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说清朝十大贵族(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说故事一般生动再现了二百年间清朝十大权贵家族的生死博弈。作者以史学家的冷静目光,在代善、多尔衮、豪格、奕、僧格林沁等家族的兴衰中,以强大的历史细节,总结出中国人的斗争与生存哲学。在本书中,历史上的诸多疑点,比如多尔衮是怎样病死的,太后是否下嫁,奕又是怎样与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周旋的,作者将为你一一解开。

内容推荐

  历史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本书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说故事一般生动再现了二百年间清朝十大权贵家族的生死博弈。作者以史学家的冷静目光,在代善、多尔衮、豪格、奕、僧格林沁等家族的兴衰中,以强大的历史细节,总结出中国人的斗争与生存哲学。在本书中,历史上的诸多疑点,比如多尔衮是怎样病死的,太后是否下嫁,奕又是怎样与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周旋的,作者将为你一一解开。历史是过去的当下,温习历史上的得失成败,对我们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目录

前言:大清贵族的前世今生

礼亲王代善家族

大清开国第一亲王

礼亲王家族的后人们

清代第一显赫贵族的生前与身后

附录:礼亲王世袭表

睿亲王多尔衮家族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统天下摄政王

太后下嫁及多尔衮病死之谜

睿王府内二三事

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

伴君如伴虎

南征北战辈出名人

郑王府内家族往事

附录:郑亲王世袭表

豫亲王多铎家族

豫亲王家族的历代族长们

豫亲王府——北京最大的贵族庄园

附录:豫亲王世袭表

肃亲王豪格家族

肃武亲王豪格

末代肃亲王善耆

肃王府内春秋

附录:肃亲王世袭表

克勤郡王岳讫家族

戎马生涯勇而能谋

克勤郡王家族的悲喜荣辱

“车王”往事

附录:克勤郡王世袭表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家族

从武将到文臣的变迁

顺承郡王府内的日常生活

清代王府与文化

千年福地万世空

附录:顺承郡王世袭表

恭亲王奕诉家族

从无闻的皇弟到议政王

掌握国家军政外交大权的大贵族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人生自古谁无死

没落贵族出奇才

醇亲王奕谭家族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醇亲王府的生活

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家族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戎马征战成伟业

贵族往事多寻味

满蒙友谊显忠魂

附录

清代贵族的服饰

满族的饮食习惯

清代贵族的婚俗

清代贵族的生日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前方连奏凯歌,而后方的内宫则不时传出绯闻。据传言,努尔哈赤的儿子大贝勒代善就曾经与努尔哈赤大妃衮代有染,因此叱咤风云,为女真统一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代善,最终失去了继承其父亲汗位的机会。因为这个传言亦真亦假、虚虚实实,一直流传于一些清朝野史的书籍中,所以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件事情呢?后人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有一个流传在史书里的故事倒是把事情的始末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而此中也牵扯出一个重要的人物——皇太极。

衮代——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满洲富察氏,因为她是老汗王的大福晋,所以历史上又称她为衮代皇后。衮代是建州女真富察氏首领莽塞杜诸祜之女。十二岁时就嫁给努尔哈赤。因为她长得丰腴秀美,机巧多智,是一个活脱的美人儿,颇得努尔哈赤的宠爱。

传说在一个傍晚,努尔哈赤在衮代的宫中多喝了几杯酒。这对于戎马半生的努尔哈赤本来不算什么,但是因为此时老汗王年事已高,而且也一直在为考虑自己接班人的问题而大伤脑筋,所以此时的他心里也不觉升起一团愁云,他将衮代搂在怀里,便感慨地说:“朕少年漂泊,成年戎马疆场,辛苦半生,如今已成年老体弱之象。”说到这里,衮代在努尔哈赤怀中哭了起来。虽然口中说着“汗王会长寿百年”的话,但衮代也想到万一老汗王百年之后自己的际遇,因而她此时也颇有伤感之情。老汗王见此情景,安慰衮代说:“现在朕已经不比从前了,我已经老了,不过诸子之中,代善为人憨厚,万一日后我有个三长两短,我便将你们母子托付给代善,我想他一定会尽心照顾你们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努尔哈赤的这些话虽然只是简单地说说,但就这么简单一说,却惹出了日后的弥天大祸。原来衮代听了老汗王的话之后,心中炽烈地燃烧起来。因为在诸王贝勒中,她本来就很看中大贝勒代善。而且代善功劳大,地位高,将来很有可能由他继承汗位。所以自从她听了老汗王的那一番话之后,对代善就更加看重了。因此以后每逢宴会,她总是打扮得艳丽动人,在代善面前走来走去,趁人不备,眉目传情。而衮代又比代善小10岁,这样的举动,代善心弦颇有所动,不过代善只是惧父亲的威严,所以才不敢造次。

