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采与身体
内容
编辑推荐

与其说尼采的哲学是由否定和肯定两个部分组成,不如说他的哲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充斥着力的紧张竞技过程,它是个激烈)中突的哲学身体,这个哲学身体丝毫没有半点的轻松。因此,尼采无法平静,他总是高声而热烈地言谈——如果是没有听众的言谈,他就自己和自己热烈交谈。这种言谈总是充满着力的内在激情,而变成了一种情绪急剧波动的宣告。这些言谈,就如他所喜爱的光的意象样,瞬间就照亮一切,它急促、短暂而敏感,同时,一边呵斥,一边嘲笑。尼采的笑声隐藏在激愤之后,它既欢乐又刺耳,因此,对它的聆听需要会心:这种笑声不仅仅是洞悉一切之后的顿悟之欢乐,还是尼采所一再肯定的生命激情的传达,是康复的药剂,是火和酒的催生物。笑,对尼采,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之重要,正是这种笑的尖锐,划破了漫漫长夜的寂静——不仅是欧洲如同沙漠一般的历史的寂静,也是尼采所特有的生活寂静,或者说,孤寂。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对尼采进行新的阐发。尼采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反柏拉图主义、反基督教、反启蒙理性的历史坐标中。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和启蒙理性,都对权力意志构成了压抑,使得身体呈现出病态的症状。尼采试图颠倒这个压抑,他为此特别突出了生成、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正是这些品质,才构成了强健身体的基本素质。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思想,就是对形而上学造就的病态身体进行否定,对强健的身体及其诸种特性进行肯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酒神:无辜与健康

 一 悲剧

 二 三个对立

 三 火、生成与道德

第二章 道德与疾病

 一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二 道德战争

 三 负罪和负债

 四 惩罚和记忆

 五 内疚

 六 惩罚、正义和权力意志

 七 负罪、内疚和疾病

 八 禁欲主义

第三章 作为身体的权力意志

 一 柏拉图主义

 二 “真正的世界”

 三 权力意志

 四 力、权力意志及其表达

 五 真理、解释、重估和思考

第四章 虚无主义和上帝之死

 一 虚无主义

 二 上帝之死

 三 末人

第五章 永恒轮回和生育

 一 潜能、自由精神和身体

 二 超人

 三 永恒轮回

结语

附录身体转向

参考文献

 尼采著作英译本

 尼采著作中译本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三个对立

但是,这样的希腊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这里,其原始的狄奥尼索斯因素却被剔除了,他被赶下了舞台。欧里庇得斯成为苏格拉底的美学代言人,在他的舞台上说话的是苏格拉底,他代替了醉醺醺的狄奥尼索斯,并以清醒和理性与之针锋相对。正是这种新的对立,希腊悲剧消亡了。我们只要看看苏格拉底就知道他和狄奥尼索斯是如何的格格不入:苏格拉底肯定知觉,否定直觉,他培养出非神秘主义的发达的逻辑天性,其原则是“清晰明了”和“知者有德”,而欧里庇得斯则以“自觉意识者为美”对此加以呼应。显然,一体化的充满魔力欢乐的解放的狄奥尼索斯深渊就这样被当做了敌人。由于悲剧只表达惬意,不表达知识,只取悦于人,而无真理之用,只有身体性的模糊颤动,而无明晰的道德典范,它最多只能当做“偶然之物”,它当然要遭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拒绝。因为在这两个人这里,知识和美德挂钩,错误和邪恶结盟。对苏格拉底而言,“理性等于德性等于幸福”①。就此,“哲学思想盖过了艺术,迫使艺术紧紧依附于辩证法的主干”②。

