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中点石成金的财务资讯/财务锦囊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在服装价格大肆上涨的同时,“打折”这个商场惯用促销手段也泛滥开来。以前打折促销一般集中于节假日期间。促销产品也多为库存积压或过季服装。进入2012年后,高昂的服装单价似乎已经成为名义上的价格,打折促销也不再仅限于过气商品,商场里以五折、三折价格销售的当季服装比比皆是。同样地,服装换季“降价战”也是一年比一年来得早。例如夏装换季,前几年是到立秋后才开始降价,后来是到立秋前,现在大热的三伏天里就敲响了锣鼓。新品的迅速降价,使得消费者学会了观望,在下季新款服装上市后不再急于购买,而是耐心等待价格优惠。即使是新品促销,由于消费者知道不久后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打折狂潮,因此其销售情况也就不甚理想。这使得本来就需面对高库存压力的服装企业雪上加霜,他们就不得不通过更大程度的打折促销来解决销售难题。多重原因影响下,出现不打折就卖不动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老百姓追求物美价廉天经地义,可品牌服装为什么一边不断提高服装价格,一边又不停参加商场越来越多的打折活动呢?

服装价格的拔高,除了与成本的上涨有密切关系,还与品牌服装的定价策略有关。近几年国内服装品牌争相走高端路线,纷纷向洋品牌靠拢,或者起个洋名字,然后顺势抬高身价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消费者的生活观念不断升级,越来越多人追求高品质、高水准的生活状态,高层次的消费自然也水到渠成。所谓“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消费者把价格高当作品质好的信号,品牌服装也乐意卖个高价。2012年3月,微博上就爆出一名顾客向报喜鸟旗下高级定制品牌卡博诺订购了一套价格为22.8万元的西服,创下了中国服装定制品牌市场销售的最高价格。虽然这套西服选用了号称当今世界上“金钱能买到的最好布料”——英国世家宝纯羊毛加黄金丝高纱织面料,但其价格如此令人乍舌,不知道穿上是种什么感觉。

涨价对于服装品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价格的提升会带动销售额的提升,但同时对于服装销量也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甚至会抑制销量增长。据统计,2011年中国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是服装单价增长对服装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9%,也就是说2011年服装零售额增长中有近80%是源于单价上涨的拉动。价格对行业零售额增长的推动不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继续遭遇不可承受价格之重,人们只能选择离开实体店,以应对“涨声一片”。

抄号族的兴起

近年来,相当火爆的网络购物给消费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网上的东西一般比商场来得便宜。相较于实体店,网店不需要交租金,没有库存压力,只需要一个仓库、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展经营。一件衣服实体店即使有50元的毛利,也未必能赚钱;而对于网店,只要有5元的利润就可以卖。即便是相同品牌,也能在网上找到六七折代购,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网购的大军。很多人(特别是年轻女性)转战商场,尽情试穿,然后偷偷地记下货号,再回家或干脆现场就直接掏出手机上网寻找代购或相似款型。也有人在网上发现心仪的衣服后,先到实体店试穿,如果合适再进行网购。如此一来,实体店沦落为这些“抄号族”的试衣间,即便商场里人流如织,只试不买的却占了大多数,频繁试穿又使得样品变旧难以正常出售,老板们哀叹连连。

当然,专卖店也不甘心坐以待毙。不少代理商使出浑身解数对付抄号族,如将衣服的标牌都摘下来等顾客付钱购买再挂上,标牌特意不注明型号等,但收效甚微,抄号族们总有办法得到想要的信息。

不少消费者表示选择网上代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快递能够提供送货上门,而去商场买东西还要自己往回拎,便利的快递服务也变成了商场销售的天敌。

房价:到底还会涨吗?

房子,中国人的痛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迅速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有力推手。从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1978年仅为9.15%,2010年提高到了12.9%;从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1978年为2.19%,2009年上升到了5.47%。房地产业名副其实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产业。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提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比如今普通家庭的厕所大不了多少。而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则显示,2011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6.0平方米,面积增长了4.37倍!虽然该报告饱受争议,但有专家表示其数据并不离谱,所以姑且采用之。但让我们纠结的显然不是这个,谁会介意得到更好的居住条件呢?

紧随着如火如荼的房地产业崛起的,还有房子坐火箭般飙升的价格。从1991年到2010年,全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从786元/平方米上涨至5032元/平方米,价格增长了5.4倍,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如今,中国上海的房价已经和日本东京齐平,而上海人的收入只有东京人的1/5。有人曾计算,如果将海南岛的房地产存量和开发商们囤积的120万平方千米地都建成房子,按照今天的价钱卖出去,换来的钱可以买下纽约曼哈顿!