明朝末年,明廷为了消灭后金国,大批派遣军队,不过最为关键的萨尔浒一战,明军却大败而归。虽然此役后金大胜,但是身为军事家的努尔哈赤便感觉到,虽然此番战斗赢了明朝,但是毕竟他们十分强大,也许还会有更大的军事行动,所以当萨尔浒大战刚一结束,努尔哈赤便派代善赶回赫图阿拉防守,以防都城有闪失。代善一回到赫图阿拉,衮代便命御膳房做了几盒十分精巧的细点,叫来贴身侍女阿济根和代因扎准备给大贝勒代善送去。但因为在老汗王爷诸多王公贝勒出征的这几天中,衮代一直坐立不稳,心猿意马,恨不得扎到代善怀中。按捺不住的衮代立刻打扮了一番,对代因扎说:“我实在惦念汗王,你领我去大贝勒府,我亲自问问汗王的消息。” 以此为借口,准备亲自前往大贝勒府见代善。王宫与大贝勒府相去不远,一会儿就到了。代因扎叫开大门,进去禀报。代善听说王妃驾到,赶紧迎了出去,施礼请安。衮代则笑盈盈地说:“免了吧。”随身走进书房。据事后侍者揭发说,那天晚间衮代就在代善的书房里过了夜……

又有一天,在天色将晚之时,衮代命贴身侍女代因扎以送点心为名,过去给代善送了一张纸条,纸条之上只写了五个字——今夜来宫中。代因扎刚出大贝勒府,猛然迎头撞上了一人,代因扎此时吓得心中乱跳,不想此人正是皇太极。

此人为什么是皇太极呢?原来皇太极刚从前线回来,恰巧路过大贝勒府,看见代因扎慌慌张张的样子,觉得可疑。于是把她叫住问她夜晚到这里做什么?代因扎吞吞吐吐欲说难言。皇太极“唰”地抽出宝剑,厉声喝道:“不说实话我就杀了你。”代因扎才哆哆嗦嗦地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在皇子们中间传开。他们纷纷到汗父那里去告状,众口一词说,大贝勒代善不仅与衮代有染,而且他还轻信继母之言,虐待前妻之子硕托,还要杀害他,这叫为父不仁。反正只要能从代善的手里把太子之位夺过来,似乎什么恶事代善都有份。努尔哈赤不想把事情闹大,丢了自己的面子。他派额尔德尼简单地查了一下之后,草草地免去代善的太子之位,并以贪财误事为由,把衮代打入了冷宫。

以上不过是一个传说,稍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清朝在没有入关之前,也就是后金时期,根本没有太子一说,而此时的努尔哈赤也正值壮年,更不会那么早地就定下自己的继承人,虽然后人通过史料分析,努尔哈赤确实在某一时期内有想立代善为继承人的想法,但是也因为连年的征战和自己身体一直很健康而没有最后确定。另外衮代即便给代善写了纸条,也绝不会写的是五个汉字,因为入关前满人里面会汉字的基本没有,他们都操着一口满语,而写的则是满文,因此绝对不会出现宫廷之中书信秘函用汉字书写的可能。因此断定这个传说是假的,所以传说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切末当真!但是历史上的代善又是如何的一个人呢?是否真的那么窝囊,连被诬陷甚至栽赃,都不会给自己辩驳呢。毕竟在清以前生于帝王家无论男女聪明者少之又少,难不成这位贝勒也是如此?那您就错了,历史上的代善可以说是清初的一位风云人物,带兵打仗勇冠三军!更被他父亲,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军事家努尔哈赤赐予了“古英巴图鲁”的头衔!

