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1977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了纪念1977年恢复高考而编写的,在本书中,20位文化精英讲述了自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走进象牙塔的过程。这些不同职业的作者描述了自己考入大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辛酸也有感激,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记录着他们人生的辉煌。

内容推荐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这年的冬天,500多万年龄介于18-30岁的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业已中断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1978年7月,又有600多万人参加高考。

为了纪念这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考试,中国华侨出版社约请了当代著名作家、学者陈建功、周国平、肖复兴、叶兆言、吴思、雷颐、杨慧林、郭方、韩小蕙等近二十位有着77/78级高等教育经历的文化精英撰写回忆文章,结集出版,真实地记录了他(她)们1977年的个人入学经历,见证了那个年代的历史,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目录

遥远的高考梦 蔡震

我妈逼我考大学 陈建功

我的大学之梦 高凯军

未雨绸缪大学梦 龚玉

1977: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 郭方

怎能忘怀我的南开 韩小蕙

时代变化与个人命运 雷颐

命运转折点——难忘的一九七七年 李斧

难忘的高考岁月 [美]李强

怀念1997——我梦想实现的日子 李霄凌

1977年和一件难忘的往事 李玉琦

1977年底的高考 孙文泱

我的困惑和我的大学 吴思

1978年之冬 肖复兴

恢复高考亲历记 薛庆超

“摔跟头”主题的四个乐章 杨慧林

想上大学的日子 叶兆言

1978年的夏天 袁晞

重返精神故乡 周国平

那个命运的美好时光

——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周年 周星

试读章节

            遥远的高考梦

                 蔡 震

现在人们只记得1977年全面恢复考试招生,其实1973年也曾摆出经考试录取大学生的架式,不然,怎么会出了个“白卷英雄”呢!我在那年“有幸”亲历这场历史闹剧,留在心上的刺痛则久久难平。

我是在前一年末经招工,从插队的农村进了县城,来到税务局的,报到之后开始工作却已是1973年初了。大学招生开始时,刚刚工作半年,而报考的第一关是要单位通过举荐,而且报考名额是按单位系统分配的。这对我犹如一道雄关。

首先是“政审”,那年头样样事都是先审查政治身份。父亲还戴着一顶“文革”发的“帽子”,我的政治身份算是“可教育好子女”,这事儿可就有点悬在半空里。“可教育”和让不让你接受教育,那是两码事。“教育”跟“教育”的涵义不一样。其次就是,那年头办事已经得走门路了,虽然“后门儿”一词似乎是再晚一点才有的。我刚到单位半年,人也才刚认熟,旁人还没认熟我,而我又是那种拿着烟酒都说不出“您留着用”这句话,却好像揣着赃物似的人。

虽然有此一关,为自己圆一个大学梦的强烈渴望,还是激励我去闯关。在农村“修理”地球几年都没有淡薄下去的心愿,怎能让它失诸交臂呢!

局长在我的感觉中是个很世故、很有城府的人,说起话来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怎么向他开口,而不致让两句冠冕堂皇的话就驳回来,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却还是不得其解。局长又是个爱喝上两口的人,要不要送上两瓶酒,也让我颇为踌躇。犹豫良久,还是我行我素。直截了当地向局长诉说了我要上学的愿望,很真诚的,没讲那些时髦的、任谁都能信口拈来的话。末了,倒是说了句“考不上,我会踏踏实实在这儿干下去”这样意思的话,虽隐含着几分无奈,也还是真诚的。

原以为局长既不会马上同意,也不会立刻拒绝,总要说些“研究研究”、“可以考虑”之类的话。然而,局长静静地听我讲完后只说了两句话:一是同意我报考,二是财贸口只有两个名额,他会为我尽力争取。这让我一时大为感动。果然,单位在准备报考的人中,只推荐了我,财贸口两个报考名额也给了我一个。

后来我想,在时兴讲套话、讲八股式冠冕堂皇的话的年代,还得真诚才能换来真诚。当然,这也要平时一贯做人、做事都是真诚的。我被招工来这个单位,是不大情愿的,我毫不掩饰这一点。但工作中我尽心尽责,而且努力做最好的,在同来的年轻人中,我是最先在业务上独立成一把手的。这些,局长肯定看到了,不然,他不会在我失去入学机会后,马上送我去省财院的业务培训班。这样水平的培训机会,在当时很少。那次半年的学习,使我回来后很快成为业务上的骨干,而且不久即被借调到地区财政局,实际上主管起全地区的税政业务工作。此为后话。

