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冰河/军旅文学优秀作家经典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该文学作品系列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军旅文学撼人心魄的魅力,那种传奇、惊险、迷人的军营文化,充满崇高感、使命感的军人特质,生死线上闪射的人性光辉!本书主要讲述了:“大冰河”、“灵旗”、“人味”、“远天的风”等五个小故事。

内容推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军旅作家和作品爆发式、轰动式地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影响了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那个时代也成为军旅文学最为辉煌的记忆,本套丛书遴选的大多是创造辉煌的那些优秀的军旅作家的已成经典的作品,当年曾经荣获过各种奖项,是讲中国文学史时不得不提到的佳作。

那是关于英雄的文学。

英雄从来是男儿的理想,女子的向往。壮士出征,八千里路,萧萧易水,大风起兮,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多少诗文流传久远就是因为它的英雄气息,还有英雄那撑起万里江山的铮铮铁骨。刘亚洲、周涛、乔良、朱秀海、柳建伟……他们笔下展示的是一个个英雄的王国,是边塞旷世的豪迈。

那是关于英雄的思索。

太平盛世,英雄无觅,人说只能见到英雄的碎片,裘山山、庞天舒、项小米这一个个温婉的名字却带给人关于英雄的思索,广阔的雪域高原、辽远的万里边防,许多是非战争状态下的军营日常生活和军人的军旅生涯,和缓的述说却让我们沉思,和平时代该如何感受英雄的气息。

兵、将军、军营,即使没有硝烟,也不乏悲壮的意蕴,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能成为打动人们的字眼。这就是军旅作家、军旅文学拥有许多关注的理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忍痛舍弃了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所以这套丛书并不能包罗那个时代的全部经典,但至少通过这些经典可以一窥当代军旅文学曾有的辉煌。

更为难得的是,这套丛书收录的作家,有的已经撤离了文坛,转移了自己的关注,这些作品或者已经是他们的封笔之作了。

当然,诗无达诂,文也一样。经典不需要别人太多的评价与推荐,只需要喜欢的人自己品读。

希望喜欢的人可以读到这套书。

目录

大冰河

灵旗

人味

远天的风

试读章节

大冰河

这是三月。一个冷得不能再冷的冬天的尾巴。还没到开河时节,黄河依旧裹着坚硬的冰甲。冰甲足有二尺来厚,阳光穿不透,才使它显出一种傲岸而又撩人的墨绿色。没有急流,没有旋涡,没有狂暴得喊哑了嗓子的涛声浪语…… 这不是真正的黄河。

真正的黄河是野小子。它不喜欢墨绿色的宁静,喜欢撒野。它只能是湍急的、浑浊的,因为它刚刚从雄伟的黄土高原上走下来。那是个用沉甸甸的、金子样的泥土堆积的高原。  

墨绿色,还能叫黄河么?

于是春天来了。

春天,它的气息充满神秘和诱惑,即便锁在厚厚的冰壳下,黄河也照样能嗅出这股气息。它开始不安,开始骚动,喊着,叫着,要拱破把它憋屈了四个多月的漫长冬季。

最初的那一股暗褐色的水流,是在离查干套海不远的上游处把冰层拱破的。

乌兰布合大漠是头红色老公牛,查干套海是它的犄角尖。遍地打滚的黄龙来到这里,被牛犄角项得拐了个急弯。这个急弯,骑在马背上的牧人叫它查干套海,站在田埂上的老农叫他白湾。查干套海就是白色的河湾。每年开河时节,黄河都会在这里留下一湾白花花的冰凌。

今年呢?

咔嚓咔嚓,一阵尖牙利齿的啃噬声,冰层被啃开一条细缝。几条透明的小青蛇,从冰缝间探出头,四下望了望,战战兢兢地爬上被乌兰布合的黄毛风弄脏了的冰面,一边爬,一边咝咝地叫。

冰下,更多的水流等得不耐烦了,争抢着从冰缝中挤出来,三两口吞掉它们那些没爬多远就冻僵了身子的兄弟,以更快的速度,向更远的地方跑去。它们跑过的地方,冰层开始变薄、变软。原先那条裂缝变成了棱角模糊的大口子。呼呼噜噜,裂口咳喘着,把一股又一股暗褐色的水流吐出冰面……

终于,裂口处的冰层没支撑住,塌下一块去。不多久,又塌下一块。粗大的水流发出深沉的低吼,从冰下冒出来,漫出来把裂口撕开了,撕大了,让更多的水,翻着浑黄泥浆的水,像它们往年在这个季节里所干的那样:谁也挡不住,谁也管不了地——

奔泻!

