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然史(缩译彩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轰动欧洲知识界的经典名著!500余种奇妙品物,指导人们如何开发利用。近500幅彩色插图,全面提升阅读品味。

本书是法国博物学大师乔治·布封所著,是一部包括地球本身和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权威物典。在其中,我们可以轻易查阅到众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好恶及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也可以了解到众多矿物与宝石的产地、结构及珍贵用途。该书一面世,即在欧洲知识界引起轰动,是一部认识自己、认识地球认识地球上万物的权威著作,也是至今仍有实用价值的开发自然的指南。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志,全书包括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本书在物种起源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作者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因而达尔文称布封“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形态的描绘尤富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生动的肖像,丰富了全书的内容。

目录

编译者语/1

布封传略/3

第一编 动物

第一章 家畜禽

马/3驴/7牛/9羊/12

猪/15狗/17

猫/20鸡/22

第二章 野兽篇

鹿与狍子/25兔/28狼与狐狸/30

獾、松貂和白鼬/35鼠/37

刺猬/41河狸/42狮与虎/45豺

与熊/50象/52犀牛/55

骆驼/57斑马、驼鹿和驯鹿/59

羚羊/61河马与貘/62羊驼和

小羊驼/64

树懒与猴子/66

第三章 飞禽篇

鹰与秃鹫/71鸢与鸳、伯劳、猫头

鹰/74鸽子、麻雀/77金丝雀、

莺、红喉雀/79南美鹤/82鹊钨

与鹪鹩/84蜂鸟/87

翠鸟、鹦鹉/90啄木鸟/92

鹳与鹭/94鹤、野雁和野

鸭/97山鹬/100凤头麦鸡

和鹆/102土秧鸡/104鹈

鹕/105军舰鸟/107天鹅与

鹅/109孔雀/113山鹑与幼鹑/115

嘲鸫/116夜莺与戴菊莺/117

燕子/120雨燕/122

第二编 植物

第一章 植物的概念

和种类

植物的细胞/127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130

第二章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133蒸腾作用/135

第三章 藻

蓝藻门与红藻门/137甲藻

门、紫菜与轮藻门/139绿

藻门/141褐藻门/143

第四章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结构与生

殖/146地钱、葫芦藓

与金鱼藻/148真菌

类植物/150

第五章 蕨

蕨类植物的特征和结构/153

桫椤和铁线蕨/155鳞木

和鹿角蕨/157

第六章 裸子

裸子植物的形态/159代表植物/160

第七章 被子

根/165茎/167

叶/169花/17l果

实/173种子/174

第三编 矿物

第一章 自然元素矿物

金、银、铜、铂/193

砷和锑/195硫和金

刚石、石墨/196

第二章 硫化物及硫酸矿物类

方铅矿与辰砂/199

闪锌矿、硫镉矿与辉

锑矿/200斑铜矿、

黄铜矿与辉铜矿/202

黄铁矿、磁黄铁矿与白铁矿/203

脆银矿、深红银矿与车轮矿/204

黝铜矿与砷黝铜矿/205

第三章 卤化物

石盐、钾石盐与氯

银矿/207光卤石、

冰晶石与萤石/208

红宝石与蓝宝石/215水镁石、褐

铁矿与水锰矿/216

第五章 

碳酸盐、硝酸盐和硼酸盐

文石、方解石与白云

石/219孔雀石、蓝铜

矿与钠硝石/220硬

硼酸钙石、钠硼解

石与四水硼砂/221

第六章 硫酸盐、硌酸盐、钼

酸盐和钨酸盐

石膏、天青石与硬石膏/223重晶

石、胆矾与明矾石/224

杂卤石、青铅矿与绒铜

矿/225硌铅矿与

钼铅矿/226黑钨

矿与白钨矿/227

第七章 

磷酸盐、砷酸盐和钒酸盐

天蓝石、蓝铁矿与独居石/229

绿松石、银星石

与磷灰石/231

水砷锌矿、光线

矿与钴华/233砷铅矿、橄榄铜矿与

