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提升中学生品位的世界名文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提升你品味的世界名文,如此精彩,你怎能错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提升中学生品味的世界名文,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

目录

第一篇 伟大的复兴

怀疑的方法 /2

平等 /8

论奴役 /14

神的疯狂 /20

第二篇 为真理辩护

在雅典法庭上的演讲 /313

对弗里斯的控告 /36

真理面前决不后退 /39

地球在转动/42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46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49

第三篇 睿智人生

论人生 /53

论时间 /57

论知识 /60

论快乐 /63

论爱情 /68

论自由 /72

论自  /75

论创造 /79

第四篇 散文的神韵

门 /84

卖的漫想 /88

优哉游哉 /96

人人想当别人 /100

影子 /104

等的滋味 /108

无知的乐趣/114

论雨伞道德/120

第五篇 品评小说

驿站长 /126

伊豆的歌女 /139

受戒 /165

春之声 /186

马桥词典 /199

第六篇 凛然中华传记

苏武传 /211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220

第七篇 热点传真

说东道西:克隆人 /232

遏制艾滋病:中国迫在眉睫 /238

“苏共亡党十年祭”读后 /242

第八篇 奇人外传

荷蔡丈人 /248

佝偻者承蜩 /250

毛颖传 /252

种树郭橐驼传 /256

第九篇 精灵故事

火浣布 /260

潜英石 /261

狐戴骷髅 /264

虎伥 /266

虎意 /268

试读章节

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非常充分的禀赋,即便是那些在别的一切方面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不大会对自己这一方面的禀赋不满足,更作额外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大概并不是人人都弄错了;这一点倒可以证明,那种正确地作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是人人天然地均等的;因此,我们的意见之所以不同,并不是由于一些人所具有的理性比另一些人更多,而只是由于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运用我们的思想,以及考察的不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单有良好的心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应用它。那些最伟大的心灵既可以作出最伟大的德行,也同样可以作出最重大的罪恶;那些只是极慢地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着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得多。

至于我,我从来没有自负自己的心智有丝毫比一般人的心智更加完善的地方,甚至于我还常常希望自己具有同某些别的人一样敏捷的思想,或者一样清楚明晰的想像力,或者一样广阔或一样生动的记忆力。除了这些性质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性质可以用来使心智完善;因为说到理性或者良知,既然它是惟一使我们成为人并且使我们与禽兽有区别的东西,所以我很愿意认为它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完整的,并且愿意在这一方面遵从哲学家们的共同意见,他们说:同一个种类的各个个体,只是在所具有的偶性①方面可以有多一些或少一些的差别,它们所具有的形式或本性则并无多少差别。

不过我可以毫不踌躇地说,我觉得我有很大的幸运,从青年时代以来,就发现了某些途径,引导我作了一些思考,获得一些公理,我从这些思考和公理中形成了一种方法,凭借这种方法,我觉得自己有了依靠,可以逐步增进我的知识,并且一点一点把它提高到我的平庸的才智和短促的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点。因为我已经从这种方法得到了这样一些收获,所以虽然我对自己所作的判断总是努力倾向于不相信的方面而不倾向于自负的方面②,虽然我用哲学家的眼光去看一切人的各种活动和事业时觉得几乎没有一样不是空虚无用的,然而我对于自己认为在追求真理方面所作出的进展,不禁感到一种极度的满意,以至对将来抱着这样大的希望:如果在纯粹是人的人们的职业中间,有一种职业实实在在是良好而且重要的,我敢相信就是我所选择的那一种。

然而可能是我弄错了,也许我拿来当做黄金和钻石的,只不过是一点黄铜和玻璃。我知道,我们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上,是多么容易弄错,我也知道,我们的朋友们的判断,在使我们高兴的时候,是多么值得我们怀疑。可是我很愿意在这篇谈话中说出,我所遵循的是些什么途径,并且把我的生活历历如绘地描述出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加以评判,以便从大家的声音中听取人们对我的意见;这可以说是在我惯常采用的方法以外所增加的一种教育自己的新方法。

因此,我的计划并不是在这里讲授一种人人必须遵循用来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方法,而只是说出我曾经用什么方式努力运用过我的理性。

