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湖小品(西湖全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雪斋记①

秦观

雪斋者,杭州法会院言师所居室之东轩也②。始言师开此轩,汲水以为池,累石以为小山,又洒粉于峰峦草木之上,以象飞雪之集。州作太史苏公过而爱之③,以为事虽类儿嬉,而意趣湛妙,有可以发人佳兴者,为名曰雪斋而去。后四年,公为彭城④,复命郡从事毕君景儒篆其名,并自作诗以寄之⑤,于是雪斋之名浸有闻于时。士大夫喜幽寻而乐胜选者,过杭而不至则以为恨焉。

杭,大州也。外带涛江涨海之险,内抱湖山竹林之胜。其俗工巧,羞质朴而尚靡丽;且事佛为最勤,故佛之宫室棋布于境中者,殆千有余区。其登览宴游之地,不可胜计。然独不至雪斋则人以为恨,何也?盖公之才豪于天下,斥其弃余以为词章字画者,亦皆绝妙一时,读而玩之,使人超然有孤举远擢之意。是斋虽褊小,无足取称于人,而公所书诗实在其壁,士大夫过杭而不能一至其地以寓目焉,是岂所谓喜幽寻而乐胜选者哉?以为恨焉宜矣。昔李约得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持归东洛,遂号所置亭为“萧斋”⑥。余谓后之君子,将有闻雪斋之风不可得而见者矣,岂特为今日之贵耶?言师名法言,字无择,泊然萧洒人也。盖能作雪斋,从苏太史游,则不问可知其为人。元丰三年四月十五日记。

注释:

①选自《淮海集》。②法会院:即西林法惠院。在方家峪旁。今已不存。言师:名法言,字无择、为法惠院寺僧,后住扬州石塔寺。东轩:《西湖游览志》说是“西轩”。③州悴:指苏轼在宋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之职。悴,副职。④彭城:徐州古称。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⑤诗:指苏轼所写的《雪斋》诗:“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人间热闹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我梦扁舟入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题下自注曰;“杭僧法言,作雪山于斋中。”⑥“昔李约”两句:据唐张怀罐《书断》记载:南朝梁武帝造寺,令大臣、书法家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此字唐时尚存。唐顺宗时,邵王李约(顺宗第八子)见之,以重金从建康买归东洛,建亭以玩,号曰“萧斋”。

解读:

苏轼在杭任事时多方外之交。孤山寺僧惠勤、天竺僧辩才、智果寺僧道潜、宝月寺僧仲殊等,都是过从甚密,有诗文往来,并留下许多遗闻轶事的方外朋友。本文所写到的法惠院僧言师也是其中之一。

西林法惠院,在城南的方家峪旁,此地南近吴山,距苏轼理事的府衙不远。寺僧言师是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和尚,他作东轩时,别出心裁地在轩内激水为池,叠石为山,并洒粉峰峦草木之上,以象飞雪。苏轼见而爱之,为之取名“雪斋”。过了四年后,此时苏轼已是彭城的太守,还特地让他的副手、篆刻家毕景儒篆刻“雪斋”两字,自己亲写了《雪斋》诗,不远千里相赠法惠寺,言师又装帧张挂,供人观赏。一时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文章前叙后议。前叙要言不烦,主要写言师造雪斋的奇思妙想和苏轼取名送诗的赏爱行为,为后文议论作铺垫。后议拓开视野,把雪斋放在“其俗工巧,羞质朴而尚靡丽”、“佛之宫室棋布”、“其登览宴游之地,不可胜计”的大杭州的背景中,来回答“士大夫过杭而不能一至,则以为恨焉”的问题,从而突出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他的词章字画的观赏价值。可以说,是苏轼使一个微不足道的“雪斋”扬名天下,从而也使我们领悟到名人造旅游景点的道理。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全文洋溢着对老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秦观的散文长于议论,苏轼曾评价说:“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观此文也可见其一斑。

南园记①

陆游

庆元三年二月丙午,慈福有旨②,以別园赐今少师平原郡王韩公③。其地实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湖山之美。公既受命,乃以禄赐之余,葺为南园,因其自然,辅以雅趣。

