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活中有禅,禅在生活中,倡导心理禅,目的在于帮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意义。

徐光兴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水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禅宗文化,并将东方的禅和西方的现代科学及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研究,既揭示禅的真谛本义,又发掘禅的现代性。在急功近利和浮躁成风的当下社会,细细品味禅文化,就会获得一种清新的、富有激发性的感悟。点亮心灯方可成就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第一章对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追本溯源,可以发现禅的诞生就是一台充满着变革和斗争,并且有传奇色彩的四幕戏剧。第二章解读禅的真谛本义。禅是对真实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心灵,使人洒脱、自信和开悟;在动与静的瞬间品味出人生的三昧。第三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十牛图》进行新的解说,《十牛图》图亦禅,诗亦禅,含意深长地展示人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磨炼的进程。第四、五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将东方的禅和西方的现代科学及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发现二者的关联性,亦可看出禅的现代性。第六章对现代社会病症进行心理解析,同时指出,心理治疗师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第七章讲的是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第八章从佛教经典和禅学著作中掇取八十则寓言和禅家故事,加以编译和点评,展示禅的人生智慧。

目录

前言/1

一、南山起云。北山下雨(1)

禅的四幕剧/3顿悟与渐修/16机锋与棒喝/22杀人刀与活人剑/27公案与参禅/34

二、真实中求开悟,自然中得解脱(39)

真实/41 自然/45三昧150开悟/55解脱/61

三、有疑必悟,无疑不悟(67)

寻牛/69见迹/71 见牛/73 得牛/75 牧牛/77 骑牛归家/79忘牛存人/81人牛俱忘/83返本还源/85入廛垂手/87

四、止于一心,观照菩提(89)

禅在日本/9l 禅与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97 禅与脑生理学/102禅在西方/106禅与现代医学/110禅与心理学/115

五、山又是山,水又是水(119)

精神危机与精神分析学的产生/121精神分析疗法的技术/125短期疗法/132禅对危机的介入/139 禅的治疗技术/146禅与精神分析学的比较/150

六、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155)

禅对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心理的影响/157 以禅治心病/162心理治疗师的境界/167心理治疗师的自净/173禅的风范与心理疗法/179

七、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187)

生活禅/189茶道/193居静/199食疗/205 习武/213书画/219诗歌/226

八、小故事,大心理(233)

脱出囚笼坦荡随缘/235适当舍取超越自我/249拨云见日 自在洒脱/265点亮心灯成就人生/279

后记/292

试读章节

【5.桶底脱了——“悟”】

临济禅师曾说过:“过去我没有开悟时,只觉得周遭一团漆黑,像漆桶一样。”于是,后人把解脱了迷妄、豁然开悟称为“打破漆桶”。

尼姑千代野学习了很多年,但仍没能开悟。一天晚上,她正提着盛满水的旧桶,边走边看映在水桶里的满月,突然,竹编的水桶箍断了,水桶散了架,水全跑了出来,水中之月消失了——而千代野开悟了。她写下了这段诗:

这样的方法和那样的方法,

我尽力将水桶保持完好,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突然,桶底塌陷,

再没有水,

再没有水中的月亮——在手中是空。

从这一天起,她就真正打破了漆桶,体验到本来无一物的心境,即旧有的认知如水流走,她从桶底看见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

因此,那时禅师开导学人,就是设法打破学生旧有认知中的“桶底”。后来就发展成以下八种主要的教学开示方法:

(1)即境示人,不假思辨。

以实在的情景和行为来体验某种真理而不是靠理性、逻辑进行认知。有一次弟子问禅的真理,老师举手就打;又问佛祖西来意,答日“麻三斤”;问什么是坐禅,回答“久劳成疾”等,都是这种手法的运用。

(2)借题发挥,发人猛醒。

唐代有位名禅师德三,肩上挑着书在外行走时,见到一位老婆婆在卖饼。德三饥肠辘辘,想买饼充饥。老婆婆对他说:“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如你答对,我就送你饼;如你答错,你出钱我也不卖给你。”老婆婆问:“《金刚经》说:‘过去的心得不到,现在的心得不到,未来的心也得不到。’那么你问我要哪个心?”德三答不出。后来他经过一个集市,见有人在卖肉包子。德三要买一个精肉包子,卖包子的人指着肉馅问:“哪个不是精的?”德三终于大悟。