开河了。

今年开河早了些。

第一股凌汛还没能中到查干套海,差不多就拼尽了力气,失去势头的流水拥着挤着,不知不觉又重新冻到了一块儿。当三月的黄 昏裹着森森寒气降临时,白色的河湾上已经堆起一道白色的冰坝。  

白色的野马群在冰坝前撞来撞去。

河西岸是一片起伏的、弧线优美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上那个灯火点点的小村子,也叫查干套海。

湍流卷着冰排漫上了沙丘。

最后一盏灯火刚刚在村头熄灭。

千万头巨兽的吼叫,吓醒了那些男人搂着女人、大人搂着小孩 的村民们。

“有人砸门!”

村东头新起的那家瓦屋里,年轻汉子赤条条地跳下火炕,蹿到门背后,抄起一根乌亮的枣木棍。

这时,门被撞开了,一块磨盘大的冰凌,呲牙咧嘴地卡在门框上。

那汉子觉得膝盖下被谁扫了一棍子,疼得他叫起来:

“妈哟!''  接着,他向前一扑,趴在冰块上,再没哼一声。

“娃他爸,你咋咧?”

那汉子的老婆搂着孩子在炕角上哆嗦。

回答她的是一只冰冷的手。这只手很大,把她整个攥在手心里,攥得她喘不过气,发不出声……直到攥得她感觉有一样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躯壳。

一股凶狠的冰流从这家瓦屋的后墙上冒了出来。

房塌了。

这股冰流轰轰隆隆喊着骂着,从横贯全村的那条终年扬灰的沙路上急驰而过。它把恭立路旁的一排沥青色电杆轻轻放倒,顺势又蹭塌了几间和那汉子差不多同时盖起的瓦屋……直撞到村外一座金字塔形的沙丘上,才悻悻地敛了点儿劲头,重新折回到村里来。

人朝着马喊。马对着牛叫。牛冲着羊吼。羊眼巴巴地看着骆驼。

拔起楔进地下的木桩……

电话铃声刺痛他耳膜时,挂钟的短针正指在两点。

他迷迷糊糊地从被窝里伸出手,抓起床头柜上的电话机。

听筒里的声音又急又响:乌兰布合。查干套海。冰洪。爆发……一大堆被结结巴巴的语调弄得莫名其妙的字眼。你会不会说话?  他也想朝对方吼两句。话中到嗓子眼儿,马上又被他用牙齿咬住。

他听出对方是团长。

于是他彻底醒了。一脚挑开被子,跳到冰凉的水泥地板上。系鞋带时,他的手顿了一下。他隐约觉得刚才做梦来着。梦见什么了?老虎。真他妈的怪,一只老虎。多少年没见过老虎了?起码二十五年。那是最早的,也是最后一次有关虎的记忆,以后再没进过动物园。不,还有一回,在大兴安岭的密林里。不过,那回根本就谈不上记忆,那是在差不多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见到的。不算。怎么会冒出这个怪梦呢?他搞不明白。

走下飞行员宿舍楼,北京吉普已经等在门口。他拉开车门,第一眼看见的是团长。问题严重了,他想。团长的脸绷得像结了一层冰。

“你们这架飞机先去。到现场后点三堆火。一小时内我带大队起飞。”

团长的每句话都带句号。他有些吃惊。平常团长说话总有些结巴,可到下命令时竟不打一点磕巴。这算不算是个小小的奇迹?他还想再问点什么。还问什么?已经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他把视线从团长堆褶的后脖颈,移到了车窗外边。

跑道上汹涌着一条灯河。紫蓝色、橘黄色、翠绿色,每盏标志灯都是一朵浪花。他把后车门上的有机玻璃窗打开了一小扇。灯河……他想到了黄河。他在泥浆滚滚的黄河里游过泳,那是夏天。冬天的、满河都流着浮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他没见过。一阵呛人的硬风,顺着无遮无掩的跑道刮过来,刮到他脸上,他觉得像被谁抽了一鞭子。他觉得这风就是从那条在暗夜中载着流冰狂奔突泻的河面上刮来的。这是它在回答。

十分钟后,他和他的副驾驶、他的空中机械师驾机起飞了。

他坐在左座上,两眼不离正前方。

直升机由上升改为平飞后,他从皮夹克的夹层口袋里摸出一根香烟,插进两片发干的嘴唇间。他并不把烟点燃,只是那么叼着,每次飞行他都这样。飞行时不许抽烟。

长条形风挡玻璃外面一片黑黢黢。真够呛,什么也看不到。他把驾驶舱内的光线调暗了些,机舱外依然一片混沌。

发动机排气管喷出的火苗和航行灯的光线,在旋翼的旋转面上不停地闪跳,晃得他两眼冒花。

他不再朝外看,目光落在仪表盘上。

二点四十分。仪表盘上的时钟悄声对他说。半小时。真他妈的荒凉!他在心里骂起来。居然半小时里没见一个灯点,没有一处可供识别的地标。他低头看了一眼航行图。

“下面是乌兰布合。”