我自幼就受到典籍的教育,因为我听信了人们的话,认为靠读书就可以对一切有益于人生的东西得到一种明白而且可靠的知识,所以我怀着一种极大的欲望去学习典籍。可是当我全部修毕这些课业,照例被认为成了学者的时候,我的意见就立刻完全改变了。因为我发现自己为这样多的怀疑和错误所困扰,因而觉得我的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然而我进的是欧洲最有名的一所学校,如果世界上任何地方有博学之士的话,我想那里就应该有。我在那里把别人所学的功课全部学过,甚至对先生教给我们的那些学问还感到不满足,凡是讨论人们认为最奇异、最稀有的学问的书籍,只要能够落到我的手里,我都把它读了。此外我也知道别人对我所作的评判,虽然我的同学中间已经有几位被选定候补我们的老师们的职位,我却没有见到过任何人认为我不如他们。最后,我觉得我们的世纪在人才方面和过去任何一个世纪是同样地兴盛,同样地丰富;这就使我可以有自由凭自己的看法去评判所有的别人,并认为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学说是像从前人们使我希望的那样。

我当时顶喜欢数学,因为数学的推理确切而且明白,但是我那时还没有觉察到它的真正的用处,当我想到它只不过用在机械技术上时,我觉得非常奇怪,它的基础既然这样稳固,这样坚牢,人们竟然没有在上面建造起更高大的建筑物来。

我当时也尊敬我们的神学,并且和别的任何人一样要求升天堂,可是当我听到人们言之凿凿地告诉我,天堂之路对于最无知的人是和对于最有学问的人同样地敞开,以及引人升天堂的天启真理超出我们的智力之上时,我就不敢把这些真理放在我那些推论的微弱力量下面来窥测了,我想要从事研讨这些真理并且得到成就,一定要有某种从天上来的出乎寻常的帮助,并且要不只是一个普通人才行。

我对于哲学没有什么话说,只是我眼见到它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最杰出的才智之士的研讨,其中还是找不出一件事不在争辩之中,因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可疑的,所以我根本没有足够的自信来希望自己在哲学上有比别人更好的际遇;同时我留意到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意见,都为有学问的人们所支持,而真实的意见却断然不能多于一种,所以我把一切只不过是或然的东西①都一律认为大约是虚假的。

至于别的学问,由于它们都是从哲学取得它们的原理的,所以我认定我们在这样不稳固的基础上是不能建造起任何坚实的东西来。

P2-5

序言

呈献在广大青少年朋友面前的这套丛书叫作“新概念语文”,什么是“新概念语文”呢?顾名思义,所谓“概念”,即指“观念”、“思想”或“观点”,讲得更通俗点,即“看法”“想法”的意思;“新”,当然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它与“旧”相对,指过去所没有的东西。“新概念”,即是指用一种过去所没有的新的观点或视角去看……东西。

这要去看的东西当然是“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的文本,语言文字是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千百万年来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该国该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文本即是以语言文字写作成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范本,是我们称作“文章”或“作品”的东西。汉魏政治家、文学家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提到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传颂千古的伟大事业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可见简直有些顶礼膜拜了!实际上,如果我们细细想来,事情确乎是这样,西方古希腊人把“人”说成是“会说话的动物”,也就是说,人如果不会说话,便与动物无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说话”,话语的记载,不就是文章吗?

这样,处于文章的“盛大”,千百年来,我们对后代、对青少年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原初的教育方法,便是从古今中外传承下来的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来,供他们学习,供他们欣赏,供他们揣摸,供他们摹仿,从此而进入我们民族深邃的语言环境,进入了我们民族的生存语境,舍此而外,别无他径。这些挑选出来的作品,在古代称之为“文选”或“选文”,在现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甚至是当今称作教材的“语文”。

但是,古今中外的语言典籍浩如烟海,而且思想深度不一,见解认识不一,辞藻华丽不一,那么,我们怎样取舍“文章”“作品”呢?这是一个选择“角度”、“观点”或“标准”的问题。诚然,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标准,一选家有一选家的标准,一国家有一国家的标准,但无论怎样,我们总在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标准”,总在不断推出新的“选本”,总在不断编写新的“语文”。时至今日,未有穷尽;从今以后,也未有尽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语文”即是“新概念语文”。

