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川藏族风情/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本书是丛书之一,重点介绍了四川的藏族风情。

内容推荐

四川藏区在地形上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岷江、雅砻江、金沙江等几条大河南北贯穿,历史上是民族南北迁徙的重要孔道,也是文化东西交流、融合的主要地带。由于高山峡谷的阻隔,在南北迁徙、东西融合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的文化因素在这个地区层积下来,从而形成了四川藏区今天多姿多彩的文化面貌。境内既有以制作猪膘腊肉、喜食元根酸菜、居住片石砌成的“邛笼”住房等为特征的农耕或半农半牧文化,也有居住用圆木建成的“崩康”和以牦牛毛制成的“咱”或“纳仓”为典型的纯牧业文化:既有说藏语安多方言的安多娃,也有说康方言的康巴,更有众多操不同于康方言与安多方言地脚话的各种“人”;既有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黄、花、红、白等繁荣兴盛,也有苯波教以及民间俗信的同时并存:既有美丽的东女国的传说,也有今天女权或女性文化依然完整保留与发育的情况。再加上近年来专家学者们所展开的对四川藏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考证与猜测,相信会把你引向深入,浮想联翩。

目录

总序

引 言

一、历史、语言、自然环境

(一)历史沿革与区域特点

(二)语言、文字

(三)动植物资源

二、社会、经济、宗教

(一)“二牛抬杠”

(二)民主改革

(三)土司制度与政教关系

(四)宗教信仰

(五)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

三、风土、人情

(一)众多的藏族支派

(二)神秘的女国文化带

(三)风味独特的饮食

(四)绚丽多彩的服装与头饰

(五)藏寨民居、官寨、碉楼与帐篷

(六)日常礼仪与禁忌

(七)婚丧嫁娶

四、文化、艺术、科技

(一)节日庆典

(二)音乐舞蹈

(三)唐卡绘画、酥油花

(四)藏医藏药

(五)藏族史诗

——《格萨尔王传》及其格萨尔说唱艺术

(六)佛教宝库——德格印经院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四川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盐源等县,雅安地区的宝兴、石棉县和绵阳地区的平武县等地也有少数藏族。四川藏族分布面积为24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有15万平方公里,有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理塘、巴塘、乡城、稻城、得荣、道孚、炉霍、色达、甘孜、新龙、白玉、德格、石渠等18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8.42万平方公里,有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汶川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和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特别行政区等13个县1个特区。木里藏族自治县有1.2万平方公里。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108.8万的藏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就在四川藏区设置了郡县,在甘孜州东部设置牦牛县,阿坝州一带以冉、驻两个部落为中心设置了汶山郡,在今盐源、木里等地设越■郡。

唐代在今阿坝州的茂县、松潘、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都督府和一些羁縻州,在黎(今汉源一带)、雅(今雅安、天全一带)、松(今阿坝州松潘一带)、茂(今茂县、汶川一带)设置诸羌州一百六十八个,安置内附羌人。甘孜州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就包括在这些羁縻州内。甘孜州西部与阿坝州部分地区为吐蕃统辖。盐源、木里则先后由唐、吐蕃、南诏统领。

宋代沿袭唐代的羁縻州制度,另外在今阿坝州设茂州通化郡(茂县凤仪)、威州威川郡(今理县薛城)两郡,共统领十二个羁縻州。

元朝在四川藏区开始推行土司制度,分封了许多土司。在甘孜州和阿坝州设置了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朵甘司宣慰司都元帅府,碉山鱼通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慰司和松潘忠迭威等处军民安抚司,以及雅、荥、茂、松、潘等五州。今木里属柏兴府,归“罗罗宣慰司”管辖。土司采取世袭制,确立了等级、贡赋、征发等制度。

明代广泛推行土司制度。先后在四川的甘孜州东部设置有朵甘思都指挥使司、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后改为长河鱼通宁远宣慰司),统辖今天康定、泸定、雅江、乾宁等地。在阿坝州设有茂州卫、松州卫、潘州卫等卫(后来松州卫、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和威州千户所、叠溪千户所及小河千户所。这些所、卫也按土司制方式进行统领。后来在松潘等处设安抚司,增设杂谷安抚司、瓦寺宣慰使司。木里县归四川都指挥使司所辖的盐井卫管理。除了这些卫、所以及安抚司外,还有很多土司。

清代在甘孜设明正宣慰司、理塘正副宣抚司和德尔格忒宣慰司等四大土司,每个大土司下辖若干小土司,共一百二十个小土司,统归打箭炉厅管辖,打箭炉厅直隶雅州府管辖。清末为了加强对四川藏区的统治,在甘孜州实行“改土归流”,废土司改由中央政府派遣的流官统治。在甘孜州南部设康南道,统领巴塘府和康定府,义教厅和理塘厅,乡城、稻城、得荣、雅江等县和泸定巡检;在甘孜州北部设边北道,统领邓柯府、德格州、白玉州和石渠县。在甘孜、新龙、道孚、炉霍等地设委员进行治理。对于阿坝州的州县则继续明朝以来的土司统治制度,后来对杂谷宣慰司改流设置杂谷直隶厅,金川改流后设阿尔古厅和美偌厅。木里隶属盐源县归宁远府管辖。

民国初年,在阿坝州设四川松理懋茂汶屯殖区,下辖茂县、汶川县、理番县、懋功县和松潘县。1935年屯殖区改为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39年增设靖化县。在甘孜州先后设置了川边经略使、川边镇宁使、川边特别行政区、西康特别行政区。1939年成立西康省政府,辖康(包括今天的昌都)、宁(西昌)、雅(雅安),治所设在康定。

P2-3

序言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巴蜀文化植根于巴山蜀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古迹相继发现发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视发掘、研究巴蜀文化,大力普及、弘扬巴蜀文化,既是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既是发展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有机内容,也是加强和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目的,省政府组织参事、文史馆员等一批学有专长的老专家、老教授编写了《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这套丛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弘扬巴蜀文化,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又要大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坚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希望全省学术研究和文化界的同志始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为推动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川藏族风情/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9013
开本 32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314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4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