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山萨满传(附光盘上下)/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满族各氏族传承人讲述的优秀传统说部的忠实记录,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爱国爱族、粗犷豪放、骁勇坚韧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宝贵珍品,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尼山萨满传就是用满文写成的萨满收魂的故事,黑龙江、松花江一带赫哲族、满族中普遍流传着这个故事。

内容推荐

罗洛屯老员外的骄子,打猎不幸身亡。尼山萨满以其高超的神力为他赴阴寻魂,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一路闯关,终于夺回员外儿子的灵魂。使他起死回生。故事情节离奇古怪而又荡人魂魄,读之令人不忍释卷。

目录

《尼山萨满》与北方民族

上 册

第一部分 《尼山萨满》民间流传版本

音姜萨满

尼姜萨满

阴阳萨满

宁三萨玛

女丹萨满的故事

一新萨满

尼桑萨满

尼顺萨满

泥灿萨满

尼海萨满

尼桑萨满

尼荪萨玛

尼桑女

尼桑萨满 《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尼山萨满》四种满文本的译稿

第二部分《尼山萨满》满文影印、译注版本

光绪三十三年文书 尼山萨满一卷

尼山萨满故事一卷习俗故事

尼山萨满二卷里图善

下 册

尼山萨满传一册

《尼山萨蛮传》(台北版本节录)

尼山萨满招魂记

尼桑萨满传

尼山萨满

《尼山萨满传》

民族本

新本

三部《尼山萨满》手稿译注

海参崴本《尼山萨满》译文

后记

试读章节

今年年景挺好的,风调雨顺,眼看就要丰收了,因为这个,我们满族人到吴玉江家给老祖宗上香、磕头、祭拜。这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爹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是咱们满族人的习惯。我借这个机会,给族人讲讲满族的故事。

过去有个屯子,住着一户有钱的人家,是个财主。这家老两口挺会过日子,他们过来过去,过富了,家有良田千顷,牛马成群,伙计无数,就是没有儿子。夫妇俩心地善良,经常周济穷人,天天上香祈祷,求天神保佑生个儿子。他们天天如此,年年这样。慢慢地他女人就有福了,不久就生了个宝贝儿子。屯里人说,你老年得子,这是大喜事,你得请我们吃一顿。一天,财主让伙计杀猪宰牛,请亲朋好友、屯里人坐席,大吃大喝了三天。

这夫妇俩对儿子太娇惯了,要啥给啥,没有不答应的。一来二去,这孩子就长到十五六岁了。一天,他跟额莫说,我长这么大都没到外边看看,让我出去玩玩吧。额莫不敢做主,他就央唧阿玛。阿玛也不答应,他就大哭大闹。夫妇俩实在没招儿,只好答应下来,让他小心,早去早回。

有一天,这孩子带着伙计,选了最好的马,套上最漂亮的轿车就出发了。在山上,他们看到很多野鸡、兔子、狼和狍子,可高兴坏了。这孩子会打猎,打了不少野鸡、兔子和狍子。突然刮开风了,先刮的小风,不一会儿,就刮大风,是旋风。风转来转去,就把这孩子转死了。伙计们一看小主人死了,都吓坏了。赶紧套车,把小主人的尸首装在车上拉回家。

夫妇俩一看儿子真死了,哭得死去活来。屯里人劝他们,总这么哭也不是办法,赶紧发送孩子吧。他们正在筹办丧事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挺脏的老爷子,像是个要饭的。这个老爷子进屋就对财主说:我来你们这儿,不要吃的,也不要喝的,我想领你们去找音姜萨满,她能救活你儿子。

老爷子领财主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个老太太就问,音姜萨满在哪住?老太太说:在河边洗衣裳那个媳妇就是音姜萨满。他们到了河边,见到了音姜萨满。财主就跟音姜萨满说:你要什么我都给,只要把我儿子救活就行。老爷子在一边也跟着央求。音姜萨满是个热心肠的人,就一口答应下来。

音姜萨满到了财主家,穿上神衣,戴上神帽,打起神鼓,施展神术,请来神鹰,把这个孩子的魂从阎王殿里叼了出来。小鬼知道了,赶紧到阎王爷那儿告状,阎王爷打发小鬼拦住,不让音姜萨满带着孩子的魂回去。音姜萨满说:就是你阎王爷来了我也不怕,我一定把孩子的魂带走,不能让他跟着你们回阎王殿。一路上都有小鬼阻拦,可是谁也拦不住,阎王爷只好放行了。

音姜萨满带着孩子的魂来到了一个地方,见道边站着一个人,是谁呢?是音姜萨满死去多年的掌柜的。他一把就把音姜萨满拽住了,就说:你能救别人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救你丈夫呢?救活我,咱们夫妇好团圆。音姜萨满说,你死了多年,尸骨已腐烂,救不活了。她掌柜的说:你不救我,我也不让你回去。他死死拽着音姜萨满不放,这时旁边的油锅都烧开了,他就想把音姜萨满扔到油锅里。音姜萨满一怒之下,让鹰神把她掌柜的魂叼起来扔进污泥河中,使他今后永远不能转世。就这么的,音姜萨满才带着孩子的魂回到阳间。小鬼没拦住,她的丈夫也没拦住,音姜萨满就这么厉害。P1-2

