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触动中学生心灵的散文精品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触动你心灵的散文精品,如此精彩,你怎能错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触动中学生心灵的散文精品,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

目录

第一篇 读书的滋味

读书的艺术/2

书是别人的好/11

书的遐想/15

卖书 /19

窃读记 /23

随便翻翻/30

读中国书/35

第二篇 美于何处寻

以美育代宗教/42

歌特式的教堂/45

中国的宫殿 /50

画鬼 /57

诗与趣味/65

论雅俗共赏/72

另外一种散文/80

第三篇 文学大师的心声

一个自白 /87

飞向自由的天地/92

创作的故事/97

第一口蜜/104

旧家的火葬/107

谈幽默/112

悲剧的精神/119

第四篇 科学纵横谈

谈学/130

达尔文的错误/144

谈“希望” /154

新科学/164

科学风格论/171

第五篇 物种悲歌

猫科动物频临灭绝/186

拯救犀牛 /190

涸澈之鱼/196

海洋生物红皮书 /20l

第六篇 诗的精魂

致大海 /207

帆 /212

黄水仙 /214

爱的哲学 /217

诗人走到田野上/219

人和海 /22l

瀑布从梦中苏醒/223

我愿意是激流/225

第七篇 散文品味

我的四个假想敌/229

跨越百年的美丽/238

两个大都市/245

又是秋风秋雨时/250

第八篇 托物言志

菊隐记/261

养兰说/263

题竹/265

相思鸟 /267

山茶 /269

龙 /271

松痴/273

试读章节

读书看书的享受始终是被当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是被一般没有这种特权的人所忌羡与尊敬着的,这只要把一个读书人的生活与一个不读书人的生活比较一下,我们便很容易明白了。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被拘束在他的身边世界中的,在时间与空间上说来,他的生活只能陷在一些日常琐事中,他的接触与交谈只限于同几个少数相识的人,他的见识只限于身边的环境。这一个小监狱他是无法脱身的。但是他一旦能读了书,他便立刻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天地,如果他读的是一本好书,也便立刻可以和一个世界上的最好谈话者接触了。这个谈话者引着他到一个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年龄中去,或为他解脱一些个人的忧烦,或对他讨论一些这个读者所不知道的生活的特殊方面。一个古代的作家使他得与一个好久前的精神发生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便会开始想象着这一位古代作家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他是怎样一个人。孟子与司马迁(中国的最大史家)都有过这同样的意思。在十二个小时中有两小时能生活在一种不同的世界里,使我们的思想离开一下日前周遭的牵制,这当然是足为一班被束缚在他们的肉体的范围中的人们所妒羡的一种特权。这一种环境的变易,在心理上的影响说起来,委实是同游旅一样的。

还不仅是这一点。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引到一个思想与反映的世界中去的。甚至即使是一本关于实在事情的书,因为在亲眼目睹这些事情,或参加这些事情,以及从书上所看到这些事情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在书上所看到的时候,这些事情往往呈着一种容量的性质,而读者也变成了一个事外的旁观者。所以,最好的读书便是能引我们到这种冥想的境界去的,而不是一味堆砌事实的。在报纸上花去许多时间,我以为绝不能算读书,因为一般的报纸读者大都主要在于要获得一些没有冥想价值的事实报道。

在我看来,关于读者之目的的最好的说法,便是一个宋朝的诗人黄山谷①(苏东坡的朋友)所说过的话。他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可爱而有味,这便是读书的整个目的,也只有以这为目的的读书才能称为一种艺术。一个人读书并不是为了“增长学识”的,因为他如果一想起要增长学识,那么所有的读书的乐趣都完全失败了。这种人总是自己对自己说道:我一定要读莎士比亚,我一定要读读索福格尔,我一定要读读爱利奥脱博士五车著作,这样我便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我可以确定这种人是绝不会有学问的。他将自己勉强苦读一晚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于是离开了,像从一个噩梦中醒来一样,除了他能向人说他曾“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更大的好处。无论何人,凡带着一种勉强的感觉读书的,都不懂得读书的艺术。这样的例行公事式的读书与一个议员在作一次演讲之前大翻其记录与报告并无分别。这是在求取行事上的帮助,根本不是读书。