方公之始至也,前瞻却视,左顾右盼,而规模定;因高就下,通窒去蔽,而物象列。奇葩美木,争列于前;清泉秀石,若顾若揖。于是飞观杰阁,虚堂广厅,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毕备。高明显敞,如蜕尘垢而入窈窕,邃深疑于无穷。既成,悉取先得魏忠献王之诗句而名之④。堂最大者曰“许闲”,上为亲御翰墨以榜其额。其射厅曰“和容”,其台曰“寒碧”,其门曰“藏春”,其阁曰“凌风”。其积石为山,曰“西湖洞天”。其潴水艺稻,为困、为场、为牧牛羊畜雁鹜之地,曰“归耕山庄”。其他因其实而命之名,堂之名则曰“采芳”,曰“豁望”,曰“鲜霞”,曰“岁寒”,曰“忘机”,曰“眠香”,曰“堆锦”,曰“清芬”,曰“红香”。亭之名则曰“远尘”,曰“幽翠”,曰“多稼”。

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然公之志岂在于登临游观之美哉?始曰“许闲”,终日‘‘归耕”,是公之志也。公之为此名,皆取于忠献王之诗,则公之志,忠献之志也。与忠献同时,功名富贵略相浮者,岂无其人?今百四五十年,其后往往寂寥无闻。而韩氏子孙,功足以铭彝鼎、被弦歌者,独相踵也。迄至于公,勤劳王家,勋在社稷,复如忠献之盛。而又谦恭抑畏,拳拳于忠献之志,不忘如此。公之子孙又将嗣公之志而不敢忘。则韩氏之昌将与宋无极,虽周之齐、鲁⑤,尚何加哉!或曰:上方倚公若济川之舟,公虽欲遂其志,其可得哉?是不然,上之倚公,公之自处,本自不侔,唯有此志然后足以当上之倚,而齐忠献之功名。天下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

游老病谢事,居山阴大泽中,公手书来示曰:“子为我作南园记。”游窃伏思:公之门,才杰所聚也,而顾以属游者,岂为其愚且老,又以挂冠而去,则庶几无谀词,无侈言,而足以道公之志欤?此游所以承公之命而不获辞也。

注释:

①选自《放翁逸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散文家、著名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②慈福:指南宋高宗吴皇后,晚年为吴太后,居慈福宫。③太师平原王韩公:即韩侂冑(1151-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宁宗时执政十三年,嘉泰三年(1203)拜太师。后因轻率发起“开禧北伐”,兵败被杀。④魏忠献王:即韩琦(1008-1075),为韩侂冑之曾祖,字稚圭,自号戆叟。仁宗时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累官至枢密使、宰相,封魏国公,卒谥忠献。有《安阳集》。韩琦曾与范仲淹长期掌握兵权,朝廷倚重,天下称“范韩”。⑤周之齐、鲁:周灭殷商后,封太公吕望于齐,封周公姬旦于鲁。

解读:

陆游既有忧国忧民的抱负,又有能文能武的奇才。可是他一生不得志,先以“语触秦桧”而落第,后因诗句招致权贵忌恨而屡屡丢职罢官。可是到了嘉泰二年(1202),其时在鉴湖边告老闲居多年的老诗人已七十八岁,却又被独揽朝政的韩侂冑以撰修国史的名义,招致复出,同年十二月,除秘书监(正四品)。次年,陆游为韩饨胄作《南园记》、《阅古泉记》两记。

南园,其故址在“太庙巷西端”、“其园之大,须三日方能游遍”。阅读本文有三点值得人们注意:一是文章以较多的篇幅介绍韩公精心经营南园及南园亭堂布局构建情况,并指出“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在国土未复、外患未除之时,作者以淋漓之笔来描写韩公的这种建造私家花园的“政绩”,这不是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又一揭露吗?因此在张扬的描写中隐含着讥讽。二是文章用非常巧妙的方法把它转到“公之志,忠献之志”的问题上来,并提出“唯有此志然后足以当上之倚,而齐忠献之功名”。这当中虽有不得已的对韩的称颂之词,但其用意和重点显而易见是希望和勉励韩公继承忠献王的精神,做一个像忠献王那样匡扶皇室、折节下士、威震敌国的将帅,从而担当起抗金复国的重任,以实现建不世之功业的美好愿望。正如《宋稗类钞》所说的:“山阴陆放翁务观之所出也,韩平原实招致之。所作《南园》、《阅古泉》二记,时虽称颂,而有规劝之意焉。”三是文章最后一段是交代自己写本文的缘由,既别具一格,又见其良苦用心。一是说“公手书来示”要我写《南园记》,说明我复出并不是我“趋炎附势”;二是说韩指定我写是因为我“无谀词,无侈言,而足以道公之志”。这就是说,我写本文是遵命之作,不得已而为之。至于我这样写,读者是否理解,如何评价,谁能管得了呢?正是“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P41-46

