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茶的秘密在哪里?“茶圣”陆羽为您全面阐述。书中有500幅精美手绘插图和100张浓缩精华的示意图,全新呈现!这本茶文化指南,茶道典范,是爱茶人的必备之书。

内容推荐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

《茶经》倡导的“精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品茶、研习茶艺、茶道,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等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必需。

我们出版的是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手绘插画、简化图表的当代《茶经》版本,以求让读者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另外,我们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目录

序言/4

茶之奇趣:斗茶/10

本书内容导航/12

关于历代《茶经》版本探究/14

第1章 绝品人难识,茶经忆古人:你需要了解的

1.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18

2.茶之为饮的渊源:神农氏/20

3.这部经的缔造者:陆羽/22

4.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百科/26

5.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28

6.古代茶政治:茶政与茶法/32

7.神秘的茶叶商道:茶马古道/34

8.一壶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传播/36

9.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40

10.《茶经》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谐/42

11.《茶经》的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44

12.《茶经》的佛家本心:静心自悟/46

13.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48

14.万病之药: 二十四功效/50

15.道由心悟:茶道/52

16.升华了的艺术:茶艺/58

17.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茶俗/64

18.各具千秋的中国茶:七大茶类/68

19.西湖龙井、碧螺春的族群:历史悠久的绿茶/70

20.工夫红茶的天下:风靡世界的红茶/72

21.铁观音、冻顶乌龙的世界:天赐其福的乌龙茶/74

22.珍贵的银针:色白银装的白茶76

23.蒙顶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黄茶,78

24.普洱茶的群落:独具陈香的黑茶/80

25.茉莉花茶与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82

26.能喝的古董:普洱茶/84

27.美如观音重似铁:安溪铁观音/86

28.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碧螺春/88

29.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白毫银针/90

30.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武夷大红袍,92

3I.中国十大名茶:冻顶乌龙、祁门红茶/94

32.茶作为主角(I):诗词、书画/96

33.茶作为主角(2):歌舞、戏曲/98

34.茶作为主角(3):婚礼、祭祀/1O0

第2章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起源

1.寻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国/104

2.绵长而有序的传承:“茶”的字源/106

3.另一个名字:历史上的几种解读/108

4.五大初相:根、茎、叶、花、果/1lO

5.生长的关键:土壤、水分、光能、地形/112

6.准备好播种了吗?:艺、植/114

7.无敌鉴别密技:三种鉴别法/116

8.符合人体脏腑的需要:药用成分/118

9.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俭德之人/120

10.警告!“茶为累,亦犹人参”:选材不当的后果,“六疾不治”/122

第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

1.采摘双翼:凌露、颖拔/126

2.从采摘到制造茶叶的工序:七经目/128

3.七经目之一:“采”/130

4.七经目之二:“蒸”/132

5.七经目之三:“捣”/134

6.七经目之四:“拍”/136

7.七经目之五:“焙”/138

8.七经目之六: “穿”、“封”/140

10.唐代的饼茶审评:八个等级/142

11.鉴别之上:言嘉及言不嘉/144

12.经历各代的转变:制茶工艺的发展/146

第4章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煮器

1.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陆羽设计的煎茶器皿/150

2.设计体现五行和谐:风炉,“体均五行去百疾”/158

3.自命不凡的见证:“伊公羹”与“陆氏茶”/160

4.独特的设计理念:镘——正令、守中h62

5.唐代饼茶的特殊用器:碾、罗、合、则/164

6.煮茶用具影响茶汤品质:漉水囊、绿油囊/166

7.陆羽的最爱:越窑青瓷杯/168

8.历代茶具:茶具大观/170

第5章 甘苦调太和,迟速量适中:烤、煮

I.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176

2.讲究的技术:烤、碾/180

3.严格的选择:“活火”/182

4.决定性的因素,“选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184

5.烧水的艺术:三沸/186

6.水温的形象化比喻:老与嫩h88

7.煮茶的艺术:煮、酌/190

8.茶汤的精华:沫、饽、花/192

9.斟茶的讲究:茶性俭,不宜广/194

第6章 饮罢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饮用

1.饮茶的特殊意义:荡昏寐/198

2.饮茶最高境界:“品”/200

3.处处的精宜求精:九难/202

4.最重香与味:珍鲜馥烈/206

