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流影在(少年创作卷)/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我们珍藏那一份永久的感动;让我们检阅青春,重温梦想,聆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记住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本书是《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系列之一,让你感受当代少年的创作才华。

内容推荐

1976年,江苏《少年文艺》从荒芜的文艺园地中探出了幼嫩的新芽,染绿了一方天地。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为几代少年送去文学的滋养,陪伴并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少年文艺》还是检阅中国当代原创儿童文学的一处重要窗口,董宏猷、郑渊洁、程玮、黄蓓佳、梅子涵、刘健屏、董天柚(北董)、常新港、陈丹燕、秦文君、金曾豪、曹文轩、周锐、沈石溪、孙云晓、刘保法、彭学军、玉清、牧铃、薛涛、祁智、郝月梅、饶雪漫、韩寒等作家先后登台亮相,把他们处女作或代表作奉献给这本刊物。今天这些星光闪耀的名字,已经和《少年文艺》一起被无数的读者铭记。本书是《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系列之一,让你感受当代少年的创作才华。

目录

十八岁生日那天

友谊地久天长

弯弯柳月河

三个地方的三轮车

成长的序曲

水流影在

蓝色项坠

三朵金花

我要活得更好

夏日散记

仅此而已

同享欢乐时光

凤英

林燕的梦想

桔子的舞蹈

小蟹

大象袜妹妹

两两相望

代价

顺时针旋转的楼梯

祝福江雪

迷途的鸟

在青春的日子里

花火

试读章节

十八岁生日那天

邹抒阳

照例是急匆匆起床,紧巴巴上学。“早睡早起身体好”这谚语早成了童年回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爸爸端来一碟煎蛋一碗粥。我真忘不了初三有一天——期末考试的那天——他给我做蛋炒饭,我说我不要,我要泡饭小菜。他火了,问我是不是怕考不好不敢吃,是不是怕对他们负责任,他越说越气,我听到后来干脆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拽着书包就走了。

那是三年前的事,仍然很清晰,三年一个轮回,如今的境况又与当年何其相似,不同的只是他们的希望更多的是藏在笑容和体贴后面,仿佛怕严厉会吓煞了脆弱的我。然而……

骑车经过那片拆掉厂房后的空地,照例扭头看看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朝阳。今天它已升了丈把高且光芒四射——看来我又迟了。

去做操时迎面撞见比我还迟的老杨,嗬,手里擎了红黄蓝三只气球——立刻成了教室中唯一有点新年气氛的东西。

第二三节课的政治测验把英语早自习和数学课全毁了。尽管老师再三强调,考哪门就丢了其他犹如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但我们还是身不由己地让测验左右了。要说得不偿失,把大好豆蔻年华全泼洒在方头方脑的书本里,得能偿失?

每天穿着厚厚的棉袄挤进那个狭小的位子,犹如玉山倾倒般轰然坐下时,总和老杨相视笑道:“又开始了浪掷青春的一天。”

有本名为《政治导学》的黄皮书,上面细细列出每课的知识纲要,比较适用于临时抱佛脚。从我的角度放眼望去,人人抽屉里都摊着一本。此时数学老太全然失去了她往日的幽默感,说我们学校虽然免了会考,但1月9号还是得搞次毕业考云云。最糟糕的是,要发五张练习卷。

老杨说:“昨天晚上我一边做政治题,一边吹气球,反正都是吹,一起吹吧!”我笑,笑的感觉像阵风,一掠而过,然后什么也没有了。

这学期的政治学的是政治常识,比上学期的哲学常识难把握多了。

下了第一节课也没人出去,全如临大敌地端坐读政治。我把书往桌上一合道:“豁出去了!反正背得再好也不定多拿几分!”老杨掀起眼皮不感兴趣地望我一眼,口中仍念念有词。

五短身材的政治老师挺胸凸肚地走进来,跟班主任打个照面,说:“不考一次,我心中没数。”底下一片声应:“考了你心中就更没数。”

然而卷子还是哗啦啦一张一张传下来,本周第四门测验开始了。

我忽然想起:“糟糕!忘了搬家!”便手忙脚乱地把铅笔盒和半指手套往前面的空位上一丢。

老杨有支极刮纸的破钢笔,每次考史政,我才写罢选择题,她那边就一片“踏踏踏”密如骤雨的答论述题之声,真令人精神崩溃。领教了两次后,我便走为上。

三张试题,一张答卷,面熟陌生,做吧!

隔条走道的弟兄一迭声长吁短叹,试卷翻得稀里哗啦响。

我无遮无拦,做到简答题时才卡了壳,钱钟书谈起某事曾拿学生头晚自以为温熟了书,第二天脑中仍空空如也来作比,想来他定然有过这般经历,否则何以如此恰切?

