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
内容
试读章节

渐渐藏起那把“刀”

吴萍

前年在某杂志上看完《白草地》,顿觉杀机四伏,第一次留下了盛可以冷冽硬朗的印象。上个月,又惊喜地读到她收入《新女性代表作》中的《缺乏经验的世界》,就是这两个短篇,让我有了读完她所有短篇的念头。

选择密集地阅读盛可以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那些寒光湛湛的文字就像一把刀,随时可以扎向脆弱的神经,令人猝不及防。盛可以小说里的这把“刀”在《快感》里切掉了男人的阳具,在《鱼刺》里变成喉头的一根鱼刺,在《手术》里切开了唐晓楠的左乳,又在《1937年的留声机》里“繁殖”为直刀、太刀、打刀、薤刀。它轻易地捅开爱情和欲望的真相,却让读者没法获得一丁点儿的心理舒适。因此,阅读盛可以前必然要蓄足勇气,才能随时抵抗头皮发麻和脊背生凉的不良反应。钟情于“刀”,让盛可以选择与温暖逆行,变得尤其冰冷和锋利。

盛可以笔下的“爱情”从不是一种温情的叙述,似乎污浊、残忍或背叛才可为其认知的“爱情”正名。小说中,她一次次冷静地剖析,试着从物欲和情欲中析离出爱情的独立存在。像手艺一流的外科医生,手执那把“刀”轻轻就拉开了表皮,切入层层的脂肪,拨开复杂的血管,直至找到最终的“毒瘤”。当“毒瘤”最终出现时,竟让读者和她都无法辨认,这是要找的“爱的真相”?读到最后的《手术》时,我好像就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唐晓楠,无法避开身体的疼痛和爱情伤口的血腥。

在短篇集《可以书》的序言中,盛可以被张楚形容为“散发地母般庞大气息的人”。是的,谁也甭想从她那儿摸到温馨和纤美,她永远就像那柄直杵杵的刀,凛然地逼近你。她不屑于柔情暖色的表达,总是残暴甚至恐怖地直揭“凶相”,狠烈而霸气。这是个伏击在夜色中的作家,眼光机警地窥向人性的深海,随时准备捕获各种滴血的爱情。

早在2002年,盛可以就以《TURN ON》《狗日的信仰》和《干掉中午的声音》等短篇确定了独特的冷峻风格。其后,她又相继写出2005年的《淡黄柳》《归妹卦》,2008年的《白草地》《缺乏经验的世界》,以及2011年的《德懋堂》和《墙》等。这一路,除了颇耗体力的多部长篇外,盛可以从未懈怠过短篇的创作。她一步步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短篇,不断在文字中打破自我、重建自我。不仅于此,她似乎开始有意无意地藏起了小说的那把“刀”,由最初外露的凌厉逐渐走向了内隐的凌厉。纵观十多年的短篇创作,我们还发现在多维度叙事以及复活细节场景的驾驭上,盛可以也日臻精熟。

《上坟》和《致命隐情》的故事发生在乡下,《白草地》和《墙》里的主角却生活在都市。盛可以显然不是那种只能写农村爱情或城市爱情的小说家,情事发生的地域环境只是她挖掘人性时披着的“外衣”,盛可以熟悉外衣上的肌理和褶皱,敏锐地嗅到裹于其下的爱情渴盼和欲望诉求。

“我喜欢短篇小说中有某种威胁感或者危险感,我觉得一个短篇里有点危险感挺好,首先有助于避免沉闷。得有紧张感,感觉什么在迫近,什么东西在不断逼来,否则经常的,是一个短篇不成其为短篇。”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关于创作》中的这席话,正好指向了盛可以。盛可以的好多小说别具惊悚气,就像《白草地》里每天给老公“嗑药”的蓝图、《低飞的蝙蝠》中崩脱家庭却无法落实真爱的中年妇人、《缺乏经验的世界》里那个欲望焦灼的女作家。这群在各自的小空间里被“幻灭的爱情”撞得遍体鳞伤的女人,或蓬勃或世俗或残忍,像一朵朵“恶之花”散发出刚硬腥丑的气息。她们的存在丰富了盛可以女性生活的深层景观,也传达给读者某种“威胁感”和“危险感”。  10年前的某天,盛可以结束了打工生活,转向专业的小说创作。这种斩断从前的决绝,让我想到43岁时离家写出《小城畸人》的舍伍德·安德森和38岁叛离家庭生活的画家高更。对没受过科班训练的盛可以而言,彼时选择做“小说家”无异于博彩,谁也不能预知她的后来。一定有股强劲的内驱力熊熊于心,才使当时的她受到煽惑,自投罗网地转向了小说创作。而很小就混迹江湖的经历让她早熟,在积累了超过同龄人的生命经验时去选择写小说,仿佛又自然而然。今天,她这样说起创作小说的缘起:“对生活感觉无趣味、无意义时开始写小说。”才20多岁的她过早发现了生命的无趣,以至以后紧握这杀向现实的“刀”,直劈向人性的罪恶。

