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开国大典到1959年建国10周年,每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都举行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受阅部队。2009年即将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举行的盛大阅兵。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的光辉历史,本书将以文图并茂的形式,为大家再现新中国的十四国庆大阅兵!

内容推荐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开国大典阅兵、国庆10周年阅兵、国庆35周年阅兵、国庆50周年阅兵的历史盛况,分析和展望新中国第14次阅兵即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以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编者编写了《新中国十四国庆大阅兵》一书。

全书文图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是目前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历史的一部著作,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有益读物。

目录

开国大典阅兵:1949

 开国大典阅兵的前奏

 周恩来批示阅兵地点

 聂荣臻发布《开国大典阅兵命令》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朱德总司令检阅受阅部队

 开国大阅兵的分列式

 17架飞机的空中编队

 参加受阅的骑兵师

国庆一周年阅兵:1950

国庆二周年阅兵:1951

国庆三周年阅兵:1952

国庆四周年阅兵:1953

国庆五周年阅兵:1954

国庆六周年阅兵:1955

国庆七周年阅兵:1956

国庆八周年阅兵:1957

国庆九周年阅兵:1958

国庆十周年阅兵:1959

 国庆10周年阅兵的准备

 重修天安门广场

 国庆10周年典礼

 分列式中的将军领队

 第一次接受检阅的“五九”式坦克

 天安门上空的英雄战鹰

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1984

 国庆35周年阅兵的预演

 阅兵村里的刻苦训练

 天安门前的阅兵盛典

 邓小平乘坐的红旗阅兵车

 子承父业的坦克兵

 国产战略导弹首次亮相

国庆五十周年阅兵:1999

 阅兵村里的汗水

 盛况空前的检阅

 军校的人才方阵

 年轻的水兵方队

 神秘的海军陆战队

 孪生的姐妹领队

 警徽闪耀显神威

 戴“Y”字的方队

 浩荡的金戈铁马

 受阅的空中战鹰

 中国阅兵史之最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以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

 国庆60周年阅兵,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

 国庆60周年阅兵,将以优异的成绩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向全世界、全社会奉献一场最精彩、最具特色的阅兵盛典

 国庆60周年阅兵,展出的装备主要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重在集中反映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国庆60周年阅兵,主要展示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果,展现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国庆60周年阅兵,陆航部队将实现三大跨越,以崭新的形象亮相

 国庆60周年大阅兵,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将驾机参加受

 阅,展示中国战斗机女飞行员的风采。

试读章节

根据众人提出的意见,阅兵指挥所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大部分。检阅式是指挥受检阅部队在静止状态下接受检阅,全体受阅部队以检阅台为中心,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是指挥部队在进行状态下接受检阅,各受阅部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根据军委首长的指示,受阅海军由东北海军学校与华东海军舰队各一个排组成。受检阅的陆军,大部分来自20兵团、平津卫戍部队,由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一个师组成,其中战车师又包括摩托化步兵、装甲、坦克各一个团。空军由17架飞机组成。受阅部队共1.64万人,武器装备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负责阅兵事宜的有关人员,听取了有关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以及阅兵方案的汇报。听完汇报后,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阅兵也像打仗,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阅兵的地点,指挥所提了两个方案,一个在天安门,另一个在西苑机场。按照第一个方案,检阅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受阅部队成检阅式队列,立于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按照第二套方案。在西苑机场进行,将搭建检阅台。天安门广场处在市中心,参加游行和观礼的群众都便于聚集,场面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天安门城楼可容纳全体政协委员。是天然的阅兵台;天安门周围交通方便,易于集中分散。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交通要断绝四、五个小时,而且当时的街道也较窄。如果在西苑机场阅兵,跑道宽,不会阻碍交通。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在西苑也曾经成功地举行过阅兵。但是,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要搭建一个坚固高大的看台,工程太大,花费也很多,而且效果和气氛也不可能有天安门壮观。机场跑道虽然开阔,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大批部队而言行动起来并不方便。另外,这里离市区较远,数十万群众来回困难,可是如果没有大量的群众参与,开国大典的气氛就不可能热烈和隆重,大大影响了阅兵的效果。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随着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逼近,必须下决心做出定夺了。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周恩来紧锁着眉头,把双肘抱在胸前,在屋子里踱来踱去。9月2日,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签署了自己的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恩来

紧接着,周恩来又通知了有关部门,迅速修整天安门广场。

聂荣臻发布《开国大典阅兵命令》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初始时仅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坊,后经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为重檐歇山顶城楼,改名为天安门。清康熙年间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与天安门门洞及太庙、社稷坛正门相对应位置,建七座石拱桥,当中一桥叫御路桥,为帝后专用;两侧是皇族桥;再外为品级桥,三品以上大员行走;四品以下官吏,须走最外侧的公生桥(今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在金水河两岸各设石狮一对,河的南岸还设置蟠龙华表一对,木牌楼一座。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后,天安门前两面的华表遭到损坏,至今还留有弹痕。天安门的正前方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在北京南北中轴线与东西主干道长安街交汇处,广场北自天安门往南到大清门全长672米;东西宽北端以天安门为中心,宽364米;南端以大清门为中心,宽100米。共计面积约为112600平方米。P9-10