与时俱进的“新概念语文”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她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具有时代性、当代感。当代,对我们国家而言,是一个经济变革、经济振兴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教兴国,科技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对年青一代进行全面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教育,使他们能逐渐地进入世界科技文化的语境中,成为这方面的走向世界的专门人才。为此,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科学文化典籍的精选,形成我们“新概念语文”的一条鲜明的轨迹,而当代科学的进程尤其是我们这一轨迹描述中的重心或落脚点。

当代性的一个延伸是“大文化”的概念。要成为一位能融入世界的当代人,他首先得具有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素质;从另一方面说,他必须从以前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时代、某一党派甚至某一国家的相对狭小的文化圈子里走出来,用世界文化、同时也是博大的民族文化的视野来看待事物,看待人生,这样,全书纯正的文化品味与合符人性发展的典范作品便构成了我们“新概念语文”的又一线索。

当然,“新概念语文”还应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文”。这是一种具有文学品味的欣赏,它不仅能怡情养性,培育起生活的情趣,纯净我们的心灵,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趣味,对于艺术的情感与品评文章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独特感受。文学即是审美,作品即是美的载体,作品阅读即是审美教育,作品的引导性“解读”即是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前面所说的“时代性”、“当代感”与大文化视野当然应溶汇于作品的审美欣赏之中。审美既不是纯形式的,说一篇文章写得如何如何的美;也不是纯感觉的,说一篇文章给人以如何惬意的感觉;审美是在纯正的文化熏陶与现代思想的形成中实现的,她使我们感到充实、视野开阔、对生活与人生充满信心与爱,从而点燃起我们事业进取的思想之火;这难道不是作品给我们所带来的至大的美感吗?  然而,说现代感也好,说文化品味也好,说审美价值也好,这仍然只能作为选编文章的一般性标准,只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所有的选本按照这一标准都不会有错。而我们的“新概念语文”更有自己特定的目标与对象,她是针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在校中学生选编的,她应具有合乎自己对象的标准与眼光,这一特定的对象与眼光,才真正构成我们“新概念”之为“新概念”的地方。我们应把教育的立足点转移到受教育者身上来,即把重点放到青少年学生自己的身上。我们不再把他们看作纯粹受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放下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导师”地位,转换立足点,从青少年学生自己出发,依循他们自己身心的发展规律去开展教育,即由他们自己主动迎接教育,让他们自己把世界与知识的大门打开,让他们自己主动索取,进入智慧与知识之门。正是在这一“新”的视野中,我们的“新概念语文”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标准”与选编思路,即从青少年学生自己的生存出发,恰如其分地在他们的面前把“语文”所描述的世界打开,使他们循次渐进、由浅至深、由近至远、自然而然地领略这一世界,从而感受到语文世界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与审美特征。

我们在《新概念语文》第一卷中,从青少年朋友的身边事物出发,从他们最初的人生感受出发来选编作品。于是便有了“上中学第一天”经历的感受;“我的家”,家中的父母、祖父及我自己的永恒记忆与描述;由家而至家乡的思念,“家乡真美”,我立基于家乡的土地而感受到大地的滋润与博大;我正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用眼睛来领略四时的景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月星辰、晨昏昼夜,于是我感悟到自然的变化与造化的神奇;正是这一感悟激发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走近科学”,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同时我也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是我童年生命的交流与展现;正是在这些作家作品的典范描述中,周边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

第二卷使我的视野进一步延伸,以至于对生活的赞美。“金色年华”是我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抒写与披露;而“艺术人生”则从我看似平庸的生活中充分领悟到艺术的色彩与旋律,从而感受到天籁之音的神奇与隽永;“五味畅想曲”,酸甜苦辣,南北风味,乡土浓情,“吃”味无穷,真够我品尝回味。同时,我也禁不住去缅怀革命者的奋斗与清苦,感受那生存的非常年代;我也接受长者与父辈的谆谆教诲,知道他们深切的寄望与做人的责任;我还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视野中感知身边的“动物世界”,也从古人的“笑话”中培养起睿智与幽默;于是,我的人生开始变得丰富绚丽。

第三卷是我对生存的最初思考。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思考生命,关爱生命,是我生存之思的起点;我于是看到经典作家们对人生,诸如饮茶喝酒,看花谈睡之类“新生活”所作的深深的思索;同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为了不致于沉迷与堕落,我也要养成自己“独到的眼光”,作自己生活的主宰;我还用心去品味与思考文化名人不朽的生存,树立起人生的目标,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在科学的殿堂中,我终于知道,抽象深刻的科学原理,与生活的现象如此贴近,其实它们就是生活现象的升华,美的升华。而当我们怀着生活的思考,再去看待我们所常见的那些景物时,我们竟有了意外的发现,花草树木,鸟兽虫蛇皆成了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一切,开启了我对生命、对生活、对伟人、对科学、对景物的深层思索。