只好把前面选择题一道道搜寻,但凡沾点儿边的都依葫芦画瓢抄上去,居然也把那空当填满了。

政治老师忽然说:“哎,注意,如果卷面不够,可以‘顶天立地’。”于是我答辨析题时顶了天。每次考政治,写字之多犹如做文章,手臂之酸犹如练哑铃。  做论述题时,政治老师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然后宣布,他还没发现谁的论述题答得“对路子”。我的心登时凉了半截。

出了场,还有人在讨论不定项选择有几个单选,另外就有人大喝:“别说了!别说了!”我顺嘴唱:“考试不要再提……”大家哄然叫妙。后来唱成了:“学业已多风雨,忘了玩或许可以忘了分却太不容易,政治它是个难题,让我目眩神迷……”

老杨拉我到太阳底下去。说也怪,不就刚刚考完了一次小小的政治测验吗?可心情有点不一样。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她穿大红袄,我穿大绿袄,底下都是校服的红裤子。前两天碰到一个外校同学,大惊小怪道:“怎么这样穿?红配绿,丑得哭。”我一笑道:“谁还管这个。”  

老杨在盘算下午搞新年庆祝的事,她说中午去买二十斤花生。

P1-3

序言

一路风尘,一路华采,《少年文艺》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别说一个人如此,一个刊物大概也是如此。日月相伴,风雨兼程,30年过去,她已透出一派成熟的气息,早已成为儿童文学的一大名刊。

我与《少年文艺》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她这里发表的。后来我将主要力量用在了长篇小说的写作上而很少再写适合在她这里发表的中短篇,但与她的联系却一直就未中断过。刊物的编辑、负责人,虽然有所变化,但我与她的关系却是固定不变的。她的生日、她的重大活动、她的一些新的举措,我始终是关注的,并还不时地参与其中。这个刊物,是少数几个特别挂在我心头的刊物,提到她,我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偏袒,这种偏袒到了只许别人说她好而不可对她有所非议的地步。一个刊物到了让一个作者觉得就是他自己的刊物这样一种地步,可见这个刊物的编辑与负责人是多么的在乎她与作者的永远的友谊,她的办刊方针与趣味又是多么的深得人心。

事实上,与《少年文艺》有着这样一种牢不可破关系的绝非我一人。

她在刊物林立、竞争激烈的状态中非但没有凋零,却依旧风姿绰约,除去她的宗旨的一贯与正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培养与保持了一个强有力的作者队伍。30年间,她就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基本的却是有关生死存亡的道理:一个刊物如果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就会自行消亡。30年间,她将自己的很多心思用在了这个方面。开笔会、设奖项、辟专栏、搞大赛,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目的就是发现新人、培养新人、联络老友、留住老友。今日之儿童文学界,许多人都会在心中记着《少年文艺》的栽培之恩、荐举之恩。他们的事业乃至后来的发达,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更有许多人会记着她那种不计作者一时有无贡献而却深念一份交情的风范。她让那么多的作家——无论这些作家日后是多么的飞黄腾达,都会在心中挂念她、念叨她,说明了这个刊物的编辑者深通办刊之道。

不少由她培养与荐举出来的作者日后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后来也许不再为她写稿,但他们却与其他作者一起创造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大业,而她从不计较一己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与中国的儿童文学史有关的刊物。

这是一个有着自己鲜明宗旨的刊物。30年间,一些刊物憔悴了,一些刊物湮灭了,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没有自己的宗旨或是本来有的而在后来没有坚守,朝三暮四。《少年文艺》很有操守,她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时尚迭起的时代,没有随波逐流、迷失自己。她一直清楚地为自己定位,为自己确立前进的方向。她知道她的性质、她为何物。岁月匆匆,人非物非,而她却还是她。一个刊物,能在30年后依然能够为人指认,这是需要足够的定力的。

宗旨之一:坚持文学性。

在众多的儿童文学刊物中,《少年文艺》对文学性的坚守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流行文化大有燎原之势的社会中,她虽然很难丝毫不为所惑,很难做得纯粹,但相对于其他刊物而言,她的坚守就已经是很见勇气与品格了。多少年来,我就始终没有怀疑过她是一份文学刊物,而其他许多以“文学”的名义出版的刊物却早已在我的心中不再作为文学杂志来认定了。

这是一个否定文学和文学性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比文学、文学性更加迷人的东西,比如时尚,比如各种各样古怪的思想,比如耸人听闻的消息,比如光怪陆离的形象,比如令人毛骨悚然的刺激。这个时代常常让人觉得,它什么都要,就是不要文学、不要艺术。对文学的蔑视,对文学是否具有文学性的怀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也不再是几个人,而几乎是大多数了,公然否定文学性的都已大有人在。这些年,我们对文学已经早没有从前的崇敬之心了,对文学啐上一口的事情已屡屡发生。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许多文学刊物开始改头换面,以与时代同流,甚至有些刊物干脆出卖了自己。

也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少年文艺》却能站稳自己的脚跟,于艰难竭蹶之中,向人们显示她沿着文学的路数走下去的决心。这些年来,在她这里问世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的作品依然很多。这些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写作者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文本。

《少年文艺》在坚持这样一个宗旨的同时,并没有一味固执。她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的发展与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她在绝不丢失文学性的前提之下,一直就在调整着自己。我们从她的相关活动以及一些新颖别致的栏目等方方面面,都能看出。坚持宗旨,但并不保守。事实上,当我们谈到一个刊物的时代性、一个刊物的新鲜与年轻时,我们同样会想到这个刊物。

现在这个刊物用作品集的方式来庆贺自己的30岁生日,这同时也是一次展示,一次检阅,一次对30年所确定的路线之正确性的论证。这些发表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无言地却又是那样生动而有力地诉说着曾以宝贵的版面让它们来到人世间的这个刊物的历史和品质。

《少年文艺》不过才走过30年的历程,未来茫茫,我们谁也无法去描绘她今后的岁月,因为,历史的走向常常会由于太过复杂的因素而使人无从把握。今天,在她的30岁生日的美好时光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她衷心祝福:一生平安,一路风光。

2006年11月17日写于旅途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流影在(少年创作卷)/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少年文艺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6936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04
13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