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间布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质工艺品。布艺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本书主要收集流行于山东、山西、陕西地区的当代民间布艺300余幅,汇印成册,以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喜爱民间布艺,研究民间布艺。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涉及服装、鞋帽、床帐、挎包、背包、枕头、玩具和其他小件装饰(如头巾、香袋、扇袋、荷包、手帕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力,极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布艺涉及的工艺技法多样,应用范围广泛,成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工艺。本书主要收集流行于山东、山西、陕西地区的当代民间布艺300余幅,汇印成册,以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喜爱民间布艺,研究民间布艺。

目录

概述

话说民间布艺

一、民间布艺的历史沿革

二、民间布艺的品类流派

三、民间布艺的文化含义

四、民间布艺的工艺制作

服饰

服装 童帽

鞋袜 挎包

香包

室内用品

狮虎枕 耳枕

枕顶

室内陈设

布老虎 摆件

挂件 布贴画

其他

后记

试读章节

二、民间布艺的品类流派

民间布艺主要有三大品类,包括服饰、室内用品和室内陈设。

1.服饰中的布艺主要实用于儿童与妇女。它所包含的品类众多,工艺技术十分高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服装、鞋帽、香包和挎包。

大江南北,人们视生育为头等大事。母辈们将希望和祝愿倾注于为新生儿缝制的各种用品的一针一线之中:花衣、花帽、花鞋、花肚兜、花围嘴、花褥、花被等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在北方,孩子满月时,亲友们常将童帽作为馈赠的礼物。送给男孩的童帽多绣有虎头,俗称虎头帽,有单面虎、双面虎、狮虎合身之分,希望他们能像老虎一样健壮地生长;送给女孩的则是莲花帽、金瓜帽、石榴帽、凤凰帽等,上面绣着纤巧可人的花卉,无论外形和装饰,都十分美丽大方。除缝制外还缀以线穗等装饰品。如陕西千阳李爱姐所绣制的虎头童帽,双鱼眉、太阳眼、人祖鼻,色彩鲜艳,造型稚拙,富于童趣。

围涎,又称围嘴。原来只是用来接孩子口水,给孩子喂饭时防止孩子弄脏衣服的物件,但也被绣制得精美动人,赋予美好意愿,男孩子的围嘴通常绣以“双虎对头”,“双狮对头”,“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女孩的围嘴则绣着“五蝶捧花”、“五莲坐子”,“五鱼戏莲”等。

北方冬季老人和孩子们戴的耳套,以桃形居多,多绣有吉祥动物和花鸟纹饰。

旧时大人小孩都可使用肚兜。肚兜多用红色镶边绣花,一般饰有“莲生贵子”、“麒麟送子”、“富贵长春”等寓意吉祥、繁衍的图案;也有绣制五毒虫,取其毒不近身之意。

我国古代民间有给小孩子穿“百家衣”的习俗,即向乡邻收集各种布料拼接童衣,取百家保佑、护佑平安的意思。百家衣上常缀有“五毒”的布贴花。

绣鞋,男孩多为虎头鞋,前为夸张的虎头,侧有生风的虎足,后竖上翘的虎尾。也有在鞋的前脸绣制一绿色蟾蜍叫蟾鞋,取“蟾宫折桂金钱落地”的意思。女孩的鞋一般与男孩差不多,只是前面绣一些有欢乐、吉祥寓意的花鸟图案。

鞋垫一般是为男性制作的。姑娘为情人制作,妻子为丈夫制作,母亲为儿子制作,纹样多为“鱼莲蝶花”、“富贵双喜”、“石榴多子”等题材,寄托了姑娘、妻子的爱恋、母亲的护子之情。

“凉冠”是妇女夏天束发时常用的,多以黑底绣花,讲究精致,不仅为女子增添了魅力,也体现了制作者精湛的女红手艺。

荷包,荷即荷戴、荷带之的意思,荷包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袋囊,是传统男女定情的信物。用途不一,有装线、装烟和装香料的。香荷包形制小巧,是盛装香料的袋囊,可随时取出或放进香料。其内装苍术、白芷、香附、辛夷等自己配制的中药香料,香气袭人,或佩于手,或悬挂于帐,清香驱虫,避瘟防疫。荷包造型多变,有元宝、动物(虎、龟、等)、植物形(葫芦、桃子等)等。龟象征长命百岁,并有怯五毒避灾祸的神力,陕西千阳妇女制作的镇五毒龟荷包,其造型和色彩皆美丽可爱;庆阳香包色彩艳丽,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在当代堪称一绝。

挎包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艺术品,面料多采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织锦或土布,色彩艳丽,造型有拟人、拟形和拟物多种变化,爱情、生殖、护生是其不变的装饰主题。

2.室内用品中的布艺,以造型多变的枕头为主。布枕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虎枕、耳枕、鱼枕、孩儿枕等。虎枕造型有双头虎、人面虎头和虎头鱼尾以及虎面枕顶等。在一个大的传承模式之内,民间艺人随意勾画虎面,都是为了逗引、取悦儿童。因此,与生活中虎的造型完全不同,虎枕显得天真可爱;蛙形耳枕典型地表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蛙是女娲祖神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保护神和繁殖神。蛙与娃,不仅音同,意也相连,蛙枕背上的洞是女阴的象征,是生命的源处,它既是艺术的造型,同时又可以保护新生儿的耳朵不受压迫;鱼枕有双鱼和单鱼造型,繁殖是其最主要的主题;男女结婚时缝制的方形合枕,两头绣以鱼采莲,寓意两性相爱;山西芮城张亚婷绣制的孩儿枕,其实是一种可当枕头用的布娃娃,显得别具一格,正面、背面造型都是完整的,既当枕头,又当摆设品,也是小孩绝好的玩具。