P10-13

序言

八旗王公贵族包括“宗室贵族”和“异姓贵族”两大集团。宗室贵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弟兄的子孙后代,异姓贵族是皇室以外的八旗贵族,主要是清朝的开国元勋、功臣和皇亲国戚。

按清朝的惯例,一般的世袭爵位都是降一等承袭,如亲王之子袭郡王,郡王之子袭贝勒……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大凡皇子,只要不是早殇或犯大罪,一般都有资格成为王爷,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几代之后就会出现亲王、郡王满朝廷的怪现象。所以,清朝规定只有一些开国元勋和有特殊军功的才可以世袭罔替,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即是如此,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讫、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旗王公贵族是随着满族的发展,于明末清初开始形成的。公元1583五月,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以父遗甲十j副起兵,率本部诸申三十丁和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沿河寨主常舒及其弟扬书属下数ll卜丁,攻打仇人尼堪外郎的图伦城,打响了建立后金国——金国——大清国的第一仗,此后转战三十余年,统一女真各部,大败明军于萨尔浒,夺踞辽阳、沈阳,进驻辽东地区。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又使朝鲜臣服,统一漠南蒙古各部。招抚征服黑龙江、吉林等女真部落,多次入边,屡败明军,建立了辖治东北、内蒙幅员辽阔的强大的清国,并登基为帝,与明帝分庭抗礼。

在建国过程中,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弟兄子侄大多披甲上阵,统兵厮杀,屡立军功。努尔哈赤同父异母之二弟穆尔哈齐,随兄征战各方。明万历十二三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兵八十人往攻哲陈部,突遇巴尔达五城联军八百将士阻击,敌众我寡,士兵大恐,不敢进击,穆尔哈齐随兄带领两名包衣,“四人奋勇步射,直入重围”,大败敌军。努尔哈赤同母所生之三弟舒尔哈齐,骁勇善战,称雄于部,很早就披甲上阵,“无处不到”,与兄长共创后金国。努尔哈赤之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七子阿巴泰、十子德格类、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皇太极之长子豪格,褚英之长子杜度,代善之子岳托、硕托、萨哈廉、瓦克达、玛占,舒尔哈齐之子阿敏、济尔哈朗,等等宗室,均久经征战,屡败明军,为建立大清国作了很大贡献,史称“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努尔哈赤、皇太极相继分封诸宗室。努尔哈赤自称“英明汗”,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大贝勒、和硕贝勒,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为和硕贝勒,授其余诸子及济尔哈朗等侄为贝勒、台吉。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即宽温仁圣皇帝之位后,分叙弟兄子侄军功,定宗室世爵为九等:“一等和硕亲王,二等多罗郡王,三等多罗贝勒,四等同山贝子,五等镇国公,六等辅国公,七等镇国将军,八等辅国将军,九等奉国将军。”他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和硕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和硕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和硕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和硕贝勒岳托为和硕成亲王,和硕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贝勒萨哈廉追封和硕颖亲王,贝勒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贝勒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贝勒阿尔泰为多罗铙余贝勒。其后又陆续分封和晋爵,崇德年间一共封了七个和硕亲王、三个多罗郡王、六个多罗贝勒、五个固山贝子、一个镇国公、八个辅国公,以及一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一个势力强大的宗室贵族集团正式形成了。