(3)下一转语,破壁斩关。

即在话中转一个字语或词汇,意思和意境就完全不同。比如慧能和神秀的偈子。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传说百丈大师在山上讲学,有一白发老者说:“有人问我,怎么能看透天地间事物,我回答是‘不落因果’,结果我错了,被罚在后山。”百丈回答:是“不昧因果”。老者听了这话当下大悟说:这回我死也心甘了。后来有人去后山,发现一只死去的寿龄500岁的狐狸精。

为什么说“不落因果”则被堕为野狐,而“不昧因果”却完全能解脱呢?因为“不落因果”认为悟道的人不受客观规律(因果)支配,常自作聪明,把主观判断当作真知灼见而不去实证,这是一种“禅病”;而“不昧因果”是悟了道也不能否定客观事物的因果、规律,也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体验,发现新的不明白的真理。真正的“不落”首先应该是“不昧”。

(4)当头棒喝,直下承当。

如前面所说有学生问临济:“什么是真理,佛法大义?”学生问三次,被打三次。学生不解,问为何被打。答日:“我棒打你,是让你痛。是让你了解,让你回到人间中。”这种棒喝,意义超越了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紧张的寻思,唤醒自我内心的觉醒。

(5)小小动作,灵活运用。

禅家除了棒喝之外,有时眉毛一扬,鼻子一歪,在地上打个滚,也都是禅机。老师习惯用一些小动作来破除人间执迷的观念,以反向思维,以让人起疑心的动作,引导人们参破疑团。  。

有一个叫定的禅师一日化斋回来,坐在桥头休息。这时,桥上有三个人正在议论纷纷。一个问:“所谓‘禅河深处须穷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定和尚一闻此言,马上上去抓起那人,便要往桥下扔。定和尚之意是禅河的深浅只有自己进去才能探明,可惜这人凡心太重,没能开悟。这一举动,吓得另外两位慌忙来劝和:“请别扔!别扔!这厮冒犯了大师,实在是该当大罪!望和尚发发慈悲饶他一死吧!”定和尚说:“二位不必慌张,我的意思是想叫他亲自到河底去探探看,可惜你们不明白。”

(6)忘年忘境,超越时空。

禅教人思考问题时不是僵硬地放在一定的时期中,而是放在过去和未来,在一种普遍的、系统的环境中进行思考,目的是顺乎自然。因为人和事物都会不断地改变,要人具有看破、适应、超越这个事物的认知能力。

赵州禅师(778—897年)问两位刚到的禅僧:“你以前到禅院来过吗?”一僧答:“没有。”赵州吩咐:“吃茶去。”又问另一僧:“你以前来过吗?”“来过。”赵州又说:“吃茶去。”院主(院内总务长)问:“老师,对没有来过的人,请他吃茶去倒也可以;可为什么叫来过了的人也去吃茶?”赵州和尚喊:“院主。”院主马上应诺道:“在!”赵州和尚接着说:“吃茶去!”

无论是对新人院的僧客还是已经来过院内的僧客,赵州不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都一样请他们吃茶。可以说,要是谁能无心地领受这一杯茶,他的禅就算参成了。

(7)万物一指,破除执见。

有人问布袋和尚:“什么是真理?”布袋和尚把布袋一放,叉手而立,一语不发。那人又问:“还有比这更好的真理吗?”和尚背起布袋就走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拥有太多的时候,要学会把布袋放下,做事才有勇气。但也有的人放得下却提不起,就是怯懦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要提得起放得下,面对生活,勇敢地把包袱提起来往前走;而面对痛苦时,也要勇于把包袱暂时放下。

文殊菩萨有一次使善财童子去采药草,并吩咐童子:“采一点不可作药的药草来。”善财奉命,诸方探访就是找不到一根不能当药用的药草。有些毒草,看样子是不成为药,可仔细一查验,发现毒草也有药效,什么草都有药性。于是善财回来禀报说:“没有不可当作药的药草。”文殊说,“那你就采根可成药的草木来吧!”善财当即摘下一枝草献给文殊。文殊手执一枝草,向众人开示道:“这枝草既可夺人命,又可活人命。”意即“整个大地草木都是药”,“烦恼即菩提”。

无明与烦恼既可以让人痛苦,也可以让人奋起追求真理;既可使人迷乱,也可使人心开悟,重要的是破除执见。

(8)随机应变,即境说事。

好的禅师不会精心制作好场景或道具后才说话。他们善于抓住不起眼的东西,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任何一个情景,都可给你一种启示。哪怕在喝一杯茶、在旅游、在观赏一朵花、在欣赏一幅画时,都能给你一个启示。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源源不断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时,终于说道:“茶水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心智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教授闻言心下大悟。  P30-33

