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写于高尔基创作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他艺术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他的三部曲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作者从生活底层奋斗抗争、艰苦求索到走上革命道路、攀上艺术高峰的历程,也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广阔的生活画卷,塑造了俄罗斯劳动者鲜明的个性和群像。重读经典,我们能从中汲取更多……

内容推荐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过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在面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试读章节

他看上去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或者像一个昨天才出狱的囚徒。生活中的一切对他来说总是那么新鲜而又惬意,让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般跳来跳去。

他得知我生活艰难,无依无靠,就让我和他一起住,还建议我报考乡村小学教师。就这样,我来到“玛鲁索夫卡”这个奇怪而欢乐的贫民窟——雷伯内利亚德大街上一幢破烂不堪的房子,这里挤满了忍饥挨饿的大学生、妓女和一些风烛残年、形如幽灵的穷鬼。

普列特涅夫住在走廊通向阁楼的楼梯下面,那里放着他的一张小单人床;走廊的尽头,靠窗边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走廊里有三个房间,其中两间住着妓女,第三问住着一位患有肺病的数学教师。这个人身材又高又瘦,长着一头蓬乱而且坚硬的棕红色头发,透过勉强遮掩住身体的肮脏的破衣服,可以看到他青色的皮肤和嶙峋的肋骨,看起来十分恐怖。

他似乎在靠啃食自己的手指甲过日子,手指头已经咬得见血了。他日日夜夜都在绘图或计算,还不停地发出沉闷的咳嗽声。妓女们把他视为疯子,对他又怕又怜悯,常在他的门口放上面包、茶叶和糖,他从地上拾起来拿进自己屋里,一边呼呼地喘着粗气,像二匹累坏了的老马。如果妓女们忘记了送吃的给他,他就打开门,用嘶哑的声音对着走廊喊:“面包!”

他在对一个目标的狂热追求中怡然自乐,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并不能改变他深深凹陷的眼睛中闪烁的高傲。有时会有一小驼子来找他,这个人头发花白,瘸着一条腿,浮肿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镜,清教徒一般冷漠的黄脸皮上挂着狡黠的笑容。他们总是莫名其妙地紧闭房门,静悄悄的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有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被数学教师愤怒的喊叫惊醒了:

“我说的——是监狱!几何学是鸟笼,没错!是老鼠洞,没错!是监狱!”

之后传来驼子的尖笑声和不断重复的一个相当难懂的术语。这时数学家已经怒不可遏了:“王八蛋,给我滚!”

他的客人裹着一件宽大的斗篷,嘴里不停地咒骂着来到了走廊上。数学教师追到门口,一只手的手指插在乱莲蓬的头发里,用嘶哑的声音叫道:“阿基米德是个笨蛋!笨——蛋……我会证明上帝比希腊人聪明!”

说着他恶狠狠地关上房门,屋里什么东西咣当一声被震落在地板上。

没过多久,我听说数学家是打算用数据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没来得及完成这件壮举就一命归西了。

普列特涅夫在一家印刷厂做报纸的夜班校对,一夜挣十一戈比,我因为要参加考试,没有多少时间出去干活挣钱,我俩一天就只以两戈比的茶叶、三戈比的糖和四磅面包为食。

我的功课十分吃力,尤其是那些死板、僵化的语法更让我难以接受。根本无法想象,生动、活泼、俏皮的俄罗斯口语竟然是从这些框框里演化而来的。幸好我很快就明白了,学这些学问对我来说有些操之过急了——由于年龄太小,即使我通过了乡村教师资格的考试,也得不到那个位置。

我和普列特涅夫睡一张床,他白天睡,我晚上睡。每天早晨,通宵未眠的他疲惫不堪地回来了,脸色乌黑,眼睛发红;我就赶快跑到小酒馆去弄来开水,然后我们开始吃早餐——喝茶水啃面包。他边吃边告诉我报纸上的新闻,还把一个嗜酒如命的作家写的打油诗《红色多米诺》念给我听。他那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常使我感到惊讶,在我看来,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与肥婆加尔金娜没什么两样,后者是个倒卖女人旧衣服的小贩,兼职为女人们拉皮条。