P11-13

序言

撰文作序,以往乃政界高官或专家名士所为。似吾粗通文墨,思想觉悟不高者,为此丛书写序,岂敢贸然舒纸操笔,不知自量!然而鉴于丛书作者皆当代爱国群英,成为传统民间工艺抢救和保护之友辈;大家为收集实物和文献资料,奔走全国,费时既久,投资也多。往日相聚炉前,将数十年之所学、所得,分科别类,依其个人所长,各据一端,今编著出诸如《民间刺绣》、《民间剪纸》、《民间皮影》等十册,及续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十五册。每册图版三百幅,可说均为国内一流之绝品。拍摄之精,引人入胜。阅罢合目沉思,教人不能无动于衷!笔者厕身于中国美术家行列中,半个世纪有余,虽然以民间美术专业为主,但未涉笔如此之广。今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领导及诸友好之爱戴,谨就自己浅见薄识,随笔略述一二,权作此部丛书之总序。

中华民族已有5000多年历史,祖先创造的物质和无形文化遗产数之不尽,教我们炎黄子孙用之不竭,尽情享受。可是从19世纪末,中华民族遭到了东、西方帝国主义者侮辱和侵略;大片领土割让给侵略之国家,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到海外各国,陈列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回忆70年前,中国学者袁同礼先生曾著《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一文。说:“晚近以来,西方学者竞尚东方艺术,每成立大规模组织,为系统之收集,又不惜重资,百方购求;奸商渔利,助其盗窃,而荒山僻寺,废墟野冢,亦遭洗劫。我国文物之损失,以最近20年为尤甚,良可慨也!”外国人有组织地涌入中国,勾结民族败类盗卖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可悲可叹!更有可恨者:溥仪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将1200余件书画等故宫文物精品盗运出来,经过变卖、群小混抢,绝大部分流失到海外,致使国家珍藏的金石书画、壁画彩塑、石雕造像等等,空存其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本帝国举兵全面侵华,抗日战争起,硝烟弥漫全国,交通受阻。欧美各国盗运中华民族历史文物之途径断绝。中外古玩商店洋行,纷纷倒闭。惟有日本侵略者为装点伪满傀儡政府门面,从华北各地搜集到大量民族民间文物,充作“满洲国”文化遗产,出版了《满洲之民艺》等图书。但日本帝国吞并中国之梦难圆,终于战败投降。傀儡溥仪便成了戏剧《末代皇帝》之主要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政策中,对于中国民族民间传世之文物,一律不准走私出口,出土之古物,亦不得私人占有。因此,幸存于国内传世之宝和新近出土的历史文物,得到政府各部门之保护。其中民间文物,例如:皮影、刺绣、玩具、剪纸、年画、神像、砖雕、木刻等辛亥革命前之遗物,皆属禁止出口文物。当时社会皆以无产者居上,私有者心忧,所以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得以保存下来。未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红卫兵”《向旧世界宣战》的奇文:“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要批判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即所谓“破四旧”,在这一运动中,全国各地收藏的民间文物遭到彻底破坏。例如:苏州桃花坞清代年画古版遭朽无遗,北京西湖营顾绣绸缎店架上的绣品已空,无锡明清泥人完整者几稀,各地名胜古迹建筑上的砖雕、石刻多被砸破……忆及当时中华民族文化遭到破坏之惨,心悸犹存。

古训有云:“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十年浩劫过后,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法治国,同时开发土地,拆房建楼。而一些不法分子乘机盗窃文物出口,收购民间珍贵遗产。外运,所造成的损失有甚于抗日战争之前。在此非常严峻形势下,丛书作者们为唤起民众保护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展示民间工艺美术之精华,编著出这套《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每卷内容除叙其历史发展、探索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技艺和材料外,并逐图释名、注解来历及年代、出处等,文图并重,堪称民间工艺美术丛书中“晚成”之作。当今金石玉器,陶瓷家具,铜佛古币之类的丛书,已引起世人注目,而涉及到历史、文学、民俗、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丛书不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开发和破坏……亟待抢救它们。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今已启动,谨以此丛书率先推出,借以引玉。倘若得到读者赏阅并增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爱国思想,当是喜出望外,功德无量了!

后记

布艺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美术门类,它的命名、概念、分类等,至今还缺乏明确的定论。本书根据编者个人的认识与所掌握的资料编辑成册,借以抛砖引玉,望广大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在编写、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它们是甘肃庆阳市及其下属各县有关部门、陕西美术馆、陕西省艺术馆、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陕西千阳县文化馆等。书中收集的布艺作品,分别来自众多刺绣大师、布艺大师之手,她们是:王计汝、白彩霞、刘玉田、刘洁琼、李爱姐、李雪萍、杨亚琴、杨林转、张亚婷、张秀婵、范素萍、高凤莲、高秋英、梁春兰等(按姓氏笔画排列);另有许多作品拍摄于2005年6月第四届庆阳香包节与2006年6月山西非物质文化遣产展览会,由于在会上未收集到全部原作者的个人信息,而没能在书中一一注明。即便已注明的,也可能有差错,请予谅解并来函指正。还有段改芳、邰立平等专家学者,给予编者许多具体的帮助。此外,在编写过程中还参阅了赵少华、董季群、包万泉、李苍彦、党春直等先生的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间布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56432
开本 24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9-6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21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