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导论》每章先说明教学目的,方便学生掌握该章重要的基本概念。每章在首页均列出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关键词的确切意义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尤为重要。贯穿全书的众多表格、图例、照片和图解,既使课文言简意赅,又使阅读变得快捷方便,学生可很快学会如何阅读及掌握课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含有简短而丰富的工具条,一系列图片也可充分反映食品科学的诸多方面。
图书 | 食品科学导论(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食品科学导论》每章先说明教学目的,方便学生掌握该章重要的基本概念。每章在首页均列出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关键词的确切意义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尤为重要。贯穿全书的众多表格、图例、照片和图解,既使课文言简意赅,又使阅读变得快捷方便,学生可很快学会如何阅读及掌握课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含有简短而丰富的工具条,一系列图片也可充分反映食品科学的诸多方面。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背景,主要介绍食品科学的概述以及背景知识。第二部分为保藏,系统地介绍了相应食品的保藏方法如加热、冷冻(藏)、干燥、辐照以及电能、发酵、微生物、生物技术、化学物和包装等食品科学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为食物与食品,它分章讨论了乳、肉、禽蛋、鱼、贝类、豆类、油料种子、果蔬等主要食物以及原料、油脂、糖制品、甜食、饮料等食品原料,除了阐述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性质时,特别强调食品科学的应用知识。第四部分为相关信息,由5个论题组成,内容涵盖环境、食品安全、法规与标签、世界粮食需求和就业机会等知识,并指明了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本书还对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作了引导性的阐述。 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1部分 引言和背景 第1章 食品科学概述 第2章 化学回顾 第3章 食品的化学 第4章 营养与消化 第5章 食品成分 第6章 食品的质量要素 第7章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 第8章 食品的劣变 第2部分 保藏 第9章 热 第10章 冷藏 第11章 干燥和脱水 第12章 辐照和电热 第13章 发酵、微生物和生物技术 第14章 化学品 第15章 包装 第3部分 食物与食品 第16章 乳 第17章 肉、禽、蛋 第18章 鱼和贝类 第19章 鼓舞、豆类和油料种子 第20章 水果蔬菜 第21章 油脂 第22章 糖制品 第23章 饮料 第4部分 相关专题 第24章 环境意识和食品加工 第25章 食品安全 第26章 法规与标签管理制度 第27章 世界食物需求 第28章 食品科学的职业 附录 词汇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食品科学导论(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帕克 |
译者 | 江波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9553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71 |
出版时间 | 2007-02-01 |
首版时间 | 2007-02-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201 |
丛书名 | |
印张 | 3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20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2051 |
版权提供者 | Delmar Learning,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