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陌上花开缓缓归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集。书本结合了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独特的想法。每篇文章都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内容推荐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目录

自序·蔷薇记

1.山有木兮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4.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5.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6.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7.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8.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窠里

9.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10.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11.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12.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4.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15.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16.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17.乐府三行之饮马长城窟行

18.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19.想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20.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2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2.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23.人生长恨水长东

24.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25.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26.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27.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试读章节

此刻,我就在你的身边,心里唱着这支歌,一支寂寞的歌。在千年之前的千年,越女在鄂君身边,唱出这首歌。得与失之间,知与不知之间,谁比谁婉转,谁比谁幸福?

这支歌是这样唱的:

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

今夕伺夕兮,得与王子同丹。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是一阕诉说与心目中爱慕对象同舟,欣喜若狂又战战兢兢,不晓得如何安顿自己心情的古代歌赋。相传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首美丽的情诗。

这深夜想起来的这首歌,就像有人从水里托起一只红珊瑚,呈现在面前,色泽鲜红,水滴未干,如同我的心迹。一定遇过这样的事吧,心里有酸楚的爱意,你爱着那个人,他却不爱你,或者,碍于种种原因,他不能爱你,你也不能够表白爱意。

叹一声,心悦君兮呵,君不知……君不知……

《越人歌》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后,当时楚越虽是邻国,但语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据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了回去。

《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缠绵悱恻,艺术水平很高,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朋友Y是武汉人,自他处知道,春秋时,鄂为邑。楚王子中有名为子皙的,是鄂邑较早的封君。刘向《说苑》记载,子皙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泛洞庭。驾船的越人,唱出这样的歌来。

他是一个节俭干练内心忧伤的男子。正是他说起《越人歌》,感慨鄂君心地宽阔,面对浩淼鄂渚,却不能渡。也需山中林木做舟,平人的爱慕为阀。他说:“这鄂渚便是今天的梁子湖,和那云梦泽一南一北,裹挟着长江。江海湖的浩淼荡漾和渺无人迹,总让人心情惆怅,感物伤人。屈原也曾有“乘鄂渚而返顾”的句子,虽是写事,却也有岁月沧桑的意味。

而今湖虽没了以前的壮阔,却依旧浩淼。港汊交错,芦苇飞翠,荷花飘香,鸿雁翔集,成年以后,心思繁复,思想为旁物所左右,总不那么纯净。以前观山看水,只觉得壮阔,胸中有浩然之气,无须形容。而今总要搜罗词句,联想古往今来的典故。譬如这鄂渚,读到了《越人歌》的句子,知道“今夕何夕”的来由,心中有欢喜,却有些矫情。想一想,水天一色,舟船游弋,歌声回转。王子庶民,无卑无尊,彼此心悦。也是天下大同胜景。

《越人歌》曲调的忧伤,满怀平人对王子的心悦与爱慕。可是这爱慕不同于今人对权势和名利的献媚,也非男欢女爱的幽怨。因有岁月和山川的映衬,更添了一种浩荡和平直。在那样无垠的汪汪白水里,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寂寞无行,漫漫长路。爱慕或许是疗治忧伤最好的良药。而这爱慕不仅埋在心中,且要唱出来。虽然那人不知,却要告诉他,心是自在无碍。

我由鄂君子皙想起吴王夫差。一个英雄盖世的男人,一个曾经英明无敌最后为了一个女人丧家失国的男人。我一直喜欢情深义重的男子,不以成败来评断他们。我信夫差有虚骄狂傲不可一世的一面,你看他时时被伯豁的马屁谗言所惑,又被越国呈献的蝇头小利诱惑,又很妇人之仁,真是叫人叹息!然而,我始终不信他是那种看见美女就腿软,不分东西南北的男人;不信他如史书说的那样为西施的美色所迷。美色始终是外在表象,还不足以叫一个刚硬的男人至死沉沦。  如果美色时时都有用的话,每个美貌的女人都会获得幸福和爱宠。皇宫内院里不会有冷宫和弃妃,寻常百姓家不会有新人和怨妇。人世如斯和平美满,而那些姿色平庸心田饱满的女孩子永远不受人瞩目没有出头日。我们说天道公允,这公允体现在上苍不允许人用单一的标准来对待一切人事,而这世间每一天都会有出乎意料的悲剧或奇迹出现。