异姓贵族又可分为满洲八旗贵族、蒙古八旗贵族和汉军八旗贵族三个系列。以满洲八旗贵族为核心,为主体。这时的异姓贵族。主要是开国元勋、功臣,首先是“五大臣”和武勋王。“五大臣”乃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武勋王系扬古利。他们都是很早随从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开国元勋。额亦都和安费扬古还参加了太祖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的图伦之战。其子弟亦继承父志,领兵厮杀,续建殊勋。劳萨、冷格里等一大批满洲勇士,也转战各地,破敌克城,威名远扬。一些蒙古贝勒、台吉,很早就带领部民来归,随从征战,为金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如漠南蒙古喀尔喀五部之巴约特部古尔布什台吉,于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十二月即率部民八十户一百一十五丁来投,努尔哈赤大喜,以第八女嫁其为妻,厚赐牛录(满语:箭或某单位)、人、畜、财帛。科尔沁部之兀鲁特部贝勒明安,以女嫁与努尔哈赤,又率部来归。巴约特部台吉恩格德尔,很早即来朝贡,后又带部来归,娶汗之侄女。明抚顺游击李永芳最早降顺,带兵征战,娶汗之孙女。这一大批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将领,都为全国的建立和发展而效劳立功,因而也分封爵职。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英明汗努尔哈赤仿效明制,置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备御,各分三等,职皆世袭。天聪汗皇太极改定爵职,于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定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宫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昂邦满语为amban,大臣、章京满语为janggin,意为将军,昂邦章京意思就是大将军),一、二、三等副将为一、二、三等梅勒章京(梅勒满语为meiren,肩膀和副的意思,梅勒章京即为副将),一、二等参将为 、二等甲喇章京(甲喇满语为galai,汉译为参领,每五个佐领为一参领,共一千五百人),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牛录为满语为niru,意思是箭,后特指八旗的最基本编制,汉译为佐领,每佐领三百人,牛录章京就是佐领的长官)。

努尔哈赤、皇太极先后分封额亦都为弘毅公、费英东为直义公、扬古利为超品一等公、何和礼之子为和硕图三等公、额亦都之子为图尔格三等公、蒙古勇将为武讷格三等公,余皆分封昂邦章京(后之子爵)、梅勒章京(男)等爵职。入关之前,封授满洲公、子、男爵约五十人、蒙古约三十七名公、子、男爵,汉军(包括后来编入汉军者)王、公、子、男近三十人。满洲、蒙古、汉军这一百一二十名王、公、子、男,就是新形成的八旗异姓贵族。

八旗王公贵族是金国——大清国的统治集团,其中,以亲王、郡王、贝勒为核心的宗室贵族,权势更大,地位更高。

王贝勒拥有旗主之权,代善等王贝勒,分主一旗或二旗,豪格、阿巴泰等王贝勒,亦辖有若干牛录。他们与旗下人员是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王贝勒拥有议政之权,军国大政由汗召集王贝勒商议决定。天聪年间还实行努尔哈赤生前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由天聪汗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为主,辅以多铎、多尔衮等贝勒,治国理政。崇德年问改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宽温仁圣皇帝的主持下,议政王召集议政贝勒、贝子、大臣,与议诸事。王贝勒拥有用兵之权。他们各自统辖本旗将士,转战四方。对谁用兵,由汗与王贝勒议定。重大征战,皆以王贝勒为主帅。天命、天聪年问,分别由英明汗努尔哈赤、天聪汗皇太极统率,偕诸贝勒领军出征。崇德年间,英郡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阿巴泰等王贝勒,分别授奉命大将军、扬威大将军,统领八旗劲旅,入边攻明。宗室王贝勒是执掌金国、大清国军政大权的最高统治集团。

八旗异姓贵族则分任要职,如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等重要职位,基本上为异姓贵族担任,与议国政。他们也辖领牛录,管辖旗下人员,率兵随从王贝勒征战各方,拥有相当大的兵权。

八旗王公贵族将俘获的大批人口贬为包衣,将他们编隶庄园,耕田种地,牧放马牛。贵族拥有大批庄园。早在进驻辽东前夕,“自奴酋及诸子,下至卒胡,皆有奴婢(互相买卖)、农庄(将相则多至五十余所),奴婢耕作,以输其主”。进入辽沈以后,八旗贵族又增设了许多庄园,仅大贝勒代善之子瓦克达台吉,天聪九年就占有满洲、蒙古汉人包衣八百七十丁和二十三个庄园。蒙古台吉恩格德尔及其弟莽古尔岱台吉,领有太祖赐彼的拖克索(庄)二十四个。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十二万,来到山海关,准备与大顺农民军决一死战。多尔衮早在月初以六龄幼君名义颁布的敕书中,便明确讲道,“当此创业垂统之时’,“往定中原”,其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当“同心协力,以图进取”。四月二十二日大战之前,他又召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及八旗大臣,再次强调指出,一定要拼死厮杀,以成大业。

