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没脾气(做人处世的柔性哲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做人处世似乎是永远的难题,的确,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和生长环境,所以在与人交往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如何让自己在做人处世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这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老子的处世之道及做人的哲学。帮助你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灵活处事,圆融做人。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那些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意志品质,他们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韩信被后世史家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名将”,在楚汉战争中,他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定关中、收韩魏、攻代、灭赵、不战而降燕国、平定齐国的战略任务。尔后,他又指挥大军,在垓下之战中以“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彻底击败项羽大军,为刘邦夺取了天下。如此战功,在中国历史上罕有与其匹敌者。但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却是个相当没有脾气的人。

郭子仪是唐朝中兴名将,功封汾阳王,但他也是个很没有脾气的人。他带兵素以宽厚著称,对人忠厚,所以士卒乐于效命,屡建奇功。朝廷需要他时,他接到命令就立即行动,绝不拖延:朝廷猜忌他、屡次罢免他的兵权时,他也安然接受,从不发句牢骚、说句怨言。所以,他能屡黜屡起,成为朝廷栋梁、国家柱石。

老子说得好,做人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即掩敛自己的锋芒,排解一切烦忧,隐蕴自己的光辉,把自己融人世俗社会中。无论是韩信、郭子仪,他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因而成为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所以,人生在世,即使你胸怀宇内之志,也不要牛气冲天,更不要鹤立鸡群,须知“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你越没有脾气,别人越拿你没脾气。

一句话,要想成大器,不要有脾气!

目录

第一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002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004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007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010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012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014

第二章 知强守弱——伟大的柔性生存法则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018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020

 知其雄,守其雌/022

 知其白,守其黑/024

 知其荣,守其辱/02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029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031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032

 将与夺之,必固与之/034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036

第三章 贵贱相依——王者无敌的柔性智慧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040

 侯王自称孤寡不谷/042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044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045

第四章 无为不争——智者运筹的根本大法

 道常无为而不为/050

 我无为而民自化/052

 我好静而民自正/055

 我无事而民自富/057

 我无欲而民自朴/059

 不自见,故明/060

 不自是,故彰/063

 不自伐,故有功/065

 不自矜,故长/067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069

第五章 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

 大邦者下流/076

 执大象,天下往/079

 治大国若烹小鲜/08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083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085

第六章 慈俭为本——为政治国的亘古铁律

 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08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090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09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09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096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09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00

第七章 兵者不祥——有国有家者的清规戒律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104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105

 祸莫大于轻敌/108

 抗兵相若,哀者胜也/111

 善为士者不武/1 14

 善战者不怒/1 15

 善胜敌者不与/1 17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119

第八章 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

 上善若水,上德不德/12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124

 长而不宰,功成不居/126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128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130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132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13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135

 天之道,利而不害/137

 人之道,为而不争/139

第九章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的韬晦智慧

 太上,不知有之/142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144

 我,愚人之心也哉/146

 相去几何,善之与恶/148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151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15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155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57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159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61

第十章 图难于易——成就大事的成功心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64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6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69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71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173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75

第十一章 取舍有道——善待财富的柔性智慧

 少则得,多则惑/180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82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18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186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188

 既以为人己愈多,既以与人己愈多/190

第十二章 微妙玄通——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

 不出户,知天下/194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195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97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199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201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6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208

 居善地,心善渊/209

 与善仁,言善信/211

 动善时/2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16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217

第十三章 无以生为——活到天年的养生智慧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222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224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227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228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230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232

第十四章 小国寡民——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236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238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241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243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4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46

附:《道德经》八十一章/249

试读章节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是什么?它好比母性的生殖器,是天地之母,化生万物。“道”无处不在,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在帝王为“君道”,在群臣为“臣道”,在国家为“治国之道”……万物皆有“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什么是“道”?从表面上看,“道”就是道路,是由此处到彼处的途径。往深一点理解,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规律,其实规律并不能完全概括老子心目中的“道”。老子之“道”既博大精深,又幽微玄渺,它是宇宙之本源,老子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玄牝之门”。所谓玄,就是始元,即宇宙的开始;牝,指雌性,也指母性的生殖器。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形的生命基本是由雌雄两性交合而成,并诞生于雌I生生殖器官。可见老子所谓的“玄牝之门”,就是指宇宙最初始的生养之门(即母性的生殖器),它产生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是它的生成物,也是它的存在物。