5.饮茶风尚传播:滂时浸俗,盛于国朝/208

6.风尚的传播者:佛教僧徒/212

第7章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清泉:产出

1.唐代茶叶产区:八道/216

2.八道之:山南道/218

3.八道之:淮南道/220

4.八道之:浙西道/222

5.八道之:浙东道/224

6.八道之:剑南道/226

7.八道之:黔中道/228

8.八道之:江南道/230

9.八道之:岭南道/232

10.从唐代到现代:茶产区的分布/234

11.从产区看茶品:四个等次/236

第8章 故雅去虚华,宁静隐沉毅:总结

1.特定情况下的省略:制具略/240

2.高雅之士的饮茶风尚:煮具略/242

3.《茶经》的终极要求:分布写之、目击而存/244

4.总结1:从“品”到“心悟”的三重超脱境界/246

5.总结2:最终追求——天时,地利,人和/248

附录1:《茶经》原文/250

附录2:中国名茶彩色图鉴/257

试读章节

能喝的古董

普洱茶

晋洱茶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制作以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再经过干燥过程处理,即加工为普洱茶。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贸易了。普洱茶采用的是优良品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之鲜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又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质最佳。现在,普洱茶的种植面积很广泛,已经扩大到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贵州I省、广西省、广东省及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六大茶山

云南产的普洱茶主要出于“六大茶山”,即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曼洒茶山、易武茶山、曼砖茶山、倚邦茶山、革登茶山和攸乐茶山。

美如观音重似铁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为我国乌龙茶类中特有的极品。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尧阳。铁观音既属于乌龙茶名称,又是一种茶树种类。铁观音的采摘必须在茶芽形成了驻芽,顶芽形成了小开面时及时采下二三叶片,以晴天、午后的鲜叶质量最佳。

上等铁观音茶条肥壮、圆结、沉重;色泽砂绿油润,红点鲜艳,叶表有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铁观音汤色金黄明亮、持久,叶底肥厚,具有丝绸光泽。冲泡后的茶叶具有“绿底红镶边”的特征,醇厚甘鲜、入口回甘;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延缓衰老、防癌症、降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铁观音的鲜叶采摘要等到嫩梢形成驻芽之后,顶叶开展,呈“小开面”(即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或“中开面”时,即时采摘下二、三叶。

如何选购安溪铁观音

品质鉴定:通过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进行审评:

1.干看外形:观察铁观音千茶外形的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茶香气等。凡外形卷曲、匀整、色泽墨绿、油润、鲜活,香气清纯的称为上品。

2.湿评品质:茶叶经过沸水冲泡后,鉴别茶叶的香气、色泽、滋味、汤色等。

(1)嗅香气:香型突出,香气清高悠长为上品。

(2)尝滋味:茶汤滋味甘醇,爽而不涩,均为上品。

(3)看汤色:汤色黄亮或虽发白却茶味十足都为上品。  (4)观叶底:冲泡过的茶叶倒入清水盘中,观察叶底,叶底完整、柔软的为上品。

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美誉。“龙井”之名取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方的龙井村。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有五次专门为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观采茶作歌》。中国古代皇帝专门为茶写诗是十分罕见的,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西湖龙井茶的重视程度。龙井茶因此一度被封为“御茶”,这也是龙井茶驰名中外的重要原因。

龙井茶采摘的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龙井茶历来讲究以早为贵,以清明前采制的品质为好,称为“雨前茶”。采摘十分强调芽叶的细嫩与完整。通常只采一个嫩芽,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旗枪”;采一芽两叶初展,形如雀舌,称“雀舌”。

西湖山区各地所产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的不同,质量、炒制技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品质。历史上按产地分为四个品种,即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以狮峰龙井质量最佳。现今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种,仍以狮峰龙井质量最佳。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春属于绿茶,成茶外形卷曲如螺,茶香气呈花果香。

碧螺春采摘十分精细,生产的季节性强。采摘自春分开始至谷雨结束,期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档极品碧螺春则在清明节前或清明时节采制。碧螺春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之时,即早春茶树新发茶芽,刚刚长到一芽一叶然后及时采摘。初展的嫩叶似山雀的舌头,故称“雀舌”。

碧螺春享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美称。它以“细秀”的特点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其茶叶若装在瓶子里,看起来相当蓬松,历来有“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之称。可见芽叶的细嫩程度。