序言

一谈到心理咨询或心理疗法,我们的脑中往往就会出现这是西方文化舶来品的念头。中国人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体系中的心理矫治或精神拯救的思想价值似乎不值一提。可是就在今天的西方,禅学研究机构和禅修中心纷纷建立,禅学已大踏步走向世界,渗透到西方文化各个领域,成了挽救西方人心理危机、驱除烦恼、填补心灵空虚的一剂良药。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思想,一种表现,一种生活的智慧结晶;禅是一门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研究历史、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等不可或缺的学问;禅也是一门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它始终不渝追求的是完整的个性化的人格,因而也可以说,禅是一门心理分析和治疗的学问。

禅,究竟是什么呢?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但它对个体的生命和心灵是极其关注的,它导出我们内在的智慧。禅的精神在于突破性的表现,禅的特性在于超越时空的限制。这种突破和超越,并不是简单地接受,也不是拒绝,而是打破这两个极端,讲究自性的发掘。但禅从来又是活泼自然、毫不勉强的,可以说它是一个发掘真相的过程,即“开悟”的过程。

这种“开悟”,正如白云老禅师所言,是一种必须深解的存在之法,其风范必定是超越的和突破的。乍看之下,有若风云般的诡谲与神秘;谛视之间,犹若诗画般的令人向往;倾听之时,更似天籁仙乐般的使人心产生共鸣。

开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打个比方说,黎明前的黑暗,大地在沉寂之中——

渐渐地,东方透露出一点光亮,由微弱到明朗,由小及大;蓦然间,像人的心念电光石火般突破迷茫,于是整个漆黑的夜空都为光亮所布,那喷薄的朝霞放射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蓝天袒露,缀着白色的云丝。

黑夜逝去,东方的时空进泻出旭日的光芒。这就是开悟。

第一章对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追本溯源,可以发现禅的诞生就是一台充满着变革和斗争,并且有传奇色彩的四幕戏剧。第二章解读禅的真谛本义。禅是对真实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心灵,使人洒脱、自信和开悟;在动与静的瞬间品味出人生的三昧。第三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十牛图》进行新的解说,《十牛图》图亦禅,诗亦禅,含意深长地展示人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磨炼的进程。第四、五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将东方的禅和西方的现代科学及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发现二者的关联性,亦可看出禅的现代性。第六章对现代社会病症进行心理解析,同时指出,心理治疗师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第七章讲的是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第八章从佛教经典和禅学著作中掇取八十则寓言和禅家故事,加以编译和点评,展示禅的人生智慧。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进行了多次试讲,也为各地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专业人员作过讲演,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兴趣。同时,此书还得到不少专家的帮助和教示,在此,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徐光兴

于华东师范大学

后记

禅,是一种不能用语言简单回答的东西,它是一种人生“内在的”智慧,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说它仅是一种心理治疗和精神调节的学问,未免低估了它的作用;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类,又湮没了它现代的气息和价值。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禅不仅对于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以及关心人性拯救的社会团体等,有其特殊的价值,而且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或上班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调节,有着莫大的功效。在欧美社会,有不少企业开设“坐禅”的训练场所,让上班族在一天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的疲劳能得以缓解,就是一个明证。

在十多年前,如果对一个心理学家说“禅的心理疗法”,他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或者不屑置评;在他看来,禅只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体系。如果他知道禅在世界上还被用作脑科学、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时,他定会更加惊奇不已。“古树开新花”,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藏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的东西也不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重要的是拿出新的眼光来审视。

禅,原本是中国人的“国粹”,上个世纪以来,却成为日本人的“国粹”了。日本不少学者,夸耀说“在日本国民的行动和精神中都能发现禅的思考烙印”。他们从中发掘出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的思想基础,并且把禅的文化和治疗思想大力传播到了欧美各国。因此,作为每个中国人和中国学者应该要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抢救我们的国粹文化。时至今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已在从事东方人的心理疗法研究了。

本书是在讲稿的基础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全书在内容上更加充实丰富,结构上更为流畅合理。文汇出版社的编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使全书的编排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阅读愉悦性。开卷有益,仔细阅读本书,你一定会得到一种清新的,富有激发性的启示。

徐光兴

于二00七年新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光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1512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