第四卷,使我们的眼光超越周边环境而进入更宽广的视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循此阶梯而上,在书海中畅游,多么惬意而有“滋味”。同样,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感受到大师们创作的伟大与艰辛,有如蜜蜂之酿蜜,有如“悲剧的精神”。我们由此进一步培养起美的感受与欣赏的趣味,建筑、音乐、绘画与诗,我们从中寻到了美的踪迹,我们虽不一定是美学大师,但却一定是美的欣赏者与发现者j与美相对,在科学那里,我们纵横驰骋,从科学家谈到现代科学,从科学的困境谈到科学的风格,这些话题,已远远超出了科学本身,进入政治与未来的视野,是我们全方位知识领域的构建。而在环境保护的领域中,“物种”灭绝的悲歌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唯人主义的过度张扬,当导致人类自身的灾难,甚至毁灭。我们的视野还进一步扩展到古代,那种自然人文环境中的和谐自得分明勾画出存在的天然乐趣,令我们陶醉与向往;而且不仅我国,外国伟大抒情诗人盛赞自然的篇章,都应激发我们对自然无比深厚的爱。

第五卷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深厚的历史。欧洲“伟大的复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论平等”,“论奴役”,破除宗教迷信,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诲我们,怎样以健全的“理性”去看待世界。“为真理辩护”,为真理献身,这是西方思想家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一种精神,从古希腊、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家、思想家们都用他们雄辩的声音告诉我们,正义和良知必定战胜邪恶。在这里,我们开始进入理论思维境地,“人生”“时间”“知识”“快乐”“爱情”“自由”,这些在前几卷中曾经以优美的文笔所描述的东西,在这里都灌注于经典作家们一种睿智的思考,使我们更深地感悟到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即使在那些描述性的散文笔墨里,人生之思也使我们感慨万千:“门”、“卖的漫想”、“影子”、“等”、“优哉游哉”,单从字面我们就可以品味到这些散文中沉思的“神韵”。“凛然中华传记”、“奇人外传”展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正传,奇人别传,崇高与诙谐,悲剧与喜剧,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千古传颂,震撼心灵。“热点传真”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当代年轻人所关注的社会的、科学的、政治的热点问题。

第六卷更是引领我们进入了思想的领域,它或许可叫作历史的反思吧。我们的思路从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世界的“五四精神”开始,在那里,我们接触到了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先驱,倾听他们的论说;而且,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行程中,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一直延伸到现在,直面我们灵魂深处的“敌人”。“历史的沉思”也积聚于此,“十年一梦”、“牛棚小品”、“流氓意识”、一本书“吃”了十年,这是亲身经历的描述,也是灵魂的反思,更是社会的批判,于此我们更感我们民族精神之旅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随历史的进程走进经济改革的“新时代”,也随文化的复兴走进时下盛行的“学术报告厅”,充分领略经济学家、企业家与学者们的高谈阔论。在古典文化方面,我们既展示了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源流,也叙述了叛逆思想家们的伟大批判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以自己的思想与生命殉了自己的事业,人民与历史应铭记他们。在本卷纯属思辩的伟大哲学家的文字中,马克思、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这些世界思想史上的顶级人物,这些改变人类命运的先知第一次展示了他们的风貌,使我们深感人类思维的博大精深,使我们的精神视野跃进到新的层面。在全书结束处推出“崛起的中国”,这不仅是要让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双坐标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中国,且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所有思想的提高和本领的增强仍只为了一个目标——振兴中华。

这就是我们所要依循的《新概念语文》的思维线路,也是我们所依据的选编的标准,在这一精神之旅的过程中,我们回归到事实本身,也就是回归到青少年朋友自己这里,基于他们知识的渴求与人生的感受,通过一批经典作家的启迪和引领,由他们自己把摆在他们面前的世界打开了,这完全是一种“新概念”意义上的开启,或许,这一开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起他们无尽的阅读兴趣。

吴康

2003年元月写于鸿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提升中学生品位的世界名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31071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6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