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角度、多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伟大志向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毛泽东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今天的学生们受到启迪。

内容推荐

从多角度、多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伟大志向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毛泽东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今天的学生们受到启迪——这是写作本书的初衷。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主要资料来源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1918年9月出版),当年毛泽东的老师和学友的日记、书信等。还有一部分资料。则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作者参加筹备《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时的有关调查资料。那时,健在的毛泽东同志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很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口头材料。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忠于史实的原则,力求显现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原生态”。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博爱、倔强——韶山乡邻口碑中的毛泽东/1

1.以农为主、亦农亦商的农民家庭/2

2.诚实、勤劳的孩子/5

3.幼时随母亲恭敬佛神/8

4.撰写《祭母文》,颂扬母亲的美德与养育之恩/11

5.继承母亲的博爱品德/17

6.传承父亲的倔强个性/22

7.赤诚助人,利他为先/27

8.营救“花脸”,打抱不平/32

第二章:聪颖、好学——塾师眼里的毛泽东/37

1.“石三伢子有些特殊”/38

2.“资质好,可深造”/43

3.“长大后,一定要写农民的书”/46

4.“有超群的领悟力与非凡的记忆力”/48

5.勤奋向上,谦虚好学/51

6.众口铄金,说服父亲/55

第三章:爱国、立志——辛亥革命前后的毛泽东/59

1.“我们学校取了一个建国才”/60

2.在《新民丛报》第4号上的批语/65

3.“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68

4.第一次发表政见/70

5.当了一名列兵/74

6.“世界真大啊!”/78

7.广泛涉猎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书籍/80

第四章:独特、重行——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毛泽东/85

1.以“知耻、爱国、公诚、勤俭”为校训的学校/86

2.坚持以自学为主,独立思考/90

3.“驱张宣言”引发的风波/94

4.与天奋斗,其乐无穷/98

5.主持学友会,初露组织才能/105

6.主办工人夜学,初步获得教学经验/111

7.“浑身都是胆”,第一次显现军事天才/119

第五章:游学五县——首次进行社会调查的毛泽东/125

1.“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126

2.竹杖草履谒学尊/129

3.受到何叔衡的盛情款待/133

4.与在县衙当过差的老人对话/136

5.听方丈讲佛经/137

6.查县志,察碑文,访学贤/142

7.衙门难入,县长难见/146

8.身无半文,心忧天下/149

第六章:组织学会——寻求爱国志士的毛泽东/153

1.征友启事/154

2.与闻杨昌济老师的绪论/159

3.在君子亭研讨学术/168

4.在爱晚亭畅谈社会改造/171

5.泛舟湘江,酝酿社团/176

6.在沩痴寄庐成立新民学会/181

第七章:资质俊秀——师友评语中的毛泽东/187

1.“伟大之器”/188

2.农家“异材”/192

3.“大有见地,非庸碌者”/196

4.“人物互选”,得票最多/200

5.不忘恩师、学友/204

第八章:心影透视——毛泽东学生时代的著作/211

1.侧重记录传统荣耻观的《讲堂录》/212

2.“三大宝”与“时事通”/218

3.总结学习经验的《<一切入一>序》/223

4.呼唤民众“注意东事”的爱国诗词与书信/228

5.阐述德智体三者关系的《体育之研究》/234

6.立志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的信/240

7.充满“心物二元论”观点的《<伦理学原理>批注》/244

第九章“以才为基”——毛泽东走向社会的第一步/253

1.告别学生时代/254

2.欢送纵宇一郎东行/258

3.以才为基,是可大可久之业/262

4.初次见到李大钊、陈独秀/267

试读章节

2.诚实、勤劳的孩子

1936年,毛泽东曾回忆:“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①这是毛泽东对他孩童时期的生活和对父亲的印象的素描。

由于毛顺生以农为主,亦农亦商。既要经营农业,又要从事商业,忙不过来,照应不了,就把很多农活交给了雇工和儿子。

毛泽东很小.约在6周岁时就参加劳动,最初是做些扫地、放牛等轻松的活儿。他放牛,经常用铁梳子梳牛毛,使牛毛不长虱子:牛栏、猪栏都打扫得千千净净,他家养的猪、牛从来不生病。读私塾时,他白天上学,放学后还要刹草、割猪菜.晚上协助父亲记账。父亲常在夏天月亮底下,教他和弟弟毛泽民打算盘.要他们学会同时用两只手打。十四五岁时,毛泽东曾停学在家,整天参加劳动,犁田、耙田、插秧、踹田、收割、挑粪,样样都干。

