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访谈与演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吴晓灵、著名经学家梁小民、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永好等八位企业界权威人士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访谈。书中的每一篇访谈和演讲,都深入浅出,生动鲜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著名企业家刘永好等八位名家的访谈和演讲。书中的每一篇访谈和演讲,都深入浅出,生动鲜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出版,将为我省企业界、学术界的创新和发展,为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指导提供非常难得的参考与借鉴。

目录

序一 杜颖/I

序二 孙伟/Ⅲ

茅于轼简介/1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茅于轼先生的专访/3

茅于轼:观念转变是西部崛起的重要因素/13

张伟俊简介/27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张伟俊先生的专访/29

张伟俊:开个工作坊/40

梁小民简介/65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梁小民先生的专访/67

梁小民:创新和企业转型/78

陈平简介/103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陈平先生的专访/105

陈平:我所理解的创新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16

单祥双简介/129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单祥双先生的专访/131

单祥双:创业与投资/141

刘永好简介/155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刘永好先生的专访/157

刘永好:办好中国特色的家族制企业/168

姚民仆简介/187

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对姚民仆先生的专访/189

姚民仆: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7

吴晓灵简介/219

吴晓灵行长在第三届中国西部企业发展与职业经理人高峰论坛上与听众的互动问答/221

吴晓灵:创新型企业打造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226

试读章节

谢谢甘肃省的各位朋友。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到兰州。其实我很早以前来过兰州,1987年是第一次,当时感觉兰州比较落后;以后几乎每两三年过来一次,感觉兰州在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和其他地方相比,发展速度要快得多。兰州的经济在西部崛起中迅速发展着,尤其刚才听了杨省长的讲话,感觉兰州的前途和甘肃的前途非常广阔。今天能和兰州的企业界做一个交流,非常高兴。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创新和企业转型”,为什么把这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甘肃省发展的重点实际上是创新。杨省长谈到的,我们要发挥后进的优势,能够大步地赶上先进的地方,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由企业进行创新,企业是主体,因此要能够做到创新,企业一定要和创新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我把这两个题目联系在一起讲。

我讲的内容首先是,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媒体上使用“创新”这个词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对于创新本身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想首先从理论上澄清什么叫做创新。创新这个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1924年提出来的,他给“创新”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创新是指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个定义现在仍然在用。重新组合是什么意思?他说的“创新”,也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了五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叫做引进一种新产品,或者给一种原来的产品以新的特征。什么叫引进一种新产品?比如我们说,过去人类社会没有汽车,但是德国人梅塞德斯把内燃机的原理用在交通上,汽车的创新就成了人类历史的重大的创新。什么叫做给一种原来的产品以新的特征?比如说,衣服可以说是自古就有的东西,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把衣服做成一个名牌产品,这个衣服就有了新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品牌。这时候,我们说把原来就有的东西给了它一个新的品牌,这个品牌能够给我们带来商业价值,这时候我们就叫它创新。第二,就是引进一种原料的新来源,这也叫做创新。比如说原来织布我们用的是棉花,以后可以用化纤来做衣服,织布原料从棉花变为化纤就叫做创新。第三,采用新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可以提高效率。比如说装配汽车,过去是由一群入围绕着一个汽车进行装配,以后有了自动流水线,在一条流水线上装配汽车,提高了效率。我们说这种新的工艺流程的采用就叫做创新。第四,叫做开辟一个新市场,就是一种东西原来是有的,但是把它拿到新的市场上去出售,开辟了的一个新市场,也叫创新。我们经常讲的一个例子说,原来和尚庙里没有梳子,但是后来有人在和尚庙里卖梳子,那么这就是一种创新。他可以告诉和尚,没头发没关系,梳子不仅可以用来梳头,开光以后还可以作为吉祥物卖给客人——把梳子卖到和尚庙,这本身就是创新。这种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带来了市场的扩大。第五种创新就是采取了一种企业的新形式,企业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比如说过去企业是一个一个的企业,以后美国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出现了托拉斯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把许多企业合并在一起,增强了企业的效率。托拉斯的出现,我们说就叫做创新。之所以我们把创新分成5种情况,是因为从这5种情况里面可以理解创新的几个意思。