在共建大业的鼓动下,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子孙弟侄和八旗将领。纷纷奋勇冲杀,大败敌军,并随即分兵四出,征抚各地,为确立清皇朝对全国的统治而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一些王公大臣还效命疆场,卒于军中。

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总论清初王公业绩说:“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勋茂绩,实为史册罕见。”《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比较清与前朝宗室从征情形时,更明确指出:“诸史列传载,从龙征代,虽不乏懿亲,亦从无多至四五十人,并奋起鹰扬,铭勋竹帛,共震万世之鸿基者。”(各种史书记载,当年八旗从龙入关,虽然其中不乏皇帝的宗亲,但也不过四五十人,他们功勋卓著,流芳千古。)有功就得论赏,殊勋更应格外优遇,多尔衮对宗室实行“笃厚懿亲” (厚待皇亲)的政策。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福临登极恩诏第一条,就是优待宗室贵族,它规定:“亲王佐命开国,济世安民,有大勋劳者,宜加殊礼,以笃亲贤。”因而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晋郡王阿济格、多铎为亲王,贝子尼堪、博洛为贝勒,晋辅国公满达海、吞齐、博和托、吞齐喀、和托、尚善为贝子。后尼堪、博洛、满达海等皆晋为亲王。这些统军征战建国创业的宗室王爷,被称为“开国诸王”或“军功勋旧诸王”。

皇子王孙,亦因江山已得,而荣封爵位。顺治元年十月登极恩诏第二条规定:“亲郡王子孙弟侄,应得封爵,该部通察往例,损益折衷具奏。”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根据有关规定,顺治年间先后分封、晋封军功诸王、恩封诸王的亲王郡王有肃亲王豪格、显亲王富寿、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承泽亲王硕塞、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敏郡王勒度、谦郡王瓦克达、温郡王猛峨、康郡王杰书、简郡王济度、郡王塔尔纳、祜塞等,加上原有的礼、睿、郑三王,共十八位亲王郡王,同时又封了尚善等十三位贝勒、傅喇塔等十八位贝子,加上镇国公、辅国公等,宗室王公共有九十六人,远远超过了入关前王公的数字。康熙以后,又陆续封了几十位亲王、郡王和一大批贝勒、贝子、公。

