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侃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路三歌的三篇小说佳作:《中国花瓶》、《与鬼交易》和《小鬼胡同》。其中,《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而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三个小说是灵鬼题材的故事:《中国花瓶》、《与鬼交易》和《小鬼胡同》。其中,《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而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

目录

中国花瓶

小鬼胡同

与鬼交易

作者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来到德国以后,先在不来梅市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停车困难,搬到了郊区的一个名叫拉豪森的小村庄,成为住在这里的第一个中国人。没事的时候,就到村头的小酒馆喝啤酒,过了几天,跟常去的老酒鬼们熟悉了,听他们说起村后面小树林闹中国女鬼的传闻。

我笑着说,不可能,根本不会闹鬼,即使闹了,中国鬼也不可能来这里,你们有什么证据说那是中国女鬼?酒鬼维尔纳说他亲眼见过,我问他那女鬼是什么样子,维尔纳找了一杆铅笔在一张纸上画了出来。我一看,还是一个穿旗装的清代女人。维尔纳是个钳工,从来没有去过中国,画出这个样子,真不能不让人相信。但是我想,也许他过去看过中国题材的老电影,说不定记住了电影里面的人穿的衣服。酒鬼们编编故事,逗我这个中国人开心,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我还是抽空去了那片树林,到里面转了转。树林很深,还遇上了两只野鹿,黄色皮毛,大大的眼睛。树阴很浓,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在里面走感觉冷森森的,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现。有的大树身上爬满了地锦藤,别名爬山虎,树干好像披了一层树叶伪装,给我印象很深。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城里的朋友老孟说他搬了新家,在一楼,问我住的村里有没有爬山虎,他想种在窗下,在花店买太贵了。我想起了那片树林,就跟老孟说,我村子后面有片树林,长了数不清的爬山虎,你挖走一棵,不会影响什么。于是老孟星期天来到我家,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树林挖爬山虎。路上我跟老孟说,村里流传着这里闹中国鬼。他听了也哈哈大笑,不相信。

走进树林中,忽然听到有个女人低声哭泣的声音,我和老孟互相看了看,就一起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走过去。走到树林深处,果然发现有个人影,再仔细看,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留着发髻,上身穿桃红色旗袄,下身水蓝色宽脚裤的中国清朝打扮的女人,背对着我们,靠在一棵树下哭泣。我和老孟又对视了一眼,都惊呆了。幸亏是两个人,还不算太害怕,于是就轻轻地走了过去。

我说,大姐,我们是中国人,你在这里哭什么?

女人回过头来,我这才发现她很年轻,就改口说,小姐,你也是中国人吧?

小姐一看我们两个,怀疑地说,你们穿得这样儿,也是中国人?

老孟说,我们真的是中国人,来自北京,皇城根儿。

小姐说,那韩家胡同你们知道吗?

我说,知道知道,在大栅栏,八大胡同其中一条。

我把大栅栏读成“大沙烂儿”,这是纯正的老北京话发音。小姐听了我的话,终于相信了我们是中国人,只见她泪流满面,哭咽地说,我终于等到亲人了!说完就昏了过去。

我急忙抱住她,又使了使劲,感觉不是空的,就跟老孟说,好像是真人,不是鬼。老孟说,奇怪了,这里怎么有穿这么老衣服的女人呢,跑到这里干什么?我说,别罗嗦了,赶快叫救护车吧!

老孟连忙打手机叫救护车。一会儿,救护车吱哇乱叫地来了,下来几个救护人员。老孟指着我怀里说,这个女士昏过去了!

救护人员扶着我上了车,然后一把将老孟也拽进来。在车里,救护人员扔下中国小姐不管,说我们两人需要镇静镇静,就给我和老孟一人打了一针。

第二天,我抱着一根树枝、老孟叫救护车胡闹的事情卜了报纸,我们两个也被罚了款。后来别人把我们当成了笑料,只有村里的几个酒鬼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的。

不久拉豪森村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证明了我们的所见的确是真的。

这个村里住着一个二战的老兵,名叫库泊尔。二战结束前夕,他从东部德累斯顿只身逃回来,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又向奥登堡的盟军军营投降报到,此后他作为盟军基地的电工在军营留了下来,后来去了美国。在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库泊尔死在美国东部的一个小城,死前他坦白了一件事情:当年他从德累斯顿撤退的时候,从一个被炸死的长官家罩带回了一对中国花瓶,回到村里后,埋在了小树林中。

不久后,德国的文物部门在警察的协助下,带着探雷器之类的仪器,在小树林里搜索了一天,终于挖到了那对中国花瓶。很快,这对花瓶的来历被考证了出来:原来是1901年,十八岁的中国贵族醇亲王载沣,奉旨赴柏林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杀一事道歉,随身携带了一些珍贵礼品,准备奉送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克林德被杀,德国阜帝不接受任何礼品,醇亲王便想到了一个折衷方案,将这批礼物转赠给德国的博物馆。于是礼物被分配给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以及斯图加特的几个大博物馆,花瓶就是珍贵礼品其中的一对。

后来一个德国纳粹军官从德累斯顿博物馆把那对花瓶偷了出来,在1945年2月那次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中,军官被炸身亡,库泊尔从此把那对花瓶带在了身边,后来他逃出了德累斯顿,趁乱只身同到了德国西部的家乡拉豪森。

村后树林闹鬼的故事,总算有了一个说法,但是那个女性鬼魂是谁,她有什么故事,她在苦苦地等谁,我仍然挂念在心。

P3-5

后记

本书收录了路三歌的三篇小说佳作。

《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

《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

以上两篇小说,是对中外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益尝试,是作者文学创作中的两朵美丽浪花。

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他写道,“悟性来自善心。”

2006年9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侃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三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761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0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