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帝是谁(辛格创作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外国文学博士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辛格,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著作介绍了当今国外的辛格研究动向,并从辛格的文化背景着手分析了辛格的上帝观的形成与演变,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忧煎情结”的新概念,作为探讨辛格创作实践的一条主线。书里的不少内容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辛格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可贵的是,傅晓微还指出了我国辛格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通过文本分析梳理了辛格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多方面影响。因此,本书具有作家研究与比较文学兼而有之的特点。

目录

第一章 辛格特点与辛格研究热点

 第一节 “谜一般辛格”的两大特点

1超常早慧的哲学头脑

2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

 第二节 50年辛格研究的四大热点

1关于辛格作品权威文本的争议

2辛格作品的“现代”、“后现代”批评

3关于辛格作品的魔鬼、撒旦、阴魂研究

4关于“以色列的叛徒”的论争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辛格上帝观

 第一节 东欧犹太文化的主要成分

1犹太“圣书子民情结”

2犹太“弥赛亚情结” 

3哈西德派和米特南丁派

 第二节 辛格家庭背景与创作源泉

1浓缩犹太文化精髓的拉比世家

2哥哥约书亚与哈斯卡拉运动

 第三节 辛格上帝观的形成和演变

1捉摸不定的辛格上帝观

2辛格上帝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与斯宾诺莎上帝观的纠缠

1辛格与斯宾诺莎上帝观的不解之缘

2辛格、斯宾诺莎上帝观的微妙差异

第三章 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第一节 创作原动力:民族忧煎情结

1辛格创作思想与民族忧煎情结

2民族忧煎情结的发展与求解 

3民族忧煎情结的困扰与释放 

 第二节 批评家与辛格的距离:雅夏形象解读(一)

1批评家笔下的浪子、唐璜

2辛格笔下的民族之子

 第三节 关于雅夏的“污点”:雅夏形象解读(二)

1雅夏“劣迹”辩诬

2雅夏对玛格达之死的“责任” 

3雅夏“偷窃”的寓意

4民族忧煎情结与辛格人物解读

第四章 辛格在中国

 第一节 辛格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概貌

1辛格作品引进概况

2辛格作品的译介阶段

3辛格作品的研究阶段

 第二节 辛格对中国先锋作家的影响

1从卡夫卡到辛格:先锋作家的大致走向 

2从卡夫卡转向辛格的三大类型

 第三节 《傻瓜吉姆佩尔》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1国际《傻瓜吉姆佩尔》研究扫描

2国内对《傻瓜吉姆佩尔》的解读

3《傻瓜吉姆佩尔》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第四节 中译本对辛格和犹太教的误译、误读

1关于“两教”核心术语的误读误译

2其他关于“两教”的误译

3多种宗教术语混译

4误译“两教”对研究的误导

5误读“两教”原因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辛格主要作品

致 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帝是谁(辛格创作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外国文学博士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晓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8181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