多尔衮对八旗官将实行“崇功尚德”。优遇勋贵的政策。顺治元年十月登极恩诏规定:“满洲开国诸臣,或运筹帷幄,决胜庙堂,或汗马著功,开疆展土,俱应加封公、侯、伯世爵,锡之诰券,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对于勋贵功臣之子弟,亦予优遇,委授官职,待其立功,即行封赏。同时,还擢用勇士,封赐新贵,像诸申伊尔德,屡立战功,任至宁海大将军,封一等侯。顺治年间,新封、晋封的满洲八旗异姓贵族有九十四人,其中公爵九人,侯爵三人,伯爵八人,子爵、男爵七十四人。蒙古八旗公侯伯子男五十一人,汉军八旗和汉人有五个王爷和公侯伯子男六十八人,均比入关前增加了很多。康熙以后,又擢用能臣勇将,封授爵位,如康熙时平定三藩之乱的图海、赖塔封一等公。费扬古以征准噶尔大胜由三等伯晋一等公;雍正时年羹尧以平定西藏及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封一等公;乾隆时,以在平准、定回、二征金川、驱逐廓尔喀等战争中功勋卓著,傅恒、班第、兆惠、明瑞、阿桂、海兰察等人皆封至一等公:福康安封贝子,死后追赠郡王。清廷又定,皇后、皇太后之娘家,封授承恩公爵。八旗贵族有了很大的发展。  八旗王公贵族袭封爵位,担任要职,统军议政,是清帝主持之下执掌军国大权的最高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内部的各个派别,权势有所消长,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影响。顺治年间,开国诸王拥有议处国政统军征战之大权。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临病故,遗诏命开国功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辅政”,“保翊幼主,佐理政务”,直到康熙八年五月中圣祖玄烨擒鳌拜,乾纲独断,这八年多里是异姓贵族一等公鳌拜、一等公索尼、一等公遏必隆、二等子公主之子苏克萨哈执掌军国大权。康熙帝亲政以后,以“开国诸王”之子孙简亲王喇布、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王贝勒在“三藩之乱”时贻误军机,削去五位担任大将军的王贝勒爵位,又不断抑制下五旗王公权势,“开国诸王”子孙权势大为削弱。由皇子分封王贝勒的“恩封诸王”,在康熙年间议政统军,辖治旗人,对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雍正、乾隆时期,宗室王公影响削弱,皇帝依靠八旗勋旧和新封贵族来治国理政,统军征战。从雍正元年到乾隆六十年(公元1723—1795年),担任首席大学士有八人,其中一等公傅恒、讷亲、阿桂任职四十年,一等伯李侍尧、二等伯马齐任职十四年,五位满洲贵族相继当了五十四年首辅,满洲高晋任五年,汉人三等伯张廷玉和汉人刘统勋任十四年。从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到乾隆六十年(公元1729~1795年)的六十七年间,相继任领班军机大臣的怡亲王允祥、一等公傅恒、阿桂、讷亲、马尔赛、三等伯鄂尔泰等六人,任职五十七年;汉人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三人任职九年:满洲大臣尹继善任职一年。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主要由八旗贵族担任。出征主帅、驻防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情形与此类似。各部尚书、总督、巡抚,八旗贵族担任的亦不少。

八旗贵族在经济上也拥有很大的特权。清代亲王年俸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公——镇国公六百两、辅国公三百两。随俸银有相应的俸米,数目虽不详,但亦相当可观,一年间是吃不尽的。康熙六年规定,皇子分封,各按爵秩拨给人丁庄园,亲王分领庄园四十二所及投充人、新丁、炭军、灰军、煤军一千七百余丁、三佐领下人五十户,另外,还分取旗下佐领二十和内务府三个佐领。清初不到一百人的宗室王公,在畿辅奉天有庄园二千二百余所,占有免赋旗地一百三十三万余亩,后来又增加了很多。

这种俸银、俸米数量,原系按清初的物价而定,在当时同然绰绰有余,到中叶以后,便逐步落于当时的物价后面,而且是两者距离日趋愈远。于是想出用津贴补救的方法,如贝子的年俸,在那时便有捉襟见肘之势。因此,对于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等,每月皆加一百两津贴。名目虽是津贴,实际比原俸还多。

庚子以后,因用白银赔款,俸银、俸米皆缩减半数,致当时一般朝臣、宗室的生活,陷于日趋困窘的地步。至于晚清时代,王公中也有过豪奢生活的人,自然是从贿赂而来,否则断无这种余裕的可能。

八旗王公贵族在清前期的军事、政治、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等公朋春、一等男沙尔虎达逐走侵占黑龙江的沙俄殖民军,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裕亲王福全、一等公费扬古先后任大将军大败噶尔丹,贝勒延信逐走准噶尔兵安定西藏,一等公年羹尧平定青海,一等伯傅清、拉布敦计诛两藏叛王,以身殉国,一等公班弟、三等伯鄂容安初定准噶尔部,遇难死节,一等公兆惠、阿里衮、阿桂平准定回,阿里衮又勇征缅甸,病卒于军,追赠郡王之贝子福康安、一等公海兰察二征金川,击败廓尔喀军。安定西藏,等等,他们为保卫领土,增进国家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拓疆开域,最后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建树了不朽功勋。

八旗王公贵族中,还出现了不少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史学家,如精通天文算法的庄亲王允禄,诗画双全的慎郡王允禧,与允禧媲美兼通天算的慎亲王永珞,“名扬天下”的大书法家成亲王永珞,以“善诗词”著称的安亲王岳乐之子岳端,历史名著《啸亭杂录》之作者原礼亲王昭裢,等等,对丰富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说清朝十大贵族(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明//石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76273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26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