因之照黄山谷说起来,为了养成一个人的仪容上的可爱与谈吐的有味的读书,才是唯一可取的读书。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仪容上的可爱是在身体容貌的美之外的。黄山谷所说的“可憎”,也并不是指容貌的丑陋。有丑的貌而具有一种动人之美的,也有好看的脸而看起来非常可憎的。在我的中国朋友中,有一个人头的形状像个炸弹,但却是望之总是令人可喜的,在西方的作家中就我在照片上所看到的,脸儿最美的便是却斯德登(C.K.Chesterton)他有怕人成团的须髭,眼镜,蓬松得很好看的眉毛,以及两眉相接处的结痕!使人觉得在这头脑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在活动着,随时准备从这对闪闪透视的眼中进发出来。这便是黄山谷所谓美的脸,这种脸并不是用粉与胭脂所妆成,而是用深刻的思想力所妆成的。至于一个人的谈话之有“味”无“味”,全在于他的读书方法。如果一个读者获得了书中的味,那么他在谈话中便也会有味。他在谈话中既会有味,他在文章中也不会无味了。

因此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这一来,因而发生的就必然是那兴趣是自己选择的或个人的,正如对于食物的所嗜一样,最卫生的食法,终究是就一个人所嗜爱的东西吃,因为这样吃下去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消化。读书也正与吃东西一样,甲的甘肥也许便是乙的毒药。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志趣。如果一个人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正如袁中郎①所说:“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别有独契者自去读。”

所以,世界上是不会有什么书是绝对必须读的,因为我们的知识的兴趣是像一棵树一样地生长,像一条河一样地流的。只要有相当的树汁,那树木无论如何都会长起来的,只要有泉源的新流,河水是总会流动的。当那水打着一座石壁时,它自会绕之而行的;当那水流到了一所可爱的低谷去时,它自会去那里停留荡漾一下;当那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涧时,它便会经常留在那里;当那水流至激湍时,它便会直向前去,这样,一点也没有什么勉强或决定的目的,它一定有一天会流入大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我颇以为读书,也正像婚姻一样,是也决定于命运或“姻缘”的。甚至有一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如《圣经》也有一定的时期。当一个人的思想与阅历还够不到阅读一部杰作时,那杰作在他的嘴里只有一股坏滋味。孔子说,“五十而可以学易矣”,这便是说一个人在四五十岁时便应该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所说极有醇味的话,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一个人在自己年龄未到成熟阶段时就不能体味到的。

P2-5

序言

呈献在广大青少年朋友面前的这套丛书叫作“新概念语文”,什么是“新概念语文”呢?顾名思义,所谓“概念”,即指“观念”、“思想”或“观点”,讲得更通俗点,即“看法”“想法”的意思;“新”,当然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它与“旧”相对,指过去所没有的东西。“新概念”,即是指用一种过去所没有的新的观点或视角去看……东西。

这要去看的东西当然是“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的文本,语言文字是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千百万年来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该国该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文本即是以语言文字写作成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范本,是我们称作“文章”或“作品”的东西。汉魏政治家、文学家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提到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传颂千古的伟大事业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可见简直有些顶礼膜拜了!实际上,如果我们细细想来,事情确乎是这样,西方古希腊人把“人”说成是“会说话的动物”,也就是说,人如果不会说话,便与动物无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说话”,话语的记载,不就是文章吗?

这样,处于文章的“盛大”,千百年来,我们对后代、对青少年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原初的教育方法,便是从古今中外传承下来的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来,供他们学习,供他们欣赏,供他们揣摸,供他们摹仿,从此而进入我们民族深邃的语言环境,进入了我们民族的生存语境,舍此而外,别无他径。这些挑选出来的作品,在古代称之为“文选”或“选文”,在现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甚至是当今称作教材的“语文”。

但是,古今中外的语言典籍浩如烟海,而且思想深度不一,见解认识不一,辞藻华丽不一,那么,我们怎样取舍“文章”“作品”呢?这是一个选择“角度”、“观点”或“标准”的问题。诚然,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标准,一选家有一选家的标准,一国家有一国家的标准,但无论怎样,我们总在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标准”,总在不断推出新的“选本”,总在不断编写新的“语文”。时至今日,未有穷尽;从今以后,也未有尽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语文”即是“新概念语文”。