这个肥婆就是房东。普列特涅夫搬进楼梯下这个角落的时候没钱付房租,他就给这个肥婆讲笑话、一边演奏手风琴一边演唱动人的歌曲,眼神里闪动着一丝丝冷冷的笑意。加尔金娜年轻时当过歌剧院的合唱歌手,她领会了歌声中的涵义,从来不懂什么是羞耻的双眼竟然热泪盈眶,感动的泪珠流淌在她那因酒醉而浮肿发青的面颊上。她用肥嘟嘟的手指抹去渭水,然后用一块肮脏的手绢仔细地擦手指。

“哎,古罗奇卡,”她叹着气说,“您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您长得再漂亮一点儿,我就会让您走好运了!我已经介绍过许多年轻的后生去帮那些独守空房的女人们排遣寂寞了!”

我们头顶上的阁楼里就住着一个这样的“后生”。他是一个皮匠的儿子,正在读大学,中等身材,胸宽背阔,屁股像个倒三角形,只是下边的角儿不够完整。他的脚掌小得像女人的脚,小小的脑袋缩在双肩之间,长满了马鬃一般的红头发,苍白的脸上镶着一双暴突出来的绿眼睛。

这个人很有点反叛精神。当初违背父亲的意志被赶出家门,落得饥寒交迫的境地,后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才发现自己有一副深沉浑润的男低音,所以萌生了学声乐的念头。

加尔金娜利用这一点,将他与一个富商的太太撮合在一起。那个女人已四十多岁,儿子已读大学三年级,女儿也快要中学毕业了。她是个瘦巴干瘪的女人,胸脯平平无奇,腰板直挺挺的像个士兵。她的脸上没有一点生机,两只灰色的大眼睛深陷在黑黝黝的眼窝里,像个绝欲的老修女。她常穿一件黑色连衣裙,头披一块老式丝巾,垂在耳际不停颤动的耳环上面镶着绿得刺眼的钻石。

她通常在傍晚或清晨来找她的大学生,我多次留神观察,她动作十分敏捷,一纵身就跳进大门,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穿过院子。她的脸看上去很可怕,双唇紧闭,绷得几乎看不到唇线,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绝望而忧郁地直视前方,那样子使人觉得她好像是个瞎子。不能说她模样丑陋,但她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让人看了又紧张又难受。

P9-13

序言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始人。一八六八年二月二十八日,高尔基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历史名城——下诺夫戈罗德城(即今高尔基市)一个木匠之家,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卡希林家,十一岁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做过洗碗工、装卸工、锯木工、园丁、面包师、杂货铺店员等等以维持生计。二十岁后,高尔基开始在俄罗斯大地上到处流浪,历尽人问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亲身经历了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在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历程中,对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体验,成为高尔基文学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十一岁辍学的高尔基还没有读完小学。在伏尔加河上的“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期间,高尔基遇上了被他称之为“启蒙老师”的厨师斯穆莱。曾经做过近卫军中士的斯穆莱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酷爱书籍。他经常让高尔基大声朗诵各种作品给他听,这种“酷爱”深深地感染了高尔基,唤起了高尔基对于读书的强烈兴趣。一八八。年秋天,年仅十二岁的小高尔基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杂役,但是主人却禁止高尔基看书。高尔基只能在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偷偷地躲起来看书。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丈量了家中所有的蜡烛头的长度,一旦发现短了,便揪住高尔基劈头盖脸一顿痛打。于是高尔基就只能借助铜锅反射的月光看书。有一次,由于他专心看书而烧坏了炊具,招致这吝啬鬼一顿更为残暴的毒打。高尔基被送到医院,医生从他的背上挑出了四十二根木刺。

与今天的孩子们相比,高尔基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父母的呵护,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连一个燃尽的蜡烛头也成为需要以挨打作为代价才能换来的奢侈品!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忍受了重重磨难,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普希金、司汤达等文学大师的各类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导师和生活伴侣”;

“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正直的、有理性的人。”

高尔基这些关于“书”的格言,被千千万万各种肤色的人们传颂至今。

一八九二年,他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俄罗斯文坛。此后四十多年间,高尔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描写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讴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以文学的方式积极探求新的生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一年他创作的著名散文诗《海燕》,把勇敢的革命者喻为搏风击浪的海燕,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篇热情洋溢的革命檄文,以及一九。六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均受到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列宁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