序言

2009年10月1日,中国将举行隆重的国庆60周年阅兵。阅兵,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它是军人向国家宣誓忠诚,展示军队风貌的重要形式。它对于扬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兵,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仪式,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家就有阅兵的记载。18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军队都盛行举行阅兵式。法国为纪念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每年这一天,法国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总统都要检阅陆海空军部队。美国虽然在国庆日和重要节日不举行盛大的阅兵,但美国军队内部经常举行小规模的阅兵式。英国的国庆日是女王的“官方生日”。这一天,英国女王都要乘一辆1842年制造的用象牙装饰的四轮马车,检阅上千名盛装列队的禁卫军,举行“皇家阅兵式”。禁卫军身穿英国古代民族式样的红色束身军服,头戴高筒熊皮帽,手持佩剑,胸佩绶带,接受女王检阅。前苏联从1945年开始,将每年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每年在5月9日也都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2008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3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上,展示了170多件重型装备,受阅官兵身着新式军服,著名的“俄罗斯勇士”和“雨燕”特技飞行表演队也在阅兵式上亮相,展示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阅兵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北方华夏部落首领与南方部落首领会盟时,就曾组织手持兵器的士兵列队举行隆重的仪式。春秋时期,也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在近现代,北洋军阀军队和国民党军队都在重要的节日或重要的军事活动中举行过阅兵。

现代阅兵,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或重大军事活动中举行。重大阅兵活动,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由领导人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检阅受阅部队;分列式,是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领导人的检阅。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十分重视阅兵。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举行过检阅。从革命战争年代的阅兵,到社会主义时期国庆典礼阅兵,一场场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阅兵盛况,折射出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

早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就曾举行过几次阅兵:

第一次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举行的庆祝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阅兵。为庆祝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大会召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11月7日晨,在瑞金北边的叶坪举行了隆重的红色共和国“开国阅兵”,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等领导人检阅了红军队伍。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次阅兵,虽然程序比较简单,但它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风采,在我军阅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是1933年8月1日在瑞金举行的中国红军成立纪念日阅兵。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纪念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央政府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在8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和阅兵。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的大埔桥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6周年。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主席项英、红军总司令朱德等骑马检阅了长达600多米的红军受阅队伍。检阅部队后,项英致辞并带领受阅部队宣读红军誓词。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向红军学校和红军各部队授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最后举行了分列式,红军受阅部队在战旗的引领下,抬着炮、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这是红军第一次庆祝建军节,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也是比较正规(分为检阅式、阅兵领导人讲话、分列式)的一次阅兵,它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阅兵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是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的八路军南下支队阅兵式。抗日战争后期,为加快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派遣八路军第120师359旅主力到湖南、广东、广西创建抗日根据地,向华南发展。正在南泥湾屯垦并担任延安卫戍的359旅抽调3800多人,再加上选调的900多名的南方干部,共约5000人,组成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1944年11月1日上午,在延安东关飞机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王震的陪同下,检阅了南下支队全体指战员。受阅部队穿着崭新的灰色棉军装,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中央领导同志检阅。毛泽东在阅兵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勉励南下支队:到敌人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王震带领全体指战员向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庄严宣誓:紧密团结,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用我们的血和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1月9日,南下支队离开延安南征,毛泽东、朱德在王震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再一次检阅了南下支队。

第四次是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移驻北平。3月25日,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受阅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第41军的“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部队和41军连以上干部及一些英雄功臣模范代表。阅兵总指挥是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下午3时,随着4颗信号弹在西苑机场上空升起,盛大的阅兵式开始。军乐队高奏乐曲,50门六0炮发射的500发照明弹将天空照耀得一片灿烂通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人乘坐敞篷吉普车来到受阅部队队列前,阅兵总指挥刘亚楼向受阅部队发出受阅口令,站在队列前的各分队指挥员举手向毛泽东等领导人敬礼。毛泽东等领导人站立在缓缓行驶的吉普车上向指战员们还礼。当检阅车全部驶过时,受阅队伍中响起:“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指战员们擦着激动的泪水振臂高呼着口号。西苑机场阅兵,是毛泽东进驻北平举行的第一次阅兵,是中国共产党人定都北平的一个奠基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的预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开国大典到1959年建国10周年,每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都举行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受阅部队。全国的一些大城市也曾举行了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中国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1983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国庆35周年庆祝和阅兵筹备工作。1985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国庆阅兵。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国庆50周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阅兵规模最大、参阅兵种最多的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1949年至1999年,新中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大阅兵。

加上即将举行的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新中国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誓;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政治昭示;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是在世纪之交我国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象征。

2009年即将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举行的盛大阅兵,是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体现。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开国大典阅兵、国庆10周年阅兵、国庆35周年阅兵、国庆50周年阅兵的历史盛况,分析和展望新中国第14次阅兵即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以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我们编写了《新中国十四国庆大阅兵》一书。

全书文图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是目前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历史的一部著作,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有益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廷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1156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