中国十大名茶

黄山毛峰、白毫银针

黄山毛峰  

属于绿茶种类,是绿茶中的又一珍品。黄山毛峰产茶历史悠久,产于安徽省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山高林密,云雾多,日照时间短,茶树有云雾的滋润,自然形成了其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成茶外形微曲如雀舌,显白毫,香如白兰,味醇甘。黄山毛峰品质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

制作工艺分杀青、烘焙二道工序。杀青要求翻得快,扬得高,撒得开,捞得净。直到炒至叶色转暗时出锅。特、一级毛峰不经揉捻,二级以下用手揉捻。

特级毛峰经沸水冲泡时,雾气升腾,其香浓郁,茶叶悬浮直坚茶汤中,慢慢下沉,经多次冲泡仍会有余香。

白毫银针

历史名茶,属于白茶。于清代嘉庆初年创制。主产于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其色白如银,形如针,是白茶品种中的极品。其成品茶满披白毫,茶头肥大。成品茶色白如银,如针般纤细,因此得名。鲜叶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的一芽一叶。采下后,要用手指将真叶、鱼叶予以剥离,俗称“剥针”。加工工艺为先将茶芽摊于筛上,置于日光下或通风阴凉处进行晾晒。当晾至八九成千后,用焙笼以30℃~40℃文火焙至足干。

成品茶茶叶要经过筛取。筛上为优质品,筛下为次品。后用手将筛上肥长茶芽拣除梗片(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掉杂质。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保持茶品的香爽。

白毫银针成品茶外观形状似针,白毫披覆。色泽鲜白、挺直,茶汤呈杏黄色,香气清新,入口即显露毫香。 

P84-90

序言

图解茶经:一场怡然风雅的茶学盛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茶文化史,我们解读它的密码就藏在历代茶文化典籍之中。而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无疑是其中最权威、重要、核心的一部。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经毕生心力,凝聚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精髓编写成就了《茶经》。《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首次将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高度。陆羽因此被后人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将《茶经》定义为“经”,意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茶学著作。他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预言了这部旷世奇书必定留芳百世。《茶经》原文约7000余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包括茶的起源、采摘、制造、工具的使用、烤煮、饮用、典故、产地等内容。《茶经》被后世茶人奉为茶学“圣经”,尊为茶事指南。后世所有关于茶事的书籍都对《茶经》有所提及,并将《茶经》奉为尊旨,其经文不敢有半字的删减。

茶能提神醒脑,含有二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药用功效。当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饮茶成为了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得闲去茶楼品茶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最好去处。爱茶之人热衷于正宗茶道的研习、茶艺表演、名茶鉴赏及品饮。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祁门红茶……人们对这些名茶如数家珍。用专业茶具、专业茶道品地道名茶是当代爱茶人的目标。

爱茶之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茶经》的,但由于《茶经》诞生于唐代,文字难免晦涩难懂,直接影响了人们阅读与欣赏。为了使读者能对《茶经》有更深刻认识,品出地道的“茶文化”,对爱茶和品茶者有所帮助,我们出版了《图解茶经》这本书。本书对陆羽的茶研究的主要理论作了整理与补充,分为:你需要了解的、起源、具、造、煮器、烤煮、饮用、产出、总结八大部分。由于《茶经》诞生在唐代,而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已有了很多重大变迁,所以我们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的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的进程和当代茶事。我们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您仿若走进了茶叶的清香世界,在古老与现代中品饮茶文化之原。

本书以近5OO幅精美的手绘插图、近100张简化表格、70幅全彩名茶图谱的全新形式演绎,使其同时具备了阅读性、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涵盖的人文气息也使其成为了一部修身养性的“茶学必修书”。我们为了使您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个立体的感受,去除其阅读中的乏味,在章节中增加了诸多新奇且有趣的内容,譬如:

怎样才能制造出“珍鲜馥烈”?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孟臣淋霖”、“若琛出浴”这些茶道术语暗含怎样的意义?

传说中的乌龙茶是怎样懵懂着成名的?

铁观音真的是观音菩萨带下凡界的吗?

我们该如何领悟陆羽倡导的“精行俭德”的精髓?

作为本书编者,我们在编写过程中,阅读了大量茶文化典籍,分析整理了有关《茶经》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茶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编者我们将尽其所能地为读者呈现出一部质量上乘的“当代茶经”,但由于能力有限,难免会有一些纰漏。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增遗补漏,为您带来更愉悦的阅读体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陆羽
译者
编者
绘者 紫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37376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7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6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