与时俱进的“新概念语文”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她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具有时代性、当代感。当代,对我们国家而言,是一个经济变革、经济振兴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教兴国,科技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对年青一代进行全面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教育,使他们能逐渐地进入世界科技文化的语境中,成为这方面的走向世界的专门人才。为此,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科学文化典籍的精选,形成我们“新概念语文”的一条鲜明的轨迹,而当代科学的进程尤其是我们这一轨迹描述中的重心或落脚点。

当代性的一个延伸是“大文化”的概念。要成为一位能融入世界的当代人,他首先得具有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素质;从另一方面说,他必须从以前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时代、某一党派甚至某一国家的相对狭小的文化圈子里走出来,用世界文化、同时也是博大的民族文化的视野来看待事物,看待人生,这样,全书纯正的文化品味与合符人性发展的典范作品便构成了我们“新概念语文”的又一线索。

当然,“新概念语文”还应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文”。这是一种具有文学品味的欣赏,它不仅能怡情养性,培育起生活的情趣,纯净我们的心灵,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趣味,对于艺术的情感与品评文章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独特感受。文学即是审美,作品即是美的载体,作品阅读即是审美教育,作品的引导性“解读”即是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前面所说的“时代性”、“当代感”与大文化视野当然应溶汇于作品的审美欣赏之中。审美既不是纯形式的,说一篇文章写得如何如何的美;也不是纯感觉的,说一篇文章给人以如何惬意的感觉;审美是在纯正的文化熏陶与现代思想的形成中实现的,她使我们感到充实、视野开阔、对生活与人生充满信心与爱,从而点燃起我们事业进取的思想之火;这难道不是作品给我们所带来的至大的美感吗?  然而,说现代感也好,说文化品味也好,说审美价值也好,这仍然只能作为选编文章的一般性标准,只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所有的选本按照这一标准都不会有错。而我们的“新概念语文”更有自己特定的目标与对象,她是针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在校中学生选编的,她应具有合乎自己对象的标准与眼光,这一特定的对象与眼光,才真正构成我们“新概念”之为“新概念”的地方。我们应把教育的立足点转移到受教育者身上来,即把重点放到青少年学生自己的身上。我们不再把他们看作纯粹受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放下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导师”地位,转换立足点,从青少年学生自己出发,依循他们自己身心的发展规律去开展教育,即由他们自己主动迎接教育,让他们自己把世界与知识的大门打开,让他们自己主动索取,进入智慧与知识之门。正是在这一“新”的视野中,我们的“新概念语文”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标准”与选编思路,即从青少年学生自己的生存出发,恰如其分地在他们的面前把“语文”所描述的世界打开,使他们循次渐进、由浅至深、由近至远、自然而然地领略这一世界,从而感受到语文世界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与审美特征。

我们在《新概念语文》第一卷中,从青少年朋友的身边事物出发,从他们最初的人生感受出发来选编作品。于是便有了“上中学第一天”经历的感受;“我的家”,家中的父母、祖父及我自己的永恒记忆与描述;由家而至家乡的思念,“家乡真美”,我立基于家乡的土地而感受到大地的滋润与博大;我正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用眼睛来领略四时的景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月星辰、晨昏昼夜,于是我感悟到自然的变化与造化的神奇;正是这一感悟激发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走近科学”,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同时我也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是我童年生命的交流与展现;正是在这些作家作品的典范描述中,周边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

第二卷使我的视野进一步延伸,以至于对生活的赞美。“金色年华”是我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抒写与披露;而“艺术人生”则从我看似平庸的生活中充分领悟到艺术的色彩与旋律,从而感受到天籁之音的神奇与隽永;“五味畅想曲”,酸甜苦辣,南北风味,乡土浓情,“吃”味无穷,真够我品尝回味。同时,我也禁不住去缅怀革命者的奋斗与清苦,感受那生存的非常年代;我也接受长者与父辈的谆谆教诲,知道他们深切的寄望与做人的责任;我还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视野中感知身边的“动物世界”,也从古人的“笑话”中培养起睿智与幽默;于是,我的人生开始变得丰富绚丽。

第三卷是我对生存的最初思考。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思考生命,关爱生命,是我生存之思的起点;我于是看到经典作家们对人生,诸如饮茶喝酒,看花谈睡之类“新生活”所作的深深的思索;同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为了不致于沉迷与堕落,我也要养成自己“独到的眼光”,作自己生活的主宰;我还用心去品味与思考文化名人不朽的生存,树立起人生的目标,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在科学的殿堂中,我终于知道,抽象深刻的科学原理,与生活的现象如此贴近,其实它们就是生活现象的升华,美的升华。而当我们怀着生活的思考,再去看待我们所常见的那些景物时,我们竟有了意外的发现,花草树木,鸟兽虫蛇皆成了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一切,开启了我对生命、对生活、对伟人、对科学、对景物的深层思索。

