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卫军(最新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风趣幽默的小说像黑森林一样动人,它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揭开了军旅生活神秘的一角。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一部妙趣横生的小说,揭开了军营生活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当编辑写了多年内容提要,今天回头看,挺蠢,真写傻了。进入假话、空话、套话时代,越是真话截越像假话,何况因文学市场日见渗淡,编辑有时也难免有一点儿虚张声势。本书的内容全写在封面上了,不多,也不少。读者若信的话,就放松着读一读全书。作于作者,倒想说一两句,方南江是一位职业军人。父辈也是。后来他晋升将军。但文坛并不知道武警部队还有一位写小说的将军,其实,上世纪80年代,方南江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那是1980年,当时的小说奖含金量真高。之后方南江又写过一些中短篇,反响不错,然后就神秘地消失了,方南江再次出现时,已是新世纪之初的2004年春天,一个干干净净的看似很年轻的田人,悄悄坐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最后一排,方南江是作为一个旁听生来听生听每一位老师讲课的,他不仅记住了每一位老师的讲话内容,还记住了每一位作家同学,只是一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他。几个月后,《中国近卫军》送出了出版社。这是方南江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决不是最后一部。因为,《中国近卫军》受到了军内外文学同仁们由衷的赞扬和鼓励,《长篇小说选刊》(创刊号)、《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橄榄绿》四家杂志几乎同时转载和选载,这在当代文坛是少见的,这既是方南江的荣誉,也是品质文学的荣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南山的梨花还没开满呢,马裤呢就有些穿不住了。

丰田越野拐上回省城的高速公路.天就下起了小雨,这还是今年的头场春雨,热气倒赶在雨前面了。这个北方省份的春季像被什么人删改了程序,隔着日子朝前热。武警K省总队参谋长贺东航大校摁下车窗玻璃,把手伸出去,让清冽细密的雨珠痒痒地打在巴掌上。

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很早,质量也好,当时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贺东航常从这里往返,有时就联想到飞机的跑道。

雨刷轻捷地摆动,逗引着扑过来的雨珠们。各车道上的车辆都开着夜灯,匆匆忙忙,各跑各的路。他们忙活什么呢?

“不要超过120迈,天亮跑到就行。”

一上高速。贺东航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你就照这个速度开。”当然,即使发生外敌入侵,武警也打不了头阵。武警部队主要不是用来对付外部敌人的。

贺东航今天晚饭前才赶到岳海支队,饭后上车就走了。支队长和政委知道他是去查勤,二话没说就跟上了他的车.脸上一副不怕查的自信。

查了三个监狱看押中队,三个看守所,一所弹药库,情况不错。人员在位良好,岗哨正规,枪弹安全。贺东航始终绷着脸,没说一个好字。这帮家伙本来就自我感觉良好,再听几句好话就不会使指北针了。何况他是参谋长,说话掷地有声的角色。他有他的打算。

这种查勤办法叫巡查,是贺东航发明的,核心是出其不意,旨在督导部队时刻绷紧战备的弦。武警部队高度分散,一百几十个县,县县有兵不说,还要荷枪实弹执勤,天天在作战。说武警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很恰如其分,不盯紧了可不行。这办法开始还真管了点用,搞得下面鸡飞狗跳墙。长了,就有了应对招法,就像老祖宗对付鬼子进村一样,你半夜三更杀到一个县中队,查完了,人前脚走,中队就立即报告支队,支队迅疾发出通播信号,各中队立马进入战备状态。你到了下一个中队,看上去那个中队长睡眼惺忪,哈欠连天,嘴里嘀咕着“也不打个招呼”,其实他已等了你两小时,查什么都现成。通信手段比打地道战那阵先进多了。

贺东航随之应变。他自有他的信息渠道。他打算凌晨再杀个“回马枪”,还查刚查过的几个单位。就是要让他们保持惊弓之鸟的心态。鸟不惊弓就是昏鸟,那就危险了。

回到支队招待所已是半夜11点。贺东航轰走了一再诚恳表示要汇报工作的支队长和政委:都他妈几点啦,滚回去休息。挨了他一顿骂.俩人就分头检查了首长住室的门窗插销、电灯开关、抽水马桶.很遗憾地给他道了晚安。贺东航知道,俩小子一出门准保就捂嘴笑。笑吧,看你们能笑到下半夜!

贺东航想给卓芳打个电话。近来夫妻关系持续降温,应当缓和一下。这时电话铃骤响,卓芳主动找来了。

通话言简意赅。

“贺东航,儿子的病历放哪了?”

“抽屉里。”

“哪一个?”

“写字台,右边正数第二个。”

“好。”

“儿子怎么啦?”

“发烧,回奶奶家了。”

“我明天回不去,你让奶奶家小王跑跑医院……你的画展怎么样?”