苏格拉底的实质,即是贬低酒神式的悲剧艺术,抬高逻辑主导的思想。苏格拉底相信,被因果律所驾驭的思想,可以抵达存在的深处,探索存在的奥秘,甚至可以修正存在。这种形而上学妄想,同科学与生俱来。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可以得到认知。区分真假,辨识本质和表象,是人生的最高使命,而它借以运用的手法,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机制。苏格拉底之所以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就是因为他强大而发达的理性推断能力,他借助理性之光照亮了死之阴影,因而在死的前面还能谈笑风生。他的赴死形象足以表明,科学和理性可以抵制死亡,消除死亡带来的深深的恐怖,因此,要无惧死亡,要生存下去,必须仰仗科学和理性。现在,是科学和理性成为生存的理由,正是它们使得生存成为可能。我们看到,这和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理解迥然有别:在希腊悲剧时代,艺术(而非理性和科学)可以驱除生存的恐怖,艺术和审美是生存下去的理由,生存有道理,只是因为它置身于一个充满假象的审美世界中。悲剧时代所表现的意志,是“求假象、求幻想、求欺骗、求生成与变化的意志”,而在苏格拉底这里,恰好相反,生存的根基,来自科学。它背后的意志是求“真理、求现实性、求存在的意志”,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生存观,一个生存的理由是科学和理性,一个生存的理由是艺术和审美。一个是科学的形而上学,一个是审美的形而上学。苏格拉底的真理意志,毁灭了悲剧,也毁灭了生存的美学,他以“智慧、清醒、冷酷和逻辑性为武器来反对欲望的野性”②。

而尼采与此完全相反,“《悲剧的诞生》是在相信另一种信仰的背景下诞生的,即靠真理生存是不可能的,‘求真理的意志’已经是退化的征兆”④。而且,“事实上,从根本上我们倾向于主张,虚假的意见,对我们来说是最为必要的……放弃虚假的意见就等于放弃生存,否定生存。承认不真实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吧”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才不无悲愤地指出,苏格拉底背离了希腊时代,他自己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一历史时代,在此,生命第一次束缚在科学的框架内。而这,在尼采看来,恰恰导致了日后生存的漫长黑夜,求真理的意志,将把生命推向绝路。因为,尼采一开始就坚信,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①。通过忘却现实,忘却现实的可怖场景,“艺术,无非是艺术。它是生命的伟大可能性,是生命的伟大诱惑者,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②苏格拉底,这个“恶棍”,使生存和艺术的古老同盟在欧洲的历史上土崩瓦解,生命就此滑到了混乱英雄狄奥尼索斯的明晰反面。就艺术和知识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尼采的结论是,“艺术比知识更有力量,因为它渴望生活,而知识却只惦记着它的最后目标——剿灭”③。  P9-11

序言

尼采的希腊,主要是狄奥尼索斯和赫拉克利特所组成的希腊,一个神和一个哲学家,一种艺术(悲剧)类型和一个哲学流派,一个虚构和一个现实,这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尼采的希腊故乡。狄奥尼索斯的意象是陶醉之酒,赫拉克利特的意象则是发光之火。酒和火(光),是尼采终其一生的迷恋。他的哲学愤懑,正是因为希腊思想中的火(光)和酒在欧洲历史中不断遗失:酒逐渐干枯,火则慢慢熄灭。而尼采的信念是,生命正是围绕着火和酒而展开:在火中,活力、强健、蓬勃、狂热、欢欣在一起跳跃;借助于酒,一个混沌、自主和充满快感的身体翩翩起舞。酒和火,还催生欢笑。舞蹈和跳跃,正是大笑着的超人的经典动作。火和酒,是生命中压倒性的主宰要素,构成生命激情不可分离的两面,并常常遭遇在一起。火和酒一旦相遭遇,二者互相催生和激发,它们各自的能量更加饱满:醉被醉所滋养;光被光所照耀。就此,生命在酒和火的遭遇中抵达自身的激情巅峰。这样一个生命正好被自己的身体感官所定义,我们要说,这样一个生命的重心就是自然身体——酒与火既不属于灵魂的范畴,也不属于理性的范畴。在希腊时期之后的欧洲,或者,更恰当地说,在柏拉图主义之后的欧洲,在整个基督教和现代时期,酒和火遭到了驱逐:理性、逻辑和知识冲淡了狂欢之酒,节制、禁欲和克己扑灭了放肆之火。到了尼采自己的时代,他多少有些伤感地发现,酒和火的意象编织而成的希腊思想,只能凭借回望,以乡愁的方式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之中。酒和火一旦在欧洲的大地上杳无踪迹,那么,现在,耸立其间的便到处都是充斥着病人的疯人院。这片大地同时也被风化为沙漠:身负重担的骆驼以及各种各样的家畜在其中踯躅前行。这些病人和骆驼,塞满了尼采的尖锐目光。他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呻吟的病人替代了大醉的狄奥尼索斯?为什么重负的骆驼取代了赫拉克利特式的正在游戏的沙滩孩童?也就是说,为什么欧洲的历史进程踏上了一条由强到弱,由无辜游戏到负重罪责的衰败之路?同盯住经济事实的马克思不一样,尼采的历史目光,牢牢盯住的是力本身,是力和力之间的战争游戏。尼采听到的历史轰鸣,是力在翻云覆雨,是这种翻云覆雨过程中的混乱的强弱变奏。