P2-4

后记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是安徽文艺出版社“新力量”文丛中的一部,也是《文艺报》“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栏目作品的汇编,其中包括作家创作历程简介、评家观点与作家自述三部分。此栏目自2013年3月一直持续至2013年9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本书的目录顺序以报纸出版与刊发顺序为准。

在组稿与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推出文学“新力量”的原则,重点关注较为年轻的作家和批评家。书中所涉及的作家年龄均在46岁以下(含46岁),评家也多为“70后”、“80后”作者。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学的新动向、新发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青年作者为文坛带来的“新力量”。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一书的编辑与出版,得到了广大编写人员的关心与支持,在具体的约稿、编辑工作中,李墨波、行超等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由于出版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与建议,以期不断完善之。

编者

2013年9月

目录

盛可以

 评家观点 渐渐藏起那把“刀”/吴萍【2】

 作家自述 从一条卑微的河流说起/盛可以【8】

蒋一谈

 评家观点 当代中国的“寓言一种”/杨庆祥【13】

 作家自述 用马拉松的心态去短跑/蒋一谈【21】

蒋峰

 评家观点 面向自我的抒情乐章/霍艳【24】

 作家自述 从一个点子开始说起/蒋峰【32】

阿乙

 评家观点 屈辱而荒谬的灰暗人生/徐刚【37】

 作家自述 小说的合法性与危险/阿乙【45】

魏微

 评家观点 我们的生活是一种骇人的现实/吴萍【50】

 作家自述 生活美如斯/魏微【58】

简默

 评家观点 记忆之刃的精神行走/卢衍鹏【62】

 作家自述 我的记忆我的锈/简默【68】

崔曼莉

 评家观点 脱身绝境的欲望/远人【72】

 作家自述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崔曼莉【79】

阿丁

 评家观点 疼痛而荒诞的情绪世界/李壮【83】

 作家自述 撒谎者与无法预知的结局/阿丁【91】

林森

 评家观点 先凉后暖:一个“80后”的反思与重建/行超【95】

 作家自述 讲述者的忧郁/林森【104】

孙频

 评家观点 苍凉卑微的“剩女”爱情故事/徐刚【108】

 作家自述 写作的意义/孙频【116】

戴来

 评家观点 “她世纪”中的独特成员/吴萍【120】

 作家自述 缘何开始,缘何停顿/戴来【128】

艾玛

 评家观点 走过“涔水镇”的艾玛/李云雷【132】

 作家自述 面向日常的语言之根/艾玛【139】

马小淘

 评家观点 日常书写的直接性/杨庆祥【143】

 作家自述 永不落伍的井底之蛙/马小淘【150】

田耳

 评家观点 “风蚀地带”的说书人/汪政【155】

 作家自述 短篇小说家的面容/田耳【163】

弋舟

 评家观点 有情所累此生/李德南【167】

 作家自述 青年作家与时代/弋舟【175】

苏兰朵

 评家观点 卑微者的心灵追问/冯雷【180】

 作家自述 小谢的尊严/苏兰桑【187】

郑小驴

 评家观点 郑小驴的鬼魅叙事/金理【192】

 作家自述 逃离者的文学历程/郑小驴【197】

甫跃辉

 评家观点 “普通青年”的欲望与现实/饶翔【202】

 作家自述 刺猬,还是狐狸?/甫跃辉【209】

葛亮

 评家观点 现实的对峙与传统的复归/岳雯【213】

 作家自述 与岛城不期而遇/葛亮【223】

计文君

 评家观点 “红”范儿作家计文君/刘涛【226】

 作家自述 虚构的魅力,梦的力量/计文君【232】

王威廉

 评家观点 新世纪的“先锋派”/李德南【236】

 作家自述 在困境中获得自由/王威廉【244】

厚圃

 评家观点 卑微的情感和命运构成的时代坐标/廖令鹏【248】

 作家自述 通会之际人文俱老/厚圃【255】

郑小琼

 评家观点 诗与现实主义的“铁”及其他/刘汀【259】

 作家自述 在写作中认领生活/郑小琼【266】

曹寇

 评家观点 作为生活本身的常态与意外/【269】

 作家自述 以此获知孤独不是独一无二的/曹寇【276】

谢宗玉

 评家观点 重建家园的外乡人/汪雨萌【280】

 作家自述 无序的抒写/谢宗玉【289】

张楚

 评家观点 通向多重人性的暗道/吴萍【294】

 作家自述 世间最美的蓝/张楚【303】

颜歌

 评家观点 小说家的青春期/金赫楠【307】

 作家自述 成为一个小说家/颜歌【314】

徐则臣

 评家观点 烟火花街,人间北京/黄相宜【317】