“好了,挂啦。”

“咔嗒”。

接下来便是忙音,嘟,嘟,嘟……也挺能反映卓芳对他的态度:烦。贺东航长叹一声,和衣倒在床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卓芳同志这样同贺参谋长通电话。

贺东航娶卓芳那年28岁,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其实,那是他第一次正经八百的恋爱……

贺东航那时还是个武警的中队长。那年秋天,他带领部队在黄河北岸野营拉练千里奔袭。在一个秋雨蒙蒙的午后,他们经过一片苇子地.一个女孩鲜明地出现在苇滩边沿的沙埂子上。秋天的平原已有了衰败的迹象,这衰败更衬托出女孩饱满的青春。红白细格纯棉长袖衬衫.水磨蓝牛仔裤,红白的旅游鞋。乌亮的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看不出确切的长度,但却让人坚信她一定拥有一头浓密健康的长发。女孩左手持调色板,右手握画笔,半眯了眼睛,正在画架上不时涂抹着。半眯的眼睛使她睫毛看起来格外长,像两把羽毛扇子忽闪在洁净如瓷的脸上。因为专注,她粉红肉感的嘴唇微微噘起,这都增加了她的吸引力。女孩深深吸引了贺队长及其部属的目光。贺东航从此认定处于认真工作状态中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于是他当机立断:部队原地休息十五分钟。

热汗淋漓的士兵们挤在女孩身后,静悄悄看她作画。贺东航没有凑过去,只是远远站着。十五分钟很快过去了,贺队长集合部队整装出发,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分明看见作画的女孩回过了头,脸上是灿烂明丽的笑——冲着他们只一下,又把头转了回去。那可真是惊鸿一瞥啊。那一笑也就永远留在了贺东航的心上。

行军路上,贺东航忍不住问战士们,那女孩瞎划拉什么呢?战士们迎合着他的口气,不屑地比画道:苇子,白杨树,茅草屋。还有几只鸡羊,画啥啥不像。那以后,他想到那女孩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描绘那幅画,直到和卓芳结婚前夕,才见到真品……

P3-5

序言

当“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这种日子来之不易,还是要节俭着过,最好是再做点什么。于是从可以“自然醒”的头一天起,便着手写这部小说。其间历时一年,挺辛苦的,到了也没有“自然醒”过。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直到出版,也不知道我究竟写了些什么,以至于为它起个名字都很犯难。这期间,我有幸以初级旁听生的身份,旁听了鲁迅文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上许多专家和老师的课。这使我的脑子透了一点亮。始觉得“不知”自己要明确地表达什么可能是一种进步。米兰·昆德拉这样说过:“如果说,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们发现事物的模糊性。……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读者时常问:‘您究竟在想什么?您要说什么?什么是您的世界观?’这些问题对小说家来说是很尴尬的……”我当然远远达不到这种“很尴尬”的境界,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当然也不是说,我这一年是在浑浑噩噩地写作。写作的动机还是明确的。我只是想写一写我虚构出来的这一二十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人物的生活状态。这些人物我几十年里似曾见过,又似未见过,有的只是听说过,未曾谋面。对他们充其量是似曾相识而已。但是我热爱他们,要写他们,想写好他们。非如此,就觉得此生有件什么事情忘了做。于是,我就在先天条件十分不充分的情况下,耐着性子去写。写完之后,朋友们和家人们几乎都说:“挺好看的。”我竟然被鼓励得也有了这种感觉。我想,有这一条就可以先发表了,其他不足慢慢再说。

所以,我就很希望当今社会上仍有兴趣去了解那些一如既往地仍在过着行伍生活的人们的善良读者们,闲暇之时也来浏览一下这部小说。

还有一点意思要说:就是在写作过程中,编辑们、朋友们和我的家人们,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舍此便不会有这部小说。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聊以为序。

后记

《中国近卫军》于2005年1月在北京初版,同年6月第二次印刷。第二次印刷时。修正了少许错别的字或词。最明显之处,是崔道怡先生当面指出的一处“硬伤”.即第七页倒数第三行中的“空穴来风”。原文为:“群众议论虽不可信,但无风不起浪,也不会空穴来风。”崔先生指出:“错了,因有空穴才会来风,这句成语你用反了。用反了的十之八九,不值一提,但你全书都很完美,就有必要吹毛求疵。”我即修改为“无风不起浪,但空穴必然来风”。打这以后,我确实注意到,现在对这个成语,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评论散文杂谈等,用反了的还不止十之八九。崔先生的说法还是留有余地的。

这本书出版之后,中国作协的领导,许多著名评论家和作家,如韩少功、李存葆、张胜友、高洪波、张西南、董保存、胥昌忠、陈先义、曾镇南、贺绍俊、孟繁华、李敬泽、程树榛、雷达、朱向前、杨志广、阎晶明、梁鸿鹰、丁临一、白烨、何镇邦、吴秉杰、牛玉秋、蒋巍、陈福民、范咏戈、胡殷红、王树增、王瑛、刘静、张慧敏、温亚军、文炜、王久辛、房雷等,或与会,或撰文,或致信,都给予了热情鼓励,还提了一些希望。另外,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介,也得到不少表扬.这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会把这些情分一一记在心中。特别是一些普通读者的热情关怀令人难忘,也是我树立文学自信心的重要保证。在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时候,我曾就加强戏剧冲突、凸显男女主人公的个性.以及渲染“近卫军”的背景生活等,对原书作出了较大改动。这次出修订版,曾一度想把这些改动体现在书里。后来想想,这样一是改动太大,搞得不好,这部本来已出版的书,又成了“初稿”了,有点冒险;二是,这部书已成为历史,如有余力,还是留待以后再使为好。因此只好作罢。

但是还是做了些修订。主要是把个别文学性不强的内容(如一些议论),少许读来不够顺畅的段落,毫不手软地删去了。还有一些叙述上的毛病,也一并做了订正。

我非常感谢《长篇小说选刊》的主编其其格女士和本书责编侯健飞先生。这部书已出版近两年了,他们一直视如己出,不仅鼓励我修改,还不惜时间亲自动手订正。他们的热忱,已超出了编辑业务本身,使我感到写作还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2006年10月31日于济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卫军(最新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南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17842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3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