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藏獒远去的藏地山狗
内容
编辑推荐

就在十几年前,很多人尝试到了西方探险者初识藏獒的惊喜与不解。藏地牧人仍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并在极端的环境中坚硬地生活。藏獒也一样。时间似乎也没有留下多少对藏獒改变的痕迹,封闭的环境保持着它的秉性与体征,在某些地域,存活着与自然抗争、和它上万年前的祖先完全相同的藏獒。如今,藏獒的面纱被层层揭开,它已不再神秘,似乎更是在瞬间销声匿迹了。原生态下的藏獒正在远离我们而去,唯有诉诸文字才能还原藏獒生活圈中一幅幅美丽而鲜活的画面,借此书再次传达作者对一切美好事物发自内心的呐喊:别去糟踏!

内容推荐

当人们对藏獒激情燃尽的时候,或是到了真正的藏獒不复存在的日子,随手翻翻此书,对藏獒或是对曾经喜欢过这种“大狗”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纪念。

目录

第一章 与猛犬同行

 猛犬的起源/002

 中国的獒说/O10

 猛犬,从亚洲到欧洲/014

 世界猛人,同宗同祖/019

 猛犬的兴哀/024

第二章 考古藏獒

 渠人、狡犬、猘犬/029

 武王克商,西旅献獒/032

 周狗,古代中国的獒/036

 北羌犬戎/038

 羌藏同源与藏獒故里/041

 俗称的演变/046

第三章 藏獒地理

 藏獒,藏地山狗/050

 生存高原/053

 藏族方言区与藏獒种群/056

 河曲獒、玉树獒、两藏獒/060

 藏獒,亦獒亦狗/068

第四章 传说的藏獒

 一段有争议的记述/074

 恶犬之名远播万里/076

 藏獒走四方/080

 两方认知藏獒的局限/083

 TsangKhayi与Do-Khayi/086

第五章 育种人的困惑

 繁育的误区/091

 骨肉嘴之争/097

 难以把持的遗传基因/098

 退化的诱因/1OO

第六章 藏獒脸谱

 藏獒凶猛,请勿靠近!/108

 藏獒,看上去很美!/112

 藏獒,缺陷之美!/120

 红狗,“鬼狗”?/125

 假眼的魅力/126

 藏獒素描/130

 咬合力与猛人比拼/139

第七章 藏獒在家乡

 藏族人的好狗门45

 牧人与狗/149

 打狗工具、打狗高手、打狗“不必”看主人

 真实的藏獒/162

 藏獒生活圈/175

 藏獒外传/193

第八章 闲话藏獒

 讹传的藏獒神话/198

 藏獒选美,众口难调的“会餐”/203

 训獒,一场没有起点与终点的竞赛/206

 因獒而“贵”/208

 藏獒经济,藏獒之殇/21O

第九章 藏獒的宿命

 不被重视的家畜/218

 远去的藏獒/220

 最后的藏獒/223

 无奈的藏獒保护/224

 城市中的藏獒故事/228

第十一章 藏地纪事

藏獒印象

一切已成往事

试读章节

渠犬,狡犬,猘犬

自上古羌人开始驰骋西部,历经千百年的吐蕃王朝,直到元帝国所向披靡,藏獒相伴着强悍的马背民族走过了千秋万代。但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在可考的史书中,古人对藏獒的育成与利用没做太多交代,今人对此“无从详知”。少量的典籍,残缺的文献,相互矛盾的记载,使本已知之甚少的藏獒发展史更像珠穆朗玛峰上的“旗云”一样,深邃而神秘……

渠犬,西旅之獒,亦称“旅獒”,历史记载中的西藏巨獒。

《逸周书》载:渠搜以渠犬,渠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渠搜是西戎的一支。西戎是我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对渠犬的描述,与现存藏獒的牛态特征非常相似:露天饲养,并以“能飞食虎豹”形容其凶悍无比。

狡犬,蒙古高原上的獒,历史上的蒙古巨獒。

《说文》载:狡犬,少犬也。匈奴地有狡犬。

《颜注急就篇》载:狡犬,匈奴中大犬也,钜口而赤身。

《逸周书·王会解》载:匈奴以狡犬。狡犬者,巨身四尺,果,巨口而黑身。

果,读作“裸”。赤,亦即“赤裸”之意,用以形容狡犬皮毛短而光滑,近似“赤身”。依此可见,“渠犬”(西藏巨獒)与“狡犬”(蒙古巨獒)在外表及被毛上存在区别。

旅獒、渠犬、狡犬统称猘犬。猘犬(又作狮犬),凶猛之犬。一日狂犬,无不噬也;一曰逐虎犬也。

驻藏副部统傅清进献给康熙皇帝一一只来自西藏的猛犬,康熙认其为“犬状元”,欣然冠以“苍猊”之名,足见猛犬的体貌在皇帝眼中非近犬类而更似想象中的猛兽了。郎世宁依其为蓝本,以当时风行的华丽笔触,精致绝伦地绘制了《苍猊》图。今天,从这幅画中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来自西部的高原物种的那种凶悍与粗犷。

“猊”即“狻猊”。狻猊在中国远古时期的含义是狮子,现在是指传说中一种形似狮子的猛兽。

唐朝牛上士的《狮子赋》曰:

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苍猊》图是中国古代唯一体现藏獒具像的绘画文献,现在很多藏獒好家均把此画当作度量藏獒标准的蓝本或模板。孰不知艺术家的创作是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喜好的。即使郎世宁是依写实作画,但毕竟不是照片,仍有想象与杜撰的成分。画中的“苍猊”只能是当今藏獒体征的参照,完全据此来评判存世物种是削足适履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武王克商,西旅献獒