目录

总序

唐五代宋小品

 权德舆:送元上人归天竺寺序

 白居易:钱塘湖石函记

冷泉亭记

 孟槃:骆宾王续诗

 罗隐:杭州罗城记

 欧阳修:有美堂记

 僧契嵩:游南屏山记

 王安石:伍子胥庙记

 沈括:梵天寺木塔

赈饥兴利

 苏轼:表忠观碑

六一泉铭(并序)

 苏辙: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秦观:龙井记

龙井题名记

雪斋记

 陆游:南园记

阅古泉记

上天竺复庵记

 周密:观潮

 邓牧:西湖修禊序

元明小品

 黄潛:南山题名记

 任士林:西湖游约

 杨维桢:《西湖竹枝集》序

 刘一清:十里荷花

 宋濂:虎跑泉铭叙

 徐一夔:夕佳楼记

 史鉴:记石屋洞之游

三天竺之游

 刘暹:叙湖记

叙山记

 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徐渭:镇海楼记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叙

 田艺蘅:游北高峰记

 高濂:苏堤看桃花

满觉弄赏桂花

 张京元:断桥

九里松

烟霞寺

 冯梦祯:结庐孤山记

 王士性:登吴山记

 尹伸:西湖游记

 黄汝亨:浮梅槛记

 杨师孔:法华山看梅花

 袁宏道:初见西湖

春游西湖

莲花洞

 李流芳:断桥春望图题词

两峰罢雾图题词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香市

湖心亭看雪

十锦塘

雷峰塔

风篁岭

六和塔

 江元祚:白龙潭游记

 季婴:游凤凰山

清民国小品

 朱梦彪:秋雪庵观芦花

 宋琬:湖上奇云记

 尤侗:六桥泣柳记

 邵长蘅:夜游孤山

飞来峰

 厉鹗:洪稗畦

 张仁美:游苏堤

游净慈寺

柳浪闻莺掠影

 戴熙:游云居山记

 张传:游金鼓洞记

 沈复:苏小小墓印象记

 朱殿芬:韬光海日记

 潘春生:游敷文书院

 赵坦:烟霞岭游记

 俞樾:游九溪十八涧记

阮公墩

 查人漠:玉泉观鱼

 徐琪:俞楼记

 林纾:湖心泛月记

游栖霞紫云洞记

记水乐洞

记云栖

游西溪记

 卢文杏:游曲院风荷

游竹素园

 陈三立:樟亭记

 高燮:游宝石山

谒张苍水墓

 陈去病:西泠新建风雨亭记

 顾无咎:游端友别墅

 吴霜:雨天泛舟记

 李道中:葛岭探胜

 陈仪兰:记平湖秋月

游岳庙

 袁道冲:最忆是西湖

序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人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顰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象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以及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喚;西冷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得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王国平

2004年9月

内容推荐

西湖,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西湖全书》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湖全书”之一,该书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全书共分“唐五代宋小品”“元明小品”“清民国小品”三个部分,收录了白居易、沈括、王安石、陆游、杨维桢、徐渭、冯梦祯、张岱、沈复、高燮、李道中、陈仪兰等文人对西湖的赞述,具体内容包括苏轼《表忠观碑》、陆游《南园记》、刘一清《十里荷花》、张京元《断桥》、张岱《西湖七月半》、沈复《苏小小墓印象记》等。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探索西湖的美、无能为力追寻西湖的文化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湖小品(西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应守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8926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