排两个班对准坦克打,但打了一阵,坦克依然不动。于是他拿了一挺轻机枪,大吼一声:“我来打!”

他趴在一架轻机枪前面,装上钢性弹,这种子弹可以打穿坦克的钢皮。一梭子弹(20发)还没打完,鬼子朝杨养正开火的地方扔炸弹。“轰”一声响,一颗炮弹就在他头上爆炸,楼顶被炸开,弹片“啪”一下,飞进杨养正左眼,血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杨养正用手一摸,左眼不知是血还是肉。他听见副排长在喊“快来抬”!四个战友跑上来,有的抓手,有的抬脚,把他慢慢托起,躲过枪林弹雨,穿过了马路,到了英租界。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奇迹般地被抬出来的,朦胧中,他听见营长杨瑞符在喊:“杨排长、杨排长,谢团长看你来了。”这时他努力想睁开眼,但没成功。

他也不清楚后来自己是怎样被送进租界医院的,因为他累得睡着了。他只记得,在租界医院一位医生告诉他,你的左眼已经被摘除了。从此,一颗陶瓷做的假眼在他身体里,伴随了他整整走过了68个年头。P2-5

序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凌辱。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恶侵略,中国人民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1932年1月和1937年8月两次发生在淞沪地区的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重大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时空轮回,岁月更迭。七十几年前为国家、民族生存和独立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们大多已经去世,健在无几。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这些健在的抗战老兵,他们有的在繁华的都市,安享天伦之乐;也有的在小山村艰难地生括,甚至还在艰辛地劳作。

参加两次淞沪抗战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同时,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没有力量可以征服中国人民,中国永远不会灭亡,中华民族永远是腾飞的东方巨龙!抗战将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不但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而且在今天也是激励我们加快建设和发展伟大的祖国,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动力。

我们编辑出版《口述淞沪抗战》的初衷,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作为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责任在肩,使命使然,应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发扬抗战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多作奉献,要让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真切地感受那段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感悟老兵们至高无上的不朽人生。

历史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教科书。淞沪抗战虽早已尘埃落地,但日本侵略者给我们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时过七十余载,依然不能忘怀。淞沪抗战留给我们的思考极其深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其次,这些有着特殊而非凡经历的抗战老兵,既不是地位重要的党政要人,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元帅将领,可他们却是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民族生存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英雄。青春年华已随着当年的战火而远去,他们已成为耄耋老人。许多老兵已先后作古,离我们而去;幸存者的记忆,虽刻骨铭心,但若无人过问,这份反映着我们民族抗侮御敌的真实历史记录也将随他们而去,成为永远尘封的秘闻。

通过我们的采访,打开老兵们的心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场淞沪抗战,是正义反击邪恶的战争,让世人至今难以忘怀。抗战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后人前进!同时也向侵略者揭示了一个铁打的真理:任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胆敢侵犯中国的战争狂徒,都将受到中国人民的铁拳痛击,逃脱不了失败的下场。胜利永远属于拥有正义的国家和人民!

再次,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当我们直面老兵时,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一些健在的老兵的晚年生活过得还很清贫,有些甚至很贫穷。虽然他们的辉煌已成为历史,青春年华也已流逝,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唤起全社会对最后这一批抗战老兵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让这些为我们民族立下过不朽战功的老兵们的晚年生活能够安详幸福。

抗战精神,与世长存。今天,我们祈祷世界永远和平,但抗战老兵们的历史功绩永远不应被忘记。在举办纪念抗战活动的各种仪式中,他们也许并不是特别的显耀,但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却永远是最为醒目的。

在采访、出版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援助广西抗战老兵行动”志愿者、抗战老兵及亲属、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许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07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口述淞沪抗战(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742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50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