烽火戏诸侯,犬戎灭西周。

犬戎是否为当年向武王献獒的那支西戎之旅,并不重要,周幽王最终应验了当年召公那篇《旅獒》中所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的《旅獒》记载:西旅来献大犬,太保(官名)召公认为不可接受,遂作谏文《旅獒》一篇,用来劝诫周武王注重平日的细节修养,安定国家、保护国民,不要玩物丧志。

《旅獒》载: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日:呜呼j明王慎德,四夷成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玩入丧德,玩物丧志……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何谓西旅,顾名之意为西方的军队。

《尚书·大禹漠》载:旅,军队。  《说文解字》载:旅,兵也。兵之五百人为旅。

历史上的“西戎之地”是上古时期羌人祖先生活的地方,西旅是比西戎更早的对他们的称谓。由于部落众多、各自为政,所以不具备统一的民族称谓。为防备部族问的侵扰和抵御野兽,彼此之间形成了以三五百人为一旅,亦生产、亦作战的武装游牧队伍。相比中原地区,这些强悍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处“西方”,古代中原人因而称之为“西旅”。直至商周时期,整个青藏高原以及西域地区均未形成规摸政权的雏形。虽然羌藏同源,但在藏族形成之前,中国西部历经了2000多年民族融合的漫长历史。西旅与当今之藏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西旅的分布概念很大,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甚至更向西跨越了帕米尔高原。《后汉书·马融传》载:东遴浮巨海而入享,西旅越葱岭而来王。“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罽宾,即今天的克什米尔,在《汉书·西域传》巾曾记载有“罽宾大狗”:赤色、巨大,数里以摇鼓呼之。

究竟是哪支西旅向周武王献獒,笔者推断非犬戊莫属。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克火殷商,建立起当时巾国境内最强的西周政权。与之相邻或僻处远疆边地的“九夷八蛮”中,犬戎与周是历史上的宿敌,最惧周人寻仇报复,唯有示好求和。为博武王欢心,他们投其所好,犬戎献上了自己的爱犬。

犬戎是古戎人的一支,曾是一个以狗为图腾的古羌人游牧部落,是发端于秦、晋、冀、陇之西鄙、黄土高原上好养犬的民族。周人同样足黄土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部族,发源于山两,却发迹于陕甘之际。

周是农耕部落,长期与犬戎等羌系游牧部落错杂居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宗教及生存文化)相差甚远,双方曾多次发生冲突与战事。周人为安居乐业,免受犬戎袭扰,迁徙至岐山以南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约15平方公里到20平方公里的地区)为主要根据地。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周人却得益于长期活动在今陕甘之际的另一支羌系部族,他们不但精于农耕,也变得善于畜马、养狗。中原的农耕社会良驹匮乏,而马是古代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周人因“马”而富足,日益积蓄力量,逐步走向强大。公元前11世纪初,周人将都邑从周原迁至镐京(今陕西长安县沣水西岸),建立起了西周王朝。值得一提的是,秦人同样因“养马”而“发迹”,遂霸西戎,开地千里,最终西出岐山,横扫六合,一统中国。

周朝为防备国都(镐京)西北的宿敌犬戎入侵,高筑起一座座烽火台。然而就在西周建国280多年后,由于周幽王荒淫无度,不惜干金买妃子一笑,甚至用烽火戏弄诸侯,以博褒姒欢心。当真正兵临战事、狼烟再起时,己无援兵相救。结果犬戎荡平了镐京,掳走财宝和褒姒,杀周幽王于今陕西临潼。公元前770年,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正所谓:烽火戏诸侯,犬戎灭西周。

犬戎是否就是当年献獒的那支西戎之旅,已经并不重要。周幽王最终应验了当年召公在那篇《旅獒》中所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P29-35

后记

1992年是我为藏獒纪事的元年。故事伊始,缘于有人提出“藏獒已经消失”的结论。不曾想到我会因藏獒的美丽,自感肩负某种责仟而难以自拔。我一直伴着藏獒在旅行,体验一个鉴赏者置身其中的乐趣。

一只家畜背负着历史,一路相伴主人从远古走来。就在十几午前,不只是我,很多人尝试到了西方探险者初识藏獒的惊喜与不解。藏地牧人仍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并在极端的环境中坚硬地生活。藏獒也一样。

藏獒并没有消失,自己的亲历多少验证了长者对藏獒的描述。时间似乎也没有留下多少对藏獒改变的痕迹,封闭的环境保持着它的秉性与体征,在某些地域,存活着与自然抗争、和它上万年前的祖先完全相同的藏獒。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一个同样与自然抗争、几近原始的现代游牧民族。

如今,这一切已成往事。

藏獒的面纱被层层揭开,它已不再神秘,似乎更是在瞬间销声匿迹了。我似乎也正是在一种无奈中完成了自己赋予的使命,走完了记录藏獒的旅程。

原生态下的藏獒正在远离我们而去,唯有诉诸文字才能还原藏獒生活圈中一幅幅美丽而鲜活的画面。借此书再次传达我对一切美好事物发自内心的呐喊:别去糟踏!

感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桑丁才仁研究员与侨居美国的宋磊,他们为我提供了关于藏獒的珍闻与资料;感谢唐坚先生及他的画笔,是他们为本书增添了色彩。

最终和最深的感谢,献给那宽阔且被厚重历史所眷顾的西部高原。

倪正

2008年9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藏獒远去的藏地山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879499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9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829.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60
18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