我们说创新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创新其实分为两种创新。一种叫做技术创新,一种叫做制度创新。我们上面说的前4种无论是新产品也好,还是原料的新来源也好,无论是新的生产工艺也好,还是新的市场也好,我们都叫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另一种创新叫做制度创新,引进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这就叫做制度创新。以后在经济学里,创新理论就沿着两条线发展下来,一条线就是专门研究技术创新问题,另一条线专门研究制度创新问题。但是我们说,这两者之间是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制度创新实际上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创新,肯定就没有技术创新,或者是即使是有了技术的发明,也并不能够变成财富,不能成为创新。比如我们再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尤其是四大发明。为什么这些发明没有变成生产力,使我们中国发展强大起来呢?其实是我们传统的社会缺乏一套与创新相适应的制度,因此我们的技术发明没有变成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也并没有推动我们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再来比较,在欧洲历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借助对外扩张,当时发了大财。但是为什么以后这两个国家衰落下来了,而英国新兴起来了?因为英国有制度创新才引起以后的技术创新,而那两个国家没有具有一个比较彻底、有效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制度创新涉及的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产权。对于制度创新来说,保护产权最重要的就是专利保护。英国1642年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了正式的保护专利的法律,叫做《独占法》。也就是说,在这个法律通过以后,具有了制度上的创新,所以英国才开始工业革命。所以我们说,创新其实是要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的。我们对于创新实际上应该说历来非常重视。在上世纪50年代,包括前苏联和中国经济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怎么样从外延式增长发展为内涵式增长。所谓外延式发展,指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或者也可以说是依靠增加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那么所谓内涵式的发展,也叫做集约式的发展,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带动经济增长。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前苏联的经济学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下,一直没有实现这种转化。科技是生产力——实际上小平同志在1978年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但是我们说,一直到现在,将近30年过去了,我们中国在创新方面仍然有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根源和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制度实际上是相关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创新的时候,首先要明白,没有制度创新,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或者说,制度创新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是我们理解创新时首先必须要理解的。

第二,实际上创新分为大创新、中创新,还有小创新。不同的企业应该进行不同的创新。虽然说大的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中小创新,有时候,中小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中小创新可以使一个企业获得它所特有的竞争力,可以使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那么,我们讲企业战略的时候,这种中小创新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差异化战略——你做的东西只要和别人有微小的不同,实际上你就可以具有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就可以使你在市场上获得一时的成功。如果能不断地进行小创新,那么这种创新也就给你的企业带来了活力,所以说创新不一定是重大的创新,企业小就没有这种能力,实际上不是。

P78-81

序言

我看过公共频道制作的节目《名家访谈》。现在又把文字稿整理出来,作为“电视文存”丛书的第一本付诸印刷,很有感触。

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在尝试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用电视这种看得见、听得着的现代传播方式,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西部地区,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名家访谈》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这个栏目不仅把科学的、专业的学术知识和内容化为鲜活的事例,把高屋建瓴的观点融入通俗的话语,使大众通过电视来接受知识;同时,我们也通过采访名人大家,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观众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生活中有着经济,经济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名家访谈》栏目抓住了这个特点,把中央级、国家级的经济专家请到西部来,通过电视来普及经济文化知识,让人们把基本的经济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时让更多的人从生活中感受到经济学的原理和道理,这无疑是对西部经济发展做了基础性的贡献。

把一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变成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讲堂;把电视节目变成文字版,让人们看完瞬间即逝的电视节目后,又可以通过翻看、查阅来增强记忆、增进了解,从而增大传播范围,这是电视传媒工作中的创新。因此,“电视文存”丛书的出版,是电视在后产业开发方面的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获知这个栏目和丛书是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和甘肃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合作完成的,这种合作形式值得推广。协会搭台,媒体唱戏,既制作了电视节目,同时又扩大了论坛的影响,是一件好事。

希望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名家访谈》节目能够借助社会的力量继续做下去,更希望看到第二本、第三本的“电视文存”,让广大观众通过电视节目和“电视文存”更加受益,为我们西部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访谈与演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建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28312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5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6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