因此,一个非凡的谱系学计划得以展开:生命之酒和火是如何迷失在欧洲的历史之中的?它们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用尼采的说法,为什么在欧洲虚无主义得以流行?在尼采这里,生命抉择,或者说,强弱抉择,取决于道德律条。道德是什么?尼采将道德看作行为体系的指南,“在道德面前,正如在任何权威面前,人是不允许思考的,更不用说允许批评了”。于是,生命被道德所绑缚,它是道德竞技、驰骋和盘旋的场所,道德,以其律令铸造了生命,并借助于生命这一通道得以显身——生命的兴衰,总是道德兴衰的后果。因此,一种探讨生命兴衰、探讨力的兴衰的谱系学,不得不是道德的谱系学。在尼采这里,生命的衰败,正是奴隶道德凯旋的后果。或者说,奴隶道德正是生命衰败的肇事者。这种奴隶道德,战胜了主人道德,因此也就拒斥了主人所偏爱的酒和火,拒斥了酒和火所簟}壹|随燃瞬;拒斥了作为权力意志的生命——欧洲的衰败正是源于奴隶道德的大行其道。就此,道德的谱系学,实际就是奴隶道德的谱系学:奴隶道德如何出现?它是如何战胜主人道德的?它如何成为两千年来的统治信条?尼采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人类学的答案,一个哲学的答案。人类学的答案植根于原初社会的历史深处:史前时期的习俗道德是奴隶道德的最早种子;而哲学的答案则历历在目:柏拉图主义同奴隶道德暗中呼应。一旦年代久远的习俗道德和晚近的希腊哲学相遭遇,奴隶道德在某个历史时刻,或者,更具体地说,在基督教时刻,便得以完善自身。因此,一种(奴隶)道德的谱系学的探究,除了一种人类学的探究外,还需要一种哲学史的考量。尼采的谱系学以一种迷人的复杂性告诉我们,在某个历史偶然瞬间,奴隶道德、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相遭遇,它们惺惺相惜,达成了惊人的默契,自此,这种默契,从生命这里将酒和火席卷一空——没有酒和火的生命,就是一个病态和衰败的生命。

如果历史并不是遵循某种铁律,而是由某种偶然性所推动,那么,就有理由借助于偶然性改变既定的历史。如果说,在尼采置身的19世纪,仍旧是被弱者、病人、奴隶道德以及各种柏拉图主义的现代变形所偶然主宰的话,那么,尼采同样要借助自己的偶然性来改变历史。尼采将自己视做是能够创造历史的偶然性哲学家:应该有一种新的未来,一种权力意志而非虚弱和衰败在其中起主宰作用的未来。这是他的伟大使命,要实现这一使命,他必须是个摧毁性的哲学家,也必须是一个创造性的哲学家,或者说,毁灭和创造同时植根于他体内,毁灭内在于创造,任何的创造必须以毁灭为前提——这是尼采的重要教导,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实践。就尼采本人而言,他摧毁了既定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和奴隶道德的虚无主义联合体,而创造了一个超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未来哲学联合体。未来哲学和既定哲学、毁灭和创造、旧价值和新价值、“旧榜和新榜”,绝不是不相关的两个过程,也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而是一个不可分的相互刺激、相互嬉戏、相互振荡的整体性的战争过程:只有在同旧价值的竞争过程中,只有在将旧价值作为障碍进而将其克服的过程中,新价值才能得以奠定。就此,与其说尼采的哲学是由否定和肯定两个部分组成,不如说他的哲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充斥着力的紧张竞技过程,它是一个激烈冲突的哲学身体,这个哲学身体丝毫没有半点的轻松。因此,尼采无法平静,他总是高声而热烈地言谈——如果是没有听众的言谈,他就自己和自己热烈交谈。这种言谈总是充满着力的内在激情,而变成了一种情绪急剧波动的宣告。这些言谈,就如他所喜爱的光的意象一样,瞬间就照亮一切,它急促、短暂而敏感,同时,一边呵斥,一边嘲笑。尼采的笑声隐藏在激愤之后,它既欢乐又刺耳,因此,对它的聆听需要会心:这种笑声不仅仅是洞悉一切之后的顿悟之欢乐,还是尼采所一再肯定的生命激情的传达,是康复的药剂,是火和酒的催生物。笑,对尼采,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之重要,正是这种笑的尖锐,划破了漫漫长夜的寂静——不仅是欧洲如同沙漠一般的历史的寂静,也是尼采所特有的生活寂静,或者说,孤寂。