序言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在文化部和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有关科研和文化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努力和编委会的精选、编辑、审定,现在陆续和读者见面了。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满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源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传统说部,是满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传承久远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是满语“乌勒本”(ulabun)的汉译,为传或传记之意。上个世纪初以来,在多数满族群众中已将“乌勒本”改为“说部”或“满族书”、“英雄传”的称谓。说部最初用满语讲述,清末满语渐废,改用汉语并夹杂一些满语讲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族各氏族都凝结和积累有精彩的“乌勒本”传本,如数家珍,口耳相传,代代承袭,保有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原生的形态,从未形成完整的文本,是民间的口碑文学。清末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原因,满族古老的习俗和原始文化日渐淡化、失忆甚至被遗弃,及至“文革”,满族传统说部已濒临消亡。抢救与保护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是抢救与保护满族传统说部的可喜成果。

吉林省的长白山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满族及其先民世世代代在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建功立业,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也承载着满族传统说部流传的历史。吉林省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精神的指引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新受到重视,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率先提出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问题,得到了时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历史学家佟冬先生的支持,并具体组织实施抢救工作。自1981年起,我省几位科研工作者背起行囊,深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以及河北、四川等满族聚居地区调查访问。他们历经四五年的艰辛,了解了满族说部在各地的流传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一些传承人讲述的说部进行了录音。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有组织的抢救工作中断了,但从事这项工作的科研人员始终怀有抢救满族说部的“情结”,工作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1998年,吉林省文化厅在从事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十大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中,了解到上述情况,感到此事重大而紧迫,于是多次向文化部领导和专家、学者汇报、请教。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同志,文化部社文图司原司长陈琪林同志,著名专家学者钟敬文、贾芝、刘魁立、乌丙安、刘锡诚等同志都充分肯定了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几经周折,在认真准备、具体筹划的基础上,于2001年8月,吉林省文化厅重新启动了这项工程。2002年6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团结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满族说部的抢救、保护工作。

这项工作,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吉林等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有关人士的认同与无私帮助,特别是得到了文化部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03年8月,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2004年4月,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我们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有关指示精神,我们对满族说部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不但要忠实记录,保护好文本,还要保护传承人及其知识产权;不但要保护与说部的讲述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还要保护与说部传承相关的文物,从而对满族说部这一口头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组织科研人员到满族聚居地区深入普查,扩大线索,寻源探流,查访传承人,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采录传承人讲述的说部。在记录整理过程中,不准许增删、编改,只是在文法、句式、史实方面作适当的梳理和调整,严格保持满族传统说部的原创性、科学性、真实性,保持讲述人的讲述风格、特点,保持口述史的原汁原味。

几年来的工作,使我们深感“抢救”二字的重要。目前健在的传承人多已年逾古稀,体弱多病,渐渐失去记忆。就在二三年前,我们刚刚采录完傅英仁、马亚川讲述的说部,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掘其记忆宝库,他们就溘然长逝了。一些熟悉往昔满族古老生活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如20多年前我们曾经访问过的黑龙江省的富希陆、杨青山、关墨卿、孟晓光,吉林省的何玉霖、许明达、关士英、赵文金、胡达千、张淑贞,辽宁省的张立忠,北京市的陈氏兄弟、富察·庄净,河北省的王恩祥,四川省的刘显之等先生都已相继谢世,使其名传遐迩、珍藏在记忆中的说部无以名世,成为永远的遗憾。今天出版这套丛书,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满族各氏族传承人讲述的优秀传统说部的忠实记录,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爱国爱族、粗犷豪放、骁勇坚韧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宝贵珍品,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的出版,不仅是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贡献,而且也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增添了一分光彩。

一、满族传统说部产生的历史渊源

满族及其先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满族的先民肃慎人自古就在白山黑水一带繁衍。据《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山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据《孔子家语》卷四载:肃慎就以“楮矢石砻”为信物贡服于周天子。而后,汉、魏、晋、南北朝之挹娄、勿吉,隋唐之棘鞠,辽宋之女真,明清之满洲,这些同属于肃慎族系,只是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罢了。唐朝初年,棘鞘人曾建立“渤海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史称“海东盛国”。辽代以降,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迅速崛起,其首领阿骨打,承继祖业,敏黾韬晦,扫平有二百余年历史的桀骜恃强的庞然大国——辽王朝,建立了雄踞北方的大金王朝。到金世宗乌禄时代,在文化和经济等诸方面均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小尧舜”。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建立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后金”。其后人又从建立大清国,到打败明王朝,定鼎中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山萨满传(附光盘上下)/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荆文礼//富育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54389
开本 16开
页数 6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45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45.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