一切雌性的东西都以阴柔为美,作为“玄牝之门”的“道”也不例外,它以无形无状、无影无象、无色无味、无声无息的形式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从不彰显自己,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闻不到它,因此,芸芸众生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以至“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不知道它的存在,就是它最好的存在,而它则惦记着天地万物的存在。

在外奔波的儿女可能会忽略母亲的存在,但坚守家园的母亲却总是心系儿女。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它无时无刻不在用一双善良、慈祥、柔和、无形的眼睛,关注着天地万物的一举一动。虽然它不发号施令,不用说教的语言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它是自然的标尺,宇宙的法度。天地万物适应它,就能欣欣向荣地生长发育,违背它,就会自取其咎,自食其果,甚至自取灭亡,因为它是“天地之根”。所谓根,就是根本,谁也离不开这个根本,没有根本,幼苗长不成参天大树;根基不固,高楼大厦也会变成豆腐渣工程。

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本,人也是如此。做人不能脱根,更不能忘本。做儿女的如果长年在外,不关心年迈的高堂,不给赡养费,甚至十几年不回家探望一次或者发达后回家嫌父母穿得破、穿得脏,看见儿时的小伙伴爱理不理,见了亲朋好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的行为就叫“忘本”,“忘本”的人是很难得志于天下的。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是它的根本;对于国家来说,民众是它的根本。企业不尊重自己的员工,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形成开拓进取的合力,这样的企业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国家的领导阶层如果公然违背民众的意志,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么民众就会抛弃这样的政府。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深谙民生疾苦。目睹晚清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立志救民于水火,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样的思想和行动是符合民众愿望的,因此,贫苦百姓和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杰出青年,如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石达开等人都纷纷加入了他的“拜上帝会”。他成功地发动了“金田起义”,树起反清反帝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攻州掠郡,势如破竹,队伍迅速扩大,兵力达到百万以上,他们顺江东下,攻克南京,洪秀全将其改名为“天京”,以此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但是,进入天京后,洪秀全逐渐丧失了进取心,开始脱离民众和士兵。于是,太平天国失去了继续发展壮大的根本。洪秀全和其他封建帝王一样,也过起了腐朽生活,他大兴土木,在南京为自己盖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平时他虽然深居简出,但一旦出门,就要出动声势浩大的仪仗队,强令百姓跪拜,其做派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清朝皇帝。他还大肆为自己选纳嫔妃,充实后宫。因为后宫姬妾太多,他常常叫不出她们的名字,索性用编号代替她们的姓名。其荒淫的作风比起当时清朝的咸丰、同治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洪秀全的这种行为起了很不好的带头作用,上行下效,太平天国的很多高层官员也纷纷腐败,导致士兵、百姓与统治阶层离心离德。太平天国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就算没有天国内讧,失败也是注定的事。

从洪秀全的失败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做人做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唐太宗曾经将君主与民众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他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是根本,君主是枝叶;水是根本,舟是枝叶。一旦根本动摇,枝叶就会枯死,浮船就会倾覆。因此,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重视蓄养民力,按民众的意愿施政,重视民众的利益,这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是古今不变的“道”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他时刻牢记这个根本,凡事要看老百姓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他认为改革是否取得了成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老百姓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正因为他和他的后继者坚持以民为本,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走出了一片坦途。

“道”生养天地万物,它以柔弱的姿态与天地万物相处。虽然它不发号施令,天地万物却不能违背它,违背了它,就要受到它的惩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创造了人类文明,向国家纳税,滋养政府,他们对政府没有什么苛求,但求政府能以“天下为公”,公平合理地施政,关注民生,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天下自然和平安宁。一旦政府做不到这一点,甚至用酷刑严法暴虐天下,就会动摇民众这个根本,根本一旦动摇,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就会被民众掀下马来。