第四卷,使我们的眼光超越周边环境而进入更宽广的视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循此阶梯而上,在书海中畅游,多么惬意而有“滋味”。同样,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感受到大师们创作的伟大与艰辛,有如蜜蜂之酿蜜,有如“悲剧的精神”。我们由此进一步培养起美的感受与欣赏的趣味,建筑、音乐、绘画与诗,我们从中寻到了美的踪迹,我们虽不一定是美学大师,但却一定是美的欣赏者与发现者j与美相对,在科学那里,我们纵横驰骋,从科学家谈到现代科学,从科学的困境谈到科学的风格,这些话题,已远远超出了科学本身,进入政治与未来的视野,是我们全方位知识领域的构建。而在环境保护的领域中,“物种”灭绝的悲歌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唯人主义的过度张扬,当导致人类自身的灾难,甚至毁灭。我们的视野还进一步扩展到古代,那种自然人文环境中的和谐自得分明勾画出存在的天然乐趣,令我们陶醉与向往;而且不仅我国,外国伟大抒情诗人盛赞自然的篇章,都应激发我们对自然无比深厚的爱。

第五卷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深厚的历史。欧洲“伟大的复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论平等”,“论奴役”,破除宗教迷信,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诲我们,怎样以健全的“理性”去看待世界。“为真理辩护”,为真理献身,这是西方思想家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一种精神,从古希腊、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家、思想家们都用他们雄辩的声音告诉我们,正义和良知必定战胜邪恶。在这里,我们开始进入理论思维境地,“人生”“时间”“知识”“快乐”“爱情”“自由”,这些在前几卷中曾经以优美的文笔所描述的东西,在这里都灌注于经典作家们一种睿智的思考,使我们更深地感悟到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即使在那些描述性的散文笔墨里,人生之思也使我们感慨万千:“门”、“卖的漫想”、“影子”、“等”、“优哉游哉”,单从字面我们就可以品味到这些散文中沉思的“神韵”。“凛然中华传记”、“奇人外传”展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正传,奇人别传,崇高与诙谐,悲剧与喜剧,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千古传颂,震撼心灵。“热点传真”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当代年轻人所关注的社会的、科学的、政治的热点问题。

第六卷更是引领我们进入了思想的领域,它或许可叫作历史的反思吧。我们的思路从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世界的“五四精神”开始,在那里,我们接触到了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先驱,倾听他们的论说;而且,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行程中,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一直延伸到现在,直面我们灵魂深处的“敌人”。“历史的沉思”也积聚于此,“十年一梦”、“牛棚小品”、“流氓意识”、一本书“吃”了十年,这是亲身经历的描述,也是灵魂的反思,更是社会的批判,于此我们更感我们民族精神之旅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随历史的进程走进经济改革的“新时代”,也随文化的复兴走进时下盛行的“学术报告厅”,充分领略经济学家、企业家与学者们的高谈阔论。在古典文化方面,我们既展示了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源流,也叙述了叛逆思想家们的伟大批判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以自己的思想与生命殉了自己的事业,人民与历史应铭记他们。在本卷纯属思辩的伟大哲学家的文字中,马克思、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这些世界思想史上的顶级人物,这些改变人类命运的先知第一次展示了他们的风貌,使我们深感人类思维的博大精深,使我们的精神视野跃进到新的层面。在全书结束处推出“崛起的中国”,这不仅是要让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双坐标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中国,且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所有思想的提高和本领的增强仍只为了一个目标——振兴中华。

这就是我们所要依循的《新概念语文》的思维线路,也是我们所依据的选编的标准,在这一精神之旅的过程中,我们回归到事实本身,也就是回归到青少年朋友自己这里,基于他们知识的渴求与人生的感受,通过一批经典作家的启迪和引领,由他们自己把摆在他们面前的世界打开了,这完全是一种“新概念”意义上的开启,或许,这一开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起他们无尽的阅读兴趣。

吴康

2003年元月写于鸿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触动中学生心灵的散文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24318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5
14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