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老头(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高老头》以1819年底至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面条商高里奥老头靠粮食卖起家,养大女儿反而被女儿遗弃,悲惨的死在沃凯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纳纳在巴黎上层的社会的腐蚀下渐渐地走了堕落之路。高老头既是金钱的追逐者,又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他临死前一大段交织着爱与恨的器嚎,是一篇对金钱罪恶的血泪控诉书,被人们誉为“千古绝唱”。作品通过高考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内容推荐

退休面粉商高老头被他的两个亲生女儿榨干钱财,悲惨地死在阁楼里;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克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迈出了向上爬的第一步;苦役逃犯引诱拉斯蒂涅克,合谋争夺遗产,身份暴露后被捕;巴黎贵妇人情场失意,退出上流社会。本书以四条线索,贯穿全书,揭露了十九世纪初巴黎社会中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目录

第一章 伏盖公寓

第二章 两处访问

第三章 初见世面

第四章 鬼上当

第五章 两个女儿

第六章 父亲的死

试读章节

听见女主人急促的脚步声,胖厨娘西尔维便赶紧给房客们开午饭。

不在公寓住宿的客人一般只包一个月三十法郎的一餐晚饭。本书的故事发生时,只有七位客人在公寓住宿。整座公寓最好的两个套间在二楼,伏盖太太住较小的一套,另一套住的是一位前共和国国家预算拨款审核委员的遗孀库蒂尔太太,一位名叫维克托莉·泰伊番的少女和库蒂尔太太同住,把库蒂尔太太当母亲一样看待。她们的膳宿费每年达一千八百法郎。三楼有两个套房,其中一套住着一个名叫波阿雷的老头,另一套住着一个年约四十的男子,头戴黑色假发,蓄着染黑的络腮胡,自称以前是商人,名叫伏脱冷。四楼有四个房间,两间已经租出,老处女米旭诺小姐住了一问,另一间住着一个从前做意大利面条和淀粉生意的商人,大家唤他高老头。另外两问则租给过路的客商和穷学生,这些人和高老头以及米旭诺小姐一样,一个月只能付四十五个法郎的食宿费。由于他们面包吃得太多,伏盖太太不大乐意招待他们,却又实在找不到别的房客。

当时,这两个房间中有一间租给了一个从昂古莱姆附近来到巴黎学法律的年轻人,名叫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家里人口多,每年节衣缩食寄给他一千二百法郎供他念书。他从小就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因家贫而养成用功习惯,打算凭着学业谋个好前程。正是他的仔细观察和他在巴黎交际场所游刃有余的周旋,才使这个故事充满真实色彩。当然,这全赖他敏锐的头脑和他对这一幕惨剧的好奇心,而造成这一惨剧的人和身受其害的人是讳莫如深、绝口不谈的。

五层是晾衣服的顶楼,有两个小房间,住着胖厨娘西尔维和干粗活的杂役。除了七位住宿的客人,还有八个读法律或医学的大学生和一些熟客常年在伏盖太太的公寓里包晚饭。饭厅可以容纳十八个人进餐,但早上只有七个人,吃饭时围坐一桌就像一家人。大家都趿着拖鞋下楼,毫无顾忌地大谈包饭客人的衣着、神态和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这七位客人是伏盖太太的宠儿,按每人交纳膳宿费的多寡,她给予不同的待遇和照顾,其精确程度与天文学家无异。而这些萍水相逢的客人也都有同样的算计。

三楼的两位房客每月只交七十二法郎,这样便宜的价钱只能在圣马塞尔郊区慈善产院和精神病院之间那个地段才能找到。价钱便宜说明这些房客在不同程度上都受着穷困的压迫(库蒂尔太太是唯一的例外),那褴褛的衣衫就像这房子内部的寒酸样子——男人穿的衬衫已经破旧,礼服已经很难说出是什么颜色,更看不出款式,脚上的鞋子像是在富人区的街角捡的。女人戴着磨得发亮的手套,穿着黯淡的、染过却又掉了色的连衣裙,绉领发黄,旧花边上还打着补丁,围巾的经纬也已松散了。衣服虽然如此,其遮蔽的身体却个个都很壮健结实,足以抵抗生活的暴风雨。一个个面孔冷峻,干瘪的嘴唇里长着贪婪的牙齿,像已经用旧不再流通的旧钱币一样线条模糊。

老处女米旭诺戴着一个黄铜丝作箍的绿塔夫绸遮阳眼罩,眼罩上油腻腻的;披肩的流苏稀稀落落,盖着瘦骨嶙峋的身体。她眼神疲倦,目光凝滞,面容憔悴,令人心寒。她的声音很尖,仿佛暮秋时节灌木丛中凄厉的蝉鸣。怜悯天使如果看见她准会被吓一大跳。她的肌肤还残留某些白皙细嫩的痕迹,使人想到她原先一定容貌美丽,身材窈窕。是什么使她失去女性的妩媚呢?是罪恶、忧伤,还是贪婪?是做过脂粉生意,还是干脆当过妓女纵欲过度?难道少年时骄奢淫逸,不可一世,老来遭报,以致路人躲之唯恐不及?她自称伺候过一个患膀胱炎、被儿女认为已经病人膏肓而抛弃的老人,老人给她留下了一千法郎的终身年金。隔一段时间继承人便来和她争吵,并在背后到处散布她的谣言。

