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正思维带给孩子正能量
内容
编辑推荐

究竟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呢?这正是赵莉娟编著的《父母正思维带给孩子正能量》要和家长朋友们探讨的内容。有人说是财富,可是很多富二代堕落的事实又告诉我们财富有时候是一种祸害;让孩子考取名校,出国留学,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名校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现实社会而变得浑浑噩噩,有的因为一件小事而致他人或自己的性命于不顾。

内容推荐

赵莉娟编著的《父母正思维带给孩子正能量》讲述了:充满象征意义的“正能量”一词,对于家庭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这种正能量来引导和影响孩子,这是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要做的事情。

今天,有许多父母茌教育孩子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惑——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而且心思越来越复杂,不愿与父母交流,做事拖拖拉拉,读起书来漫不经心,经常犯错,甚至还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叛逆行为……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表现,往往让父母们头痛不已,他们实在是弄不清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要什么……

那么,现在就请充满疑惑的您翻开这本《父母正思维带给孩子正能量》,您会发现,书中一个个简朴却富含智慧的建议,正在一点点地帮助您认识到“正能量”在家庭教育中的威力。

目录

第一篇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父母

 (特别专题)孩子为什么不愿把心事告诉父母?

 这样做最有效1由“改变孩子”转为“与孩子快乐相处”

 这样做最有效2别做独裁父母,多让孩子参与决议

 这样做最有效3与孩子的交流,从非语言的交流开始

 这样做最有效4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这样做最有效5沟通前先把耳朵伸出来

 这样做最有效6等孩子把话说完

 这样做最有效7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

 这样做最有效8一个拥抱,有时候要胜过“有声”的沟通

 小测试:你的家庭氛围属于哪一种?

第二篇 没有不上进的孩子,只有不懂赞扬的父母

 (特别专题)赞扬的力量

 这样做最有效1由“找缺点”转为“找优点”

 这样做最有效2只要求孩子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能力

 这样做最有效3对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赞扬

 这样做最有效4夸奖孩子要注意细节

 这样做最有效5夸奖孩子的努力

 这样做最有效6孩子缺乏自信时,赞扬比批评更重要

 这样做最有效7赞扬孩子时要表现出你的真情实意

 这样做最有效8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

 小测试:测一测你的赞扬到位吗?

第三篇 孩子犯了错,父母要懂得如何去“批评”

 (特别专题)恰当的批评才能将大错化小小错化了

 这样做最有效1不要对孩子的错误反应过于敏感

 这样做最有效2父母宽容的话,孩子就会变诚实

 这样做最有效3发脾气前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样做最有效4批评要考虑行为的动机

 这样做最有效5批评时不要夸大事实

 这样做最有效6不要当众发火,给孩子留尊严

 这样做最有效7放手让孩子“自食其果”

 这样做最有效8允许孩子做出申辩

 小测试:测一测你是否找对了批评孩子的方法

第四篇 孩子出现小叛逆,父母要把握好“是”和“不”的平衡

 (特别专题)就事论事,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这样做最有效1当孩子愤怒吵闹时,父母不应与孩子一起发火

 这样做最有效2让孩子感觉到共鸣,就会停止任性

 这样做最有效3合理疏导孩子的“偷钱”欲望

 这样做最有效4因时制宜,让孩子远离脏话

 这样做最有效5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进行“热处理”

 这样做最有效6用“体验后果”让爱搞恶作剧的孩子长记性

 这样做最有效7先搞清楚“决心离家出走”的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样做最有效8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小测试:测测孩子是否有暴力倾向

第五篇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动脑”强过动怒和动手

 (特别专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这样做最有效1孩子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

 这样做最有效2给孩子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孩子就会积极起来

 这样做最有效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做最有效4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

 这样做最有效5别让过度保护毁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样做最有效6孩子厌学,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

 这样做最有效7让孩子爱上提问

 这样做最有效8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

 小测试:测一测孩子的学习兴趣度

第六篇 相信孩子认可孩子,孩子就可以走出懒散的泥潭

 【特别专题】对做事慢的孩子多一些耐心

 这样做最有效1与其唠叨,不如做好引导和示范

 这样做最有效2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可以胜任的工作

 这样做最有效3孩子做事拖沓,需要规则和鼓励

 这样做最有效4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这样做最有效5教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这样做最有效6让孩子意识到“蹉跎”时间的不良后果

 小测试:测一测你的孩子做事是否拖拖拉拉

试读章节

第一位妈妈赶紧跑上去,扶起孩子,拖着孩子努力往前跑;’第二位妈妈看到孩子摔倒后,就大声责骂起来,批评孩子不小心、不努力;第三位妈妈则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眼睛里充满了激励,似乎在说:“孩子,赶紧爬起来,努力往前冲!”