毛泽东种地很认真。种田勤锄草,别人的田地锄两遍,他锄三遍。他做工很踏实。有一天,他的父亲令他与弟弟去收田里的拖泥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收。豆苗稀,收完的面积也宽些。毛泽东不分稀密,老老实实地一片片地、一株株地收割。这样,时间花的多,收的面积小。父亲来时,粗心地望了一眼。竟赞扬弟弟而责备哥哥。毛泽东把篮子里的豆子给父亲看,父亲才没话说了。

又有一次.毛泽东按照父亲的要求.从家里挑了十七八担牛栏粪放到田地。这是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劳动量。毛泽东完成这个任务后,就坐在一棵樟树下看书。父亲发现了,骂他懒惰。毛泽东回答:“我已按你的要求千完了一天的活”。毛顺生不相信,还是一股劲地骂。毛泽东诚实地说:“那你就去数一数吧。”毛顺生点数的结果,还超出了两担,笑容可掬地走了。尽管父亲把他的农事安排得很饱满,毛泽东还是想办法挤出时间去看书。

从6岁到16岁,毛泽东实实在在地受过农村的劳动锻炼,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与农民有着密切联系的品德;也懂得了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又深知农民生产艰苦,同情劳动农民。

幼时同毛泽东一道劳动过的邹普勋曾经说过:“石三哥种田,比我种得好。他养的牛,也比他人的养得好。看牛时,他常常把我们几个看牛的孩子组织起来,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放牛,另一组上山采野果,每天轮流换班;果子采到后,他就按人数分成几份,每人发一份。有时没有分完的果子,他用草绳拴住,撩得高高的,叫大家跳起去抓。这样,大家牛也放好了,野果也采了,玩也玩得很高兴。”P5-7

序言

时代造就伟人。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成为20世纪的世界伟人,自然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同时很重要的,也取决于他自身在思想、学识、品德等方面形成的领袖素质。而这一素质形成的端倪,最早显现于他的学生时代。

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立志解人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亡,为之而奋力学习。探寻真理,掌握真理——这好似一根红线,贯穿毛泽东的学生时代。

在母亲慈祥、博爱思想品德的影响下,毛泽东很小就同情贫苦农民,向贫困的农民赠送钱粮、衣物。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他发现所有的小说、书籍,都没有写农民的内容,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写农民的书。”读了《盛世危言》与《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想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发展科学技术,振兴中华,就要恢复学业,走出韶山,到外地去学习。读了《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希望“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看到一张世界地图,就联想到世界有多少像韶山农民一样的贫困者;为什么多数人贫苦,少数人不劳动却生活得很好.“这问题,值得研究。”

191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目浪潮.湖南第一师范的师生编辑了《明耻篇》。毛泽东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书写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发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次年6月,传闻日本内阁有所变动。有些人就放松了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警惕性。毛泽东独具慧眼.提醒“注意东事少”,预见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16岁时,他第一次走出韶山冲,就挥笔题诗言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目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状.呼出了“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心声,指出拯救祖国的责任落在我们年青学子的身上,我们不要把自己看轻了。

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他提出,今之天下纷纷,一方面,是社会变革中不可避免的事;另一方面.是我们本身本领之不足,没有掌握变革社会的理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必须掌握真理,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为此,他立下大志:“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决心以全部精力,研究社会科学,从探索宇宙观、人生观入手,寻找“大本大源”。在校期间,他不仅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启蒙教育,还对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情有独钟,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聚集了一批具有爱国革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以至在毕业后不久的五四运动前后,阅读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在学生时代,善于科学地支配时间,分秒必争,奋发学习;以自学为主,独立思考,执疑问难,谦虚请教;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学习,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进行社会调查。更重要的,他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储能与练习结合”,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学与做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担任了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主持学友会的全盘工作,开办了湖南第一师范附设工人夜学,把学习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为劳动人民服务付诸实践。在辛亥革命期间,他曾投入新军,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在南北军阀混战期间,他组织全校师生,智缴溃军北洋军阀王汝贤部的枪枝,保卫了学校。被同学们赞为“一身都是胆”,第一次显现了他的军事天才。

他重视锻炼身体。无论春夏秋冬,坚持冷水浴。他爱好游泳,喜在大江大河里畅游。他有两旬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还有一句豪言壮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总结自己锻炼身体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得出了“盖天地惟动而已”的哲学结论。后来,他回忆这段体育运动的经历时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他的学历是“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在这13年的学生生活里,他为后来成为一个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储才蓄能,奠定了知识、才能、品行乃至思想等诸方面最初步的基础。

从多角度、多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伟大志向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毛泽东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今天的学生们受到启迪——这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主要资料来源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1918年9月出版),当年毛泽东的老师和学友的日记、书信等。还有一部分资料。则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作者参加筹备《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时的有关调查资料。那时,健在的毛泽东同志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很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口头材料。在本书中。我们基于忠于史实的原则,力求显现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原生态”。

作 者

2006年11月于长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振南//周仁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22217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