房子甚至还成为了婚姻的通行证,“没有一套房,搞不定丈母娘”;大学生沦为“蚁族”,蜗居地下室身躺城中村;光鲜的都市白领也变成“房奴”,天天疲于偿还那长达几十年的银行贷款……与普通百姓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房老板、炒房者们坐拥无数财富、奢侈享乐、一掷干金的情景。都是房子惹的祸!

P11-12

目录

1 喝茶聊天中的价格

伤不起的猪肉

当消费者物价指数成为中国猪肉指数

逃不开的价格周期

越来越贵的衣服

服装成本面面观

打折怪圈何其多

抄号族的兴起

房价:到底还会涨吗?

房子,中国人的痛

中国房地产业的美丽与哀愁

谁让房价这么高

宏观调控有用吗?

中国式房价的未来

2 必须看懂宏观经济

经济关键词扫盲

经济增长是目标

充分就业不可少

物价稳定很重要

问题繁多的国际收支

金融知多少

小利率,大威力

是非功过流动性

货币政策有工具

3 理财工具背后的故事

当银行成为金融超市

井喷的银行理财

银行=无风险?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

风雨激荡二十年

波澜起伏的基金

基金是怎么运作的?

集合理财+专业管理=高收益?

剪不断的基金黑幕

避险求稳的债券

替力无限的债券市场

“金边”国债

4 解读上市公司资讯

这些术语必须吃透

IPO,想说爱你不容易

解禁、减持与增发

股市中的不死鸟

序言

当今社会,不管你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和经济打交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存款准备金率、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些经济名词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新闻媒体中,而且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资讯,如何正确解读这些资讯中所包含的财务信息,成了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难题。

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令许多有心学习的人士望而却步,完全无法满足现代人迅速汲取知识的直接需求。本书正是从这些人的视角出发,选取真实的经济新闻,援引大量客观数据,力求以全新的财务角度审视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解读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在第一章中,作者深刻地描述并严谨地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物价问题。肉价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的涨跌?商场里衣服打折的现象为何越来越普遍?高昂的房价背后究竟是谁在扮演推手?本书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綮,相信读者朋友会开卷获益。

本书的第二章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平衡国际收支)为主线,再加上金融三大关键词(利率、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用简洁的笔力、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们展现了宏观经济画卷中交错复杂的关系。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会对经济新闻中所提及的大部分内容拥有崭新的认识。

本书的第三章则揭示了理财工具背后的故事。俗话有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近几年理财行为的火爆却与部分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存在一定关联,普通人投资亏损的新闻亦屡见报端。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正确认识这些理财工具并充分了解其隐藏的风险因素,是成为一名合格投资者的必要前提。

最后作为补充,作者在第四章里讨论了上市公司的相关资讯。在日常新闻中,公开发行、增发、减持等一系列专有名词频频充斥着我们的耳膜,但大多数新闻媒体语焉不详,未能作出到位的解释。鉴于此,本书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前实际,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分析了这些术语及其潜在含义。透视这些或远或近的市场万象,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股市。

出于篇幅限制,全书仅从几个日常生活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议题出发进行剖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用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入的观察,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国经济的现状,朝高屋建瓴而前进。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南成教授

内容推荐

《生活中点石成金的财务资讯》由何汕媛所著,在第一章中,作者深刻地描述并严谨地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物价问题。肉价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的涨跌?商场里衣服打折的现象为何越来越普遍?高昂的房价背后究竟是谁在扮演推手?本书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綮,相信读者朋友会开卷获益。

  《生活中点石成金的财务资讯》的第二章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平衡国际收支)为主线,再加上金融三大关键词(利率、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用简洁的笔力、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们展现了宏观经济画卷中交错复杂的关系。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会对经济新闻中所提及的大部分内容拥有崭新的认识。

本书的第三章则揭示了理财工具背后的故事。俗话有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近几年理财行为的火爆却与部分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存在一定关联,普通人投资亏损的新闻亦屡见报端。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正确认识这些理财工具并充分了解其隐藏的风险因素,是成为一名合格投资者的必要前提。

最后作为补充,作者在第四章里讨论了上市公司的相关资讯。在日常新闻中,公开发行、增发、减持等一系列专有名词频频充斥着我们的耳膜,但大多数新闻媒体语焉不详,未能作出到位的解释。

编辑推荐

《生活中点石成金的财务资讯》由何汕媛所著,本书是从这些人的视角出发,选取真实的经济新闻,援引大量客观数据,力求以全新的财务角度审视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解读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本书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前实际,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分析了这些术语及其潜在含义。透视这些或远或近的市场万象,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股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中点石成金的财务资讯/财务锦囊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汕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409002
开本 16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10-49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3:50