尽管三个孩子最终都跑到了终点,但是,三个孩子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到达了终点,但是,他内心的成就感并不强烈,对于母亲的帮助,他的体会并不深刻;第二个孩子在跑到终点后,必然会有委屈,更甚者会产生对母亲的不满,因为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了自己;第三个孩子是最快乐的,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了终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促使他努力到达终点的是妈妈鼓励的眼神,他将一辈子牢记妈妈的眼神。

三个孩子都遇到了挫折,第一个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使孩子通过借助外力到达终点,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鼓励,也没有太多的成就感;第二个孩子的妈妈则是用语言来责怪孩子,让正处于失落中的孩子备感委屈,从而对妈妈产生疏离感;而唯有第三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用关切的目光鼓舞孩子战胜挫折,给了孩子百般信心和勇气,也将妈妈的鼓励牢牢记在心里。虽然第三个妈妈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她的眼神,却带给了孩子巨大的能量,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神奇魅力!

所以,在我们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除了要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外,还要运用好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在沟通时要选择适当的距离,可以和孩子并肩坐下,也可以用手臂揽着孩子或者牵着孩子的手,这样的距离有助于使孩子产生亲切感。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抚摸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它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爱护、关怀的表现,而且又能满足孩子“肌肤饥渴”的心理需求,使孩子享受到父母无声的爱。

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柔和、热诚的目光会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瞪着眼、斜着眼则会使孩子有一种轻蔑鄙视自己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上进的孩子受到鼓舞,增强信心。父母在沟通中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神,始终注视着孩子,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知音”。

面部表情也是重要的内在态度的指示器,微笑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板着面孔,则会使人避而远之。孩子们非常善于观察父母的表情,他们喜欢从父母的表情中来推测对自己的态度。一个鼓励性的微笑可以胜过大堆话语,一个严厉的神情会使孩子立即感受到你的否定态度: “不准这样”、“我很生气”等。面部表情一般是自发的,但也可调控,善于调节、控制和利用它,可在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孩子大多喜欢夸张的身体语言,沟通时使用这种方法可加深他们的印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利用好各种身体运动和姿势,包括点头、摇头、耸肩、扬眉、噘嘴、拍手、挥手等,这些动作有些可代替言语进行交流,如点头等于赞同、许可,摇头等于否定、不同意。而另一些可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父母姿态自然、大方、适度、得体,能给孩子以稳重但不呆板,潇洒但不做作,文静但不孤高,幽默但不庸俗的感觉。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家长的教导,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起到感化的作用。

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沟通,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忽视了非语言沟通,那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可以说少了很多渠道。热情的、充满爱的非语言沟通方式,能够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和鼓励,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带着真诚的目光,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沟通手段。当孩子失意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拥抱,或者是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的鼓舞和激励甚至可以胜过说教。当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请先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因为他才是那个最伤心的人。

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会用爱的语言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关爱的眼神;如果你会用关爱的眼神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微笑;如果你会用爱的微笑教育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爱……

序言

为人父母者,最在意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希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更希望孩子有无限美好的未来。正是因为我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这么多的愿望,才使得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样对待孩子。

我们要他们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因为我们经历过,明白!可是他们偏偏不按照我们的来。我们渴望他们进步,不断向前,可是他们却说我们不爱他们,只看重他们的成绩。他们犯了错,我们焦急万分、痛心疾首,可是他们却一次次考验我们的耐心。我们无奈,为什么孩子不了解我们的苦心。孩子苦恼,为什么爸妈这么不尊重我!其实,哪一个父母不是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呢?可是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给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和安全感,那么我们全心全意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究竟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呢?这正是本书要和家长朋友们探讨的内容。有人说是财富,可是很多富二代堕落的事实又告诉我们财富有时候是一种祸害;让孩子考取名校,出国留学,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名校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现实社会而变得浑浑噩噩,有的因为一件小事而致他人或自己的性命于不顾。

所以,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而让孩子快乐、自信、充满爱心,对生活和他人充满感激和宽容,勇敢地面对挫折和磨难……这些才是最最根本的。

作为父母,我们就是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向孩子传递这种正面的感受。用一个很流行的词就是“正能量”。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从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爱自己,自己很有价值。早晨,当你想要唤醒沉睡的孩子时,你与其说“快点起床啦,要迟到啦”,就不如说“宝贝,今天阳光特别明媚,你听外面的小鸟都开始晨练了”,这种方式,不会让孩子感到丝毫的厌烦,他会带着笑容睁开眼睛,问你小鸟在哪里。当你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可是不巧,突然下起了小雨,你与其说“倒霉的天气,一出门就下雨”,不如说:瞧,下雨了,我们一起雨中漫步吧!前者表达的是一种抱怨,后者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达观心态。

同一件事情,观念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当孩子出现某种问题时,父母的处理方式不同,其结果会完全不同。就比如,在某个商场的视频监控区,提示语非常与众不同,别的地方是“视频监控开启,请您注意形象”,这里写的却是:视频监控开启,请您微笑!这就是在向公众传递一种正能量。

当然,给孩子传递正能量,需要父母本身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尊重,还体现了父母本身的修养,在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的同时,父母也会逐渐变得乐观、幽默、通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正思维带给孩子正能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莉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4898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3207849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