臭葱石/234钒钾轴矿、钒铜矿与钒

铅矿/235

第八章 硅酸盐

橄榄石、硅镁石类与

黄玉/237十字

石、硬绿泥石与

红柱石/239蓝晶石、蓝线石与蓝

柱石/240异极矿、符山石与绿柱石/

241电气石、黑柱石与斧石/243锂

辉石、硬玉和阳起石/244针钠钙石、

硅灰石与柱星叶石/246白云母、锂

云母与黑云母/247中长石、奥长石

与培斜长石/249青金石、白榴石与

方柱石/250

第四编 人类

第一章 人的一生

童年/255成年/26l老年与死亡/263

第二章 人类本性的

丧失——习俗的恶果

割礼——习俗对男性的

迫害/267贞操——习

俗给女性的枷锁/272习俗对女性的

压制/278

第三章 论人

人的表情/281人的本

性/285人的双重性/288

第四章 人的感觉

第一个人谈他最初的感觉/295感觉

的产生与传递/299幸福——对长寿

的体验/301快乐与痛苦/304

第五章 论梦

梦:模糊的回忆/308梦和想象/310

第六章 人类的社会

野蛮人和社会/315社

会的形成/317

第七章 人的优越性

人与兽的比较/322

人力改造自然/325

第五编 自然的世代

第一章 地球及其组成

自然的分类/331地球/333大海与

沙漠/334

第二章 自然的各个世代

宇宙的发

展/337

洪荒时代/340

最古老的物类/342

海流与火山对地形的影响/344初

民生活/346科学和和平/348

附:布封的进化观

物种退化/357

飞虫社会质疑/362

述评:

学术界对布封的评价

布封及其《自然史》/370布封及其

进化论思想/372

试读章节

河狸筑堤

六七月间,河狸开始聚集并组成群体:它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就组成一支数量多达二三百头的大军,它们聚会的地方通常是其居住处,而且总是位于河边。倘若它们的住宅区水面平稳,如同总是保持同一水位的湖水,它们就不用辛劳地去筑堤;但如果是在如同小溪、河流一样,随时会出现水位涨落的流动水域,它们就需筑起围堤来截流,使之形成一方水位平稳的池塘或水域。它们筑造的围堤像一道水闸横穿河流,从此岸到对岸,长约80至100尺,基部厚达10尺或20尺。对于河狸这样的小型动物来说,此项工程十分浩大,也的确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项工程不但非常浩大,而且其坚固性也令人惊异。它们通常是在浅河水处建堤,假若河边有棵大树,能倒向河里,它们就先将它啃断,用来作堤坝的主要部件。这树往往有两个人的身躯那么粗,它们没有任何别的工具,仅靠四颗门牙,就在树根处啃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将树折断,而且还可控制其倒立的方向,让它朝横穿河流的方向倾倒,然后折下躺倒大树的枝权,使树水平光滑,各处拥有共同的支撑力。

这项工程需要河狸们共同完成:树砍倒后,好几只河狸一起上,啃断树权,同时其它河狸在河边奔走,折些或如人小腿粗细、或如人大腿粗细的小树,去掉枝权,在一定高度将它们咬断,充作木桩。河狸们先从岸上将木块运到河边,再从水上一直拖到工地,它们将木块做成紧密的桩基,并插得很深,木块之间还会缠上树枝,因此可以想象,这项工程是多么困难!因为要竖起木桩,并且使其基本垂直于河底,河狸们必须把木桩靠着河岸,或横在河上,叼起粗的一端;同时其他河狸钻入水底,用前爪刨个洞,将木桩的细端插进洞中,这样木桩才能站立。一部分河狸插木桩时,另一部分则去找泥土,用足加水搅拌,用尾巴把泥土打紧,并且需要用嘴衔、用前爪捧去搬运大量泥土,填塞到所有间隙处。桩基由好几排木桩组成,高度相等,并排竖立,从此岸延伸到对岸,到处都砌满泥土。在水流过来的一边,树桩是垂直的;相反,支撑树桩负荷的一边则是倾斜的。因此堤坝底部达10到20尺宽,顶端宽则只有两三尺,这样它就有充分的大小和坚固性,并且还具备了最佳的造型以便蓄水、拦水、承受水重、分散冲击力。在最薄弱的堤坝顶端,它们斜开出两三个排水口,随河水的涨落,将其扩大或缩小,发生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时,堤坝就会出现几个缺口,但水位一降,河狸便会重新将这些缺口修好。

河狸的习性

在水中的居所旁边,河狸建起仓库,每个河狸家庭都有与其数量相应的仓库,所有的河狸都享有同样权力,从不去抢劫他人的仓库。有人见过一个数量达20或25户的群落,这样大规模的定居点极为罕见,通常为数不多。一般常见的群落只有10个或12个家族,每个成员都有独立的范围、仓库和住宅,它们绝不允许外来成员住到自己的篱墙内。一般小的河狸家族有2个、4个或6个成员,大的约有18个或20个,据说最大的家族拥有数量多达30只的河狸,它们家族成员的数目几乎都是偶数,雌雄数量总是相等。因此即使少算一些,河狸的社会也往往会由150或200名组成,它们首先全体一起建筑起那项伟大的工程,然后再分组筑造各自的宅子。

