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尽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世界尽头》是悬疑王者那多最新作品。随着2012年的到来,更多的人再面对传说之中的世界末日都具有一定的恐慌心理,而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类读者的心理诉求,用最精彩离奇的故事打动每个对世界末日充满好奇心的人,令他们在阅读完本书之中,惊悚恐惧末日的同时,更加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符合时下热点的优秀悬疑小说。

内容推荐

悬疑王者那多最新作品,灵异手记系列集大成之作——《世界尽头》!

独家精彩收录X机构灵异档案,更多敏感隐藏情节包含其中!诡异袭来,不容置疑!

因地震所引发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了生物的基因突变,而就在那多应X机构邀请赴日采访的同时,一股神秘的力量正逐渐浮出水面,午夜时分出现的鬼面人,凶猛异常的无甲龟,高深莫测的异能者,而这一切事件的背后,正是关乎世界毁灭的唯一真相!

这个世界,是否正如玛雅人所预言的那样会被毁灭?不可思议的事件背后,究竟是鬼神在作怪,还是人类科学无法探求的神秘现象?那多的调查,将面临怎样的最终结局?地球,真的会被毁灭么?我们是否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一切尽在那多灵异手记最新作品:《世界尽头》!

带你一起窥破世界末日的无限恐怖!

目录

引子

福岛

第一章 沉没

第二章 消失

第三章 河童

第四章 鬼面

第五章 零号失踪事件

第六章 散落在空气中的信息

第七章 海底人

第八章 圈套

第九章 可怕的美季子

第十章 深海阴影

尾声 世界尽头

试读章节

我叫那多,是个记者。不是娱记,是最传统的那种,跑社会新闻的记者。

我所在的报社叫《晨星报》,一家始终要争做一流的上海二流日报社。

我一直撞鬼。

这只是个形容,并非真的撞上“鬼”。自打我成为一名记者,遭遇过的离奇事件足有几十宗了。所谓的离奇,不是指一个人从十楼跳下去侥幸生还的那种离奇,而是一个人从十楼跳下去,打了个滚爬起来拍拍灰打个哈欠坐电梯回去睡觉的那种离奇。

总之,我接触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有人开玩笑说,我拥有吸引灵异事件的特殊体质。其实,只不过是我年轻时好奇心旺盛,该追究的、不该追究的新闻一概查到底,就翻出了世界的另一面来。而现在,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好奇少年,很少会主动掺和到神秘事件中。说好听些叫知其雄守其雌,其实是明白了其中的危险,况且这世间的秘密何其多,我是无法穷尽的。但由于之前那么多年的经历,我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有了薄名,于是,即便我安然家中坐,一些事情还是会找到我的头上来。

就比如这一次。

我一向睡眠很好,所以不怕长途飞行,几个迷糊也就过去了。但这次始终睡不着,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日本了,这是二。一一年三月十七日,震后第六天。睡不着的原因不是很快将进入核辐射区,而是尽管闭着眼睛,但还是在眼前不断闪回的那几幅照片。

我睁开眼睛,拿起脚边的手提电脑打开,在c盘的下载文档里找到一个名为“勿备份即删除”的文件夹。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斜眼往身边一瞥,邻座还在打瞌睡。为保险起见,我还是调整了一下屏幕的角度,才点开了文件夹。

文件夹里就是在我眼前萦绕不去的那组照片。文件夹的名字不是我起的,是我把邮件中附件的压缩包解开后自动生成的。而邮件则是梁应物发来的。

梁应物是我的老友。这几年,他越来越少地履行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的职责,这一重掩饰身份对他来说似乎越来越不重要了。我想,这大约和他在X机构中职位的升迁有关吧。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个庞大的官方地下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但梁应物现在至少是中层了,再不是当年纯粹的科研人员。对神秘现象的研究往往需要横跨诸多学科,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自打我知道X机构起到现在,这个机构的膨胀连我这个外人都能感受到。作为这个庞然大物里的中层,手上握有的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富豪或者厅局级官员所能比的。  在收到他的那封邮件之前,我和他失去联系有一阵子了。

