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本能
内容
试读章节

1

阴沉沉的天空不知有多少变幻,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小雨洒落,一连十多天,把这条原本干涸裸露的河床注满了水。河水浩波荡漾,上游漂浮着的青草、树枝等杂物,不分昼夜地急速流向下游。靠近岸边的河水打着旋儿,冒出许多泡沫,稍作停留,终于耐不住寂寞,又奔腾而去。

大雨停歇了,但天空仍没有放晴的迹象。范志安吃过午饭,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河堤上摔了一跤。他爬起来,抖抖衣服上的泥水,看看泥泞不堪的河堤上已无法骑车,只好推起车子继续前行。一抬头,忽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衣服全湿,手上提个帆布提兜,站在河堤的一个斜坡处发呆。范志安并没有多想,只顾匆匆赶路。

晚上六点多钟,下班高峰期已过。阴沉的天空一道耀眼的闪电划过,紧接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在河床上空炸响,瓢泼似的大雨随之倾泻而下。范志安身披雨衣,推着自行车沿河堤往家走,隐隐约约看见河堤缓坡处坐着一个人,并有啜泣声传来,他不禁愣住了,赶忙放下自行车走过去。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太太,再仔细一瞅,这不是中午上班时见到的那个女人吗?她怎么还在这里?是跟家里人闹了矛盾,还是身为外地人遇到了难事?

“阿姨,您在这里呆一下午了吧?为什么不回家呢?”

“阿姨”这个称呼在农村听的很少,对女性不同年龄段大都以老奶奶、大娘、大婶、大嫂来称谓。范志安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的习俗不甚知晓,他习惯了用城里人的称呼。

啜泣者知道来人跟她说话,但她无法回答问话,仍低头难过。

“阿姨,天黑了,又下这么大雨,我送您回家吧。”

听说“回家”二字,她哭得更厉害了。

范志安不知原委,见老人如此悲伤,只得说:“阿姨,我送您回家,有什么为难的事到家慢慢说。”于是,他左手拎起提兜,右手去拉那个女人。

“我没有家啦!”范志安听罢又是一愣。

范志安挺为难。他不怕老人家远,多远他都能送,即便跑上大半夜也无所谓;他也不怕她走不动,他有的是力气,可以背她回家。可是,面对这样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那能吃苦耐劳的长处用不上。撇下她不管,这不是他的为人。范志安心想,眼下天黑雨大,不如让她先到自己家住一宿,待把情况弄清楚再想办法吧。

“阿姨,先到我家住上一宿吧!”

“这位年轻人,你不用管我了!你走吧!”

“不行!您在这里咋办哪?”范志安的右手始终抓着她的胳膊,生怕一松手人就跑掉了。

她仍然抽泣着,时不时地瞅一眼奔涌的河水。

在范志安一再追问下,才弄清了阿姨姓祁名淑媛,是某县农村人。至于其他问题她缄口不谈。不过有一点他看出来了:她想轻生!

范志安强把祁阿姨拉起来,把提兜挂在自行车把上,一手推着车子,一手扶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靠河堤下有一片棚子户,范志安的家就在那里。棚子户是清一色红砖灰瓦砌成的低矮房屋,平时既无煤气做饭,冬天也没有暖气取暖,只是保证了电力供应。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庭院,以便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劈柴、煤炭等杂物。房屋与农村老式住房格局并无两样,中间一室是厨房,左右各一间居室。范志安是勤快人,在院子里单独盖了一间小厨房,免去了房间里的人也要受烟熏火燎之苦,中间那一间便改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客厅。

祁淑媛虽然遇到好心人帮助,心里仍不踏实。她想得很多:今晚在这里住一宿,明天怎么办呢?这位好心人把我领到家里去,他媳妇会怎么想?

正想着,迎面过来一个打雨伞的女人,随之传来了问话声:“志安,来亲戚啦?”

“噢……哦……徐主任,这么大雨,您去哪儿呀?”