总之,“道”是“玄牝之门”,它化生天地万物,无所不在,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在帝王为“君道”,在人臣为“臣道”,在国家为“为政之道”,在军队为“兵道”,在经济为“商道”,在教育为“师道”,在管理为“管理之道”,在人伦为“孝道”……它是我们做人、处世、行事的根本,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比如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我们必须要孝敬父母;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师长,我们要尊敬师长,牢记师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不违“道”、不忘本的人。一个不忘本的人往往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能量是不可估量的。P2-4

序言

我与《老子》打交道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觉得这老头子很有意思。我曾经以景仰的目光把他当太上老君看,他却告诉我他不是太上老君,也不是孔子所说的什么“龙”,他只是周朝一个读过些历史书的老头子。他有一双看破世间的老眼,面目慈善,每次碰面,他都会向我讲述他一生的故事,他时而眼望前方,视若无物;时而闭目养神,寡言少语……静如深渊,澹如大海。

我曾经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有人戏称我“无风也起三尺浪,见树还要踢三脚”。我曾经自诩:做人就得有脾气。二十年前,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寒流,身无分文,四处碰壁,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痛苦,却无法排遣,恨不得马上找人打上一架,甚至觉得就算是死,也不过如此。我的脾气是暴躁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使性子是无用的。无奈之下,我只好拿那些不会说话的书本撒气。

人这东西还真是有些奇怪,你高兴的时候,看雨点都是笑的;不高兴的时候,连阳光也分外刺眼。当我看到满眼的纸屑时,觉得这些纸屑也很烦人,我狠狠地踢了一地。恰恰是这么一踢,一本已经泛黄的线装书跃入了我的眼帘。其实,这是一本非常熟悉的书,我不知已经读了多少遍,此刻我却拿它撒气,这就像一个和你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你突然无缘无故地大骂他一顿,事过之后你会万分后悔一样,当它映人我眼帘的那一刻,我顿时怔住了。老子那张满是皱纹的笑脸再次出现在我眼前,仿佛在笑我:“看,牛脾气又发作了吧!”书中那些警世之语很快浮现在我的脑海:“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心使气日强”,“强梁者不得好死”,“无为而无不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原来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每每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将其抛诸脑后。由此可见,读书不消化,不如不读!

我开始反省自己:十年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与人逞强斗气?难道为了一时的挫折,就非得把自己气成这个样子?一番反省之后,我无语了。我将那些撕碎的书页一张张粘回去,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一边粘,一边自嘲:“早知道要花这么大力气粘回去,又何必要撕碎它呢?”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大抵如此,当我们不快时,往往会大动肝火,但发过脾气之后,还得静下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不发脾气,早点儿静下心来想办法呢?

老子告诉我,做人不必有脾气。看看那些成大器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们何曾乱动过肝火?因为发脾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遇事时,他们总是从容镇定,以“没脾气”对付那些有“牛脾气”的人,结果笑到了最后。

从此,我开始潜心参悟《老子》,渐渐地,我不爱发脾气,直到不再发脾气。在此后的岁月中,我虽也频频遇到不顺的事情,但我总能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儿,路子越走越顺。其实,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向我发难的有不少是很牛气的人,有的是官场中的能人,有的是商场上的狂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半点脾气,当然,他们也拿我没脾气,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被我化解于无形之中。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磨练,磨掉的是冲动和欲望,磨出来的是聪明和睿智。这话说得很对,有欲望的人最容易冲动,冲动的人最有脾气,有脾气的人最容易做傻事。我们都是芸芸众生,要善始善终地度过一辈子,不容易,所以,傻事是做不得的,牛脾气是要改的。丘吉尔说,最理想的人生境界是拥有二十岁的身体和六十岁的智慧。年轻令人向往,智慧令人膜拜,但大多数人只有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才会明白这一切,而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日子已所剩不多,再加上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恐怕他们到阎王爷那里报到时,心里还一个劲儿地遗憾!

感谢老子!他让我早早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不要有脾气,没脾气PK牛脾气!

书评(媒体评论)

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

斯经(《道德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朱元璋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张瑞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没脾气(做人处世的柔性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于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5106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