就像越女小心翼翼地唱了一支歌,她只是唱出自己婉转鲜亮的心意。遇上了心仪的男子,忍不住要像熏风中破土而出的青草般小小招摇。那鄂君一定也是能够感受她的爱慕之心,她眼角眉梢情意绵延,如河流中摇曳的水仙,自美自持却不自知。而他竟然感受到了她的欢娱,她的寂寞,于是,他有心叫人译出她的心曲。

他的了解为她打开爱的通道。于是,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寂寞的心意,只因有了了解,哀怨幽暗的房间,突然一线天开,光明普照。

不去想越女跟子皙回去之后,获得了多久的爱宠,不去想她后来是否色衰爱弛幽闭深宫,而是暗暗地后悔自己没有留在吴越的山水之间做自在的打桨女。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预期,不可回转。时人往往取笑东施效颦。却不晓得,西施行在吴宫明月下,馆娃宫履声寂寂,她是否会想起少女时的自己,在苎萝溪边浣纱,辛劳而单纯。那时候的她跟东施已经截然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心底对她多少还有点瞧不上,可是为什么,到今时今日,她会反过来羡慕她?羡慕她可以老死故乡,只为一些平实而烦琐的小事劳心,生活平静。那个丑而单纯的女子,她觉得西子颦眉是美的,却不知她的美好像蚌体内的珍珠,是痛苦的延伸和凝固。东施觉得她是幸运的,却不知她幸运到被人选中,连情感也被人利用,她爱的男子,为了自己的理想,以伟岸虚荣的理由把她当作一件礼物,送入了别人的怀里。

罢罢罢!这样的绝色容颜不要也罢,不要担负国仇家恨,那许许多多男子的失败,整个越国的成败荣辱真的只能要她一人来承担吗?只愿能回复自由身,回到苎萝溪边浣纱,嫁一个普通男人,没有利用,没有机心,不需要打叠精神献媚周旋。了却家国,只是吴山越水间一双人间夫妻,安稳到老。

后来的林黛玉作《五美吟》关于西施的一首里有“莫笑东村效颦女,白首溪边尚浣纱”之语,是至诚女子赤诚心境。

那所谓的泛舟五湖,也只是文人一厢情愿的臆造罢了!后来的她,已成了亡国妖物,范蠡有心重拾旧好,迫于舆论压力,也要忐忑再三呢!何况西施在夫差身边十年,夫差给了她一个男人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爱宠,而她和范蠡之间拥有的不过是一见钟情,了不起数夕欢娱。一个范蠡当真那么不可替代么?!

有一天,西施会发现她已渐渐忘记留在越国的范蠡的脸,惊恐中,她曾努力试图去记起他,但终究发现,无论你曾多爱一个人,人终究是会渐渐忘却那张久未去见的脸的。

我们的记忆有容量,它会老去,一切会被洗去,到最后它消融在时间中,谁也不记得。我们谁也不属于谁。

美人计其实是三十六计中最明显可以一眼看出的一计,悖论是:这一计往往最令人防不胜防,无法抵抗,收效最为显著。历史上一个女子柳腰轻摆敌过百万雄兵的事不胜枚举,诚然是男人的骄傲自负在作祟,尤其是在成功时认为一切尽在掌握,天下无坚不摧。我连灭掉一个国家都不在话下,何况是一个小女子。而往往最弱小的,是最强大的,最娇媚的,也是最险恶的。我更愿意,相信夫差是爱上了西施。他不是不晓得这个越女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危险,不是不晓得越人的用心,只是,那一杯鸠毒,只要举手奉上的人是你,我会眉也不皱一饮而尽。

而我的错误,只是,我不该将这游戏的筹码压得这样大,我不该叫整个吴国的子民,随我爱你的欲望一起焚身而亡。我忘记了,我是一个国君。我忘记了,一个君王的责任。

我这样爱你。你看得到吗?夷光……我为你抛家却国倾尽毕国之力只是为了证明这爱不是幻象,不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我是爱上了一种持久的爱慕和守护,与容貌无关,与身份无关,无论今夕何夕,没有尊卑差别。

P1-5

序言

我没有想到,这最后的数万字,会在北京完成。我以为,会是在那个高原小城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拥着藏家的炉子,在键盘上静静绽放我的文字。

那样,告别人世的喧嚣。

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会走入那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就像那日我站在班禅面前,见他笑时,心里的洁白平静。而现在这般,也是好。我能够停留在这样温存大气的城市里,在人间烟火中继续我的蛊惑。一旦被人识穿虚弱,也可以很快的遁入人群找到另外的栖身之所,或者,回到自己枯黄皱巴的书册中去。