“听说老宋家房子漏雨,我去看看。他们老俩口都上了年岁,若是漏得厉害,得想办法。哎——哪儿来的亲戚呀?”

“哦,不……噢,噢……”

大雨滂沱。徐主任见他吞吞吐吐,便没有再问。但她的心里犯起了嘀咕,走出去老远,还不时回过头来看一眼。

范志安扶着祁阿姨走进院子,把自行车往墙边一靠,急忙进到屋里。大概家里人听到了动静,里屋传来女人的问话声:“今儿咋回来这么晚呀?淋湿了吧?”

“丽芬,我接来位亲戚。”这是实在人说出的一句聪明话。因为,当着祁阿姨的面,他不好跟媳妇说领来一个找宿的。

“好啊!这大雨天……”话音刚落,从里屋走出个年轻女人,她仔细一瞅愣住了:“啊?妈!……”

赵丽芬怎么也不会想到,丈夫领到家里来的竟是她原先的婆婆!

赵丽芬记得,1995年元旦她和祁杨青结婚时,祁杨青以种种理由不让他母亲参加婚礼。后来才知道,是怕他妈不懂城里规矩,丢他的面子。婚后,她跟丈夫去农村看望老人,才发现婆母不但不土,而且有文化,是个知书达理的人,相貌也不俗。她原以为农村里老套套多,儿媳妇必须听婆婆使唤。哪知,婆母跟她第一次谈话就足以让她感动一生:“丽芬,进了这个门,你不光是你妈的娇女儿,也是我的娇女儿,我只当你是亲闺女。到这里,不要拘束,更不要压抑,该咋想就咋想,想咋说就咋说,愿意咋做就咋做,说错了做错了也没事,当妈的是不会计较孩子的。”

她听了婆婆的话,心里一阵感动。动身来农村前那根绷紧的神经,一下子缓解了。

事实正像婆婆说的那样。在农村的十多天里,婆婆不光跟她唠了许多农村的奇闻趣事,让她乐不可支;还变着样儿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有一种在亲生母亲身边的温情。

怀孕后,她常接到婆婆的来信,关心爱护的言语写了好几篇,生活起居、饮食等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都没落下。产期临近,婆婆提早从农村赶来,租了一处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才让她搬进去。她身子特别懒,不愿意动弹。婆婆于是天天陪她出去逛,而且说:“勤活动活动好,生产时顺利,对大人孩子都有好处。,’

临产前,婆婆领着她去了两家医院检查,连她都觉得没有必要。

两家医院检查结论一致,婆婆才放心地笑了,而且说:“这是大事儿,千万不能粗心!”

临产那天夜里,婆婆一直在医院陪护着她。妈妈十白婆婆累着,关心地说:“亲家母,你回去休息吧,我在这里就行了。”

“不,我是个闲人,没别的事儿。你白天家里还有事,还是你回去休息吧。”

结果两个人谁都没有回家。婆婆还对她妈妈说:“丽芬月子里的活儿我包了,你看行不?”

“那可不行!按说你大老远地来了该休息,还是我侍候她月子。”

“嫂子,大哥天天上班,家里事挺多,够你忙的,丽芬的月子我侍候吧。”

一直到下半夜两点多钟,孩子终于出生了。

月子里,婆婆把活儿安排得井井有条,妈妈反而插不上手了。婆婆每天给她换着样儿做三顿软食,,早晚还各吃一顿现成的,可以说样样可口。就这样还常征求她的意见:“丽芬,你想吃点啥,尽管说,我给你做!”