一九三三年之后,高尔基这个名字已经传遍了俄罗斯大地。他被授予了列宁勋章,他的故乡下诺夫戈罗德城被改名为高尔基市,莫斯科艺术剧院、列宁格勒大剧院也都被冠以高尔基之名。一九三四年八月,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这是苏联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苏联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次大会上,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上午,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两天后,他的遗体被运抵莫斯科,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官宫墙内。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高尔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再现了沙皇统治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下层社会的历史画卷。

《我的大学》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一八八四年,十六岁的高尔基辞别慈爱的外祖母,来到了当时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喀山,谋求进入皇家喀山大学读书——列夫.托尔斯泰和列宁都曾经就读于这所大学。

贫苦无助的高尔基来到喀山就发现,进入皇家喀山大学读书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他必须首先谋求生存。于是,他走进了社会这所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大学”。

高尔基成了喀山街头的一个流浪儿,经常与流浪汉、码头工人、小偷以及忍饥挨饿的穷学生为伍,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大学教室”。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生铁投进了烧红的炉火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他的心头留下尖锐深刻的记忆。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尔基认识了一个食品杂货店的老板安德烈·捷连科夫,这是一个谦虚、无私的进步人士。每到晚上,许多思想激进的大学生就会从喀山的各条街道跑到捷连科夫的小铺里来,阅读捷连科夫秘密保存的禁书,对沙皇的统治和俄罗斯民族的前途展开慷慨激昂的辩论。高尔基的精神世界从此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逐步走向革命者的行列。

由于得不到正确有效的弓I导,一直是在摸索着前进的高尔基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之中。他不仅对许多人生问题找不到答案,理论书籍与社会现实的巨大差距也让他困惑不安。慈爱的外祖母阿库林娜逝世的消息,终于让孤独、痛苦的高尔基绝望了。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高尔基举枪自杀,所幸子弹没有打中心脏。几个月之后,民粹派革命家洛马斯邀请枪伤已经康复的高尔基到伏尔加河下游的渔村克拉斯诺维多沃,帮助他打理自己的杂货店。高尔基在这个小村庄里与洛马斯一道向村民们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果园主成立合作社,生活的充实让高尔基渐渐走出了心理上的阴影。

一八八八年秋天,由于受到村长和财主们的敌视,洛马斯的小店被人纵火焚毁,二十岁的高尔基只好告别渔村克拉斯诺维多沃,离开喀山,开始在俄罗斯大地上四处流浪。

《我的大学》无论是从主题挖掘还是从写作手法上,都与前两部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精神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而且对生命的意义和俄罗斯人民的命运进行了很多深刻的思考。作品的主人公已从《童年》中那个冷静、客观、藏匿个人观点的叙述者,变成了一个痛苦而又激情洋溢的思想评论者。在保持自传体小说的高度真实性的同时,高尔基以细腻而又犀利的笔锋为我们精心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又为他们因缺乏知识而导致的愚昧和野蛮扼腕怅叹。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以其真实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真实不仅仅指书中叙述的内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不仅仅指作品的叙述语调是公允的,它更多的是指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客观真实的。三部曲展示的是“铅一般沉重”的苦难生活,洋溢的却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擅长撰写传记文学而名扬天下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在写给高尔基的信中如此盛赞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艺术成就:“我已经多年没有感受过只有在您带有回忆性的作品中才感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那种开朗,那种人性的真挚……我承认,我很羡慕您善于如此朴素清晰地描写事物的才华。在欧洲,谁也没有这样的才华,甚至托尔斯泰也没能写出如此高度的朴实无华。”

托尔斯泰非常欣赏高尔基发现并描绘了俄罗斯流浪者的生活,称赞高尔基是一个“真正来自人民的人”,是一个给俄罗斯文学带来新天地的人。列宁更是站在政治和民族兴衰的高度这样评价高尔基:“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术做出了许多贡献……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这是无可争辩的。”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俄语文学中登峰造极的自传体小说”,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尔基的作品于一九零七年传入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中广为传诵,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中国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高尔基当作自己的导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和论著,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的财富。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周全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3625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5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