 作家自述 局限与创造/徐则臣【325】

哲贯

 评家观点 写小说的手艺人/金理【330】

 作家自述 我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哲贵【337】

吕魁

 评家观点 后青春时代的日常叙事/徐刚【342】

 作家自述 生活中来小说中去/吕魁【350】

东紫

 评家观点 小说家东紫与好人戚慧贞/岳雯【354】

 作家自述 写作——祛除生命恐慌的药/东紫【364】

七堇年

 评家观点 青春经验的厚重书写与超越/刘伟【368】

 作家自述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七堇年【376】

粱鸿

 评家观点 扎根于坚实土地上的乡愁/王晖张娜【380】

 作家自述 写作对抗遗忘/粱鸿【387】

白玛娜珍

 评家观点 推开通向西藏文化精神的门/徐琴【392】

 作家自述 写作,那么神秘/白玛娜珍【399】

姚鄂梅

 评家观点 锻制文学的“金蔷薇”/【403】

 作家自述 记录本·女红·写作/【411】

付秀莹

 评家观点 从“芳村”到京城:照向精神隐秘的微光/饶翔【415】

 作家自述 多年前的烛光闪烁/付秀莹【423】

笛安

 评家观点 从把玩到追问的青春叙事/何平【427】

 作家自述 所谓“创造”/笛安【435】

王凯

 评家观点 小说的生活质感与存在焦虑/傅逸尘【439】

 作家自述 关于我和那些陌生的自己/王凯【447】

乔叶

 评家观点 疼痛与成长的精神向度/韩传喜【451】

 作家自述 在这故事世界里/乔叶【457】

东君

 评家观点 猜不到谜底的小说/贺绍俊【462】

 作家自述 做个东西南北人/东君【468】

费滢

 评家观点 意象、语言与自足的文学世界/汪雨萌【472】

 作家自述 “真实”的骗局/费滢【479】

蔡东

 评家观点 追摹本色赋到沧桑/饶翔【483】

 作家自述 来到别有洞天之处/蔡东【491】

路内

 评家观点 追梦、青春与时代的较量/行超【496】

 作家自述 “工人”与“作家”之间的秘密/路内【505】

马笑泉

 评家观点 冰火同炉的叙事奇观/张建安【509】

 作家自述 大时代做大文章/马笑泉【515】

周碹璞

 评家观点 从粗粝的现实抵达纤细的心灵/北乔【519】

 作家自述 交付你的真诚/周碹璞【528】

扎西才让

 评家观点 像豹子一样掠过草原/刚杰·索木东【533】

 作家自述 永不磨灭的爱的印记/扎西才让【541】

吴君

 评家观点 冷峻地看,温暖地写/刘颞【546】

 作家自述 我和深圳/吴君【559】

马金莲

 评家观点 另一种“80后”:清贫、状态、洁净/王干【563】

 作家自述 让文字像花朵一样绚烂/马金莲【569】

肖江虹

 评家观点 心灵的皈依,民俗的挽歌/龚勤舟【574】

 作家自述 当梦想照进现实/肖江虹【581】

编者的话/586

内容推荐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集结了《文艺报》今年重磅推出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的精华文章,选取弋舟、田耳、苏兰朵、马小淘、艾玛、郑小驴、阿乙等四十余位新生代作家,讲述了他们的创作感受,以及由评论家撰写的评论文章,为九月即将召开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献礼。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由文艺报社主编。

编辑推荐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是文艺报社新近推出的“新力量”文丛之一种。秉承推出文学“新力量”的原则,重点关注较为年轻的作家和批评家。书中所涉及的作家年龄均在46岁以下(含46岁),评家也多为“70后”、“80后”作者。这些年轻的作家已经在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如盛可以、蒋一谈、蒋峰、阿乙、魏微、马小淘、郑小驴、甫跃辉、笛安、徐则臣等,共计49位。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文学的新动向、新发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青年作者为文坛带来的“新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艺报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6886
开本 32开
页数 5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02
CIP核字 2013215744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8
147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