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妇女运动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亦即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是从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此后,中国妇女又积极参与政治、军事,日益从家庭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那么,在此过程中,中国妇女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和牺牲?且看由刘红和刘光永编写的《妇女运动史话》。

内容推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河中,固然不乏花木兰代父从军、穆桂英挂帅打破辽兵的动人传说,也出现过堪与男子媲美的女政治家、女才子,乃至女豪杰。但广大妇女始终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紧紧捆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无权、无地位的悲苦生活。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从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的广大妇女和男子一样,积极参与其间。她们甚至手执武器,与男子并肩战斗,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妇女运动史话》就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近现代历史上发生在巾帼英雄身上的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

《妇女运动史话》由刘红和刘光永编写。

目录

引言

一 维新运动“女权”声

 1.维新派的呼喊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

 3.第一份妇女报纸

二 辛亥革命展风采

 1.敲响女界革命的《女界钟》

 2.先进妇女群体的出现

 3.在反帝爱国运动中

 4.驰骋疆场的“娘子军”

 5.颇有声势的女子参政运动

三 五四运动揭新篇

 1.妇女解放新思潮

 2.“投袂而起”

 3.中国共产党为妇女解放指明正确方向

四 大革命中掀高潮

 1.“在国际妇女日的意义下团结起来”

 2.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

 3.投身五卅风暴

 4.千万巾帼援北伐

 5.农村妇女运动

五 在苏维埃旗帜下

 1.大风暴中的女战士

 2.在根据地的和煦春风中

 3.建立女工农妇代表会

 4.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女红军

六 共赴国难洒热血

 1.风在吼,云在怒

 2.抗日女先锋赵一曼

 3.日军暴行与妇女同胞的震怒

 4.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5.解放区妇女与党的“四三”决定

七 解放战争赢得解放

 1.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

 2.为自卫战争的胜利而战

 3.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广大妇女

 4.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5.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既是维新派试图效法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也是一次初步的思想解放运动。

当时,随着向西方学习的逐步深入,不光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等观念也逐渐传入我国,并为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这样,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千百年来妇女备遭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的问题,便第一次被维新派作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

维新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民权平等思想为武器,勇敢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他们指出,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倡扶阳抑阴之说”,“其待女子也,有二大端:一日充服役,二日供玩好”,根本不把女人当人看待。当仁不让要为妇女“呼弥天之冤”、“拯沉溺之苦”的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前就开始酝酿的《大同书》里,以维新改革的立场不仅为妇女设计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大同”世界,也描绘出一幅妇女备遭封建礼教禁锢、束缚的悲惨图画。他淋漓尽致地揭露道:封建礼教的层层密网,对于妇女“忍心害理,抑之,制之,愚之,闭之,系之,使不得自主,不得任公事,不得为仕官,不得为国民,不得预议会,甚且不得事学问,不得发言论,不得达名字,不得通交接,不得预享宴,不得出观游,不得出室门”。一句话,沉埋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除了供男子驱使,终生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具外,一点权利也没有。他大声疾呼:“男女同为人类,同属天生”,如此压制女子,是“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公益,于义不顺,于事不宜”,必须加以改革。

在对封建礼教发起的冲击中,维新派对千余年来沿袭的缠足陋习的抨击更为集中、更为猛烈。他们考察了缠足的由来及历史,愤怒指出缠足为中国之一大“奇病”,它不仅紧束着妇女的双足,使之失去劳动能力,也使妇女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妇女“一经束缚,遂成废人”。以供男子玩赏,强迫二万万女子所造成的“三寸金莲”,绝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国粹”,而是一种自杀的愚蠢行动,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对此“残忍酷烈,轻薄猥贱之事”,无论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还是卫生健康来说,都必须加以革除。维新派还为此发起成立“不缠足会”,在会中掀起不缠足运动,在其拟定的不缠足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凡人会人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一时间,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天足会”、“不缠足会”的组织。

维新派已认识到妇女解放的必要和急迫性,把它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接受并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他们指出,男女同为天地所生,四肢五官没有两样,自然应该同享平等权利,男女平等是完全符合“天赋人权”的公理的。有一位名叫王春林的还以《男女平等论》为题,撰文阐发男女平等为天经地义之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男女平等的文章。思想激进并为维新运动献出生命的谭嗣同,在其所著《仁学》一书里更认为“男女同为天地之精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他不仅对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进行了全面尖锐的批判,认为包括男女在内的一切不平等是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且呼唤妇女敢于冲决一切网罗,做一个独立、平等、自立的人。

维新派还放眼世界,以西方和日本的妇女为例,强调说明妇女解放不单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和盛衰,把妇女解放同救亡图强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既是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反映,也说明维新派对妇女问题的认识较之早期进步思想家又有了进一步提高。梁启超在谈到必须发展妇女教育时,就主要是从“富国强兵”的角度立论的。他说发展妇女教育至少有四个功能,这就是一可以变“分利”为“生利”,二可以除无才之累,三可以兴母教,四可以益胎教。所谓“分利”、“生利”,意思是说妇女不能受教育,便不能就业,要依靠男子生活,只能“分利”,不能“生利”,如果受到教育,谋生自立,即可变“分利”为“生利”。所谓除无才之累,是说妇女一旦受到教育,其聪明才智便可充分“开发”出来,涌现出大量了解天下大事、关心国家的“人才”;且妇女的智力原本不比男子差,历史上妇女人才所以比男子少主要是受到压制的缘故,并不是由于男女智力有什么差异。由此他得出了发展妇女教育可以“兴国智民”的结论,说妇女教育发达的国家,其国力必强;反之,其国力必弱。他又说:“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滢,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他甚而认为妇女教育是“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梁启超的这些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妇女解放的主张。

P3-6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妇女运动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红//刘光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9335
开本 32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42.9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4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