三月十一日日本大地震,我从网上得知消息后,一直处于不安中。二〇一二年世界末日的说法已经很不新鲜了,在我看来,这说法根本没有任何根据。可是近几年自然灾难发生的频率,已经密集到令人瞠目的地步。从中国的汶川地震开始,海地、智利、印尼、萨摩亚……七级甚至八级以上的地震接踵而至,还有影响整个欧洲的冰岛火山喷发。这些事件连成一条线,我看不见它指向何方,前方似乎是深渊。及至此次日本大地震,我的不安终于累积到顶点。

于是在地震的第二天,三月十二日,我忍不住打电话给梁应物,想问问他,在他的渠道里,有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一连串的自然灾难中,存在着内在联系。可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在那之后也一直如此。发邮件不回,MsN上也始终没有出现。十三日晚问,我直接去他的住所拜访,没有人在。我想,他一定又在x机构的某一个秘密项目中了。那时我就有一个预感:也许和这次的日本地震有关。

三月十五日清晨六点三十分左右,我的手机响起来。手机接通后,里面传来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女声。

“您有一封邮件,请注意查收。”

我“喂喂喂”了半天,那头也没有任何互动,仿佛是自动答录机,把这句话重复了几遍后,电话就断了。

我爬起来开电脑上网进邮箱,果然有一封邮件静静地躺着。

邮件的主题让我看了心一跳:“日本”。

内文如下——

邢多,我已在日本数日,你百无共趣未仙台采访?附件里的照片,是近日从福岛附近海域捞上未的京西,你看了想到什么?也许有要借助你的地方。如决定赴日,请于中午十二点前回复邮件确认,以便我安排相关事宜。

梁应物

说实话,现在去日本采访,已经比国内几份大报慢了一拍。但作为《晨星报》这样的地域性媒体,能有这样的机会仍是很难得。更何况梁应物既然发了这样一份邀请,肯定会把采访安排得妥妥帖帖,去了不会像没头苍蝇般瞎撞。

更何况,还有附件里的那些照片。

一共五张照片。

照片里的东西,是某种我不认识的生物。其中一张的背景是某船只的甲板,我想大概是渔船。这生物横躺在船尾甲板上,照片边缘露出几只渔民的光脚丫子。按比例可以推算,该生物体宽一米多,长度则不清楚,因为那东西还有一截是挂在甲板外的,仅甲板上的部分就有六七米长。  这不是鱼,而像是海洋里的某种软体生物,色泽奶白,我怀疑它活着的时候是半透明的。这显然不是乌贼或章鱼,也不像水母,在我可怜的海洋生物学知识里,一时间能想出的软体生物也就这几种了。这东西的身体扭曲着,或者它天生就是这样的螺旋状。其实,用逻辑判断也能推想出,这必然是一种从前未被发现过的生物,否则梁应物怎么会如此郑重地把照片发给我。

在另三张照片里,这生物被放到一间玻璃房里,应该是个生物实验室吧,肯定是低温抑菌的环境。这次没有参照系,我估不出它的全长。其实,我并不能确定玻璃房里的这个生物和甲板上的是否为同一只。这只的颜色深,呈淡黄色,身体的长宽比例也变了,显得更瘦。和甲板上时最大的区别是扭曲得更加厉害了,怎么形容呢,活像块拧紧的抹布。

也许是缩水。当我在飞机上重新看照片时,这样想道。如果是同一个生物,实验室里的它看起来要比甲板上干枯了许多。但也完全可能是不同的另一只,因为这组照片里的最后一幅,是在某座大冷库里拍的。第一次看时,我花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那些挂着白色冰霜的长条物体,就是前几幅照片的生物。照片里,这东西挤得满满当当,上下摞起三层,我数出了三十二条,那个冷库里的实际数字肯定远大于此。

深海里有太多人类未发现的物种,渔民一网捞起条从未见过的鱼类或甲壳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何况这样的大海啸,把原本人类接触不到的深海物种卷到近海是再正常不过的。但一次发现那么多同类的大型生物,这就不寻常了。这也许就是梁应物郑重其事地把照片发来的缘故吧。

我这样想着,心里却对此仍怀着不解。

不,这样的理由还不够。P006-00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尽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那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4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5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