坐在右座的副驾驶侧过脸来,提醒他。这是一张圆乎乎的娃娃脸,两只眼睛向下弯,两边嘴角向上翘,看上去总像在笑。不过,他发现眼下这张脸是严肃的,眼角、嘴角,全都拉成了一字形。一本正经,倒让他觉得有点儿憋不住想笑了。但他还是憋住了。就应该这样,干正经事儿的时候就应该这样。他喜欢他的副驾驶有这股劲头,哪怕他心里真的想笑。他一想起这小子竟会在电视机前站起来,呼吁那些穿飞行夹克的球迷们成立“陈月芳爱好者协会”,他就想笑。今年的北京国际女子篮球邀请赛刚刚结束,陈月芳是本届最佳选手。她要是知道在相对高度三百米的夜空中,有一个她的崇拜者,而这个崇拜者只有一米六十八的个头儿,比她整整低四十公分,她会不会也想笑呢?

他终于微微笑了。

他感到一股热气扑到他的后脖梗上,这是他的机械师。气喘得很不均匀,有些粗,也有些急。这家伙有点儿紧张呢,他想。也难怪,从机务学校毕业不几天,就赶上执行夜间紧急任务,谁都会紧张的。他回过头来,用一种特别安详的目光望了望机械师。

机械师两手撑在舱壁上,有些不好意思。

小伙子很认真。这就好。他对自己这个机组的成员感到满意。

这时,他看到了黄河。

那条时而出现在左舷,时而出现在右舷的微茫的亮带,只能是黄河。他有些激动起来,他也说不清为什么,一想到黄河,一见到黄河,自己就会激动。每次坐火车从兰州返回驻地,都能从车窗外看到一段黄河。那在灰白色的巨岩间涌上漫下、几乎不翻一点浪花的雄浑水流,总使他全身的血液把脉管胀得发疼。他真不明白,这样一条河流,怎么会让冰给冻住?他想,一定是冬天水少了,黄河的劲儿小了,在它浑身无力的时候被冻住的。黄河也有这种时候。他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的目光始终不离开那条亮带。

听见什么了没有?他用余光扫了扫另外两个人。副驾驶和机械师脸上没有表情。

他相信他听见了河面上冰排的撞击声和急流在冰下发出的低沉吼声。

他又想起了梦里那只老虎。P3-8

序言

历史对文学作品的选择至为苛刻,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作品并不多。

如果能将许多篇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作品集合起来,那就值得珍藏了。

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丛书。

这套丛书的出炉就是源于一种记忆。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读到其中的一些作品,从此它们就滞留于脑海中,二十年挥之不去,但现在要找到那些作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种奇文不能与人共赏的遗憾时时袭来。

今年,社里组织一批图书,要送到军队的连队图书室,其时,这种记忆又一次奔涌而出:传奇、惊险、迷人的军营文化,充满崇高感、使命感的军人特质,生死线上闪射的人性光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军旅文学撼人心魄的魅力,即使成为回忆,依然能鼓荡胸中的激情。这不是一个人的记忆,而是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值得与新时期的军人和所有年轻人分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军旅作家和作品爆发式、轰动式地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影响了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那个时代也成为军旅文学最为辉煌的记忆,本套丛书遴选的大多是创造辉煌的那些优秀的军旅作家的已成经典的作品,当年曾经荣获过各种奖项,是讲中国文学史时不得不提到的佳作。

那是关于英雄的文学。

英雄从来是男儿的理想,女子的向往。壮士出征,八千里路,萧萧易水,大风起兮,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多少诗文流传久远就是因为它的英雄气息,还有英雄那撑起万里江山的铮铮铁骨。刘亚洲、周涛、乔良、朱秀海、柳建伟……他们笔下展示的是一个个英雄的王国,是边塞旷世的豪迈。

那是关于英雄的思索。

太平盛世,英雄无觅,人说只能见到英雄的碎片,裘山山、庞天舒、项小米这一个个温婉的名字却带给人关于英雄的思索,广阔的雪域高原、辽远的万里边防,许多是非战争状态下的军营日常生活和军人的军旅生涯,和缓的述说却让我们沉思,和平时代该如何感受英雄的气息。

兵、将军、军营,即使没有硝烟,也不乏悲壮的意蕴,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能成为打动人们的字眼。这就是军旅作家、军旅文学拥有许多关注的理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忍痛舍弃了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所以这套丛书并不能包罗那个时代的全部经典,但至少通过这些经典可以一窥当代军旅文学曾有的辉煌。

更为难得的是,这套丛书收录的作家,有的已经撤离了文坛,转移了自己的关注,这些作品或者已经是他们的封笔之作了。

当然,诗无达诂,文也一样。经典不需要别人太多的评价与推荐,只需要喜欢的人自己品读。

希望喜欢的人可以读到这套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冰河/军旅文学优秀作家经典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0341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