报名问题解决了,似乎该准备考试了,可实际上没什么可准备的。既没有考试的范围,也没有复习的资料。单位中有刚离开校门不久的青工,还有当地中学“复课闹革命”所用的课本,找来翻了翻,终是不得要领。反正大家都一样,听其自然吧。

时隔久远,怎么考的试,考了些什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大约从考试本身没有感到任何压力的缘故吧!成绩并不公布,但小县城里没有打听不出来的事。朋友告诉我总分在前六名之内,全县录取名额有十几个。考中,似是板上钉钉了。然而,就在此时,报上报道了那位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考试录取大学生,成了逆“革命潮流”而动的回潮。原来招生工作的进程,延缓了一个多月,成绩不看了,大概政治身份又成为最重要的录取标准。那笃定是落榜!后来听说成绩在前若干名之内的,大多落榜,许是防患于我们走“白专道路”之未然吧。  其实,如果没有最初的期望,也就没有之后的失望,心中的沮丧可想而知。还不只是沮丧。因为在此之前,尽管学校被“文化大革命”闹得一塌糊涂,我们也都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但我一直相信“再教育”有结业之日,相信有重新得到正规教育之时。这一次的遭遇,真正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绝望,心一下子跌进冰窖中。后来,坐在省财院培训班教室里,想着这大概就是自己惟一与大学打交道的机会,不禁黯然神伤。

培训结束后,回到税务局,我继续过着小县城的城里人的生活。

不过,这城里人的工余生活,其实和在乡下插队时没有多大区别。县城里有家电影院,可翻来复去放映的老是那几部片子,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其中的情节、对话。隔壁银行的会议室里有台19英寸的电视机,黑白的,这在那时已经是稀罕物了。人熟了,每天晚饭后可以去看看,当然是人家放什么就看什么。其实,除了球赛,倒也没什么可看的,无非消磨晚上的时光而已。当时的球赛只有乒乓球和羽毛球,那是我们最得意的体育运动项目。

更多的时候是打扑克。“拱猪捉羊”、“敲三家”,也玩“升级”,以分数计输赢,但与钱无关,不像如今人们打麻将。输者脸上贴纸条、头上顶纸帽或钻桌子,一脸的坦然。局长也玩,输了也钻桌子,没大没小,没上没下,倒也其乐融融。

还有就是花一两个小时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晚餐。我们这些单身职工住单位的集体宿舍,宿舍.、办公室在一幢小楼里,顶上一层是宿舍。每人一个小煤油炉,不过都烧柴油,柴油便宜,而且容易搞到不花钱的,大家都有点这方面的关系。一个月38元的工资,只能精打细算,能揩油就揩油,管它谁的油。每逢一个小煤油炉点起,整幢楼里便从上到下弥漫了油烟味、葱花香、肉香,响起了叮叮当当、滋啦滋啦的锅碗瓢盆进行曲。这是当时小县城里机关单位常见的一景。还有办公、宿舍在同一孔窑洞里的,那就是公事、私事一起进行,更方便了。

P1-4

序言

1977年冬天,五百多万从18岁到30多岁年龄不等的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部队、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业已中断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1978年7月,又有六百多万人参加高考。

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先后迈向象牙塔,为寂落了10年之久的大学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可以肯定地说,这次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高考制度的恢复,令千百万被“文革”剥夺了受教育机会的青年看到了希望,被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命运。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它意味着更深远意义的复苏和新生。

为了纪念这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考试,中国华侨出版社约请了二十位有着77/78级高等教育经历的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以及文化精英撰写回忆文章,结集出版。

收入文章按照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排序,不分先后。

书评(媒体评论)

18岁那年,我到京西的木城涧煤矿当了一名岩石掘进工。一干就是10年。28岁了,居然又得进考场。

                          ——陈建功

伙伴们在考场中答卷的时候,我正爬在树上打核桃。秋色西来,天高云淡,我胸中激荡着自我牺牲的悲壮感。

                           ——吴思

要和一脸阳光灿烂的年轻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步入大学的门槛,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经彻底地失去了青春。

                          ——肖复兴

今人的“回忆”往往带有过滤苦难、提炼辉煌的性质;而如果念念不忘所谓的“苦难”,又容易被人疑心为“自恋”、“矫情”或者是借苦难来反衬辉煌。

                          ——杨慧林

当时想读书的欲望太强烈,不能读书意味着世界末日。

                          ——叶兆言

我的唯一目标是回到我的精神故乡北京。我一定要结束过于长久的冬眠,苏醒过来,重新过人的生活——一种有思想和有感情的生活,一种创造的生活。

                          ——周国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197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功//周国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23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