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建构的视角,为腐败法洽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提供了学理上的资源,对于治理腐败犯罪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现代法治原则的基本要义之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法律既指实体法也指程序法。因此,“刑不上大夫”与现代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刑上大夫,对于腐败犯罪在刑事司法方面应当充分关注其特殊性,以便建立起具有效率的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
图书 | 刑上大夫(治理腐败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演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建构的视角,为腐败法洽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提供了学理上的资源,对于治理腐败犯罪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现代法治原则的基本要义之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法律既指实体法也指程序法。因此,“刑不上大夫”与现代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刑上大夫,对于腐败犯罪在刑事司法方面应当充分关注其特殊性,以便建立起具有效率的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 内容推荐 如何通过建构一套严密的刑事司法体制治理腐败,这是当前反腐倡廉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腐败的治理来说,应当是标本兼治,这已经成为共识。现在,制度反腐败的思路已经基本形成,我还应当进一步地强调法治反腐败。这里的法治主要是指刑事法治,包括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惩治腐败必须严格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使腐败犯罪受到法律的应有惩罚。由此可见,法治反腐败应当成为我国治理腐败的基本思路。 本书主要从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建构的视角,为腐败法洽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提供了学理上的资源,对于治理腐败犯罪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现代法治原则的基本要义之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法律既指实体法也指程序法。因此,“刑不上大夫”与现代法治原则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刑上大夫,对于腐败犯罪在刑事司法方面应当充分关注其特殊性,以便建立起具有效率的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 本书带有某种历史的视角,历史叙述占有相当的篇幅,古今中外的反腐刑事司法制度都有所涉猎,具有某种大视野,为我们观察与思考我国当前反腐刑事司法制度提供了借鉴,开阔了视野。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而是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其读者范围将更为广泛。 目录 序1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程序分合:国外早期刑事司法制度10 第一节 大陆法系:正规刑事法庭起源于对索贿罪的审判10 第二节 英美法系:世界第一部专门反腐败法出自英国16 第三节 其他法系:反腐败的历史痕迹24 第二章 官民异法:我国古代刑事司法制度27 第一节 御史机构与普通司法机构并立28 第二节 治吏之法与治民之法分立39 第三节 治吏诉讼程序对普通诉讼程序的修正45 第三章 再次分离:西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变化趋势48 第一节 反腐败立法双重化49 第二节 反腐败机构设置专门化57 第三节 职能建设广泛化62 第四章 独立体系:国际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态势73 第一节 世界第一部涉外反腐败法75 第二节 国际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沿革77 第三节 国际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体系82 第五章 核心机制:借鉴刑事司法制度的精华90 第一节 综合刑事政策:建立国家廉政体系91 第二节 独立性与制衡机制:排除干预防止滥用106 第三节 侦查模式:传统模式还是现代模式115 第四节 审判模式:精英司法还是民主司法130 第五节 侦审关系:侦查重心与审判中心140 第六章 关联变量:影响刑事司法制度的因素148 第一节 政治因素对刑事司法的影响:从古巴“奥乔亚案件”谈起149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在某些国家,腐败扭曲体制。在印度,腐败就是体制。”157 第三节 执法机制对刑事司法的影响:RICO策略的启示162 第四节 配套制度对刑事司法的影响:“金融实名制”掀翻前总统170 第七章 曲折前行:新中国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177 第一节 萌芽与起落:枪毙的贪污犯比中央预计的少178 第二节 重建与复兴:反贪局:飞机上的金点子184 第三节 差距与前瞻:“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91 第八章 体制改革:以协调性为方向201 第一节 政治化倾向明显于法治化:反思“选择性模式”201 第二节 纪检体制改革:政治职能与司法职能定位205 第三节 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反腐败协调机制212 第四节 职务犯罪侦查局和反腐败调查局:分工竞争的司法机制219 第五节 对司法权的制衡机制:确保平稳理性运行227 第九章 法制改革:以法治化为方向231 第一节 程序法落后于实体法:提防“法律的陷阱”231 第二节 立法模式:建立以反腐败法为主的法律体系233 第三节 关于侦查职权立法236 (一)司法性调查权237 (二)秘密侦查权242 (三)强制取证权248 (四)停职申请权249 第四节 证据制度改革250 (一)推定和举证责任转移251 (二)特殊证据效力255 (三)证人保护制度257 第五节 起诉制度改革260 (一)起诉酌定权260 (二)起诉监督制度261 (三)公益诉讼262 第六节 审判制度改革264 (一)刑事缺席审判程序264 (二)令状发布程序267 第七节 强制措施改革270 (一)对人身自由权的强制措施271 (二)对财产权的强制措施273 (三)混合强制措施274 第十章 机制改革:以有效性为方向276 第一节 被动性明显于主动性:建立“适当的执法机制”276 第二节 发现机制改革:纽约监察局的情报人员277 第三节 侦查机制改革:侦查的“三环模式”284 第四节 审判机制改革:专业化与民主化的结合297 第五节 组织机制改革:廉政公署组织结构启示301 第六节 保障机制改革:现代侦查的物质基础306 第七节 控制机制改革:遏制人员外逃资产外流310 第八节 合作机制改革:美国的海外司法联络官314 第九节 预防机制改革:有效的司法就是最好的预防323 结束语328 附录:有关反腐败的程序性法律、规定333 参考文献401 后记41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刑上大夫(治理腐败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演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匡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68104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7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3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