这本书的序言,本来是要请江湖夜雨兄帮我写的。他原本欣然应下来,后来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而作罢。那么就算了。我不想他为难,而且有一些话,也许反是自己来表达比较妥当。

题记是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我原本不知道,是一个朋友在我的文章后面留的言,看到这句话心里悸动了一下,然后就念念不忘,深知它与我缘分已定。

乐府,不仅仅是乐府,那些古诗都似是种在我心里的蔷薇,而多年郁积的情感又如长大的猛虎,我不敢轻易放它出来,深怕它不识轻重触伤了细弱的蔷薇。

我小心将它放出来,幸而它竟懂得细嗅。

如人所吟:那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一刚一柔却如此交融,故,刚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写乐府很难,手边的资料多是生涩的,那些年少时的记忆亦不复能够承担我现在文字的重量。因而常常就写得很长,因为有太多纷乱的历史需要去援引、消化在文中。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而那些简单的歌章,则必须有历史加以映衬,否则就轻浮浅薄,看不出其间的思想动荡。

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这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我不愿去回顾之前的文字,尽管它们彼此亲密无间,但它们对我而言是过去式。蛇不会对它蜕下的皮有任何眷恋,我就是那条蛇。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感觉到你的变化,在陈述一件事时你变得更有自己的主见,我不再是听你讲故事,我能不知不觉走到文字里去。你知道,不知不觉,就很难得。

这样的话让疲累的我一下子精神振奋。

一直以来,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也相信自己的改变是对的,我走上了更沉静的道路,也更静默。一个写作者要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写作,是借由文字的光束照进内心的舞台,成就自己的舞蹈。然而,这舞蹈不是只跳给自己看的。不可因为一时掌声激烈而分心,亦不可因为舞蹈中台下没有声音而气馁,因为那不是此时你该关注的事。

我能在文字中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无限风月,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写到谢安、嵇康时心旌摇曳,写到慕容冲、陈后主时哀怜不已。我对他们心无偏见,这是最大的成功。而李白,刘禹锡……这些熟悉的人,我用神秘的力量将他们从历史中唤起,再次演绎他们的故事,就一定要懂得珍惜这份机缘。

我于是完全没有时间空虚,这些人和事已经占据了我全部的心思。我不能出门,不能与人顺畅交谈,拒绝一切的干扰。倘使我分心去做别的事情,我对他们的感情就被削弱,写出来的文字也淡薄无味,若我心有别念,他们即不再信任我。  很辛苦,很满足。很多人惊异我写作的速度之快,但我知道那是缓慢的。我与他们搏斗良久,如果我胜出,我就写出他们。如果我输了,我就得毫无怨言自己憋着,等待下一次胜出的机会。

而且,这是随笔。可以一场一场的胜出,速战速决是好事。如果是小说就必须积聚力量,以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个系列的书,这是最后的一本。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写这样题材的作品。我需要给自己复原及重生的力量。

我是涉水而过的旅者,脚下河流深深。失却最初的跃跃欲试,平静地行至河中,在最后的一段路程当中,要让自己内心充满力量,能够坚定稳当地到达对岸。这系列最后的一本书,它不是完结,而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到达之后预示着更长远、更新的开始。在这之后,我要放下昔日的包袱,背起新的行囊,去到新的地方,开始另一段旅程。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听贾鹏芳的二胡。他的音乐,原版碟在日本,做的却是纯中国化的音乐,非常喜欢。

也曾在网上见到,极少,且不能确定真假。数百元的原声碟,如果用手提电脑来听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些在网上downIoad下来的音乐,伴我无数个夜晚,给我灵感及抚慰。

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写的时候,我参考了一些他人的观点和话语,资料来源包括《乐府诗集》,余秋雨《遥远的绝响》,施蛰存《唐诗串讲》,还有些来自网上,具体作者已无从查考,不能一一注明,只能在此表示我真心的感激。

心中蔷薇能够如期盛开有很多人的功劳。一路走来,我亦得到很多的关照和扶持。心内感激。有一句禅诗,用来形容我的心情和态度正好:“花未开全月未圆”。

一切还有圆满的余地,时光漫漫,何妨扬眉淡笑,心境从容?

书评(媒体评论)

  我心里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

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这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安意如

让我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陌上花开缓缓归》,只有在安意如的叙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独特的想法。当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相信会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陌上花开缓缓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意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9155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