尼采哲学发起了价值战争,他重新估定价值的档次,但所有这一切并不虚空,它们扎根于欧洲历史之中。尼采有其独特的历史分期方式——这使他同各种现代社会的诊断家区分开来。在他这里,只有两段世界历史:希腊历史和希腊之后的历史。他并没有将基督教和现代性进行区分:现代性同基督教并非不相容。康德的胜利不过是基督教神学乔装打扮的胜利。如果只有两段历史,那么,也只有两种价值:希腊的价值和基督教的价值,强和弱的价值。强和弱,在尼采这里,实际上也指的是两种身体:强健的身体和虚弱的身体——先是有了一个健康的希腊身体,然后这个身体在柏拉图主义一基督教的奴隶道德的侵蚀下,生病了。就此,基督教(及其现代变形)蔓延为全欧洲的疾病——内疚和负罪是这种身体疾病的语法形式。欧洲由此变成了巨大的疯人院。什么是健康的身体?什么是病态的身体?尼采将身体进行力的抽象,一当力在强化、增长和释放之时,这个身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则是一个衰败和病态的身体。希腊的健康身体缘自青春期的力的充盈,基督教一现代世界的身体衰弱则缘自力的颓败。对尼采来说,一个强健的文化身体,总是意味着身体的积累和释放的轮回孕育(创造),反之,一个病态的文化身体总是阻断了这种身体轮回孕育(创造)。尼采面临的是这个病态身体的巅峰,他试图根除这种疾病——查拉图斯特拉是作为一个痊愈者的形象出现的。作为一个痊愈者,尼采将自己作为一个新历史的开端,在这个意义上,他并非迥异于柏拉图和耶稣。作为一个历史开端的尼采,也必定是新价值奠基者的尼采。但是,吊诡的是,这个开端并不意味着进步,这个哲学的未来很可能是对过去的返归。这个未来哲学,这个新价值,试图再次为偶然、感性和快感恢复声誉,再次为酒和火恢复声誉——我们要说,再次为身体恢复声誉。尼采惊讶地顿悟到,存在着一种古老的轮回思想,因此,他宣称的未来哲学,实际上是一种轮回式的返乡,对狄奥尼索斯和赫拉克利特的生机勃勃的返乡——尽管是沿着一条铺设着偶然性的差异之路的返乡。

后记

我对尼采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完成我的研究——这次,我之所以能够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尼采的著作之中,要特别感谢冯俊老师,是他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不仅如此,这部粗浅的稿子,充满着疏漏,是冯俊老师发现并且补正了它们。这些疏漏让我铭记在心——这既与尼采研究相关,也与我对冯俊老师的感激相关。这几年,冯俊老师非常忙碌,我们很少见面,但我对他的感激从来不曾中断,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是如此,在写完这部书之后,还是如此,而且,会一直如此。

我的北外外文所的同事,他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空间,这个空间只是被写作和读书所充斥,而将各种琐碎的事物排斥在外。这本书正是幸运地诞生于这样一个空间中——它对这个排除了干扰的空间充满感激。最后,我要特别感谢闵艳芸,正是她的友好约稿、建议和责任心,最重要的是,她的诚恳,使得这本书以这样的形式面世——这样的形式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来说,是最满意的形式。

汪民安

2007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采与身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民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31473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6.47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