波阿雷头戴一顶软绵绵的旧鸭舌帽,有气无力地拿着一个象牙柄已经发黄的拐杖,短小的礼服早已褪色,脏兮兮的白背心和皱巴巴的粗布襟饰与绕在他火鸡般的细长脖子上的领带乱糟糟地搅在一起。几乎空荡荡的长裤里,套着蓝色长袜的两条细腿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像个醉鬼,又像一个渐行渐远的灰色幽灵。看见他这副模样,人人都会怀疑,这个皮影戏似的人物和大街上趾高气扬、风度翩翩的意大利绅士是否同一个种族。到底是什么让他憔悴成这副模样?他当过什么差?也许他当过屠宰场入口的收税员,或者管卫生的副检查员;也许做过司法部的职员,管过刽子手送来的账单——购买断头台上垫篮子的麦糠、处决弑君犯所用的黑纱以及挂大刀的绳子等等的付款收据。总之,他已被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得面如死灰,在巴黎上流社会是看不见这种脸色的;他就像是我们社会这个大磨坊里的一头驴,巴黎街头一个为人火中取栗而不知他的贝尔特朗是谁的巴黎哈东。

巴黎,像极了一片汪洋大海,即使投下探海锤也永远测不出它到底有多深。伏盖公寓和它的房客就是那千奇百怪中的一怪。

P6-8

序言

“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用他的名著《高老头》中主人公濒死前绝望的叫喊,拉开了他的鸿篇巨著《人间喜剧》的序幕。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前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从法科学校毕业后,他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立志成为一名文学家。他善于从经济的角度观察社会,并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涉足商业和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一八二九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六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并亲笔写下《前言》。他在《前言》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善于把作品体系化的天才产物。他成功地运用人物再现的手法,将四百多个人物分散再现在《人间喜剧》的七十五部作品中,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受到文学界和评论界的高度赞扬。泰纳认为:“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每一部小说与其他的小说都有关联,一切都联系起来形成一条锁链。”其代表作《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就是这条长链上的两个重要环节,合称为《人间喜剧》中的父性双璧,各自为我们上演了一部“没有毒药,没有匕首,没有流血”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一八三四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拉斯蒂涅、纽沁根、伏脱冷、毕安训、鲍赛昂子爵夫人等,在以后的作品中都反复出现。作为奠基之作,《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细致、深入地描写了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完整地体现了《人间喜剧》的艺术风格和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

《高老头》以一八一九年底至一八二。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抛弃,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小说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作家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展现了法国金融资产阶级当政时期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特征。

高老头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尤其是关于他的“父爱”的描写。他原是个面条商,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妻子死后,他对两个女儿极尽宠爱,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到她们身上,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并把绝大部分财产分给她们作陪嫁,自己却住进寒碜的伏盖公寓。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的钱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儿女婿拒之门外。一文不名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等死,两个女儿竞连瞧都不愿来瞧上一眼。

高老头之死是这一幕家庭丑剧的高潮。巴尔扎克在这里运用了大量的篇幅,不遗余力地描述他的父爱,在歌颂父爱的同时揭露金钱的罪恶,批判这个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上流社会,无情地嘲弄这个社会唯利是图的道德原则。

拉斯蒂涅是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这位从外省初来巴黎的年轻大学生,经过鲍赛昂子爵夫人“越没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的告诫、逃犯伏脱冷“要想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的指点,尤其是目睹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无情地抛弃、直至悲惨死去的遭遇,使他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学会了豺狼哲学。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他彻底埋葬了自己的天真、正直和良心。在《高老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这个“野心家”初出茅庐时的行径,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堕落过程,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伏脱冷是巴尔扎克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在《人间喜剧》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伏脱冷是一个资严阶级野心家与掠夺者,既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起着同样的弓f诱青年堕落的作用。在《高老头》里,他自愿充当拉斯蒂涅的导师,把人间罪恶向他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和盘托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教育”作用。但伏脱冷又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反面人物,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人物是巴尔扎克批判社会罪恶的代言人。作家赋予他充沛的精力、雄健的体魄、犀利的目光与深刻的分析力,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升到诗意的高度,使之成为“一首恶魔的诗”、一个色彩丰富的多层次的艺术形象。这个人物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作家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的丑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无情的鞭挞。

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真诚的,但他只懂得用金钱去培养父女感情,自己最终也成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世界观的牺牲品。高老头的深沉父爱反衬了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的温馨反衬出社会的残忍和冷酷,这就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高老头的悲剧正是对这一论断的最好的说明。

有这样的时代,就会有这样的青年。有这样的社会,就会有这样的罪恶。巴尔扎克用他的如椽巨笔,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悲惨画卷,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其作品极大地充实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容,把资产阶级文学推向了艺术高峰,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一百多年来,巴尔扎克的作品传遍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克思、思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甚至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问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老头(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巴尔扎克
译者 姚青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3656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7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