河狸社会的成员就算再多,也始终会相安无事。因为共同的劳动加强了它们的团结,而且它们以共同营造的舒适环境、一起聚集并享用大量的食物维持着这种团结。它们胃口不大而且不讲究,厌恶血腥肉膳,如此一来,它们连掠夺和争斗的念头都不会有。它们享受着人们一直期盼却又得不到的所有幸福,彼此间是亲密的朋友,就算有敌人,也懂得避开;它们以尾击水产生声音进行报警,声音响彻所有住宅上空,听到声音后,每个河狸都作出选择,或潜入水中,或藏身洞内,它们住宅的墙壁只怕闪电和人类的铁器,其他任何动物都不能凿开或推翻。这些庇护所既安全,又整洁舒适:地板上铺满绿色,黄杨或枞树的枝条是地毯,上面绝不会有垃圾,因为它们不能容忍丝毫的垃圾;面水的窗子作凉台,白天,它们在那里度过大部分的光阴,或者纳凉,或者洗浴,它们整个下半身浸泡在水里,头和上半身却是直立地挺着。它们有时会到远一点的冰层下,这时,逮住它们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在一侧进攻它们的窝,同时守候在不远处冰层上凿开的窟窿边,就能抓住它们,因为它们必须到窟窿边上去呼吸。

河狸在夏天聚集起来,七八月用来建造巢穴,九月储存树皮树枝,之后便去享受劳动成果,品味温馨的生活。秋冬季节是休息和恋爱的时节,河狸之间通过欢乐和艰辛的共同劳动,彼此互相结识、产生好感,然后结成夫妇。它们的结合不是偶然,也不是出于纯自然的需要,而是选择趣味相投的同伴进行结合:它们一同度过秋冬,彼此都很满意;一起呆在家中消闲自在,偶尔的出门只是去进行愉快有益的散步或带回自己喜欢的新鲜树皮。据说,河狸怀胎四月,冬末产崽,每胎通常两三只,雄河狸大约就在这时期离开住宅,到田间享受温馨的春天和清香的水果,虽然它们不时回家,但就不会再住在家里了。雌河狸则在住宅照顾、养育小河狸,几星期后,小河狸就能跟随母亲出门了;这时轮到雌河狸去散步了,它们在露天居住,吃鱼虾或新生的树皮,如此,在水上、林间度过夏天。秋天到来时,河狸又聚集在一起。如果夏天泛滥的洪水冲垮了堤坝或窝,它们就必须更早地聚集在一起加以修复。

P42-44

序言

布封曾经说过,造物主是一个智者。在他的筹划下,人类和其他自然万物平等共存,自然才能显得如此完美。是的,如果自然界只是人类单独的表演舞台,那么我们只能是一个独舞的精灵,舞姿再优美,也无观赏者与我们共享。基于此,对人类之外的自然的记录,才显得如此必须。这个理由并不是一种空洞的呐喊,也不是聊以自慰的话语,《自然史》的魅力就在这里。即使我不能断定这是否就是布封编写《自然史》的初衷,但至少我可以说这是我们编译此书的初衷。布封以其儒雅的风度,淡泊地编写着,他的语言清雅生动,翻开任意一篇,我们都会看到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此外,布封的文字还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情绪,因此即使历史没有评价布封是一位唯美主义者,观赏者也会断定他是唯美的!

 《自然史》凝聚了布封的思想,首当其>中的是他的“唯物论”思想。当人们还在以“创世记”的观点去解释宇宙起源的时候,布封“第一个把宇宙的历史正确地、详细地、科学地给我们描绘出来”。布封把对人的研究也放在自然中,他写到:“从切实考察大自然而来的第一个真理,也许是要使人难为情的,这真理就是他应该把自己放到其他动物一块,他的整个物质方面都像其他动物”。其次《自然史》中对动物的肖像描绘具有科学、文学价值。在记录动物时,布封既有对现状的描写,也有对物种演变的叙述:既描绘动物的外部形态,又描绘动物的内部生理结构。为了使文章不会太过单调,他还频繁地变换描写的方式与叙述的线索。因此,布封的《动物史》之所以受到人们永久的赞美,就是因为布封有那支“高超的、典雅的、壮丽的笔”。最后,在《自然史》中布封还表述了其对物种进化的思想,他曾经论述到,物种是变动的,古代物种没有现代多;他又论述到,弱者被强者淘汰,而生存的物种又由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逐渐改良,或者变质,或者变形:他还论述到,有新的物种来代替旧的物种。总之,在那“不断的消灭和更新的永恒过程中”,他已经隐约地发现了“物竞天择”的许多规律。

这样的一本书在浮华的当代社会中宛若一处平静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不具有道德的力量,但却能洗涤人们心底市侩的污垢。在阅读这样一本书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灵将不会游荡在世俗的喧嚣中,而是在一个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里飞翔;尤其在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山峡谷、高原雪地清醒我们被世俗生活搅混的大脑,这样的一本书将会呈现给我们一片幽寂的天空。

编译者

2007年12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然史(缩译彩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乔治·布封
译者 陈焕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5879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6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09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7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