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不局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一部或几部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而是着眼于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的史料价值这一重大课题,加以广泛地、整体地、宏观地概括与总结;不仅通过大量材料说明古代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史料价值,而且通过大量实例揭示出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作者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的目的,就是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者突破传统的史料搜集方法的局限,提供史料学的理论依据。
图书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不局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一部或几部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而是着眼于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的史料价值这一重大课题,加以广泛地、整体地、宏观地概括与总结;不仅通过大量材料说明古代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史料价值,而且通过大量实例揭示出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作者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的目的,就是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者突破传统的史料搜集方法的局限,提供史料学的理论依据。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从广义的史料学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研究其产生时期历史的史料,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大量地、反复地研究有关材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诗经》、诸子、汉赋、汉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分别进行探讨与论述,井以唐诗为例分析文学作品作为史料对历史反映的几个基本特点,进而论述新史料的发现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些探讨与论述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必将有助于突破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扩大史料搜集的范围,对于推进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目录 序 论《诗经》的史料价值 一 《诗经》对研究殷、周早期历史的史料价值 二 《诗经》对研究西周盛衰兴亡的史料价值 三 《诗经》对研究西周民族关系的史料价值 四 《诗经》对研究周代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论周秦诸子之书的史料价值 一 周秦诸子之书对研究中国上古社会与古代文明起源的史料价值 二 周秦诸子之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史料价值 三 周秦诸子之书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史料价值 四 周秦诸子之书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意识的史料价值 论汉赋的史料价值 一 汉赋反映出两汉国势的兴衰历程 二 汉赋对研究两汉社会的史料价值 三 汉赋对研究两汉艺术的史料价值 四 汉赋对研究两汉思想的史料价值 论汉魏乐府诗的史料价值 一 乐府诗揭露了汉魏时期政治的腐败与黑暗 二 乐府诗再现出汉魏时期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 三 乐府诗描绘出汉魏时期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四 乐府诗反映出汉魏时期社会风貌与民情习俗 五 乐府诗展现出汉魏时期的人生观的某些侧面 六 乐府诗为研究某些汉魏人物提供了重要史料 论唐诗的史料价值 一 唐诗反映出唐代国势的兴衰历程 二 唐诗对研究唐代思想意识的史料价值 三 唐诗对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四 唐诗对研究唐代社会矛盾的史料价值 五 唐诗对研究唐代佛教的史料价值 六 唐诗对研究唐代艺术的史料价值 论宋词的史料价值 一 宋词对研究宋人情感世界的史料价值 二 宋词对研究宋代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三 宋词对研究宋代民情风俗的史料价值 四 宋词对研究宋人审美情趣的史料价值 五 宋词对研究某些宋代人物与事件的史料价值 论元曲的史料价值 一 元曲对研究元代文学艺术的史料价值 二 元曲对研究元代社会矛盾的史料价值 三 元曲对研究元代士人心态的史料价值 四 元曲对研究元代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论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 一 明清小说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思想意识 二 明清小说再现出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 明清小说批判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四 明清小说展现出明清时期的阶级关系 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的几个特点:以唐诗为例 一 文学作品史料对历史反映的直接性 二 文学作品史料对历史反映的形象性 三 文学作品史料对历史反映的全面性与零碎性 四 文学作品史料对历史反映的模糊性 新史料的发现与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 一 新史料的发现与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及史学变革密切相关 二 新史料的发现与西方科学的传入及中国近代科学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三 新史料的发现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四 新史料的发现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及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 新史料的发现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家的研究方法 六 新史料的发现直接推动着中国近代史学研究向前发展 七 新史料的发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庞天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604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4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