“不用吃五顿饭,一天三顿就行。我生她的时候,她爸爸上班,她的姥姥和奶奶都来不了,她哥哥那时还小,一天三顿饭都不应时,不也过来了!”妈妈把老黄历搬出来,“我侍候她月子可做不到你这样。”

“这不有条件嘛,我闲着又没事。”

妈妈每天都回去,晚上给爸爸做晚饭,第二天爸爸吃过早饭上班走了再过来。

夜晚,婆婆跟她睡在一个屋,夜里几次起来给孩子换尿布,还轻声唤醒她,让她给孩子喂奶。  她见婆婆手不停闲,换洗尿布、做饭,每天还要烧热水给孩子洗一次澡,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一天吃三顿饭就行,多了我也吃不下。”

“刚生过孩子胃弱,应该少吃多餐,这样有利于身体吸收。现在你需要加强营养,对产奶和恢复身体都有好处。”

婆婆的话有道理,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她想尽量减轻婆婆的负担,产后第三天,她便下床找活儿做。婆婆见了立即制止说:“下地活动活动可以,干活可不行!”

妈妈刚从家里过来,听丽芬的婆婆这么说,忙插嘴说:“让她做点轻活儿,没关系。我那时候,生孩子第二天就下床了,什么活儿都得干呀!”

“嫂子,咱们那时候年轻,啥也不懂,再说,也没条件。你看你那手关节,还有我这手关节,不都是生孩子时用凉水洗尿布落下的风湿病吗?”

“可不是嘛!年轻时倒不觉得,现在老啦,一遇阴天下雨就关节疼,冬天更厉害!”

“可不能再让孩子遭这种罪了!”

赵丽芬一边给老人擦脸上、头上的雨水,一边问范志安:“志安,你怎么会认识妈?你去祁杨青家啦?”

“我……”范志安的嘴翕动了一下,没有说出话来。

祁淑媛如堕五里雾中。一直麻木的神经,从刚才这位好心人喊“丽芬”起,又听到丽芬叫一声“妈”,还听到了“祁杨青”三个字,她就像被一根根银针刺中穴位一样,心一下子颤抖起来。啊!站在眼前的这位女子,分明是儿媳妇赵丽芬!她怎么会在这里?这位好心男子跟丽芬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奶奶!奶奶!”赵丽芬六岁的女儿祁晓倩从里屋跑出来,一下子扑到老人怀里。这么长时间没见了,孩子还记得这个奶奶。

赵丽芬一声“妈”,把范志安整懵了。又听到“你去祁杨青家啦”,他这才对祁阿姨的身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现在又听见晓倩“奶奶、奶奶”的叫声,他一下子就明白这个祁阿姨是谁了。

范志安见祁阿姨一脸凄楚的表情,确实无法正面回答妻子的问话。愣了一会儿,连忙岔开话头说:¨陕找衣服换换吧,别感冒了!”

赵丽芬看见了丈夫的眼神,也感到话问得多余了。

晚饭本来早已准备停当,当老人在里屋换衣服的时候,赵丽芬又走进厨房,把生姜切成碎末放到炒勺里,加了点水烧开后又加些红糖。稍煮片刻,盛到碗里端到老人面前说:“妈,趁热喝吧,驱驱寒气!”

晚饭后,范志安趁晓倩跟奶奶亲热的机会,将妻子招呼到厨房,把老人在河边要寻短见的事儿说了一遍。赵丽芬听了,惊愕万分,一身冷汗往外冒。她真的懵了:老人什么时候来城里的?难道跟那个小妖精闹翻了?被祁杨青和小妖精赶出了家门?为什么要走绝路?P1-6

内容推荐

生活就像一条河,快乐时,它会奔腾欢笑:安逸时,它会浅吟低唱;幸福时,它会静静诉说。但有时它也会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流著,宛若一条失语的河,保持着沉默……

本书讲述了在一个新家庭年代下的身世之谜和爱恨情仇的故事。人们都从农村进到城市里生活,期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编辑推荐

浮云障眼,名利本为身外物;夜雨销魂,大爱能容天下人。

一部新家庭年代的身世之谜和爱恨情仇的故事,人往高处走,路往远处伸,春天的本能是花开花落,生命的本能是聚散离合,童年照亮了我们一生的曲折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本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驰//景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2185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